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前期有铭火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铳的发明,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体现了人类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即将火药装填在管形器具内,利用火药点燃后产生燃烧气体的爆炸力来射击弹丸。这种设计为兵器的发展赋予了新的生命,使它有可能具备比以往的任何兵器大得多的杀伤力。中国的火铳至迟创制于元代,现存最早的有铭文可考的元代火铳,是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元至顺三年(1332年)铜铳,这也是世界上最早有明确纪年的火铳。铳上铭:"至顺三年二月吉日绥边时寇军第叁佰号马山"。从现有的出士实物和文献记载看,元代火铳的品种和数量都较少。明以武功定天  相似文献   

2.
碗口铳小考     
元明时期,中国军队曾普遍装备一种碗口铳。《明会典·军器军装》记,弘治以前定例,军器、鞍辔二局每三年造"碗口铜铳三千个",文中还记有"碗口炮"、"盏口炮",亦是一类。至今已发现许多碗口铳,如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元至顺三年(1332年)铜碗口铳(有人称为盏口铳) (图一:1),1961年河北张家口市发现的元代铜碗口铳(图一:2),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明洪武五年(1372年)铜碗口铳(图一:3),1964年山东冠县出土的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铜碗口铳(图一:  相似文献   

3.
<正> 一九八五年七月,滦平县金山岭长城在维修清理过程中,发现了一件明代铜火铳。这件铜火铳出土于砖垛口段长城的敌楼内,出土时铳内装有火药。铜铳长37厘米,铳口内径2.3,外径3.7,铳体均厚0.5厘米,重2.2公斤。 铜火铳由前膛、药室和尾銎三部分构成,通身铸有五道凸起的铜箍,前膛长22厘米,分两节,一节长,一节短。药室外凸呈椭圆形,长7.5厘米,最大外径6.5厘米,上有  相似文献   

4.
崔璿 《文物》1973,(11)
1971年秋,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黑城公社黑城大队为修建学校,在黑城古城的南墙内,发现四尊明初的铜火铳。这四尊铜火铳都由前膛、药室和尾銎三部分组成。铳身呈节状,分为两节,一节特长,一节较短。药室上有一小孔,系药门,用以放药捻。其中三尊的铳身上有铭文字款。出土时,尾銎均有木柄痕迹,已腐朽。一号铜火铳,全长44.5厘米,前膛长30  相似文献   

5.
1990年5月,甘肃省定西县李家堡乡农民取土时,在距地表1.5米深处挖出明代铜质火铳和火炮各1件。实物今为定西县文化馆征收。铜火铳,药室外凸,剖面呈椭圆形,两头均呈箍状,靠后有一火门(图一)。尾銎中空,呈喇叭形。通长35、前膛长20.9、铳口内经1.3、药室腹围15厘米。尾銎外壁镌有“永乐柒年玖月日造”、  相似文献   

6.
正(续上期)第二类铜火铳类,共五型25件。皆为小型金属管状火器。A型:9件。可分为九式。Ⅰ式:洪武五年宝源局造长铳(购3825),于1964年8月赤城出土,后经张家口市土产经理部废品站收购,转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入藏。铳体左右有明显的范铸痕迹。为直筒式管状手持铳,从铳口到銎尾呈细长削瘦的体态。通长44.5厘米,重1.70千克。整体分为四部分,包括铳口、铳筒、药室(机发部分)和铳座,上有加固箍三道。铳口外径  相似文献   

7.
任妮娜 《东方收藏》2024,(2):124-126
铜铳是元明清时期用于海战的重要军事武器,荣成博物馆馆藏的明洪武十一年铭文铜铳应该是靖海卫用于海上作战、防备沿海倭患以及海运的海防水军兵器,也是目前威海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明代碗口铳。该铜铳的出现,再次印证了荣成在明初重要的海防地位。  相似文献   

8.
手铳是明代火器中的一种,属火铳类,因口径小,身管细短,尾銎安有木柄,用手持握发射,故名。明代从朱元璋起就开始制造大批手铳,正德、嘉靖间制造的手铳最多。故宫博物院武备库藏有4件明代手铳: 洪武手铳(洪武十二年,1379年。图一):铜铸,全长45厘米,药室长6.5厘米,药室直径4.5厘米,口径22毫米,尾銎长8  相似文献   

9.
首都博物馆馆藏明代铜火铳火炮共55件,其中33件为北京地区出土,22件为北京地区征集,44件有铭文。本文对这批文物做了调查整理,采集了铳炮尺寸、重量和铭文等重要信息,并进行了归类分型。在此基础上,对馆藏铳炮类型及使用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文献典籍的记载及专家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78年9月,广州轧延厂文物保护小组在高要县运来的废铜里发现一批古铜器,其中有八支铜火铳,铳身积满泥锈,看来出土还不久。经调查,这八支铜铳出自高要县蚬岗公社八联大队。出土地点距肇庆市约二十公里,位于西江南岸阑柯山南麓的陆岗上。1974年,八联大队社员吴卓云等三人开荒造田时,从距地表20厘米深处挖出这八支铜铳,同时出土三支铁铳。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佛郎机铳佛郎机铳是明代对某类火器的命名。它出现于明代中叶,大盛于嘉靖之后,到清朝建立后,便逐渐消声敛迹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杂集》里都有关于制作佛郎机铳的记述,他可能是我国最早记载制作佛郎机铳的人之一。他把佛郎机铳称为“佛狼机”。关于铳的长短,书中有二种不同系列的数据。一是:“二尺、  相似文献   

12.
2004年,赣州市慈云寺塔发现一批珍贵文物。对于这批文物的年代,先后有南朝至北宋遗物说和北宋遗物说,但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问题。除了“大中祥符六年”“大中祥符七年”两个北宋纪年外,慈云寺塔瘗藏文物中,我们还可以明确发现“端拱元年”的存在。通过对《四分戒本》残卷的重缀和考证,可知尾记中的“大宝”不是萧梁年号,而是南汉年号。这件抄写于南汉大宝二年(959年)、从岭南流入虔州的写经,是国内现存最早的道宣删定《四分戒本》,也将慈云寺塔瘗藏文物的大致年代限定在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  相似文献   

13.
1996年7月,陕西省长武县丁家乡直谷村发现一处佛教石刻造像窖藏,共出土砂岩质地的佛教造像24件。近半数刻有明确的纪年题记,多为北魏时期的作品,包括太和、景明、延昌等纪年。形制为背屏式高浮雕和背龛式高浮雕,题材多为一佛二菩萨二尊像。其中一件延昌二年(513年)造像,主尊为交脚坐弥勒,雕刻精美,彩绘尚存。这批北魏佛造像数量较多,时代较早,保存基本完好,是近年陕西佛教考古的重要发现,对研究北朝至隋关中地区佛教发展及造型艺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锋 《收藏家》2003,(1):68-68
《收藏家》2002年第8期和第10期发表了曲永建先生和尹伊先生的两篇观点截然相反的短文。曲文认为一块北京地区出土的后周“显德年制”低温蓝釉纪年款残片,为目前发现最早的、正式以皇帝年号纪年的款识。尹文认为此残片为“高知识作假”的赝品。笔者在认真深入地研究考证了“孔雀蓝釉”这一品种的历史。并发现另一件相似的完整器后,认为曲永建先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文物》1998,(11)
1995年5月,成都市文物部门在该市西安路发现一处石刻造像窑藏坑,出土南朝石刻造像9件。其中1件为道教造像,是迄今四川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道教造像;8件为佛教造像,1件圆雕阿育王立像为中原同时期造像所不见。造像中5件有明确的纪年铭文。这批造像雕刻精美,保存完好,是近年发现的最重要的一批南朝造像。本期刊发了简报。山西天马——曲村J6、J7区遗址属周代居住址,1984年以来,这里经多次发掘,得知  相似文献   

16.
洛阳延光元年朱书陶罐考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4年至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在邙山脚下发掘23座汉墓。其中,西花坛M24出土一件纪年延光元年(公元122年)的朱书陶罐,编号为24:145。发表该罐的简报未释朱书全文,但登录了它的摹本,并指出文后“有几个类似道教符咒的符号。”此罐系现知纪年明确的最早的解除文与道符同见一器的东汉物。其前有永元四年、永元十六年两陶瓶,但朱书残泐甚重,难以句读又无道符。故该罐之发现为研究早期解除文内容特别是道符的起源,理解释读众所周知的神密的《太平经》复文,提供  相似文献   

17.
1985年,上饶地区驻鹰潭土产中转站在清理中过程中发现一件元代铜权,它为研究元代的度量密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这件实物现藏于鹰潭市博物馆。“大德权析”,体表呈铁锈色,上端为圆孔方纽,鼓腹束腰,底座呈台阶状,长方形,底部凹凸不平。通高6.7厘米,重220克。权身正背分别铸有阴文“大德”、“权析”,“大德”即元成宗铁穆耳年号。此权制作粗糙,纽部和腹部布满蜂窝气孔,权底不规则,疑为民间所铸。元代“大德权析”@杨彩娥  相似文献   

18.
2020年,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新发现三件北朝石刻造像碑,均镌刻造像记,其中两件北魏造像碑纪年明确,为景明三年(502)和神龟元年(518),景明三年碑为目前泾川所见纪年造像最早者。另有一件无纪年造像碑,推测为北周时期。从造像题材和造像特征来看,北魏造像碑受到了云冈石窟和关中地区造像风格的影响,为考察泾川乃至陇东地区造像演变提供了新材料。造像记表明,三件造像碑由梁氏家族供养或由梁氏作为结社首领参与造像,供养人族属反映出当时泾川的民族融合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商业街南朝石刻造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年6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商业街16号院地表下2米深处发现南朝石刻造像9件。其中2件有明确纪年,一为南朝齐建武二年(495年),一为南朝梁天监十年(511年)。这些造像都有背屏式莲瓣形大背光,题材主要有一佛二菩萨、一佛四菩萨、一佛四菩萨二力士及浮雕四弟子,另外还见双身佛像。造像的题材、雕刻技法和风格与过去发现的著名成都万佛寺造像、西安路造像相同,应是受南朝建康佛教造像样式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洛阳五女冢267号新莽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1月,在洛阳市发现了一座保存完整的新莽时期的墓葬,出土大量陶器及青铜器、铁器、石器等。其中1件四神规矩纹铜镜,上有“永和二年五月”的纪年铭文,相当重要。本期刊发了这座墓葬的发掘简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