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陵马砖一号墓中出土的大批珍贵的战国丝织品,是我国继马王堆一号汉墓以后在古代丝织品方面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本文拟对这批丝织品作一简略的介绍和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和织造丝绸的国家。从考古资料看,早在商代,我国就有了采用较先进纺织技术织成的丝绸。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我国的缫丝和纺织技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据文献记载,当时的丝织品已有罗、纨、绮、縠、锦、绣等品种。几十年以来,河南、湖北、湖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栽桑、养蚕和利用蚕丝织造丝绸,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考古出土的丝绸实物是丝绸起源、织造工艺、纺织技术、丝绸艺术的忠实记录。丝织品是由蛋白质组成的高分子材料,易于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降解老化。对古代丝织品的老化原因及老化程度的确定,是研究、选择及评价保护方法的重要依据,并可为后人提供与丝绸文物保存状况及其变化有关的基本信息资料,从而使对丝织品长期跟踪研究、保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古代常用的明矾、青矾、单宁酸、胆矾、铬明矾和铁浆做媒染剂,媒染剂中的金属离子对古代丝织品的劣化有促进作用。因此,分析古丝绸中的媒染剂成分,有助于了解古代丝织品劣化的机理,为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提出了“相关元素法则”概念,并将此法则应用于古代丝织品媒染剂研究。  相似文献   

4.
陕西白水出土宋代丝绸的揭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自行研制的JZ 1出土丝织品揭展剂的实用效果 ,对陕西白水县出土的宋代粘连糟朽丝绸进行了实验性揭展。实验结果表明 ,JZ 1揭展剂对出土的糟朽丝织品具有明显的克服粘连丝绸之间的粘结力、软化脆化丝绸和协助剥离的作用 ,说明JZ 1是一种效果较好的丝织品揭展剂。  相似文献   

5.
古代丝织品的劣化机理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古代丝织品出土概况丝绸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 ,据考证 China一词 ,与丝绸有关 1。古代丝织品( historic silks)是丝绸文化绚丽多彩艺术内涵的集中展示。考古发现的一件件古代丝织品文物 ,都是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同时也是研究我国纺织技术发展史乃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宝贵史料。我国出土的纺织品无论数量或品种 ,都可堪称世界第一。主要出土情况请见下表。纺织品出土情况调查表出土地点年 代品种及概况江苏苏州吴县草鞋山新石器纺织品葛布。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 丝帛 (经纬密度各为 48根 /厘米 ;丝带宽 5毫米用 1 6…  相似文献   

6.
《文物》1979,(2)
丝绸工艺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早在商代(公元前十六世纪——十一世纪),我国就能织造菱格形回纹的丝织品绮;到公元前三世纪,即以盛产丝绸而被誉称"东方丝国",当时丝绸就已经成为向外输出的重要商品。中国丝绸源源运往波斯(今伊朗)、罗马(今地中海东部一带)等地,这种盛况一直继续到唐代中期。那时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阳关,通往西方的南北两条通道,后世历史学家就称之为"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7.
白崇斌 《文博》2005,(4):50-51
考古发掘过程中所发现的丝绸一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折叠、互相粘连。有些丝绸出土后甚至碳化,手触即碎。为了对糟朽严重、一触即碎、折叠卷曲、互相粘连的出土丝织品进行揭展保护,以使其能够尽快与世人见面,我们在1999年向国家立项,获准进行“纺织品揭展剂研究”,经过我们对丝绸的粘连机理分析等大量实验研究工作,确定了造成出土丝绸粘结的主要原因,经过对大量人工制作的老化粘结丝绸进行实验,通过数百次的揭展实验,从30多个设计的实验配方中筛选出了一种可对互相粘连的老化丝绸  相似文献   

8.
消失的绨     
莫大 《中华遗产》2023,(10):88-89
“绨袍更有赠,犹荷故人怜。”曾经打动过秦国丞相范雎的一件丝袍,是用秦汉时盛行的“绨”制成的。然而,这一丝织品类却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中,令今人无从寻觅。绨到底是什么样的丝绸?  相似文献   

9.
法门寺出土唐代纺织品科学揭展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遗产》2004,(3):73-73
2001年开始,中德文物保护专家在法门寺丝绸揭展保护上开展合作。拥有世界上最大文物修复中心的美茵兹罗马一日耳曼中央博物馆出资35万马克,购置仪器、设备,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建设古代丝织品保护实验室。在创建丝织品保护实验室的同时,对法门寺出土的丝织品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也陆续展开。揭取前首先对丝绸的保护环境、霉菌、材料、工艺等进行分析研究,充分收集有关唐代丝绸制品的各种资料,在此基础上,经过专家分析研究提出方法,然后依照每件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丝绸的老化及其保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玲 《江汉考古》2002,(2):81-84
古丝绸质弱,酸、碱、盐和霉菌的侵蚀,光、热作用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丝绸的老化和受损。理论和实践证明,清洗、防蛀、紫外线防护是古代丝织品保护的三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对外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岭南文史》2000,(1):15-20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路线是从我国沿海港口出发,经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再远航至阿拉伯半岛、非洲和欧洲。通过这条航线,我国的丝绸以及陶瓷、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沿线国家,同时沿途各国出产的产品或由他国贩来的商货运来我国,广州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重要港口,它在丝路上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港口无法取代的。本文就明代来谈谈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2.
明代福建是我国东南重要的丝织品产地,从早期的官营织染局到晚期的民营生产,福建的丝织业都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明末,中国的丝绸向日本与欧美市场大量出口,由于当时的福建是中国的主要口岸,福州、泉州、漳州三大城市的丝织业相当兴盛。  相似文献   

13.
吴天才  宋俊荣 《文博》2003,(3):73-76
一、出土丝绸的状况 1986年在重修陕西扶凤法门寺塔时发现了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金银器、瓷器、漆木器与纺织品。据物帐记载,丝织品数量达700余件,且全部是宫廷供奉,数量之大等级之高都是前所未有,如武后裙金袈沙等都是武则天供奉。从丝绸的组织结构来看,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绸几乎包括古代出土丝绸的所有品种,初步取样分析有7个系列48个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克服目前利用抗拉强度分析方法检测古丝绸老化强度的缺点,通过对古丝绸抗拉强度分析,利用电子天平的称量精度和记录、显示功能,结合控速、控力和固定试样的机械部件,对测定仪的机械、电路、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古丝绸强度测定仪。用古丝绸强度测定仪对古丝绸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古丝绸强度测定仪能很好地测定古丝绸的抗拉强度。该仪器为定量测定古代丝织品老化程度提供了一种较为精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交流,丝绸之路的历史和中国丝绸发展的溯源显得尤为重要。调查我国各类以丝绸为主题的博物馆,对其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特点及定位进行梳理,探寻提升丝绸类博物馆影响力的方法和策略。基于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对国内丝绸类博物馆的定位、性质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丝绸类博物馆地区分布不均衡,民办博物馆占比很大,存在展示内容和形式同质化等问题。大型丝绸类博物馆在文物展示和管理方面重视对研究方法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其他丝绸类特色场馆也是推动丝绸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提出了丝绸类博物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丝绸,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它很早以前就输送到了西方。根据古代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的著作,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时,西方已经把中国称作“赛里斯”。“赛里斯”是由希腊“赛尔”一词而来,“赛尔”是蚕丝的意思。“赛里斯”即是“丝国”。既然称中国为“赛里斯”,说明中国丝绸在当时已输入了西方,也就必然出现了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此外,印度憍胝  相似文献   

17.
赵丰  袁宣萍 《文博》2009,(6):348-353
彩绘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织物装饰工艺,文献上有记载并有历代出土实物的佐证。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数量最多、技术最完善、图案最丰富的彩绘丝绸属于辽代。从辽代耶律羽之墓出土彩绘丝织品的鉴定和分析来看,辽代丝绸手绘色彩中最常见的为金、银、红、黑和白色等,均为矿物颜料,用毛笔在绢地或绫地上以勾勒着色和线描的手法进行彩绘,特别是在提花纹样的轮廓上作线描是辽代丝绸彩绘的特色。图案风格较丰富,体现了辽代艺术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8.
种“茶”与烧“瓷”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发明,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由于国际友好往来的日益频繁,我国茶种、栽培技术和饮茶知识先后传到了日本、印度等许多国家,瓷器也沿着“丝绸之路”和海路广泛地销往世界各国。我国的茶叶、瓷器与丝绸一样,在唐代已成为出口的大宗商品。  相似文献   

19.
对丝织品保存现状进行评估,是寻找丝织品文物保护方法所必须做的先期工作。为此,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差热分析仪、氨基酸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对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唐代米色绢袜进行保存现状评估。将之与现代丝绸进行对比研究,可知唐代绢袜的形貌和分子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纤维表面粗糙、结构疏松,热分解温度明显降低,氨基酸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天冬氨酸和酪氨酸降低了约30%,丝织品失去了原有的强度。分析结果表明绢袜的保存现状堪忧,急需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笔者在检阅古籍资料时发现,福州原来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丝绸产地和丝绸出口贸易的港口城市。福州地处亚热带,从气候环境来说,既没有江苏、浙江那么寒冷,也没有广东一带那么酷热,这是最适合种桑养蚕的自然环境。据《福建通志》记载:福州地区古代养蚕,一年可以繁殖5次到8次之多,这在江浙等地是不可能的。在古代,福州出产过一种名贵丝织品,称之为"八蚕绵",就是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