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变革的年代,新的发现接连不断,新的方法逐渐应用并普及,新发现和新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形成了国内活跃的学术气氛,也促使学科向更深的领域扩展。不论从田野考古发掘实践到研究内容、还是从方法到理论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已开始在世界史前史的框架下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
《文物》2021,(6)
正中国近现代考古学自20世纪初诞生,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百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不但改写了许多文献历史记载,更填补了史前史的空白。苏秉琦因此提出"重建中国史前史的任务",并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提出重建中国史前史是从学科建设的角度、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来谈,而不仅仅是编写一本书"~([1])。其意自然是指在重写史前史的过程中加强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建设。但百年来中国考古学究竟有没有自成体系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前言虽然考古学研究古老的材料,却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我们熟悉的近代考古学体系直到19世纪末期才形成。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考古学研究发展出了若干范式,每一种范式似乎都希望建立一个完整的考古学体系,贯穿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在考古学的不同领域都能够普遍适用。而且,还希望考古学的研究能够为其他学科、乃至于社会大众所理解与利用,改变考古学作为一门冷僻学科的形象。于其中,文化是一个应用最广泛的概念,从近代考古学  相似文献   

4.
朱乃诚 《文物春秋》2021,(1):3-25,72
中国考古学从1921年兴起以来,至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100年来,中国考古学在早期人类至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在揭示中华古代文化与文明以连续发展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与中华文明瑰宝”、丰富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方面,功绩卓著。尤其是在中国史前史和夏商历史的研究领域中起着主导作用,初步建立起夏王朝以前约200万年的中国史前史,探索的夏文化成为广为接受的认识,填补了商代历史研究的空白,为重建中国上古史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 考古学与民俗学,乍一看来是两门互不相关,各有独自规范的学科领域;考古学主要是通过田野调查与发掘,并运用地层学、类型学以及一切可能的技术手段,专门研究古代人类物质遗存的内涵性质及时空关系,并进而探讨古代人类行为与社会文化的本来面貌及其发展过程的一门人文科学;而民俗学则是以人们在日常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与行为所世代传承的各种民俗文化事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人文科学。就此而论,在考古学与民俗学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差别,除了研究对象领域的差异之外,在研究方法与技术上,在各自学术传统的背景上以及在理论分析的框架上,也都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一般地说,考古学只对  相似文献   

6.
<正>当代考古学有着文物学、社会历史学、文化学、文化遗产学乃至科技学的不同取向,这是由考古学自身的学科内涵、特性及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所决定的。16世纪前后是考古学的早期阶段,它主要以"古物"或"文物"为发掘和研究对象,直到1764年,温克尔曼发表《古代艺术史》,主要还是以古物造型演变及其编年体系作为学术目标;19世纪中叶,汤姆森提出史前史"三个时代说",还是依据文物的质地和形态而做  相似文献   

7.
海洋考古学是世界考古学的一个新兴领域,于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张威主编、吴春明等编著的《海洋考古学》一书,是我国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海洋考古学理论著作。该书既充分吸收了国外海洋考古学理论与水下考古技术成就.又结合该学科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基础、最新实践成果,在考古学、历史学、海洋学等相关领域应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宿白先生(1922.8.3~2018.2.1)"是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开创者和大成者。他以一己之力,拓展了历史时期考古的多个领域,举凡城市、墓葬、手工业、宗教遗存、古代建筑、中外交流以及版本目录等,先生均有开创或拓展之功,后学得以循径拾阶而入"[1]。这是对宿白先生学术的全面客观评价。宿白先生的一生伴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生与发展,他从大量的个案研究中摸索出一套植根于中国传统史学的历史考古学研究方法,奠定了历史考古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和学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考古学学科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考古工作者已不再仅仅陶醉于各种重大发现的轰动效应,而更为关注考古学的理论建设、方法探讨和考古工作者进德修业的时代要求.对此,那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具深厚理论造诣的专家学者在想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访问了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严文明教授.我国史前考古与《起源》的东方续篇最近,在“中国考古学会第八次年会”上,苏秉琦先生提出了重建中国史前史的任务,在考古界引起很大反响.请问这一任务提出的具体背景是什么?苏先生提出要重建中国史前史,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白寿彝先生主持编写一部数十卷本的《中国通史》,其中史前部分叫《远古时代》.他把这部书委托给苏秉琦先生,  相似文献   

10.
一、史前史与原史史前史的概念是由法国学者吐尔纳1833年第一次提出来的,当时,他用prehistorique一词表示在法国南部发现的与已经绝灭的动物化石共存人骨的年代。但是,史前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名字出现,还应该始于英国学者威尔逊的《英格兰的考古与史前学年鉴》一书。史前史的概念最先由英国和法国传开,之后欧洲诸国也创造了相应的译名。西文中的史前史是一个复合词,合成为“历史之前的历史。”只要是人类历史,本无所谓史前史后之分,但是在历史科学中,历史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历史,指人类以往全部的发展过程;狭义的历史则仅仅是指能够利用文献记载进行历史研究的那一部分人类历史。史前史的诞生,实际上标志着欧洲史学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十六世纪的德国史学界,把人类历史按照四个帝国划分,即亚述、波斯、希腊和罗马。十八世纪的英国,把历史划分成古代史、中古史和近代史,但是随着欧洲近代考古学的兴起,人们逐步认识到在欧洲所谓的古代之前,还有一个漫长的无文字可考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史前史作为一门科学才能成立,而史前史一词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1.
惊闻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我们敬爱的导师苏秉琦先生,于6月30日不幸病逝的消息,我省文物考古工作者顿时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苏秉琦先生的逝世,是中国考古学界的巨大损失,从此,我们失去了一位在学术研究上极富建树的考古学学科上的领路人,失去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良师。苏秉椅先生是新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考古学上创立了许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说,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考古学基础理论,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开拓者。苏先生在考古学领域开展的探索古文化、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重建中国史前史等重大课题的学术研究上,起…  相似文献   

12.
吴春明 《南方文物》2008,26(2):82-92
一.略说民族考古学 “民族考古”曾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范畴,它的学科定位、性质、方法、领域及学术史等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其实,“民族考古”(ethnoarchaeology)的性质已经明白地表现在字面上了,它就是民族学(ethnology)和考古学(archaeology)的组合,这一组合源于美国的人类学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历史城市地理研究尤其是明清城市地理研究领域虽然涌现了不少有份量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研究上的误区或隐忧,不少论著可能部头较大,但选题与内容陈陈相因,缺乏新意,还有很多通常被人们界定为是历史城市地理学作品的研究成果,实际上已经完全迷失了地理学的方向,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历史地理学这门中国历史地理学新兴分支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摆脱这种令人尴尬的困境?这自然要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以笔者看来,加强学术创新,努力拓展学术空间,无疑最值得学界同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考古学科研究体系的三个层次,从中国考古学发展进程的角度,解析了新石器考古学的开端、学术定位、发展阶段及相应社会背景与深层因素,提出了中国学术界开始正式接纳考古学这门学问始于安特生仰韶遗址的发掘,是为中国考古学的开端,所肩负的重建中国历史任务和背景,决定了其不可能走人类学之路,在发展过程上也必然性地经历了从物质文化史研究深入到古代社会研究的学术逻辑。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严文明先生在为陈铁梅先生著《科技考古学》所做的序言中指出:考古学的产生,是在历史学的发展提出了寻找新的证据和拓展研究领域的要求,在地质地层学和生物分类学初步形成的学术背景下,借用了二者的基本原理,并且依据人类历史文  相似文献   

16.
桑栎 《东南文化》2015,(2):23-29
中国考古学正处于转型期,新形势要求考古学理论创新的同时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代考古学已经脱离历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考察其被相关学科附属的现象,探讨学科的定位问题,对构建中国考古学的未来意义重大。中国考古学的发展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一、通过借鉴西方过程主义论和后过程主义论的精华,补充学科理论层面的不足;二、提高专业人才的理论素养,打破现有条块分割的研究体制,尽可能减少行政因素的干扰,让考古发掘和研究回归学术本身;三、加强对公共考古学的关注,在和参与者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吸纳更多理解人类社会、文化与行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李林 《东南文化》2021,(1):161-167
考古文物是我国历史类博物馆的核心展品,在其主要社会职能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考古学阐释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物证史法、情境展示法、关联阐释法等已被逐渐应用到博物馆展陈中.但以传统考古学为核心的阐释方法在公众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单一视角与多元需求的矛盾、学科思维与展陈逻辑的矛盾、学术规范与启发教育的矛盾.对于历史...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考古学是具有为社会提供科学思想、历史知识、人性情感、文化遗产等多重功用的学科。毫无疑问,要实现这些学术目标,必须借助于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理论和工具。近年来,考古学在这方面的创新成果颇多,不久前出版的陈淳先生翻译的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和保罗·巴恩所著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充分展现了世界范围内考古学在方法、理论方面的新进展、新成就。让我们回到考古学自身的发展中去。我们知道,现代考  相似文献   

19.
考古学自19世纪中叶在欧洲产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不同的发展.在欧美,史前考古学属于社会文化人类学的一支,研究希腊、罗马古典时代历史的考古学属于古代史研究的范畴;在中国,考古学一直被囿于中国古代史研究为主题的史学体系中.将考古学摆在一个什么样的学科地位上,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归属问题,而是直接影响到考古学学科目的性、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论,总而言之,影响到考古学是不断发展走向成熟还是固守传统而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各种科技方法已经成为考古研究中最活跃、最具突破性和成果最为丰硕的方面。科技考古又被视为学科交叉或多学科探索的领域,可以超越传统及单学科方法的局限,从不同物质遗存、特别是隐性材料来提炼各种信息。科技手段的应用以及这种学科交叉对考古研究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这种学科交叉也存在亟需改善的较大问题,即科技手段的应用与考古学的问题意识及科学阐释并没有很好结合起来,使得科技测试与考古分析成了缺乏互补和整合的两张皮。本文很好地讨论了考古学与科技手段的关系,提出了建立一种整合的考古学的重要性。虽然涉及的学科交叉越来越广,但考古学探究却因各分支学科和信息缺乏整合而受损。他呼吁,考古学家要了解科技方法的潜力,而科技专家也要知道考古学家探索的问题,合力整合显性和隐形材料的信息,为解决挑战性的课题提供比较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