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忠义 《炎黄春秋》2014,(11):60-63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造成数千万人非正常死亡,经济损失估算为1200亿元。(丛进著《曲折发展的岁月》,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1961年全国征购粮食720亿斤,中央上调60亿-70亿斤。9月庐山会议时,中央与各中央局协商,决定第四季度上调粮食32亿斤,到11月中旬各地上缴中央的粮食只完成20%多一点。  相似文献   

2.
三年困难时期的“做饭技术革新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锴  蔡天新 《百年潮》2006,(12):35-38
"做饭技术革新运动"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掀起,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出现了大减产.但在浮夸风的作用下,各地却瞒报、虚报粮食产量,民众被迫勒紧裤带多交公粮.粮食短缺和营养不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触目惊心.在坚持既定原则下(没收自留地、粮食分配到食堂等),各级党委政府发动了一系列的增产节约运动,如"低标准、瓜菜代"、推广代食品等.以"粮食烹调增量法"为主体的"做饭技术革新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3.
亳县统购统销反右倾的严重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对农村从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当时的政策是:“多余多购,少余少购,不余不购”和“多缺多供应,不缺不供应,什么时间缺,什么时间供应”。这个政策在安徽亳县深得人心,广大农民踊跃把余粮卖给国家。在以后的几年里,购了过头粮,回销粮卡得较紧,但农民口粮尚可吃饱。1958年“大跃进”以后,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粮食统购统销是在高估产下的高征购,在低标准和时有脱销的情况下统销。1958年———1960年,三年粮食统购统销情况是:1958年全县农业人口71万,粮食实产4.55亿斤,征购任务3亿斤,完成15119万斤,占任务的50.39%,商品率33.8%,人均负担…  相似文献   

4.
1985年我国发生了粮食大减产。该年粮食总产量37911万吨,较上年减产2819.7万吨,降幅达-6.9%。这是自1959—1961年"大跃进"后,又一次粮食大减产。这一次粮食大减产,使人均粮食产量从390公斤跌回到358公斤(按当时的收入水平和营养水平,粮食供需平衡的标准是人均原粮385公斤),打破了粮食问题已经过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是“大跃进”发生50周年,“大跃进”这幕闹剧给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至今令人痛心不已。反思历史是为了记住惨痛教训,避免悲剧重演。1958年,广西放了颗全国最大粮食“卫星”——“水稻亩产十三万斤”,从新华社、《人民日报》到广西地方诸多媒体纷纷报道这一浮夸新闻,轰动全国,“扬名”海外。鉴于至今没有学者对此事的报道从新闻传播学层面进行梳理与反思,因此,我们认为对其进行调查考证与反思,引以为戒为训,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史志》2007,(1):I0006-I0006
<正>2005年,我省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全省粮豆薯播种面积14834.1万亩,粮食产量720亿斤,粮食商品量为502.9亿斤,均创历史新高。为全面做好粮食购销工作,搞活粮食流通,促进农民余粮的顺畅销售,把农民粮食生产大丰收变成农民收入的大增收,省粮食局组织指导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继续推进深化粮改的部署,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个中心,全面履行粮食部门工作职能,全省粮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浮夸风的时候我也是积极分子,我也报过一亩地收3700斤粮食,旁边的一个乡说,他收一万斤,我就说你一万斤是假的,我不相信,实际我自己3700斤也是假的。自己假了还说人家假”  相似文献   

8.
1953年上半年,全国粮食供应突然紧张.据粮食部报告,1952年7月1日至1953年6月30日的粮食年度里,国家收粮547亿斤,支出587亿斤,出现40亿斤赤字.此外,粮食产区遭遇水灾,预计减产70亿斤.  相似文献   

9.
朝鲜停战后,杨勇当上了志愿军司令员。他刚当司令员的那些时日,吃的粮食甚至咸菜仍然要从国内运来,伙食依然是海带、干菜、花生豆,非常有限的几样。杨勇经常到志司机关大食堂转转,看大家吃得没滋没味,就尝尝菜,说这菜怎么没油?下回我来炒。果然他来炒菜了。一锅菜两勺油,三下五除二,炒得色香味俱全。大家都欢迎司令员下次还来炒菜。炊事员嘀咕起来,再来,油都没了。杨勇定个指标,全体志愿军官兵每人每年至少生产60斤蔬菜。杨勇在山坡上开了一片荒,种上了辣椒、白菜、茄子和西红柿等。他边挥动镐头边对大家说,朝鲜的镐头和陕北…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是粮食大省,每年生产千亿斤粮食。黑龙江垦区是全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每年为国家生产粮食300亿斤以上。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急需大批农业生产的高技能型人才。落实我省高技能人才发展目标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农村实用性人才,为千亿斤粮食产能王程提供大才保障,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高职农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尤为重要。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湖南文史》2014,(5):45-45
蒋介石统治到1948年,真叫人没法活下去,法币暴落,物价飞腾。“金圆券”(蒋介石反动政府发行的一种伪币)出来以后,物价一天不知要涨多少次。当时按黑市算,一个特技工人每月工资才能买二十七八斤玉米面,一个小工每月的工资还买不到18斤!工人一领到工资,马上就得跑去买粮食,只要前后差一步,价钱就要差两三角。而且说也奇怪,只要工厂一开支,粮价涨得准快。  相似文献   

12.
刘德龙 《民俗研究》2001,(4):192-195
每当吃西瓜的时候,禁不住总要想起家乡的西瓜摊。老家地处鲁北平原的滨县(现滨州市滨城区),在紧邻县城的一个村庄。屈指算来,参加工作离开家乡已三十多年。在家的时候,家里和大多数乡亲们一样,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经常连粮食都不够吃,要吃点西瓜更不像现在这么容易:一年四季,啥时想吃啥时去买,到了夏天还经常一买几十斤、上百斤。那时候,多数生产队只种粮食棉花,往往还完不成公粮、皮棉交售任务,保不住社员口粮,根本顾不上种其他经济作物,种西瓜的更是寥寥无几。有些粮食产量过关的生产队偶尔种点西瓜,舍不得都留给社员自己享用,除去多少分给大家一点,大部分是拉到城里卖,以便换回钱来到年底作劳动工分分红用。有些社员在自家的自留地里种点西瓜,也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为了卖出去换点零花钱。这些集体和个人卖瓜,有自己直接摆摊叫卖的,也有成批量趸给集镇上的摊贩,他们再去摆摊零卖的。  相似文献   

13.
李静美 《文史博览》2009,(12):51-51
有人说,名字是父母送给儿女们的终身福佑。儿时,我的名字叫“尽米”。顾名思义,父母给我的福佑是质朴的,那就是希望我今后不愁没饭吃。我对“尽米”的渴望,是从吃食堂饭开始的。据现有的资料:“大跃进”时吃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可以放开肚子吃,菜谱几十天不重复。我似乎没有这样的幸运,那时候粮食已经定量了。农忙时,全劳力每餐半斤、半劳力每餐三两、小孩每餐二两,农闲时,分别是三两、二两、一两。萝卜、白菜是餐桌上的当家菜谱,除农忙、节气打点“牙祭”外,平时是很难见到荤腥的。  相似文献   

14.
正天安门事件的远因与近因天安门事件的爆发有几个原因,首先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反而下降。1966年中国刚刚渡过三年困难时期不久,就爆发了"文革"。这十年,人民一直没有摆脱贫穷。"文革"初期全国7.4542亿人,到1976年"文革"结束时人口上升为9.3717亿,人均年消费粮食381斤,低于1952年的395斤。381斤是原粮,如100斤麦  相似文献   

15.
数字     
《南方人物周刊》2012,(24):20-20
500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在日前的峰会上说.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粮食损失率超过8%.蔬菜损失率则超过20%,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  相似文献   

16.
3、在农民问题上,周恩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以之作为“三农”一体中的重要问题来考虑。早在1953年9月29日,他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的报告中就说,中国农民对生儿育女的事情是很高兴的。喜欢多生几个孩子。但是,这样一个增长率的供应问题,却是我们的一个大负担。我们现在的粮食,以粗粮算.每人每年平均500斤左右,当然今后还会增加,但增加的数目不会太快。可是,粮食的消耗却增加得很快。过去,  相似文献   

17.
李凯龙 《区域治理》2022,(10):108-111
粮食安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重要作用.长江流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地区的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基于2000、2005、2010、2018年长江流域县域单元粮食产量为指标,运用洛伦兹曲线、空间相关分析方法、泰尔指数、重心转移模型的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2000—2018年长江流域县域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志》专设了《“大跃进”“十三万斤亩”》一章,详细记载了1958年“大跃进”期间,环江县人为炮制的“亩产13万斤”的“高产卫星”及其带来的惨重灾难,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志书记载失误和问题提供了范例。文章就志书为什么要记载失误和问题以及如何记载失误和问题谈了读志感受。  相似文献   

19.
1958年春天,在大跃进的战鼓催动下,我所在的浙江缙云“县人委”机关也像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一阵阵“革命热潮”。每一位同志都激情洋溢,纷纷表示誓将大跃进口号化为实际行动。办公室负责总务工作的徐琅等人率先发出倡议,要求种一块亩产20万斤的番薯王试验田,机关内的干部们顿时兴高采烈地一致表示拥护。说干就干,大家立即用大跃进的速度投入筹备试验田。请来的农业技术员很快作出论证,认为只要氮磷钾配比得当,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机关党组立即拍板,迅速召集“县人委”直属单位全体人员开了碰头会……就这样,试种番薯王,便被当作一项政治…  相似文献   

20.
儿子去上海读书,这倒让我慌了手脚:那上海人爱吃甜,儿子能吃得惯么?左思右想,忽的想起了,应该给他炒一点儿盐带去。放假回来,儿子说,“爸爸,那叫什么盐来着,真是好吃,一下子全让同学抢光了,这回多弄点儿。”一听这个,我自然高兴,就一下子炒了一大瓶子。儿子看了说:“不够,还得多点儿。”我说:“盐,不可以吃得太多,多了对身体不好。”儿子说:“同学人多,分不过来的,得炒个三斤四斤的。”于是,我买了五斤盐和花椒面、辣椒粉、黑芝麻和烤肉的“孜然”,炒了一大锅,装了一大口袋。那天回家,看见桌子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