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缘起在道教研究史上,岭南地区早已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与重视。王承文先生有《葛洪早年南隐罗浮考论》一篇,探讨葛洪早年在罗浮山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2.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又是我国道教名山,道教称它为第七洞天,第三十二福地。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罗浮山罗浮山共有大小峰峦432座,名泉瀑布980多处,石室幽岩72个,洞天奇景18处。山势雄伟奇特,层峦叠,景色秀丽,气候适宜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和避暑胜地。奇峰怪石、飞瀑名泉、洞天奇景是罗浮山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南香山,古称南樵山,它与南海西樵山,博罗东樵山(罗浮山),鼎足而立,合称“广东三樵”。它位于增城市西南部的宁西镇境内。南香山海拔433.2米,突起在东江下游的平原上,因其突出在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北边,古时候,是珠江、东江航行时船只辩别方向的标志。南香山山势峻秀,峭壁雄奇,幽林溪涧,  相似文献   

4.
正《稚川移居图》表现的是东晋著名中医药学家葛洪移居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画上还有倪瓒、陆居仁、陈则、韩性、乐远、陶复初、钱岳等7人的题跋,据介绍,这7人都是与元代画家王蒙同时或稍后的大学者、大画家或大诗人。此外,《稚川移居图》上还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近20余枚收藏印,极为珍罕难得。王蒙共画了两幅描述葛洪移居罗浮山的画,还有一幅《葛稚川移居图》目前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王蒙的《稚川移居图》是中国画表现山水技法创新的一  相似文献   

5.
惠州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惠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设置傅罗县开始。惠州境内集山、泉、湖、瀑、海于一体,素有“半城春色半城湖”的美誉,著名的有“苎罗西子”之称的西湖、葛洪炼丹的道教圣地罗浮山、汤泉的苎龙飞瀑、波涛起伏的大亚湾等。惠州已形成东坡文化、东江文化、东征文化、东纵文化、渔家文化。全市有邓  相似文献   

6.
仙桥景区是雁荡山八大景区之一,位于雁荡山最北端,景点比较分散。其中许多景点都跟“仙”字相关,传说有位仙人骑鹤飞临仙桥,飞临之处的桥、亭、洞、峰、山、岩、坪都沾上了仙气。  相似文献   

7.
朱红  吴若峰 《旅游》2006,(3):68-72
青城山附近的人都把青城山当成了不起的神仙山。他们相信,青城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要不然道家为什么都选择在这里修行。在青城山修行后的人个个道骨仙风,肯定是沾了这个山的仙气。青城山不但景色天下幽,武功也很是了得。尤其青城剑术在式术界更是叫得响的。青城山是养人的地方,不但养身体,更能养心境、修性情。  相似文献   

8.
正一南香山及莲花书院名考南香山位于增城市永宁街,海拔433.2米,自古名号为南樵山,与东樵罗浮山和南海西樵山合称为粤中"三樵"。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记载:"广州有三樵,曰东樵,曰南樵,曰西樵"。南樵山靠近珠江口,濒临南海。清乾隆年间增城知县管一清远眺南樵山,写下《舟中望南樵山》一诗,其中有:"一曲娥眉横海上,南樵风致胜东樵"的诗句。"一曲娥眉横海上"的娥眉,是古代南香山的正式名字。古时除号为南樵山  相似文献   

9.
广东三种志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所说的三种志书,指的是黄佐的《广东通志》、郭棐的《粤大记》和阮元的《广东通志》,是广东最有代表性、最重要的三种史志书。黄佐是位献学家,一生枕经籍史,除《广东通志》外,还主纂《广西通志》,纂《香山县志》、《罗浮山志》、《广州府志》等志书,对方志的编纂很有心得,故《广东通志》体例比较合理,所收史料宏富,是广东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通志。  相似文献   

10.
罗浮山志编纂始于宋代,南宋王胄《罗浮图志》是第一部汇辑详赡、体例完备的罗浮山志。明初陈琏《罗浮志》则是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罗浮山志,保存了一些王胄《罗浮图志》的原貌。作为现存最早罗浮山志,陈琏《罗浮志》体例上对后世山志的编纂影响深远;一些宋元文献因之得以保存流传,具有一定的辑佚校勘价值;有关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文献,对研究罗浮山宗教史也具有重要意义。回顾罗浮山志编纂史,对当下山水名胜志、旅游景区志的编纂均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21,(3)
正苏六朋(1791~1862),字枕琴,号怎道人、浮山道士、枕琴居士等,广东顺德南水人。苏六朋早年师承罗浮山的德?和尚,到了中晚年后,绘画技法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画风奔放,转向市井风格。一、苏六朋人物画的形式语言1.传移模写应物象形苏六朋曾在罗浮山时经历了多年的学习,临摹和写生的基本功扎实,因此在人物造型上自然自如,千姿百态,能够将对古代作品的临摹转为自己的技法,运用到描写人物的创作上,这是一种学习自然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乃运 《旅游》2010,(5):84-87
河床宽宽的小河,一架长长的木板悬索浮桥,走过去就是另一个世界,一个七彩的瑶家世界。蓝田瑶族风情园坐落在广东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乡。龙门多风景名胜,多热泉,著名的生态休闲胜地南昆山和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罗浮山就在周围,而少数民族的风情园却是这一带惟一的。蓝田瑶乡广126平方公里,林密山多,瑶族文化根基深厚。这是坐落在瑶乡,有瑶族文化支撑的瑶族风情园。  相似文献   

13.
以丹霞地貌闻名世界的丹霞山是广东省内面积最大的风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与罗浮山、西樵山、鼎湖山合称“广东四大名山”。历史上,丹霞山人文景观荟萃,遍布的摩崖石刻是其人文发展的重要见证,最早的摩崖石刻可追溯至宋代,多与寺院有关,锦石岩寺、金龟岩庙内的几题宋代摩崖石刻为探究这一时期该地区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戚永晔 《风景名胜》2011,(10):154-154
峰秀岩彩,神秘缥缈,仙气弥足。 这十二个字,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仙华山的评价。今天,张榕部长依然用这十二个字描写这座浦江仙山。早在千年前的《东阳志》中就称轩辕黄帝少女于此升天。民间的传说就更多,上古时有黄帝少女元修在仙华山修炼成仙,更有元修成仙后带着七仙女下凡,教人织丝,采药济民,祈雨救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也论葛洪     
《广西史》2001年第3期发表了何忌同志《葛洪论说》一,章虽短,却很精辟,对葛洪作了独到的公允的评价:葛洪是个“批儒之儒”、“批道之道”、“认真炼丹却不服丹药”,标榜清流,“却非清谈之人”的奇人。以上几句话就把葛洪的特点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了。末提出葛洪“也许就是玉林化的老祖宗”的论点,倒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正>谢稚柳先生是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及古书画鉴定家,创作以宋元绘画为基础兼师法自然,一生游历祖国名山大川,足迹遍布新疆、塞北、陕甘、川蜀等地。其中,广东是谢先生多次往来之地,作品中也多次出现罗浮山、丹霞山、鼎湖山等广东名山。可以说,南粤山水赋予他创作灵感,岭南佳物滋养先生心灵。先生晚年有诗趣题:"壮心七十未云老,自笑还来避岁寒。小住为佳花竹国,客斋暂榜榭东山。"~([1])先生喜交游,与广东诸家名  相似文献   

17.
春到九华     
吴永生 《铁军》2022,(2):46-47
<正>在南京市浦口区西南苏皖交界的赭洛山旁,坐落着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名为"九华",源于赭洛山原有座"小九华寺"。这寺庙与当地流传很久的地藏王菩萨在此修行和白龙救母的传说有关,因而这块钟灵之地又多了一份仙气。九华村前临驷马河,后依赭洛山,内有小庙山点缀其中。由于地处山坳,发展不易,曾经的九华还是个经济薄弱村,素有"浦口区西伯利亚"之称。  相似文献   

18.
大禹赶石的故事 大禹圣人凿开了三川东面的山岭,把积在三川的水全部引了出去。但居住在山两面的百姓却来往不便了。人们站在黄河两岸的山上,对面可以说话,但就是过不去,大禹圣人看到了这个情形,想在寺沟峡山谷上修一座石桥,方便两岸的百姓,又设了祭坛,祭祀上天,请求天庭赐给赶山鞭,上天就给大禹圣人赐了条赶山鞭,大禹圣人得到赶山鞭后,从积石山上往下赶石,大禹圣人赶石时,不叫赶石,而叫赶牛,他把所赶的石头,吹了仙气变成了石牛往下赶。  相似文献   

19.
刘琼 《中华遗产》2018,(9):86-95
一头广东,一头广西 广东广西,合称“两广”。作为分界的这个“广”,曾经是个县名,与山川河湖无涉。但粤桂两省交界—带,的确有一道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云开大山,跨越广东的郁南、罗定、信宜和广西的梧州、岑溪、北流等县市。两广之变,非源于此山,却又与山脱不开关系。  相似文献   

20.
罗平山脉是指广东省西南部罗定市东侧到广东省北部连平县东侧一条连续不断的山岭地带(图1)。这是50年前由中山大学地理学家吴尚时首先提出的。他指出古书中说到什么南岭山脉、五岭山脉、罗浮山脉都和地貌学上的山脉概念不同,他当时已写过《南岭何在?》一文,说南岭是五座花岗岩侵入体所成的山地,按照今天的科学概念,称为山地才是合理的。因为山地是一片片的,它可以连成一串,成为条状山地,但不是山脉。山脉的地貌学定义有两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