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冲赛康是拉萨一个古建筑的名字——"观市楼",位于老城区八廓街北侧。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新一代藏族商人,主要来自康巴地区,在冲赛康之前的空场上开辟了独具特色的冲赛康露天市场。珠宝商们大摇大摆的站在冲赛康市场的马路中间做生意,人们把这种经营方式称作"康巴朗仓",意思是"康巴站市",或者叫做"康巴路市"。默默无语的冲赛康站市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千万富翁,此地无疑是藏族商人的福地。本文为作者采访康巴站市中的一位藏北老商人的口述记录。  相似文献   

2.
<正> 上一期我们讲述了快速有效学习的方法三个字即"读"看"仿"中的"读"字,本期我们重点讲述第二个字"看"。"看"是指看摄影佳作、看行家拍摄、看相关资料,对初学者而言,这三看是十分必要的一个学习过程。第一,看摄影佳作。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下面我告诉你内行怎么看,作为摄影大赛评委是怎样品评摄影佳作的。当我们面对一幅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正读罢2016年第2期《乡绅的标准不单是穷与富》一文,由贾琚的"做人大度,乐善好施",想起我父母一生的口头禅:"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父母给我们解释:做你该做的,做你想做的,做你能做的,做得怎样,结果如何,不要考虑那么多。二老虽不识字,但很明理,他们用行动为子女树立了榜样,这让我们终身引以为豪和受用不尽。  相似文献   

4.
已读初中的女生"花都督"同学,通过我的新浪博客上邮箱,给我发了个电子邮件,向我"投诉"其母的"违法行径",她说母亲实在过分,先是引诱鼓励她写日记(初潮那一天开始),"用心良苦也险恶",然后天天偷看她的日记,已经有三年……  相似文献   

5.
张静 《文史月刊》2010,(12):80-80
<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某人信誓旦旦地说:"我用人格担保",也常常谴责某些人"丧失了人格";我们常常说某人"名誉很好",也常常指责某些人"不顾廉耻"。那么,"人格"与"廉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让我们来看一看罗马法律对它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题记在这个世界上,我生活了十几年了,现在我常常思考,人生是什么呢?我们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呢?或许,读《人生》可以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四川甘孜州耿却:我是《中国西藏》十几年的忠实读者,每期都在"康巴书店"购得,每期必认真阅读,特别是一些珍贵的文物图片、文章看了又看,每到过年放假又重新翻阅。  相似文献   

8.
臣谏簋铭文中的一些字,旧没有得到很好的释读,如"处于軝"后面一字,旧或误释作"从",或误释作""。本文根据不其簋、不其簋盖、引簋铭文等相关金文资料指出它应释作"■"而读为"同",意思是聚合,并讨论了甲骨文中与之用法相同的一些"同"字。"引又"下一字,或释作"■(忘)",或认为是"闻"字之省,或释作"长",本文赞同最后一种意见。"灷",旧或读为"■(媵)",或读为"告",或读为"朕",本文认为它可读作"遵"或"顺"、"训"。"灷皇辟侯"下一字,或释作"令",或释作"余",本文赞同前一种意见。"侯令"下一字,或释作"■",或释作"!",本文赞同前一种意见,指出它仍是虚词。"■"下一字,或认为是"服"字稍残,或释作"■",或隶作"■",本文赞同最后一种意见,又根据铭文文义,指出它应该是一个虚词,并且讨论了金文中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9.
1992年9月28日,中共著名政治理论家、被誉为党内"四大笔杆子"之首的胡乔木与世长辞,享年80岁。而就在这年的7月份,他在病床上还对陪伴了他50余年的老伴谷羽说:"我要活到90岁。"胡乔木29岁到毛泽东身边任秘书,从领袖助手到"党内一支笔",再到"新闻大管家",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宦海沉浮?除了新华社的千字文简历,外界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10.
正朗读是一门艺术,指导朗读也是一门艺术,这是一篇大文章。这里只说说我是怎样指导学生朗读人物对话的。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品德、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外在反映,或者说"物化"。离开朗读的中介,儿童往往很难理解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当然更谈不上让人物活起来。怎样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呢读出人物的轮廓所谓"读出轮廓"是指开始要把课文通读  相似文献   

11.
<正>小时候读《木兰辞》除了被木兰的英雄豪气震撼,还对这样一句诗印象深刻,那就是"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因为这句诗,我专门去观察过小兔子,的确,没有专业知识的我确实很难分清兔子的雄雌。在动物界,除了兔子,还有一种鸟儿也具备了这样"雌雄莫辨"的特点,这种鸟儿就是流苏鹬。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山海经·南山经>中旋龟"可以为底"之底不应读为"疧"训病或读为"胝"训足茧,而应读为砥训磨刀石.而柢山之鱼"鯥",其音如留牛,不当训"留牛"为犁牛,"留牛"当是"鯥"之缓读,此鱼其鸣自呼."竹箭"一词在<山海经>中出现9次,袁珂先生除一处连读外,其馀均读断.其实"竹箭"就是"箭竹",虽可单称"箭",但8例"竹箭"不应读断.  相似文献   

13.
上博九《成王为城濮之行》简2"王归,客于子文",李守奎、白显凤先生以"王归客于子文"作一句读,甚是,但"归"当读为"馈","客"当读为"赂","王馈赂于子文",谓楚成王赠送物品给子文;《邦人不称》简2b"■天之女","■"当读为"激发"之"发","女"当读为"怒","■天之女",谓激发了上天的愤怒;《邦人不称》简2b"要王于随寺","寺"当读为"畤","随畤"当为曾侯在都城随附近设立的祭祀上帝的地方;《邦人不称》简7b"兀千君,■可它","兀"当读为"扤","千"当读为"仁","■"当读为"焉","它"当为"也"字之误;"扤仁君,焉可也",谓动摇了楚惠王这个仁君的地位,怎么可以呢?  相似文献   

14.
<正>晚明是一个充满了张力和矛盾的时代,我在阅读晚明史料时,面对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纷繁事象,不免产生如坠浓雾的困惑感,曾写过一篇短文《变与乱:光怪陆离的晚明时代》,认为晚明的时代特征,似乎可用"变"与"乱"两字加以概括。但对于怎样"变"、何以"乱",却又觉得总是说不清、道不明。读了商传《走进晚明》(商务印书馆,2014年7月),觉得那个时代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有豁然开朗之感。由于"变""乱"相生并行,前人在评述晚明时代时,受当时学术思潮的影响,不免有所轻重,甚至出现了不少"误读"。如老一辈学者多从政治方面着  相似文献   

15.
《丑妇赋》中"足律"当读为"崒嵂",山高貌;"馋苑"当读为"馋",意谓贪吃;"耽眠嗜睡"之"耽"为"躭",当属上读,"眠嗜睡"依原卷本当校读为"眼暙嗜",意谓眼睛大喜眨眼;"爱父增薪"当校读为"忧釜憎薪",意谓不愿从事炊薪之事;"犊速"当读为"速独","速独"即"",指缺前雍的胡履;"屈焠"读为"臎",指屁股。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正第5期我最喜欢读的文章是《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何能走向辉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并勉励千千万万的党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数革命光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才取得了今天的伟大胜利,这是来之不易的。我是一名已退休十几年的老干部,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也一定要以革命  相似文献   

17.
正近读余未人先生新著《我的家族记忆》一书,方知"贵阳电厂是全国政权更迭时没有停电的6个电厂之一",当年曾受到中共中央军委的通报表扬。对我而言,这还是新闻,是迟到了65年的"新闻"。我认为,它值得载入中国电业史及贵州地方史志。尤其触动我的是,该书有《天翻地覆的一周》专节,描述当年该厂厂长奚长年深明大义,在关键时刻挺身  相似文献   

18.
阿来  陈新宇摄影 《山茶》2009,(11):40-71
总摄大地的雪山 我在小说《格萨尔王》中,如此描写了康巴这片大荒之野: “康巴,每一片草原都犹如一只大鼓,四周平坦如砥,腹部微微隆起,那中央的里面,仿佛涌动着鼓点的节奏,也仿佛有一颗巨大的心脏在咚咚跳动。而草原四周,被说唱人形容为栅栏的参差雪山,像猛兽列队奔驰在天边。”  相似文献   

19.
"出门在外,要踏实、诚信,要不忘学习."这是我17岁离家务工时母亲的叮嘱."你还年轻,不要怕失败,失败了要认真分析原因,重新再来."这是我21岁创业失败时母亲的鼓舞.母亲没读多少书,但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位"哲学家",她将男儿当自强的朴素生活哲学刻进了我的生命,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去开天辟地,为理想去闯!  相似文献   

20.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幼儿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