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昌都卡若遗址试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9,(9)
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城东南约十二公里的加卡区卡若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77年夏天,昌都水泥厂工人在施工时发现。我会仁青、索朗旺堆、欧朝贵三同志立即赴现场清理,采集到了石器、骨器、蚌器和陶片等,并且还发现了红烧土堆积和灰烬层。  相似文献   

2.
踞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青藏高原地区就已产生了早期原始的具有巫傩意味的绘画艺术样式,结合今天的考古发现,无论是西藏昌都卡若遗址、拉萨曲贡遗址或是布达拉宫等地所藏文物,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目前整个西藏高原已经确认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西藏东部以昌都卡若遗址为代表的卡若文化(距今5500~4000年)~([1])、西藏中部以拉萨曲贡遗址为代表的曲贡文化(距今4000~3000年)~([2]);另外,在雅鲁藏布江下游的藏东南地区尚存在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被称之为"林芝类型"~([3])。上述藏东和西藏中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都具有强烈的"地方性",文化面貌上仍有很大差异~([4]),应与各自所处的生态区位关系密切。西藏西部生态条件和藏东、藏中迥然有别,迄今除发现过一系列石器采集地点外,尚未发现明确属于  相似文献   

4.
许多年来,学们认为:西藏高原,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人类居住的历史至多不会超过2500年。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西藏高原东部的一次考古发现,把这一历史向前推进到距今5000年。本将要讲述的,即是西藏东部昌都卡若的一次重大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5.
西藏的传统建筑历史源远流长,从当代考古科学成果提供的资料看,可以追溯到距今4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昌都卡若遗址的考古发掘提供了丰富的建筑遗存,当时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半地穴平顶建筑。而阿里古格洞窟建  相似文献   

6.
西藏的传统建筑历史源远流长,从当代考古科学成果提供的资料看,可以追溯到距今4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昌都卡若遗址的考古发掘提供了丰富的建筑遗存,当时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半地穴平顶建筑。而阿里古格洞窟建  相似文献   

7.
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这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沟壑纵横、土地贫瘠、生存条件恶劣,是西藏贫困发生率高、扶贫成本高、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区域。2016年至2019年年末,昌都全市累计减贫38400户193666人,贫困村退出1127个,实现了卡若、丁青、类乌齐、江达、洛隆、边坝6个县(区)脱贫摘帽。  相似文献   

8.
西藏史前石器、岩画中的民族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考古学界的考证,藏族曾经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30多年来在西藏从南到北的考古,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证明至少距今1~5万年前,西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已有古人类活动。考古工作者在昌都卡若、拉萨曲贡、堆龙德庆县达龙查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  相似文献   

9.
昌都地区,古称"康"或"客木",与"卫"、"藏"、"阿里"分指前后藏和西部阿里一样,是特指藏东一带。那里的人被称为"康巴",男人则被叫为康巴汉子,伟岸、强悍。一位史学家说,康巴人强悍与其生活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形结构有关。昌都地处横断山区,三条大江与三列大山相列布分,平行骈走。自西而东三条大江依次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列大山则是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达玛拉山—芒康山,真是山岳纵横,峡谷急流。同样,那里的历史也深厚悠长。卡若遗址让昌都出了名卡若遗址应该说是青藏高原的历史遗迹,但是它在昌都附近出土,让昌都…  相似文献   

10.
藏事宝典     
正藏事宝典小恩达遗址小恩达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市北5公里处的昂曲河东岸,因位于昌都镇的小恩达村附近而得名。遗址分布在小恩达小学附近一带的第一、二级台地上,海拔3200多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遗存分为早晚两期,有房屋遗址、灰坑、窑穴及一处古墓葬。出土了大量石器、陶片、兽骨、木炭渣等遗存。据推测,小恩达遗址年代与卡若遗址相近,文化特征与卡  相似文献   

11.
清代驻藏大臣的衙门欧朝贵驻藏大臣的设置公元1727年(雍正五年),清朝政府任命内阁学士僧格和副都统马喇为首任驻藏大臣,负责办理前后藏一切事务,是为驻藏大臣之始。自此,“国家因西藏地处边远,特命大臣驻扎其地”(《清圣祖实录》)。直到清朝灭亡的宣统三年(...  相似文献   

12.
维修工程二三事杰布回首为时近6年的布达拉宫维修工程,脑际里常常会想起不少逸闻趣事。甲央三哭甲央是个典型的藏族男子汉,近一米八的个头,方额阔面,轮廓分明。他天生一副大方质朴的性格,为人直率坦荡。甲央的老家在西藏亚东,是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西藏和平解放以后...  相似文献   

13.
正红色昌都红色昌都那是蹉跎岁月激情燃烧的讲述那是三江儿女向往太阳的征途时移史定格,昌都战役的胜利,为西藏和平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红色昌都的名片积淀厚重而珍贵:1950年10月,随着解放中国大陆的最后一场战役、有着西藏"淮海战役"之称的昌都战役全面胜利,西藏迎来了和平解放的曙光,并因此铸就了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在昌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4.
封面故事     
正坐落在群山怀抱中的昌都市,它是西藏自治区所辖七个地市之一,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以昌都为中心,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云南省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市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处在商贸往来的  相似文献   

15.
正"那一刻我升起风马旗,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仓央嘉措西藏饭店(成都)——距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洁白的哈达为您接风,暖心的藏茶为您洗尘,朴实的转经筒向您诉说着岁月的永恒。漫步其间,犹如置身藏文化博物馆。凝视唐卡,隐约看见画师飘逸摇曳的身影;侧耳倾听,空中飘来布达拉宫的梵音诵唱……西藏之美融于方寸之间,浑然天成的藏韵氛围,细致周到的贴心服务,为您营造温暖幸福的入住体验,是心灵顿悟的港湾,亦是西藏旅行的始发点。  相似文献   

16.
藏族居住化的历史十分久远。考古资料提供的确凿证据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藏族的民居建筑便有了相当的发展和较高的水平。昌都卡若遗址共发掘出房屋基址28座.有圆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种类型。卡若遗址房屋建筑是藏族民居建筑的滥觞。在其后几千年的演进中,藏族的民居不断得以发展、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正碑文与匾额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和重要的载体。居于西藏昌都边坝县至今保存的三幅完整碑文匾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因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而成为今天我们研究昌都历史文化发展难得的实物例证。边坝县位于昔日川藏茶马古道和滇藏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其境内的夏贡拉山(汉语称之为丹达山)就是历史上卫藏与康区的交界之山,被史书称为"入藏第一险"。记载丹达庙最早的汉文史料为马少云、盛梅溪  相似文献   

18.
漫漫进藏路     
对清代员而言,驻藏路漫长艰险,无所不在的瘴气,神出鬼没的夹坝(强盗)、山洪、雪山,无不令人生畏。有一些官员百般推托,不肯前行,也有官员因为道路中断,在路上耽搁4年者(景纹,同治元年到同治四年)。乾隆年间成书的《西藏志》一书,记录了3条进藏的道路:自四川成都抵藏,前段也就是今天川藏南线为主;过金沙江后,到察雅、昌都、洛隆、江达到拉萨。从打箭炉由霍尔迭草地至昌都,类乌齐进藏路线,前段和今日川藏北线大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正阿旺扎巴个人画展在京举办由西藏文联、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康巴人——阿旺扎巴西藏当代绘画艺术展"于10月18日至11月10日在北京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开展。油家阿旺扎巴,1964年生于西藏昌都,18岁进入西藏大学音体美系系统接受美术教育。1985年毕业后在西藏昌都地区从事美术教学及创作,1988年油画《无题》获得西藏当代美术展一等奖,陆续又有《三月风》(现藏于多伦多美术  相似文献   

20.
30年前富有戏剧性的考古发现1977年,西藏昌都地区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随后的1978年1979年。考古工作者又连续两次对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房屋近30座石器、骨器、陶器数万件,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被认为是20世纪西藏最重要的考古发现。1996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如此重大的考古发现却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