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正月,灭南汉,统一岭南。其初,广东、广西同属广南道。元丰年间,广南道分为广南东、西两道(简称广东、广西),广西之名自此始有,并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大观元年(1107年),融、柳、宜、平、允、庭、孚、观等州从广西划出去另建黔南路。大观三年(1109年),广西路和黔南路复并,称广西黔南路。四年,恢复广南西路旧称。广西路属行政区有州、军、监,几经并、置后,大观四年(1110年)时,辖州二十五、军三、县六十五。南渡后,改辖府二、州二十、军三。  相似文献   

2.
《广西文史》2007,(2):52-52
宋初沿袭唐制,将全国划分为十多道。至宋太宗时,改道为路,路作为朝廷派出机构的辖区,在州、县以上。公元997年(北宋至道三年),宋分全国为15路,将原广南路析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西路治桂州(今桂林市),常简称“广西”,这是广西得名之始。当时,广南西路辖桂、容、邕、融、象、昭、梧、藤、龚、浔、柳、贵、宜、宾、横、钦、白、  相似文献   

3.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正月,宋灭南汉,统一岭南。宋朝统一岭南之初,广东、广西同属于广南道。元丰年间.宋朝将它统治的地方划分为23路,广南道分为广南东道.广南西道,简称广东、广西。广西之名从此开始.广西开始固定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大观元年(1107年),将融、柳、宜、平、允、庭、孚、观等州从广西划出去另建黔南路,以融州为帅府,宜州为望郡。  相似文献   

4.
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拭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接替范成大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时年四十三岁。淳熙五年,张械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张杖在广西任职四年问,颇有政绩,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取得成就外,对广西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清人汪森《粤西丛载》卷十七《粤俗》历数对广西文化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首先提到的就是张械:  相似文献   

5.
唐初将全国分为10道,广西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分岭南为东西两道,广西为岭南西道,下设桂管、容管、邕管经略使,史称“三管”,基本上形成了后来广西政区疆域的轮廓。每管下辖若干州,各州又曾一度改用郡名。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许多羁縻州,各羁縻州又分辖若干县。宋朝至道三年(997)分天下为15路,元丰时(1078~1085)又析分为23路,广西地方称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之称由此始。  相似文献   

6.
广南,宋朝叫特磨道,属邕州羁糜,老百姓习惯喊“幽州”。十三世纪中叶,元朝就在今广南、富宁、广西的西隆、西林一带设广南西道宣抚司;明朝洪武十七年改宣抚司为广南府,辖今广南、富宁两县;清朝沿袭,直到民国二年废府设县,治所都在今广南城内。兴建广南县城,还流传着二个神奇而动人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7.
正中華本《宋史》卷三四八《張莊傳》載:"張莊,應天府人,元豐三年,擢進士第。……改提舉荆湖北路常平、本路提點刑獄,進■、■。王祖道既請立朱崖諸州縣,徙萬安軍,詔莊按覆相度,實與祖道相表裏。祖道詔爲兵部尚書,授莊■。"  相似文献   

8.
曾几(1086—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后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南宋理学家,诗人。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四十七岁的曾几因避战乱自湖北南下柳州、浔州(今广西桂平),绍兴三年(1133)徙江南西路提点刑狱,自岭外还。绍兴六年,曾几除广南西路转运副使。绍兴八年,提点两浙西路刑狱,离开广西。绍兴九年,因忤秦桧被罢官的曾几又被起用为广西转运判官,次年初春赴任,绍兴十一年改除荆湖南路转运副使。  相似文献   

9.
高氏荆南疆域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始有荆州一地,迄至後唐莊宗朝無所更改。後唐明宗時期,歸、峽二州隸入荆南。其間又屢有反覆,歸州歸屬尤其如此;逮至天成、長興之際,歸州重入南平(荆南),高氏荆南至是最終確立以荆、歸、峽三州爲基本疆域範圍的格局。其後沿而未改,並一直延續至乾德元年(963)入宋。而在該政權發展歷程中,疆域又屢有伸縮,其具體表徵即是夔州、忠州、萬州與復州的得而復失,監利縣的隸入與郢州的求割未果。  相似文献   

10.
高屋建瓴——读《广西通志·政府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通志·政府志》的出版,不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件大事,在当前全国纷纷出版的新一代地方志中,也是一项光辉的记录,是值得祝贺的。广西地处边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对后进。《元丰九域志》卷九所记,广南路始分东、西。广南西路辖州二十三,军三,县六十四。都督府桂州始安郡静江节度使,治临桂县,即今桂林市。《元丰九域志》(成于元丰三年,1080年)的“广南西路”,是“广西”这个区域称谓第一次见于史籍记载,是“广西”作为一个区域的滥觞。而书内记载的所辖州、军、县,也就是明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和以后的广西省、区的…  相似文献   

11.
南宁编纂地方志,早在北宋时期,就有记载。但当时编纂的《邕州图经》、《宣化县志》。《邕州志》、《建武志》等,由于长期战乱均已佚失。元代。南宁编修的地方志未找到。但元代编纂的《元一统志》记载有邕州路的建置沿革、至里、土产、风俗、形胜及宣化、武缘县、横山、迁隆、古万、太平、永平五寨的情况,还有邕州《建武志》引南越志的记载。明代。广西州、府、县的150多种地方志,多已散佚。有关南宁府的尚存2部志书,一部是明嘉靖17年(153年)南宁知府郭楠编纂的《南宁府志》共10卷〈第10卷已佚〉,距今已有460年。另一部是明嘉靖43年…  相似文献   

12.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生员修学进爵途径之必经之地,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唐玄宗开元六年(728年)设“丽正修书院”,乃我国书院之起点。到十三年改为“集贤殿书院”。宋代有庐山“白鹿洞”、尤盛(嵩阳)“石鼓”、湖南“岳麓”等四大书院。元代各路、州、府皆设有书院,明、清书院盛行。  相似文献   

13.
摩(日侯)罗     
宋代有一种风俗,在"七夕"晚上,供奉一种泥塑的婴孩,叫做"摩(日侯)罗",据说是妇人宜男之祥,宋室南渡,北地的风俗,也随之南迁,于是江南一带也盛行"摩(日侯)罗",杭州市至今有条"孩儿巷",就  相似文献   

14.
肃州月令     
“月令”,为我国古代“物候学”。最早见于《礼记》及《吕氏春秋》,其与农业生产至关紧要。然中国疆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别大,按占月令实难尽符;故有人另拟《广南月令》,以标志本地区时序特点。此类记述,甘肃亦有之。如清乾隆时编修的《肃州志》,即载有《肃州月令》。细审内容,则可概括整个河西三地区(酒泉、武威、张掖)气象物候。全文云:  相似文献   

15.
湖北宋墓分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湖北地区在宋代地跨五个大的行政区域(路),其中部与南部属荆湖北路北段,北部及西北部属京西南路南段,东部属淮南西路西段。另外,西部与西南部分属州路东段和江南西路北段[1]。两宋时期,今湖北的大部分地区始终处于宋王朝的版图之下。建国以来,湖北发现了一批两宋时期的墓葬。据初步统计,已公布的北宋纪年墓有11座,南宋纪年墓3座。另外,还有非纪年墓二百多座。它们是湖北地区两宋考古的基础材料,但以往对湖北宋墓的研究,一般限于对个别墓葬年代的考订或出土瓷器的窑口分析[2],综合性研究比较欠缺。因此,本文拟就已发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7册《元·明时期》元朝前期图以至元十七年行政区划为准绘制,图上所标开成府、荆南路有误,应分别为开成路和江陵路。  相似文献   

17.
《宋史·王临传》(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10年):入为户部副使,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府、河中,卒。(10610页)宋代仅置广州,隶广南东路,治今广州。洪武元年(1368)始改广州路为广州府。府实为府州(治今陕西府谷)简称,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年雁塔区文物普查时,在鱼化乡东晁村征集到北宋墓志一方,志高78厘米、宽55厘米。现将墓志全文抄录於后:宋庄宅副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广南西路兵马都监骑都尉清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张公墓志铭熙宁八年冬交阯叛陷钦廉攻邕州广西搔  相似文献   

19.
《宋史》卷三七○《刘子羽传》(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载:“自金人入梁、洋,四蜀复大震。张浚欲移潼川,子羽遗浚书,言己在此,金人必不南,浚乃止。”在点校者看来,“蜀”如同梁、洋,俱为地理名词。实误!“四蜀”为南宋时的专有名词,有其特定的内涵,当连标专名线。南宋“四蜀”,首先继承了北宋以来“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即《元丰九域志》卷七、八中成都府、梓州、利州、夔州等四路的地域。其范围如《宋史.地理五》所载:“盖《禹贡》梁、雍、荆三州之地,而梁州为多……南至荆、峡,北控剑栈,西南接蛮夷。”辖地相当于今川渝、贵州大部、云…  相似文献   

20.
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州社会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徽州社会是具有典型特征的区域社会,盛行"仁让之风"、重视血缘关系、重视婚姻门第是其中主要的几种社会风俗。这些社会风俗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明清徽州家谱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则不可低估。明清徽州社会利用家谱宣扬了"仁让"之风,通过家谱保持血缘纯洁性,也利用家谱维持婚姻的门第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