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巢湖流域水资源环境与塘坝兴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湖流域众多的江河湖泊,为流域人民的生存繁衍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巢湖流域人民在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与本地区相适宜的兴修小型塘坝水利形式。明清时期巢湖流域小型塘坝大量涌现,其数量之多,地区分布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古代塘坝水利设施与田产丰歉休戚相关,在当时生产水平上,发挥着重大工程效益,在抗旱保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方面,有过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有的工程历经沧桑,至今仍发挥着一定的效益,是值得加以重点保护并予以合理开发利用的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浙江苕溪流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苕溪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 ,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水源 ,也是太湖与钱塘江之间的主要交通要道。作为江南的一个次区域 ,具有地理文化学上的范本意义 ,但在江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中 ,以河川流域作为次区域研究目前比较少见。正基于此 ,本文从人口集聚、水利兴修、次中心点的形成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几方面入手 ,通过对秦汉时期苕溪流域开发的研究 ,揭示次流域经济圈在早期开发中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主管水利机关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利的兴修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颇大。自古以来,我国对于水利建设,历代均设有专官。本文试将南京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央主管水利机关作一概要的叙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央主管水利的机关以1934年12月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来叙述。一、第一阶段(1927年4月~1934年12月)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中央对于水利建设没有专门的管理机关,有关水利兴修诸事分属中央有关部委负责,系统十分庞杂。其主要有:内政部负责水利的调查测绘及水源水道的保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明刻本《江汉堤防图考》,是海内外孤本。是书成于明隆庆二年(1568),图考并重,内容丰富,详述明隆庆年间长江中游地区水利堤防形势及治理过程。该书在清代、民国初年几经辗转,于1923年前后入藏美国国会图书馆。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社会》一书曾引用《图考》内容,并做了简要介绍,由此引发了国内学界对此书的种种推测。此书是了解明中期长江中游段河道变迁、堤防工程、治江策略和堤防管理的重要文献资料,当是目前所知现存最早的一部反映明中叶及以前长江中游地区水利堤防形势的水利专著和图集,对于长江水利史及中国古代地图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关中的水利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45页)。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统治阶级的兴亡存败,而水利事业又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足食强兵的根本保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27页),这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总结。在战国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秦国统治者注意调整土地政策,治理河渠,发展水利,兴修了著名的都江堰和关中的郑国渠灌溉工程,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说是;“秦以富强,卒并诸侯”。现代史学家也一致公认,秦国注重水利事业,为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汉初,统治阶级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他重视水利事业,治理黄河,兴修关中地区的灌渠,形成了一个以长安为中心的水利网络。水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甘肃河西地区黑河流域民众的水神信仰由来已久,抛开信仰活动中的迷信成分不难发现,当地水神信仰一方面体现着人们对掩藏在水问题背后的水规律的敬畏,另一方面反映着民众在生产生活中对维护、遵守水利秩序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邺下古渠考(一)张之邱下水利,肇自西门豹,其后,历代均曾兴修或浚复,名目繁多,修短不一。此篇所考,迄于李唐,五代而后,创建不多,且系短程小渠,除有关所涉必应述及者外,均暂置之。本篇所考,其要者有西门渠、史起横渠、枝水、长明沟、魏武之漳渠堰、利潜渠、万...  相似文献   

8.
金代是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女真族属于北方的农耕渔猎民族。文中针对金代女真族的耕作技术、水利兴修和农田灌溉等方面来对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改变贵州省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广大农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踊跃投身到水利建设中,他们拥护政府制定的政策,承受合理负担,支持建设征地,兴修示范工程,参与水利技术培训等,掀起了全省水利建设的热潮,在恢复整修和新建水利工程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也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认为兴修畿辅水利是裕国便民的至计,实施这一举措有四大益处:第一可救治漕政、河防之弊;第二可达到防灾减灾、益荒政的效果;第三可实现化邪弭盗、移风易俗;第四可协调全国经济均衡发展。林则徐关于畿辅水利议的睿见,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政治家的谋划,也体现了其爱国爱民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