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6年12月,四川合江县马街子田村三社发现石室墓一座,出土画像石棺两具。这两具画像石棺是泸州也是四川极为少见的北宋时期画像石棺。两棺的出土,对于四川宋代丧葬形制的葬式、葬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宋代四川的丧葬形制主要为火葬葬式,基本以小型葬具替代土葬葬式中大型葬具。这种以典型土葬葬式形式出现的大型石棺葬具在宋墓中出土,极为罕见,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简中的行钱指质次的流通之钱,具钱指形制完好、分量充足的钱。行钱使用主要与实物发生关系,或用在政府支出方面;具钱则是缴纳货币之征的各种货币,以及统计收入之用。而这有折算关系,但具钱的价值始终高于行钱。吴简中具钱、行钱并行现象的出现是东汉中后期币制混乱所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2004年美国纽约"Ritual objects and Early Buddhist Art"展览所见画像石榻的形制规范、画像内容、图像程序、制作年代及葬具主属作了初步研究。无论形制规范,还是图像题材,抑或艺术风格,纽约石榻均具明显北魏遗风,为北魏画像石葬具典型作品,而且是北魏画像石葬具制作盛期——宣武至孝明年间(500~528年)"东园"遗物,其规格极高,应为北魏后期魏廷诏赐"东园秘器"中之金饰葬具遗存。  相似文献   

4.
西夏王朝跨唐宋二时期,西夏陵碑亭遗址出土的11尊石质力士碑座,是西夏文物的杰出代表,从审美角度看,它们具威严和气势,具力量与力度,具神秘感并富于变化。除自身固有特点之外,它们受到唐文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陈丽萍 《文博》2011,(6):46-51
甲骑具装是指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装骑兵,相关这一时期的文献记载丰富,甲骑具装俑也出土较多。但在唐代,这一现象逐步消亡,出土文物非常稀少。唐懿德太子墓出土的一批甲骑具装俑数量多,保存完整,最具典型性,对于研究唐代时期重装骑兵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Delia 《世界》2011,(9):150-154
作为纯会员制的高尔夫球会。在济州九桥500名会员的名单上几乎囊括了所有韩国最具权势,抑或是最具财力的人。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7.
牛勇 《丝绸之路》2011,(10):61-62
枕具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用品,也与人类文明史相生相伴,中国传统社会独特的造物观促生了枕具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通过剖析枕具设计文化个案,借以管窥古代先民造物设计和文化生成之间的关联,以期对我们理解传统工艺设计观念有所启益。  相似文献   

8.
1、匣具的出现与早期分布匣具以耐火材料预制,为陶瓷烧造过程中装填坯件的主要容器.图29~49所示是中国匣具的主要类型和中国陶瓷考古研究者装烧复原的部分成果.匣具作为陶瓷生产中的重要工具有如下功能和经济价值.1)匣具犹如一个暗匣,为装填进去的坯件创造了一个比较洁净的烧成环境,使釉层不受烟尘火刺的污染,为突出釉面效果创造了理想的环境,中国陶瓷“重釉不重胎”的工艺传统有赖匣具的发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2)匣具为耐火材料预制,承重能力强,可层层累迭直到窑顶.在匣具内装填  相似文献   

9.
三叉形窑具是北方地区窑址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窑具之一。其在北朝时期的北方窑场中产生,并一直使用至宋金时期,晚唐以后,三叉形窑具逐渐被垫圈、垫饼及小支钉等所替代。三叉形窑具最早为间隔具或支垫具,配合支烧具用于器物的裸烧,后来用于烧制三彩器,成为烧制低温釉陶的主要间隔具。在韩国、日本和阿塞拜疆也发现了不同时期的同类器物。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毕摩法具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在评价毕磨,认为毕摩是彝族科学文化的传播者。然而真正从毕摩法具去深入剖析毕摩渊源,不为人们所重视。这里我想通过毕摩法具的考释来说明法具的用途和毕摩的历史地位。 了解凉山彝族毕摩的人都知道,作为毕摩,必须具备五种法具,彝族统  相似文献   

11.
“汉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来之际,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文奥运,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首都博物馆等单位协办,北京市大  相似文献   

12.
南朝刘宋范晔撰著的《后汉书》本纪和列传,配以西晋司马彪《续汉书》诸志,是研治东汉一朝史事最为重要的基本史料。惟研究西汉以及汉代以前各个时期的地理问题,范晔《后汉书》和包括《郡国志》在内的《续汉书》诸志,同样具有很多《汉书·地理志》以及《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所不具备的独特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湖熟曾为两汉时期湖熟县治所在地,汉代墓葬较为集中。以往考古发掘的汉代墓葬多为西汉中晚期以降,未见西汉早期墓。窑上村6、7号汉墓,时代属西汉早期,其清理规范、资料完整,在墓葬时代及分布区域上较以往有所突破,对于研究湖熟一带汉墓的分布规律乃至南京地区汉墓形制的演进及汉代丧葬礼俗等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汉铜印以其规范模式、艺术成就与风格奠定其历史地位。汉官印字是一种从篆书向隶书过渡。汉官印的特色:严谨中见生动、规矩中见流畅,自有刚毅雄强之气。汉私印则形式自由,款式灵活,丰富多样,印幅面较小,制作精细。从这些古印中可窥测到汉代铜印艺术特色与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不论是修武县2006年发现的1956年续修的《韩文公门谱》,还是修武出土的与韩愈有关的5块石碑,都是修武韩氏伪造的,伪造年代的上限为辛亥革命,下限为1956年。之所以伪造《门谱》和石碑,可能是修武韩氏为了能够达到恢复他们韩愈后裔的称号,并纠正乾隆年以来"修武韩氏永不承袭"圣旨错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汉代是崇尚玉器的社会,流传至今的这四片汉代白玉保留着尚未深加工的原状,反映了汉代制玉工艺的高超.玉片上汉代玉工随手写出的墨书文字,展现了当时通用文字书写的本相,也是我们了解汉代玉器制作流程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管理、军事指挥中心,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对古代城址进行发掘和研究历来是考古学的基本内容及重要任务之一。聚落一般指人们聚居的地方,是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的空间及场所。广义的聚落包括城市,  相似文献   

18.
许倬云所看的《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是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汉代研究丛书”之一种。该著作不仅为西方读者考察和介绍了关于汉代农业的重要史料,而且还进一步诠释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但是,受魏特夫“亚细亚型社会”和“东方专制主义”观点的影响,作者在运用相关考察汉代农业经济时,却忽略了对传统史料的考证和诠释。这种倾向,导致了作者在论述水利工程、人口增长、佃农人数、国家权力和田租数量等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素时,忽略或误读了传统史料所表达的基本信息。同样,作者对汉代地主阶级势力所作出的过低的估计也存在着相当问题。实际上,整个汉代,地主阶级的发展是极为活跃的:西汉后期,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已愈演愈烈;迨至东汉,随着田庄的兴起,汉朝统一的根基不断被腐蚀,最后终于瓦解了汉王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19.
云南汉族分布区发展最快的时期是明代。明代80余万汉族军事移民大规模进入云南,深入传统的当地民族世居区或边疆地区,建立卫所,定居屯田,促使云南涌现出大量的汉族移民新区,形成相对稳定和独立的汉族社会和汉夷杂居的发展趋势,基本奠定了明清以后直到今天云南各民族分布格局和民族交融的基础,成为明清以来云南边疆开发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也谈《尹湾汉墓简牍》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湾汉墓简牍》是否如朱绍侯先生所论证的是西汉东海郡非常时期的档案材料 ,还有进一步商讨的必要。我们认为尹湾简牍对于西汉历史研究更多的还是资料的补充和佐证 ,是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