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提出并逐步完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和步骤:从“准许”存在到“鼓励和扶持”,逐步提出和完善发展个体经济的政策;在个体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并完善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随着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政策的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认识也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2.
陈曼平在《广西地方志)2000年等5期上撰文《关于续志设置非公有制经济专志的思考》,认为续修地方志书应设置非公有制经济专志。理由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人资本经济和外国资本(外商投资)经济,其历史远远早于公有制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非公有制经济获得发展契机。党的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  相似文献   

3.
李艳霞 《攀登》2013,(5):60-64
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演进,经历了建国初期“团结、教育、引导”方针下的思想改造运动;在“反右”和“文革”期间则打下“阶级斗争”烙印;至新时期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指导下,拨乱反正、回归理性,对知识分子实行“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并随着改革深化进一步强化人才观念,重视“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与此相应地,中国的知识分子适应“现代性”要求,去除旧制度下知识分子的“依附性”,体现新制度下知识分子的“主体性”,集合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知识分子的“现代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成长壮大,已经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对这个时期改革开放各项体制的研究,无疑是中共党史研究中分量既重而研究又比较薄弱的部分。由于关于这个时期的研究论著很多,涉及面非常广(多数不是史学论著,而是从现实需要出发的研究论著,但对历史又有所涉及),加上这24年毕竟离我们太近,有些事情还看不清楚。因此,本文仅就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作一点介绍,遗漏和错误恐怕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使“三面红旗”之一的人民公社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那么,人民公社最终解体,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拟对此作一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南海问题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涉及七方六国,是指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中国台湾等国家及地区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和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划分产生的争端,主要包括领土归属和管辖两方面的内容。美国是对南海问题具有影响力的区外国家。自冷战以来,美国不断调整其对南海的政策,以实现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美国不断插手南海事务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原因,还有其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因素。本文试图分析美国自冷战以来,根据世界政治格局与自身的国家利益不断调整南海政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民族经济政策演变特点及影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实行了一系列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它们分布在不同的经济层面,出台的密集程度有别,稳定性也相异,在各个经济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客观分析民族经济政策的演变特点及影响。对今后制订及完善民族经济政策、加快民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的53年里,私营经济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利用、限制、改造”、和平赎买、公私合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禁止存在和改革开放后的重新产生和发展等几个阶段。每一阶段无不受党的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发挥五种经济成份的积极作用 建国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指出中国的现代工业经济只占10%左右,落后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占90%左右,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是党在革命时期和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考虑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梁海芹 《攀登》2006,25(6):133-135
改革开放以来,乐都县非公有制经济尽管得到长足发展,但进一步发展仍要排除各种制约因素。从政府层面看,应找准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我国南沙群岛政策呈现出阶段性变化。1933年“九小岛事件”发生之际,日本在对外政策中坚持“协调外交”路线,与法国达成妥协,实现共存。1936年当“南进”政策成为日本的国策时,向我国南沙群岛的扩张成为日本实施向外南洋扩张计划中的一部分。随着日本军部逐渐主导国家对外决策及国际局势的新变化,日本外务省从极力反对海军省的行动演变为积极献策,一致主张驱逐法国势力,武力侵占我国南沙群岛。1939年3月末,日本将我国南沙群岛非法“编入”领土。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我国南沙群岛政策演变是日本外务省、海军省基于国内政治与国际时局综合考量,也是他们分歧、折冲、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近60年来,中国国际军备控制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坚持立场、独树一帜,长期处于国际军备控制体制之外;改革开放后选择参与、逐步深入;冷战结束后主动融入、广泛参与。近年来军备控制政策的变化及趋向,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建设和谐世界的决心和诚意。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此前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实现了中国当代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转折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大多数与会代表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动和支持下通过斗争取得的;但也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到会议召开前的两年,党内正确力量在思想上、组织上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与国内外形势发展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是或迟或早总会发生的。它既不是一般方针、政策的转变,也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变,而是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由不完全清楚到比较清楚的转变。从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不改革不开放没有出路。改革开放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同样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14.
15.
孙照红 《攀登》2008,27(5):70-74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民主党派章程建设在中断了近20年后又走上正轨发展轨道并随形势变化不断创新。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民主党派章程的发展及其演变,总结民主党派章程建设的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毅华 《攀登》2005,24(3):71-72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青海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青海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抓好推动点、支撑点、突破点和提高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明代的海防主要是因为防御倭寇而形成的。倭寇对中国的侵扰,出现于南宋,元末趋于严重,到明代更为猖獗。在前后200余年里,倭寇曾剽掠我国辽东、山东、江苏、福建、浙江、广东沿海数千里的土地约七、爪百次之多。“杀人、劫财、强盗为武士习性”^①,他们“来若奔狼,去若惊鸟”^②,倏忽千里,少者几十人,多者以万计,烧杀抢掠,侮辱妇女,杀人喝血,无恶  相似文献   

18.
金雄波 《福建史志》2020,(2):13-17,71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因而非公有制经济是地方志书编修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类型曾于1980年、1992年、1998年、2005年多次变动制定(修订)经济类型(所有制)分类的规定,所以地方志书记述非公有制经济应全面掌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使非公有制经济分类及统计数据的选择使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记述事物归属得当,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统计数据准确、不重复。地方志书在记述非公有制经济时,还要注意"民营"不能与"私有"混为一谈,"民营"与"私有"两者不是同一概念,存在法律地位和定义范围的不同,地方志书不能将"民营"作为私有经济类型记述。记述非公有制经济应按照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分类,全面系统记述非公有制经济,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记述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一轮修志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记述较为薄弱,没有体现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在分析一轮修志经验得失的基础上,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范畴、记述方式及志书记述非公有制经济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浅尝辄止的论述。认为二轮修志应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记述,并延伸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端,把其历史上的非公有制经济内容纳入志书,可设置专志或专篇予以集中记述,并贯通古今。  相似文献   

20.
经过对日本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局势的认真分析研究,中共中央认为有可能打破中日关系的僵局。应积极利用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对日工作,至少能改善中日关系的现状。1954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加强对日工作,并拟定了分四个阶段恢复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初步设想:1、在日本国内大选和新内阁成立后,扩大中日经贸交流,通过与日方谈判协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