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梅兰 《神州》2011,(3):159-160
“道德”.是我们熟知的词汇,它遍及我们的生活空间。对于“人”来说,道德就像空气一样重要。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的来源,而道德则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根本属性,即社会性。可是现代人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加强,对物质的欲望使人们忘记了一切。因此,就让物质经济完全决定道德而丧失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吧。如果能帮助人类更好的发展,道德从今以后丧失其相对独立性,完全依附于物质经济,经济进则道德进!经济发展则道德高尚!  相似文献   

2.
刘子元 《沧桑》2010,(4):158-159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此相匹配的是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而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儒、法两家思想。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逐渐成为我国传统道德思想,而法家思想则在秦灭之后似乎突然销声匿迹。本文试从历史上儒、法之争,对儒、法两家思想做一比较,探究为何儒家思想最终成为我国主流思想,以及法家思想其根本弊端在于何处。  相似文献   

3.
袁志萍 《攀登》2001,20(Z1):41-43
本文认为,邓小平经济道德理论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目标;二是立足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确立了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4.
袁志萍 《攀登》2001,20(7):41-43
本认为,邓小平经济道德理论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济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目标;二是立足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确立了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5.
胡敏 《攀登》2005,24(6):133-135
以往的研究大都认为孔子没有对人性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本文认为孔子虽然没有对人性的道德价值作简单的判断,并不等于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这一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孔子的人性论思想表现在其仁学思想的体系中。  相似文献   

6.
刍议廉政文化之理论内涵及实践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咸斌 《丝绸之路》2011,(16):126-127
"廉"作为对为政道德的基本规定,具有其伦理价值的合理性。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根本内容的文化传统、文化形态以及文化精神,是指赖以建立公正廉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的思想、精神、制度、风俗及人文素质。廉政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的价值追求。为政之德,以廉为本,这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儒家道德教育思想注重个人道德主体意识,强调道德自律、人格独立和自我完善,把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作为人的根本,追求“君子”的理想人格,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把个人、社会、国家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国优良的道德教育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取扬弃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儒家道德教育思想,这对于当前加强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儒家关于德育的思想探源儒家的德育思想是孔子开创的,面对春秋末叶宗法贵族统治瓦解和王权政治兴起…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倍受汉代统治阶级重视。在汉代道德与法律两者之间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并存关系,其中在汉代道德观念中体现着深刻的法律思想,而在汉代法律思想和司法实践中同样体现着厚重的道德观念,而汉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也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汉代社会之中。而本文通过对汉代“劫质”案的考察就集中体现了笔者对汉代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9.
“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间的根本分歧是历史观的分歧。与中国传统的道德史观不同,滥觞于江户时期的日本近代史观,具有鲜明的道德排斥特征和实力崇尚主义倾向。以“仁”为核心的儒家道德标准的降诸次位,决定了日本人的历史认识方法、历史编纂原则甚至国家体制走向。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近代史观的形成,既有日本传统哲学的作用,更有江户时期反朱子学的思想巨变所带来的基调性影响。它解释了何以明治维新不时被称为“反革命”运动,而“万世一系”的国体传统也并非悉数决定于“皇国”史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先秦道家道德研究几乎是我国先秦伦理研究的空白,许建良博士在其《先秦道家的道德世界》一书中,以道家哲学的三个核心概念自然、万物、因循为线索,对先秦道家道德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可以说是一部伦理史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11.
刘成 《世界历史》2006,(1):23-30
自1900年英国工党成立以来,它一方面强调外交问题上的道德内容,但其轻视国家利益的观点常常被看成是一种鸟托邦,内部在此问题上也一直存在着分歧。另一方面,工党在执政时期所奉行的外交思想和政策又与保守党基本一致,而将所谓道德内客放置一边。工党外交思想上存在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矛盾。布莱尔上台后,在工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将“道德标准”纳入英国政府的外交思想之中,并打着“道德标准”的旗号参与了多次军事行动,重新构建了道德标准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们大都知道老子是倡导愚民的思想家但并不知道老子愚民的根本办法智者不智。这智者不智对于文人学士来说,未免难于接受,对于封建统治也未必有利。于是它被巧妙地冲淡了,篡改了。要恢复老子原来的思想面貌,需要以时代最古、手迹最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为依据,作一系列缜密的考证。先从老子的“无为”思想谈起。无为与愚民司马迁将老子的思想归纳为八个字:“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如果再浓缩一下,“无为”二字就可以了。什么叫“无为”呢?“无为”既是一种政治主张,也是一种政治道德说教。其  相似文献   

13.
赵姗珊 《神州》2012,(13):22-22
古人云:“成才先立德。”德是做人之根本,成才之关键。道德的力量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道德素质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道德,实际上就是做人的规矩,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它作为一种评价标准,帮助人们分清美丑、是非、荣辱、善恶的界限。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许多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优良道德传统,比如,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见义勇为、敬业奉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党指挥枪"思想和原则,是其建军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军不变的军魂和根本原则。罗荣桓对这一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民本”即以民为本,认为民众是立国安邦的根本。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本文主要论述三点;一、柳宗元以前的民本思想概述。二、柳宗元对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三、柳宗元民本思想的渊源。兹按此论述如下。一、柳宗元以前的民本思想概述民本思想渊源于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的先王对“天”极为崇拜,认为“天”是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而天所具有的道德就是“保民”,它代表的是“民”的愿望,正如《尚书》说的:“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之上是王,王亦由…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伦理源于周公所创立的德政思想和礼乐制度。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原则,以礼为表现形式,创立了儒家道德学说。汉代以后,出现了以"三纲"和"五常"为主体的儒家道德伦理体系,其主体性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等方面,其中仁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和源泉,是儒家一切理论的出发点,其他诸德都是仁的具体展开和体现,都是从属于仁这个最高原则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7.
袁志萍 《攀登》2007,26(6):35-37
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失德"现象较为普遍,致使一部分群众由此对党的先进性、对党的政治合法性、伦理合法性产生了质疑。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长期、有效地执政,保持其政治上的"合法性"和道德上的"合理性",必须加强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使党在道德方面也成为民众的楷模。而大力提升党员个体道德水平,是加强共产党人道德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敖莹霖 《黑龙江史志》2013,(17):274+276
作为儒家德育文化的发源地,与国外相较,我国在当代中学生道德教育中并没有将儒家优秀德育思想渗入其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专门的教材来传承这一文化。特别是《经济生活》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版块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过于功利化,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无道德的"经济人"。本文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论述如何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要素,并同儒家德育思想"义"相结合进行道德教育,致力于培养有道德的"经济人"。  相似文献   

19.
郭小敏 《神州》2012,(8):86-86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性质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其根本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创建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呢?  相似文献   

20.
贾丽 《神州》2013,(6):176-176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个领域,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企业生产任务,造就一支"四有"员工队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职工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和健康卫生素质等。思想政治工作应突出抓好理想信念和公民道德教育,着力抓好职工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在职工中形成共同的理想、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