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疑古辨伪活动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先秦,下可延伸到现在。在这绵绵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宋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时代,辨伪人数和辨伪范围远远超过前代。辨伪对象包括儒家经典、先秦诸子中问题较多的书以及各种野史、故事杂说甚至宗教典籍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宋代辨伪学兴起的原因、辨伪学者及其成就两方面对宋代辨伪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二十世纪文献辨伪学述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文献辨伪学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由构建学科体系到多元发展的道路。文献辨伪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和可观的学术成果,但真正构建成一门学科却是本世纪的事。其主要标志是:在辨伪理论上,由过去传统的、较为零散的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辨伪方法上,由过去主要是乾嘉考据辨伪方法,逐渐加入了现代科学方法,包括考古学、社会学、逻辑学、计算机等等;在学科体系上,由过去附庸于其他学科之中而逐渐构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回顾本世纪中国文献辨伪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本世纪初至30年代…  相似文献   

3.
丁山早年师从沈兼士求学的经历,让他对文字音韵学有独特的理解。他的神话研究即主要从文字音韵入手,综合运用疑古辨伪思想、二重证据法、比较神话学、图腾理论,从而在神话传说研究领域有着重大的建树。  相似文献   

4.
刘知几"疑古惑经"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儒家经典《尚书》、《论语》、《春秋》等提出的怀疑与批驳中。他在强调直书实录、史学求真的同时,也注重儒家的纲常名教。"疑古惑经"思想对后世经史之学,尤其是唐代儒学、宋代辨伪学、清代乾嘉考据学和民国疑古思潮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力 《文献》2004,(3):33-51
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其中古籍辨伪学尤为突出,争议最多,格局变化最巨.审视整个二十世纪的古籍辨伪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二十世纪前半叶,特别是二三十年代,古籍辨伪之风最盛,古籍也越辨越伪;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七十年代以后,古籍考辨之学复炽,然古籍越辨越真.  相似文献   

6.
在经学与中国现代史学的演进中,顾颉刚是一位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人物,他对经学史、经学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评论。他批评汉代经学以通经致用为目的不惜造伪,在推崇宋代疑经辨伪的同时也批评宋儒"舍传求经"的弊病,肯定乾嘉学派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今文经学家的辨伪之功。在治经理念和方法上,他总结了传统经学研究盲从门户、忽视原始经典文本、恪守"考信于六艺"等不足。顾颉刚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经学史的演变,经学态度也由激进趋于温和,并试图建立现代经学研究的新范式,其目的是修正传统经学中的种种流弊与缺失,更好地为现代史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7.
朱熹和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熹在史学领域内有相当大的成就。他创立的“纲目体”和学术史体裁对古代史书编写有重大的影响;他在文献学上的疑古辨伪,成就是突出的;朱熹的直笔求信的史料学主张,值得重视;关于“正统”之辨,朱熹的认识不少是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兴起的“辨伪学”曾经给中国史学的变革带来了极大动力,但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的问世,人们开始在方法论层面对传统辨伪学进行质疑和检讨,使中国史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古代伪书“典型代表”的《孔子家语》,其“伪书”案也随着这一学术潮流的勃兴而得以“终结”。  相似文献   

9.
自19世纪中期以后,中西化的撞击和交融促进了中国近代学术向前发展。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新化运动以后,带有浓烈反封建色彩和近代理性精神的疑古辨伪思潮震动了整个学界。以顾颉刚、胡适、钱玄同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在古史、古籍辨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外,20世纪初的其他一些学,如梁启超、罗根泽、钱穆、张心徵等,其献辨伪的成就也不可小视。本仅就梁启超的辨伪成就作一番清理,以示梁氏在此化思潮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古文尚书》辨伪是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课题。清初学者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判定今本《古文尚书》为伪书,而同时代的学者毛奇龄则作《古文尚书冤词》,极力为《古文尚书》辩护,从而引发了一:场学术公案。《古文尚书》之伪,今日已成定论。《冤词》成为毛氏学术生涯中的败笔,其结论本身已无价值可言。但是他在论辨当中崇实黜虚,纠正了不少辨伪者的错误,从学术史的角度讲,这部表面看起来与辨伪针锋相对的《冤词》,恰恰对《古文尚书》辨伪的深入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吕思勉在文献辨伪上有很多突出的成就,经、史、子三部都有涉及,而且有的有很详尽的辨别.本文就他辨别过的古籍,作一个简略的总结和梳理.他大部分的学术活动都在上世纪上半叶,因为时间的关系,有的辨伪结论可能有别于今天的结论,这里但存其说,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顾颉刚"疑古"的志业源于1920年至1923年间他与胡适、钱玄同有关辨伪的讨论。在这长达3年的讨论切磋中,顾颉刚完成了由辨伪到疑古的转向,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新史学之路。这不仅基于胡适等人的因势利导,还特别得益于顾颉刚本人对中国传统学术资源的独特理解和巧妙运用。他运用"疑古"的眼光全面审视宋儒、清儒的疑古辨伪成果,找寻到崔述和康有为两大思想库,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二者疑古的成绩与手段融为一体,推陈出新,最终成就其疑古学说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与方法,即"层累说"。  相似文献   

13.
乾隆帝弘历是清朝第四代皇帝,他在其祖、父两代政绩的基础上,把清朝社会政治经济推向空前繁荣的时代,这就是史学家所说的康乾盛世。乾隆帝在国泰民安的社会条件下,在忙于处理全国军政大事之余暇还抽空赋诗作画、赏阅古玩以陶冶心性。他一生共写下八百余篇考辨古玉评议苏玉的诗文,其中一篇御制文《玉杯记》(图1)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是他观赏玉杯辨别真伪的记录,也是我们研究乾隆帝古玉辨伪方法的宝贵资料。一、弘历古玉辨伪的一段小小弯路我们读了《玉杯记》之后,便可了解弘历古玉辨伪的过程及其一段小小弯路。  相似文献   

14.
刘涛 《收藏家》2004,(3):31-37
随着敦煌学研究的深入,敦煌写本的辨伪成为关注的话题,最显著的标志是1997年6月英国图书馆召开“二十世纪初叶的敦煌写本伪卷研讨会”,邀请了敦煌学界的学者与世界上敦煌写本收藏单位的代表共同研究伪卷问题。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学者就开始讨论伪卷问题,影响最大的是藤枝晃先生,他一再指出日本所藏的敦煌写本有百分  相似文献   

15.
罗尔纲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学研究的泰斗和奠基人。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先生共撰写了专著40余部约700万字,发表论文400多篇,编辑文献资料约3000余万字,为太平天国史的研究立下了一座巍巍的丰碑。近年来,海内外学者介绍罗先生治学、为人的文章不少,但涉及先生辨伪学研究的不多。本文试从罗先生对太平天国史辨伪的角度,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胡应麟与古籍辨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应麟与古籍辨伪曾贻芬辨伪由来已久,班固《汉书艺文志》已取得成果累累,这以后仍不断有人涉足此事,但多是出于个人读书的需要,所以辨伪基本上还是零散的、无序的。直到南宋朱章从诸多辨伪实践中总结出两种辨伪方法,而且有意撰一部有关辨伪的专著,尽管这部专书未能...  相似文献   

17.
文献目录与古籍辨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目录与古籍辨伪牟玉亭古代文献在成书与流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作伪现象。而有作伪就有辨伪。从文献目录的发展历史来看,古籍考辨与图书整理编目工作是同时并行的两道工序,因此文献目录史始终贯串着辨伪的历史,而古籍辨伪又必须依据于文献目录。(一)文献...  相似文献   

18.
从铜器鉴定谈文物鉴定理论与标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铜器鉴定为例,阐述了当前文物鉴定的重要性、迫切性,鉴定的科学方法(包括传统的“眼学”与现代自然科学),如何提高辨伪能力,正确掌握鉴定标准,提高鉴定人员道德良知,如何处理鉴定中的意见分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世纪以来,发现的简帛文献已达约22万枚(件),总共约700万字。它们具有极强的文献真实性,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古籍文意解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研究价值。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深入开展对简帛文献的研究,以利于古文献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对旧志进行整理与研究时,有时需要对其真伪进行辨明。可以说,辨伪是旧志整理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旧志在编纂和流传过程中,会形成部分伪志。伪志现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旧志原书作伪,一类是旧志影印本作伪。前者系旧志编纂者所为,后者则系旧志出版者所为,两者的作伪动机、作伪手法不同。甘肃、宁夏两地个别旧志的作伪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旧志辨伪,需要以传统辨伪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再结合旧志自身的编纂体例,从古今目录著录的对比再到序跋、内容、体例等方面进行考察,揭示出作伪痕迹,并合理认识伪志的文献价值,以期为全国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旧志整理者提供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