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高善穆石造像塔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一件石造像塔,是研究我国早期佛教思想、佛教与道教的关系等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本文就此塔作了介绍并就其题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兴隆寺题记     
<正>兴隆寺是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少年来,关于兴隆寺的沿革、兴隆寺的建造年代、命名年代一直是专家学者研讨的课题,笔者由于工作关系,偶得兴隆寺"题记",就此揭开了兴隆寺的神秘面纱,今付诸纸上,以正视听。一、唐朝渤海国时期应称护国寺佛教,早在渤海国建国之前就传入靺鞨地区。公元698年,大祚荣建立了地方民族自治政权——渤海国。唐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大祚荣受唐睿宗册封,从此去靺鞨号专称渤海,渤海国正式隶  相似文献   

3.
李丹 《文物世界》2013,(3):52-54
塔是源于古代印度的一种坟冢,汉语译作“浮屠”或“浮图”。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藏置佛陀舍利(即遗骨)和遗物的塔便成为佛教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圣物。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人,塔的形象与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创造出了楼阁式塔、密檐塔、花塔等形式多样、造型优美的中国式佛塔,唯独塔顶的刹还依稀保留着印度佛塔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龙兴舍利宝塔座落于距成都38公里的彭县天彭镇,为能海法师率众于1949年建成的金刚宝座式塔。塔是佛教建筑物,源于印度、东汉末年,随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受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建筑,大体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花塔、覆钵式塔及金刚宝座式塔等类型。金刚宝座式塔从佛教内容上讲,是属于密宗的塔。佛经上说:金刚界有五部,每部有一个部主,中为大日如来佛,东为阿閦佛,南为宝生佛,西为阿弥佗佛,北为不空成就佛。金刚宝座  相似文献   

5.
佛教于西汉后期由古印度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佛寺是东汉永平十年(67年)的洛阳白马寺。塔作为佛教的重要建筑也一同传入我国。塔的梵语称浮图、佛图、浮屠、堵波等,译成汉语叫塔或塔婆,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供奉物。塔一般分为木塔、砖塔、石塔或铜塔、铁塔等  相似文献   

6.
北朝佛教石刻是研究甘肃地区北朝佛教思想、佛教雕刻艺术非常珍贵的材料。本文对甘肃省博物馆所藏两件造像塔、碑作了介绍,并就题材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7.
武安市沿平村石塔为方形密檐式塔,塔座、塔身及塔心室有精美的佛教题材雕饰和造像,其造型结构、雕刻内容和艺术风格均具有典型的唐代特征,当属唐代佛教鼎盛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塔,是佛教建筑艺术中一个特殊形式。也是一种公共艺术建筑物,人们经常接触它,熟悉它,关于塔的传说很多,可是对于它的来历并不很了解,现就从它的起源开始谈起吧! 我国塔的由来 塔原来不是中国的,从印度随着佛教传人我国。梵语(印度文)称stupa,中文译音窣堵坡、浮图、塔婆等,后来把塔婆的“婆”字去掉,译作一个“塔”字。“窣堵  相似文献   

9.
于波 《沧桑》2004,(Z1)
塔,是佛教的一种建筑物。公元前5、6世纪时,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释迦牟尼死后,弟子们将其遗体火化,火化后的遗体结成了许多晶莹明亮、五光十色、击之不碎的舍利子,弟子们就修建了用于保存和埋葬释迦牟尼“舍利”的一种半圆球形状的坟墓,也就是今日所说的塔。所以,也将塔叫做佛塔。后来凡是有名分而“德行”又较高的僧人,死后火化的遗骸大多建墓塔放置。古印度的塔有两种:一种是埋藏舍利、佛骨等的“窣堵波”,属于坟冢的性质;另一种是所谓的“支提”或“制底”,内无舍利,称作庙,即所谓塔庙。公元1世纪的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0.
解读石灯幢     
<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内有一座兴隆寺。每当我工作之际、闲暇之余,凝望着兴隆寺院内,三圣殿前,有一近一千三百年、外貌庄严、壮观、比例协调、上下重力匀称、衬托合理,雕琢精妙细腻,融合了佛教艺术、雕琢技艺、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唐朝渤海国时期(公元698—926)遗留下来的、保存唯一完整的佛教艺术珍品——石灯幢,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叹唐朝渤海人的聪明、智慧、才艺和创意,给后人留下了这件珍贵的国宝,今付诸纸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定四塔名称及创建年代考刘友恒正定的四座古塔,是这座古城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显示了我国古代匠师卓越的设计才能和高超的建筑技艺,也反映了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塔,起源于印度,最初是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舍利用的建筑物。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  相似文献   

12.
吴越国时期的佛塔内往往发现有众多佛教遗物,包括舍利容器、佛经、造像等,尤以阿育王塔、刻本《宝箧印经》、金铜造像最富特色。本文系统整理了吴越国时期的舍利容器——阿育王塔、法宝——刻本《宝箧印经》、佛宝——金铜造像,有助于深入认识该时期的佛教遗物。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21,(6)
正塔的全称叫做"卒塔婆"或"窣堵坡",最早出现在印度。公元前5世纪,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涅槃后,佛教徒为了保存他的"舍利子",于是兴建"堵坡",这种建筑比较简单,是在一个不太大的台基上,修起半圆形的坟冢,加上一个尖顶,这就是早期的"塔"。当然,其形制在印度后来也有发展。公元1世纪前后,佛教传入我国,我国古代建筑师在古代原有高层建筑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墓塔的建筑形式,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的新建筑—塔,不过早期不称作"塔",而是称之为"浮屠"或者"浮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寻佛像的诞生,需要回顾没有佛像的时代。这个时代在印度美术史上称为古代初期,相当于佛教美术的最初阶段,大体上是从释迦牟尼佛灭度至公元2世纪前半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品几乎大部分是佛教内容,其特征是没有佛像。关于释迦佛灭度的年代,说法不一,这里采用通俗的说法,即公元前480年前后。八塔的建立释迦佛在世时,佛教造像不详。释迦佛灭度后,佛教造像以建造八塔为开端。据早期佛教经典记载,释迦佛灭度后,笃信佛法的八国国王均分舍利,分别在其国内各造一塔。佛塔是用砖或石块砌成,形状像馒头或者覆钵,顶置一箱形平台,台上设伞盖(九…  相似文献   

15.
张伟莉 《文物世界》2012,(6):56-57,10
目前我国遗存的辽金建筑多为佛教建筑,“多用移柱、减柱手法”,这是辽金佛教建筑最为突出的特色。主要有山西大同华严寺、善化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北京天宁寺塔、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宁义县奉国寺等。  相似文献   

16.
佛塔源于印度,因用于藏舍利而被神化,受到佛教信徒的虔诚礼拜,多于其外刻浮雕。大塔一般露天建造,称露塔,小塔则在庙内供奉,称堂塔或塔庙。本文所论及的只是小型石刻佛塔。  相似文献   

17.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原,随之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信仰,不论是皇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佛教十分尊崇。为满足中下层社会人们对于自身信仰的需求,满足其礼佛崇佛的愿望,中小型的造像塔随之出现。半跏思惟像作为造像塔上常常出现的雕刻图案,不仅是佛传故事的表现,同时也代表了芸芸众生对于人生的思考。了解造像塔上的半跏思惟像及其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于真正了解佛教文化在民间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16,(4)
本文将文字记载与野外调查相结合,通过对陕西省境内现存的喇嘛塔遗迹进行了初步的资料汇总与整理,依据残留的铭文或碑文的确切年代,发现两种主要形制一喇嘛塔的典型形制与汉藏佛塔构件的组合形制,多为明清时期西安府与榆林卫两个地区的汉传佛教寺院内的高僧墓塔。结合明代的宗教政策与当地的宗教信仰,探究出明代陕西布政使司东部的汉传佛教与西部的藏传佛教并行不悖,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时兰兰 《丝绸之路》2014,(10):46-47
佛教文化的传播是沿丝绸之路循序东进的。我国东汉至魏晋时期开始有了佛的形象。十六国时期,北凉的统治阶层大兴佛法,不论是出土文物还是实物遗存,都说明佛教造像、塔寺是随着佛教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播而来。本文结合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高善穆石造像塔资料,揭示了北凉时期佛教文化逐渐东传的梵迹。高善穆石造像塔是丝绸之路上北凉时期佛教文化辉煌的印证。  相似文献   

20.
居庸关过街塔,现塔毁基存,此残存之塔基,即1961年3月所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之"居庸关云台"。该塔为元顺帝所建重要佛教建筑物之一,位在自元大都至上都通路之上,规制弘巨,形式特殊,为当时往来两都者所注目,是以词臣游客屡有记述。唯入明以来,此种记述散佚甚多,其偶存者亦多诗篇,诗篇重吟咏,记事则不足,故元亡塔毁之后,其原来情况遂日渐隐晦。白近年搜集佛教考古文献资料,发现元末熊梦祥辑录此塔事迹四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