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新疆图志·金石志》、《西域水道记》、《西行日记》三本史书对《张骞碑》碑文的记述对比,考证了四个问题《西行日记》的记叙最早,最详细、完整;张骞通西域有题碑作证;题碑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所立;题碑是一块界碑.  相似文献   

2.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是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郑和三下西洋时所立,现存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国内史书对该碑碑文记载多有出入,现代学者无法深入研究,甚至认为该碑上的三种文字内容不一。本文根据实地拍摄,加上对斯里兰卡史学界研究资料加以对照分析,尽最大可能恢复了该碑的历史真实,这对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研究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友谊史,对研究金陵大报恩寺建造史,将提供有益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内,竖有一方明代石碑,碑额题为《佥都督李公神道碑》,碑主明代开国功臣李杰,凤阳府寿州霍丘县(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人,元末跟随群雄起义,后归附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战殁,洪武二年(1369)八月归葬南京聚宝山。其墓前所立之碑,即为此《佥都督李公神道碑》。此碑原在南京中华门外雨花乡,1995年迁至雨花台烈士陵园内。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于都县博物馆最近在清理馆藏文物时,发现两通有关唐代国师杨筠松的碑记。一通系明代万历七年所立;一通系清代嘉庆十八年的“神主碑”。杨筠松,又名杨救贫,为赣派风水理论的开山祖,其术数文化传播极为广泛,而且辐射到海外,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对杨筠松生、卒、葬的地址,专家著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笔者拟就两通关于杨氏的碑记作点考证,望能对研究古代堪舆学,尤其是对考辨杨筠松卒葬地感兴趣的专家学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泰山顶上的无字碑,是一件有趣而神秘的文物。由于无字,故对其所立时代众说纷纭。史传为秦始皇所立,而清代顾炎武力排传统的说法,主张为汉武帝所立。今人郭沫若、李锦山亦持相同看法。而顾铁符先生于1964年第5期《文物》登的《泰山没字碑的性质与时代问题》一文中,则倾向于东汉安帝所立。我认为此碑还是以传统的说法最正确。今考辨如下: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20,(7)
正《御制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是清朝在北京国子监孔庙所立的第一通"告功碑",碑文内容是康熙皇帝三次御驾亲征击溃雄踞西北的噶尔丹蒙古政权、维护清政府国家统一的事迹(图1)。康熙四十三年(1704),康熙皇帝特御书立碑告成于太学(孔庙),诏告天下,歌功颂德以垂万世。但《清实录》等官修史书在史料取舍方面存在严重的片面性,目的并不在于真  相似文献   

7.
东汉《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以下简称《乙瑛碑》),是我国古代碑刻中素负盛名的优秀书法作品之一。宋代以来迭经著录,唯欧阳修《集古录》称《鲁相置孔子庙卒史碑》,洪适《隶释》称《孔庙置百石卒史孔龢碑》,郑樵《金石略》称《司徒吴雄等奏孔子庙置卒史碑》,均是异名同碑。碑高约2.6、广1.28、厚0.24米。碑文为隶书,阴刻,十八行,满行四十字,第八行首"制日可"三字提高一格。文终刻"宋嘉祐七年张稚圭按图题记,后汉锺太尉书"楷书跋文。碑两侧刻有缠枝花纹间以灵芝形纹。碑载孔子十九世孙孔麟,请置百石卒史一人,掌管孔庙礼器。鲁相乙瑛书言于朝,  相似文献   

8.
今天水市秦州区西南牡丹乡会家铺村外路东山坡上立有“木门道“碑两通,一通为原天水市秦城区人民政府于1996年8月所立。碑正面:“三国古战场遗址——木门道”。另一通为1996年新建在该地的“武侯祠”发起和筹建人孙执中、王锡平、安培玉、王金全四位先生于2002年10月所立,碑正面为名学霍松林先生所题“木门道“,背曰:“木门道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南八十华里的牡丹乡王家铺,与天水关、祁山堡互为依角之势。木门道东为王家梁山,西为牦牛墩梁,  相似文献   

9.
刘熊碑,此碑早已遗失,1915年顾燮光在延津县城内学宫访得碑的残石一块,现存该县文化馆。这也是该碑的仅存实物。残碑长0.65、宽0.43、厚0.25米。因曾被用作捶布石,正面文字全毁,仅存背面40余字。此碑无立碑年月,前人考证为东汉孝和帝刘肇与孝安帝刘佑时所立。顾燮光得石后,著有《汉刘熊碑考》一书,介绍了碑石情况,并  相似文献   

10.
隋龙藏寺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隋龙藏寺碑是开皇六年王孝儒为劝造龙藏寺所立。据沈涛《常山贞石志》记载:"碑高六尺三寸五分,广二尺七寸七分,三十行,行五十字,额题‘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十五字,有碑阴及左侧,并正书‘开皇六年十二月五日立’,今在正定府城隆  相似文献   

11.
《南巡碑》是北魏文成帝于和平二年(公元461年)南巡时所立的颂功碑,也是现存最早的北魏官方碑刻。有关该碑的详细报告已于去年发表①。由于体例所限,报告中未能对碑载职官展开研究。在该碑残存的280余位随从大臣的官号中,有不少鲜卑拓跋部官号,如折真、斛洛...  相似文献   

12.
《熊公平海碑颂》现存于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郑和纪念馆碑廊,嵌在原“天妃宫”正殿东侧楼下墙壁上.全碑高2.18、宽1.1米;碑额高0.5米,上有篆书碑名全称为:“整饬苏松兵备河南按察使副使熊公平海碑”.碑文系正楷小字,计有1237字.此碑的立碑年月未标,但从碑文内容可初步推证为明代嘉靖四十二年(1557)所立.因为熊桴于嘉靖二十九年(庚午)考中进士,次年(嘉靖三十年)出任太仓知州,戊午年升苏州知府佥事,“俄而晋秩以河南宪副兵备苏松”,直至调离吴地赴滇任职,共历时12年.由此可断:此碑正是熊桴离吴赴滇之年所立,亦即嘉靖四十二年.  相似文献   

13.
好太王碑立于东晋义熙十年(414年),是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征战功绩所立的墓碑,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了。此碑现立于吉林省集安县大王乡,为目前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碑刻之一。……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2月14日,福建省考古队在云霄县城北郊发现一块长方形花岗岩青石碑。发现时碑身已断为两截,经拼合复原,碑面平整,字迹清楚。碑通高81、宽27、厚8厘米,上端对削抹角。碑上阴刻“万善同归”繁体楷书,字径13&;#215;8厘米(如图)。此碑原立于青莲庵南侧墓区,已遗失多年。经考证,这是云霄百姓遭受太平军兵灾后,公葬蒙难者所立的墓碑,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留给后人一份沉重的纪念性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15.
明朝在永乐年间于奴儿干都司所在地黑龙江下游出海口附近(距海约100公里)的特林的一座观音庙的基础上建造了永宁寺,并于1413年(永乐九年)在寺旁树立了一块石碑,《满洲金石志》称之为刻有《敕修永宁寺记》碑文的石碑。1433年(宣德八年),明朝在此又树立了第二块石碑,史书记载碑题为《重建永宁寺记》的石碑。永宁寺已经荡然无存了,但是,记载永宁寺修建过程的永宁寺碑却不时地引起人们的兴趣。外国人曾感兴趣于它的内容,中国人却关心它的去向和下落。  相似文献   

16.
<正> 在邯郸市峰峰矿区(新市区)纸坊村西南存有无梁阁一座、为祭玉帝而建,据阁下所立《重修玉帝阁碑》记载,其建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清道光二十二年重修。  相似文献   

17.
陈志谦 《文博》2002,(2):70-74
阿史那忠是陪葬昭陵的少数民族将领之一,墓在礼泉县烟霞乡西周村西约三百米的地方,西北距昭陵——九峻山主峰约七华里,墓地至今尚存封土。墓前原有碑石两通:一为原立神道碑,碑文见《金石萃编》、《昭陵碑考》、《昭陵碑录》等;一为清毕沅所立记墓碑。两通碑石今存“昭陵碑林”。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五年夏,陕西榆林城内某机关院中发现张季鸾为其父张楚林一九三四年所立之碑石原物(封二)。此碑当时被誉为“三绝碑”,多年来一直下落不明。张季鸾,又名炽章,一八八八年生于山东邹平县,原籍陕西榆林。其父张楚林,清光绪年间进士,曾先后在山东汶上,曲阜、  相似文献   

19.
三尔 《旅游》1994,(11)
进入十三陵陵门不远,迎面有一座重檐四出式碑亭。亭内坚碑,高三丈有余,是宣德十年(公元435年)所立,正面长达三千余字的圣德碑文是明仁宗撰写的。碑的背面刻有清帝乾隆“哀明陵三十韵”诗,两侧还刻有清乾隆,嘉庆时修复明陵费用等内容、碑下以龟为跌(底座)。不少游人对此感到不解;为什么石碑多用龟为座呢?  相似文献   

20.
梁勇  姜新 《东南文化》2000,(9):110-114
光绪年间所立的《滕学义建祠碑》,所记史实是研究淮军及捻军起义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