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战爆发以后,受战争破坏严重省份的移民进入上海,并将其籍贯地的民间信仰带进上海,从而促使新的民间信仰种类向上海城市的传播。同时,由于"孤岛时期"上海租界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和租界当局对民间祠庙在经济上的资助,上海城市内部民间信仰的空间分布得以改变,开始向租界内聚集。并在此基础上,其空间布局受到移民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郑连根 《炎黄春秋》2005,(10):66-68
在中国现代史上,“孤岛”是个特定的名词,它指的是从淞沪会战后沦陷(1937年11月12日)到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期间的上海租界。在这个阶段,一方面,上海已经沦陷于日军之手;另一方面,上海租界地区因受英、美等国家的管辖而不受日军的直接控制。租界像大海中“孤岛”,尽管危机四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爱国人士的避风港,在“孤岛”上,抗日宣传活动还可以有声有色地开展。  相似文献   

3.
夏泉 《民国档案》2006,(3):101-104
国立东南联合大学是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教育部为收留上海内撤的公私立大学学生而筹建的一所高校。由国立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兼任东南联大筹委会主任,先设校于浙江金华,第二次浙赣战争爆发后迁址福建建阳。浙赣战争爆发导致上海高校师生内迁交通阻断,1943年6月,教育部指令东南联大文、理、商三学院并入暨南大学,法学院与艺术专修科并入英士大学。东南联大虽未筹建成功,但在我国抗战时期高教史上仍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1937年11月12日,上海被日军占领后,由英美控制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成了日军占领区的“孤岛”,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完全沦陷,这四年零一个月,被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上海新闻界、文化界的爱国志士创办了一批抗日进步报刊,教育“孤岛”上海和沦陷区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战开始后,东南沿海许多工矿企业纷纷内迁,以免沦落敌手,亦有部分机器设备与技术员工汇集于上海租界与香港地区。欧战爆发后,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与敌伪争夺滞留沪港的工商业技术专门人才,经济部、社会部等曾奉命会商制定办法,加以收容和救济,安排其参加后方生产事业。  相似文献   

6.
60多年前,日军入侵中国,一时间,山河破碎,铁蹄横行。在古都北平陷落、首都南京陷落、化中心上海陷落(仅剩英、法租界的一点小小“孤岛”)、华中和华南重镇武汉、广州也相继陷落的恶劣形势下,在南方的一座小城以风景甲天下闻名的桂林,却出现了化繁盛的景观。这座抗战前仅有7万人的南方小城,竟在战争爆发后的一两年时间里一下子繁盛起来,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后,"孤岛"上海敌特横行,风声日紧.因不愿替日本人做事,时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沈尹默结束该委员会的工作,穿着女友褚保权亲手缝制的棉大袍,随身携带一个柳条箱,于1939年5月,乘江轮西上重庆,开启了在大后方整整7年的抗战岁月.  相似文献   

8.
《抗战》三日刊介绍陈杏年《抗战》三日刊是“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创办于上海的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著名刊物。它自1937年8月19日创刊,后因受上海租界当局的干扰,从9月9日第7号起至第28号曾易名为《抵抗》三日刊。11月23日第29号又恢复原名,宣布...  相似文献   

9.
租界,是殖民地的产物,向有“国中之国”之称,帝国主义凭借其在租界特权,进行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公共租界,一般为几国所共有,因此租界内最高决策机构工部局董事会,便成为租界内各国关注的焦点。抗战爆发后,上海沦于敌手,时上海公共租界内英美日尚未成为敌国,但日本侵略者为独霸其在租界内的权益,于1940年掀起了一场选举董事之闹剧。阴谋、利诱、枪杀……接踵而来。外国人在中国领土内如此折腾,不能不是中国人的悲哀……  相似文献   

10.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进占上海租界,致避难于此的上海教育界发生剧烈变化。1944年初,南苏中学校长何龙代表上海市中小学校,向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报告两年来该市各级教育情形,反映了当地教育界人士对日伪奴化教育进行抵制与反抗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领土上出现三个不同区域:国民党统治区,沦陷区,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此外,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还存在所谓“孤岛”(上海租界地区)。关于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此前魏宏运先生的《抗日根据地史研究述评》一文,已有述及,此处,不再赘述。这里就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沦陷区、“孤岛”经济研究状况,择其主要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上海“孤岛”时期,以外商名义注册的“洋旗报”,是“孤岛”抗日进步力量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中,利用英美在租界的特殊地位,为求生存而采取的一种办报策略。一“孤岛”初期,由于日寇强行对租界内的中国报刊实施新闻检查,并通过租界当局取缔抗日报刊,因此,自1937年11月下旬起,除《新闻报》、《时报》等少数报刊接受日方的新闻检查继续出版外,大批抗日报刊纷纷迁往内地和香港,或毅然停刊,以示决绝。据1937年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载称:“自11月华军退出上海后,出版物之停刊者,共30种。”上海“八一三”抗战后…  相似文献   

13.
从学徒奋斗为"钱业巨子"的秦润卿,在抗战初期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忧愁、感叹与无奈,遭受着物价高涨、子女不孝困扰以及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煎熬,但仍积极投身于支持抗战、救济难民的活动,同时频繁出席各种会议,公私应酬甚多,依然忙碌和充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上海租界,由于环境改变以及担忧国家命运和民族危亡,秦润卿显得较为悲观,日常生活中的私人应酬、悠闲活动,甚至家庭娱乐内容明显增加,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成为他打发时光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这一时期的秦润卿也并非辞去本兼各职而深居简出,仍然兼任上海市商会常务理事和一些慈善公益团体的理事,并参与相关的一些活动。抗战胜利后,年事已高的秦润卿又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活动,并出任全国钱业联合会理事长要职。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在民国时期集中了大量的中外报刊、广播电台与通讯社,在国内外都有重要的影响。日军占领上海后,非常注意控制报刊舆论。当时上海的许多新闻机构都设在英、法租界,日军一时不能进入这里,就胁迫英、法租界当局取缔抗日言论与宣传。1937年11月13日,淞沪抗战刚刚结束,租界当局就发表谈话,警告凡在租界的华文报纸立论要更加慎重,不准有“日寇、汉奸”等字样在报上出现,也不准报纸报道抗战与惩处汉奸的消息。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的当天,租界当局便同意日方在南京路的哈同  相似文献   

15.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南京的金陵大学内迁成都,不过出于维护校产的考虑,该校一部分中、美籍教师留守南京。南京沦陷时期,金陵大学分别在成都和南京办学,致其治理结构发生调整。在校董会无法召集的情况下,校方进行了制度修补,虽然战前的治理架构未发生本质性改变,但是南京校园的办学及其校务机构的相对独立,使金陵大学形成“两地办学”的体制。“两地办学”体制维系并强化了南京各校的政治底线,使留守南京的教职员开办中小学教育与社会教育,坚持不向日伪当局立案,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16.
周允中 《江淮文史》2021,(3):136-139
许幸之(1904-1991),安徽歙县人,著名的文学家、美术评论家、画家和导演,也是"左联"的发起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后调人中央美术学院,在油画系与美术史系做教授. 抗战期间,许幸之在"孤岛"上海坚持戏剧编剧、导演和演出,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战意志和决心.他导演的《风云儿女》曾轰动一...  相似文献   

17.
陆昆 《民国档案》2022,(1):124-132
卢沟桥事变后,上海局势日益紧张,8月9日"虹桥事件"的发生更使得形势急转直下。英美两国为阻止上海爆发战争,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强调中日均对上海和平负有责任并敦促双方撤军,但未能成功。上海战事于13日爆发后,英美对中国空军轰炸租界提出抗议,但中国方面强调其为抵御外侮,有权进入包括租界在内的全部中国领土作战。面对中国方面捍卫主权的决心,英国意识到日本对上海战事负有主要责任,开始将交涉的重心转向日本方面,并提出了由在沪外国军队保护日本侨民的方案,以换取日本同意从上海撤军。但日本已决心借上海战事扩大对华战争,对此反应冷淡,国内孤立主义情绪强烈的美国亦始终未改变中立态度,并未与英国合作,这一方案最终胎死腹中,上海战事也发展为大规模战争。  相似文献   

18.
1938年,抗日战争烽火正炽。处在“孤岛”上海租界的赵朴初,一次将800名难民送往皖南参加新四军,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战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赵朴初送难民参加新四军的史实在相关史籍、传记上多有记载,他本人也以韵文形式三度记录了这段史实,均见于《赵朴初韵文集》。  相似文献   

19.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激战至11月初,日军在江苏金山卫登陆,作战略包围,国民党军队不得不向西撤退。上海除租界外全部被敌军占领,此时牛鬼蛇神纷纷出动,组织所谓"地方维持会"。日本侵略者找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福建人苏锡文,于12月5日在浦东挂出了"上海大道市政府"的招牌,开征鸦片烟税,先行敛刮;以后又陆续挂出了警察、社会、教育、卫生、公用、工务、财政、地政等局的招牌,搭起了伪政府机构的架子。  相似文献   

20.
1941年,我考上了位于上海公共租界内的沪江大学。这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均为日军所占领。我不愿在沦陷区继续求学,忍受当亡国奴的耻辱,于是辗转数千里,来到大后方的陪都重庆,进入重庆大学继续学业。1945年8月于重大毕业,适逢抗战胜利,宝岛台湾也随即回归祖国,我与全国同胞一道,欢欣鼓舞,上街游行庆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