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庆市云阳县马粪沱墓地2002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2年1月~4月对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的马粪沱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图一)。发掘主要是在墓地的西南部 ,发掘面积2600余平方米 ,清理东周、两汉、六朝时期的墓葬26座 ,出土各类文物300多件。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东周墓葬共4座 ,即M65、M71、M75、M77。(一)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长2~4 5、宽1~2 6米。墓口大于墓底 ,四壁略倾斜 ,个别墓有熟土二层台。骨架因朽蚀较严重 ,保存较差或已无存。葬具多已无存 ,从个别墓葬中残存的木质棺灰判断可能是以木棺为主要葬具。M71 ,方向155°,…  相似文献   

2.
1980年4月,我们为配合洛宁故县水库工程建设,在洛宁县西南五十公里的寻峪乡故县村东南二华里的洛河西岸,清理了一座秦墓,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为长方形大圹竖穴墓,方向100°。墓口略大于墓底。墓口长5.2、宽4米。墓底长4.4、宽3.6米。墓底距地表5.3米。墓壁光滑平整,坑内填士经夯打,夯层约0.16米。墓室底部南、北、西三面,留有生土二层台。南北二层台宽0.95米,西边二层台宽1.4米。台高1.65米。台上留有圆木腐朽后的灰粉。显然,这是用圆木铺盖在二层台上  相似文献   

3.
1989年10月,在江苏省常熟市城郊乡三八村因取土之需发现了一座墓葬.市文管会对其进行了清理发掘.地面上发现断残、风化的墓志两合.据此可确定为明代程姓夫妻合葬墓.现将男墓编号为M1,女墓为M2.M1,长方形竖穴石室木椁墓.墓走向为东北——西南向,北向偏东20℃.此墓结构极其考究,外椁浇浆,厚24厘米,下部为厚26厘米的石板,内椁为本椁.内、外椁之间有一层2~5厘米的松香层,略带气味.椁内楠木棺保存良好.墓底距地面深1.85米.墓口距地面深1.20米.棺  相似文献   

4.
岳家沟是秦始皇陵西南的一个村庄,地属今西安市临潼区晏寨乡。1986年1月,岳家沟一村民在自家院子里挖出一座古墓,我们随即进行抢救性清理,并将此墓编为一号汉墓(M1)。当陕西省秦始皇陵考古队对秦俑一号坑进行第二次发掘时,又在该村民院子里发现二号汉墓(M2)。同年8月,我们对M2进行了考古发掘。现将两座墓的发掘情况简介如下。两座汉墓位于秦始皇陵的西南,在陵园西侧内、外城之间的南端,西距外城60米,南距外城约350米(图一)。一号墓和二号墓东西并列,相距4米。这两座墓地处骊山北麓大水沟口的山前洪水冲积扇上,系黄土沙砾堆积,土质疏松而坚…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当阳市河溶镇前春村砖瓦厂基建工程,我馆于1994年下半年对砖瓦厂所在的唐家巷进行考古调查,确认此地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墓地。唐家巷地处沮漳河东岸平原,西北距当阳市约40公里,西距已发掘的赵家湖墓葬群5公里,东去楚都纪南城约40公里。在砖瓦厂施工过程中,揭露墓葬3座(编号:M1~M3),其中M1、M2早年被严重破坏,仅见墓底。M3也已暴露墓口。我馆对M3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与结构 M3为竖穴土坑式,方向33度,墓口长方形,长5.2、宽3、残深5.3米。墓底四壁筑熟土二层台,宽约0.5、高1.85米。坑内黄褐色五花土,下为青膏泥层,青膏泥中部最厚,达2.8米。墓室东南角有一直径约0.8米的早年盗洞。自墓口斜伸入墓  相似文献   

6.
《文物》2021,(6)
邱家庄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邱家庄村北的鸣条岗东端。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墓地北部的大型墓葬M500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墓为一座有墓上建筑的大型竖穴土圹墓,现由墓上建筑夯土基址、墓上台阶式遗存和凹槽以及墓室构成。墓室口大底小,上部由上至下可见四级小台阶,其下为积炭层、椁室、棺室,椁室与生土墓壁(底)之间有积炭层、积石层。墓葬曾遭严重盗掘,出土器物以小件或大件之残片为主,共1700余件(组),包括铜、金、铁、陶、玉、石、骨、贝、料器等。邱家庄墓地M5001是目前为止山西地区发掘的规模最大的东周墓葬,年代为战国早期,墓主应为晋国高级贵族夫人。  相似文献   

7.
河南淮阳平粮台十六号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粮台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的大朱庄西南地,台高3至5米,面积百余亩,《准阳县志》称其为"平粮冢"、"贮粮台",当地群众称其为"平粮台"。此台是一座龙山文化古城址,古城废弃后,成为战国、两汉的墓葬区。1979年至1980年我们在平粮台清理了一批战国、两汉墓葬,其中以十六号楚墓形制最大,出土遗物也比较丰富,现简介于下。一墓葬形制十六号墓位于平粮台古城址内的东北部,发掘前由于社员取土烧砖已将此墓的东半部墓口及墓内部分填土挖去,残损的墓口及墓道因之暴露于外。此墓系竖穴木椁墓,墓向107°,平面为"甲"字形,东部有斜坡  相似文献   

8.
五福楚墓位于浙江省安吉县高禹镇五福村,地处天目山以北、太湖以南的黄土丘陵地区。墓地自西向东有5座墓,其中中间的一座编号为M1。该墓于2006年9月初遭到盗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安吉县博物馆遂联合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将M1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M1的平面呈“甲”字形,方向273°,由斜坡墓道、墓坑和墓室组成。墓道长8·3、宽1·4米,坡度29°。墓口东西长5·3、南北宽4·6米,墓口下3·1米处设二层台,南、北台面均宽0·5米,东、西台面均宽0·4米。墓室东西长4·4、南北宽3·5米(图一)。墓坑填土为五花土,下层填土的…  相似文献   

9.
高虎  王炬 《文物》2001,(12)
1996年9月至1997年4月,我队在配合洛阳市针织厂综合楼工地基建工程中,发掘清理出一批东周时期墓葬。该墓葬区位于洛阳市唐宫西路北侧20米、解放路东侧100米,原东周王城内东北部(图一)。其中编号为C1M5269号墓葬较为重要,现报告如下。一墓葬形制 C1M5269为南北向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曾被盗扰。墓葬开口于汉代层下,距现地表深1.8米,墓壁光滑,口大底小,墓内填土为经夯打的五花土。方向0°。墓口长7、宽6,墓底长5.8、宽4.9,深12.8米。葬具为一椁二棺,  相似文献   

10.
2002~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李家窑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了一批周代墓葬,其中M34、M37较重要。两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中部有长方形腰坑,葬具为单棺单椁,随葬器物有陶器、铜器、玉器、石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判断,两墓应为西周晚期元士一级的贵族墓葬,墓主可能是早于虢国的焦人。  相似文献   

11.
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为配合水利工程,在1977年至1978年期间,在当阳赵家湖的金家山墓区清理的两座墓葬(编号为当赵金M43、M45)中,分别出土番国和许国的错金铭文铜戈,较为重要,特简报如下: 两墓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南北向。发掘时墓口都因取土损残。M43墓底长3.92、宽2.66、深至墓口1.26米。墓口略大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重要考古发现大事记(完)1986—1987年新州红山嘴发掘332座战国两汉中小型墓葬,其中上坑墓105座,砖室墓227座.战国、西汉墓多为坚穴土坑墓,墓口多为长方形,个别为正方形,只有少数墓有墓道、排水沟和二层台;出土物以陶礼器与生活用具为主,...  相似文献   

13.
楚国金币出自墓葬,并经过科学发掘的在湖北省有二例,它们是:湖北云梦战国、秦汉墓群M。。秦墓和宜昌前坪战国秦汉墓群M,西汉墓。现介绍如下:1978年湖北省博物馆对湖北云梦县睡虎地战国秦汉墓进行了发掘,在M。。墓主头部发现了一块楚国金币,面文“鄂”字,重7.698克(图1)。M。。为单棺单掉墓,墓向90o,墓口长4.2,宽2.95,地面到墓口深20米。墓底长3.85、宽2.9,墓深4.9米。棺、停保存较好,出土器物71件。根据墓内出土的器物,该墓被定为秦墓。云梦睡虎地位于古云梦楚王城的西季堵坡,地势形如卧虎,故名睡虎地。这里是战…  相似文献   

14.
2017年4月至2018年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澄城县刘家洼遗址东Ⅰ区墓地进行了发掘,清理了包括两座"中"字形大墓在内的70余座墓葬。其中M49保存较好,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棺一椁。出土器物有铜器、铁器、金器、玉石器等,其中铜器包括容器、兵器、车马器、丧仪器、工具等。根据随葬的铜礼器及兵器判断,墓葬年代为春秋早期偏晚阶段,墓主应为士一级的男性贵族。刘家洼遗址是继韩城梁带村墓地之后陕西发现的又一处春秋时期芮国遗存,M49的发掘为进一步了解春秋时期芮国的物质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1994年3月至4月,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在长沙市东区白泥塘湖南省人民政府院内配合基建工程清理了5座古代墓葬,其中M1、M5为战国墓,M2、M3、M4为东汉砖室墓。M1~M4被破坏或盗掘。M5未被盗扰,出土器物十分丰富。现报告如下。一墓葬形制受基建施工和环境影响,M5发掘了第三级二层台以下部分,第一、二级二层台和墓道只选出一部分剖面分析。 M5为不太规整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相似文献   

16.
庄连山墓地位于江苏镇江庄连山双墩南侧的高地上,2014年10—11月,镇江博物馆对该墓地的西南部分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三座墓葬、两座灰坑。墓葬为竖穴土坑墓,随葬有少量硬陶器、原始青瓷、青铜器等,根据随葬器物特征,推测墓葬年代为春秋中期。M1中放置马头随葬、M3底部生土二层台现象在本区域墓葬都很少见到,说明墓葬受到中原文化因素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7.
左骏 《南方文物》2020,(1):110-121
引言位于江苏南京西南祖堂山南麓的南唐陵区,历经了1950年—1951年先主烈祖李昪钦(永)陵(M1)与中主李璟顺陵(M2)的发掘(1)。其后在2010年,于二陵之西发现并发掘了编号为祖堂山三号墓的M3,后者墓主则被发掘者推定为南唐后主李煜昭惠国后周氏(2)。  相似文献   

18.
《文物》2020,(1)
大河口墓地位于山西省翼城县,是西周时期的霸国墓地。2007年9月至2016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西周墓葬2200余座。其中M6096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棺一椁。墓主为男性,仰身直肢葬。随葬器物60余件(套),种类有铜器、陶器、玉器、石器、骨角器等。其中铜器包括礼器、兵器、车马器等,铜礼器鼎、盆铸有铭文。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M6096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墓主身份属于霸国低级贵族。铜盆铭文记载了周王朝对南淮夷的征伐战争,对于研究西周晚期的政治、军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湖北江陵雨台山21号战国楚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年,为配合荆(门)沙(市)铁路工程,我们先后在江陵县雨台山清理了数十座古墓葬,其中21号墓出土4支有音律名称的残竹律管。报道如下。墓葬形制21号墓位于江陵县纪南区雨台村的一处台地上,西距纪南城东城垣约1公里,南距1975年发掘的雨台山墓群300余米。是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方向195度。墓口距地表0.8米,口大底小,上口长4.7、宽4米;墓底长3.2、宽2.04米;深5.16米。墓坑上部  相似文献   

20.
张恒 《文物》1987,(11)
1982年,嵊县城郊乡雅致村农民在城西2公里的岭角岭东麓开沟种柑桔时,发现三座相邻的古墓。县文管会向省文物局报告后,作了抢救性发掘。三墓编号分别为嵊M9、M10、M11。 M9为并列长方形砖砌双室墓,方向140°。中以宽0.33米的砖墙相隔。两室面积、形状、结构相同,均为内长2.53、宽0.49、高0.72米。墓壁自铺地砖起砌二顺一丁二组后,平砌五层,内收到顶,上砌一层封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