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河口墓地位于翼城县城以东约六千米处大河口村北的台地上(图一),2007年5月被盗时发现,同年9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临汾市文物局和翼城县文物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始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工作断断续续进行到2016年12月,将整个墓地墓葬全部发掘完毕,共发掘西周墓葬二千二百余座(图版壹)。现将2007-2008年发掘的M1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一墓葬概况M2002位于山西省翼城县大河口墓地西南部,第二发掘区的西南角。于2009-2011年发掘。北邻M2010、M2011,西邻M2140、M2147,西南邻M2001,南邻M1036、M1037,东侧为未发掘的车马坑CH2(图一;图版壹)。墓向为292度。长方形竖穴土圹,拐角略圆弧,口小底大。现墓口距地表100、做过10、长275、宽172厘米。四壁呈袋状,自墓口向外扩张至二层台上部,其中二层台上部有一段外扩较  相似文献   

3.
《文物》2020,(1)
大河口墓地位于山西省翼城县,是西周时期的霸国墓地。2007年9月至2016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西周墓葬2200余座。其中M6096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棺一椁。墓主为男性,仰身直肢葬。随葬器物60余件(套),种类有铜器、陶器、玉器、石器、骨角器等。其中铜器包括礼器、兵器、车马器等,铜礼器鼎、盆铸有铭文。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M6096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墓主身份属于霸国低级贵族。铜盆铭文记载了周王朝对南淮夷的征伐战争,对于研究西周晚期的政治、军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对山西翼城县大河口墓地进行了发掘,已清理00多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棺椁,墓主多为仰身直肢。大中型墓以随葬青铜器为主,小墓以随葬陶器为主。这处墓地墓主的国族名为霸,霸伯是最高权力拥有者。大河口墓地的发掘对于研究西周分封制度、器用制度和族群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山西侯马上马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侯马上马墓地曾于1959年和1961年进行过两次发掘,主要收获已分别作了简要报道。 1963年9月,在上马墓地西侧又清理墓葬1座,编号为63H18M15。1973年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全面的勘察,对墓地的范围、墓葬的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在墓地及其附近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存和周代遗存。1973年冬季开始对墓地进行有计划的发掘,按照规划将墓地划分成6个发掘区(图一)。至1986年末,发掘面积已达150 000平方米,占墓地总面积的80%左右。共清理周代墓葬1390余座。其中车马坑  相似文献   

6.
韩炳华  张喜斌 《文物世界》2011,(6):11-14,40
小相墓地位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小相村北约500米,北临青银高速公路。2010年12月,为配合汾阳杏花酒业集中发展区(一期)建设工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墓葬13座(图一)。现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肖玟 《考古》2015,(4):52
《新泰周家庄东周墓地》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泰市博物馆编著,文物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本书为大16开精装本,有正文60万字,文后有彩色图版159版,定价460元。2002~2003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新泰市博物馆联合对山东省新泰市周家庄东周墓地进行了三次发掘,共发掘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的齐文化墓葬78座。这些墓葬均为中小型土坑竖穴墓,出土了大量随葬品,有陶器、铜器、玉器、石器、骨器等  相似文献   

8.
山西榆次古墓发掘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山西省榆次市在工业建设中,于王湖岭发现了一处古墓地,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于1971年10月初至11月中旬进行了发掘。墓地位于榆次市东北关的王湖岭地区(图一),地势较高,墓葬分布较为密集。面积纵横约有二三百米。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七座墓葬进行了发掘。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垣曲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北白鹅村东.2020年4~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组建的北白鹅墓地考古队,对被盗掘区域内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春秋早期大中型墓葬9座.其中,被盗扰的M5和M6是最大的两座墓葬,出土了多件有铭青铜器,其数量在所发掘的墓葬中最多.我们现将M5出土的有铭铜器资料先行刊布.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在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中,绛县公安局破获了雎村墓地被盗案。雎村墓地位于山西绛县卫庄镇雎村北500米的台塬地上,西距绛县县城约5公里,距著名的横水倗国墓地约20公里。2011年6月,墓葬因被盗而首次发现。2013年墓地再次被盗后,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和勘探,勘探面积7万平方米,发现了近1500座墓葬。2015年7月开始考古发掘,这时墓地被盗已经非常严重了。发掘至2018年1月,共清理墓葬800余座,其中大型墓葬全部被盗。墓地时代从西周早期延续至  相似文献   

11.
2008年6~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汾阳市文物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汾阳至孝义一级公路见者的路经地带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并发掘了东龙观等四个墓地,其中以东龙观家族墓地规模最大,共发掘墓葬27座。从墓葬形制、壁画内容、发现的随葬品及买地劵的纪年来看,这批墓葬的时代为北宋晚期至金代中期。东龙观墓地的发掘,为深入了解和研究宋金时期山西中部独特的丧葬习俗提供了信资料。  相似文献   

12.
<正>目次一问题的提出二墓地的分区三墓地的分期与年代四墓主人的来源五墓地的形成六结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配合长治市基本建设,山西省文物考古部门开始对分水岭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发掘东周墓葬一百六十五座,其中部分墓葬在发掘结束后曾进行过报道[1]。在该墓地发掘报告出版之前,研究者或根据已发表的资料对个别墓葬的年代进行了判断,或探讨墓地的国别和文化归属等问题[2]。  相似文献   

13.
正《新乡王门墓地》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精装本,有正文298页,文后有彩色图版52版,黑白图版72版,定价298元。2006~2007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新乡段的建设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凤泉区的王门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灰坑3座,墓葬62座,陶窑1座。本书以遗迹为  相似文献   

14.
《文物》2020,(7)
2004年4月,为配合陵侯高速公路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山西省翼城县南唐乡原村西北约800米处勘探发现的12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一座砖室墓保存完整,出土黑釉碗、钧釉盘、红绿彩瓷俑、铁兽、铜镜等。根据出土买地券可知,此墓年代为元至正六年(1346年)。本次发掘的元墓虽结构简单且建造粗糙,但出土器物较为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晚期的墓葬特征,丰富了本地区元代墓葬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上马墓地位于山西省侯马市上马村以东台地上,北距浍河南岸0.5、西北隔浍河距晋国新田古城遗址2.5公里。墓地南北长约500、东西宽约400米,总面积约200 000平方米(图一)。自1959年至1986年,我们先后对此墓地进行了13次发掘,共发掘古墓葬1300余座,占墓地总面积的90%以上。1986年还发掘了3座车马坑(编为1、2、3号)。墓地发掘报告的编写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现将3号车马坑及其主墓的主要发掘收获先行介绍如下。一、主墓两座墓葬(M1283、M1284)位于墓地  相似文献   

16.
<正>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北,因近年盗墓被发现。墓地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2014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墓葬1283座,从西周晚期延续到战国时期。2014年9~12月,考古队在墓地西北部(Ⅰ区)发掘中、小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7座,其中中型墓葬2座、中小型墓葬5座。除1座小型墓葬头南向外,其余均北向。7座墓葬时代集中在两周之际、春秋早期。  相似文献   

17.
山西芮城清凉寺新石器时代墓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凉寺墓地位于山西省西南端的芮城县,现存墓地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2003年秋至2004年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清凉寺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到2004年底,共清理墓葬262座。其中属庙底沟二期文化墓葬的年代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小型墓遍布整个墓地。第二阶段的大型墓从墓地中部向东延伸,打破了第一阶段小型墓葬。第三阶段的墓葬分布在墓地中、东部,仅有少数几座,它们打破了第二阶段的大型墓,形制与第一阶段小型墓相同。出土器物有玉石器、鳄鱼骨板、兽牙、猪下颌骨、陶器等。该墓地的年代距今约4500-4300年。  相似文献   

18.
晋侯墓地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被盗发现的,北京大学考古系(后改称文博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先后进行了六次,对整个墓地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李伯谦指出:“晋侯墓地1992~2000年共发掘了9组19座晋侯及其夫人的墓葬.  相似文献   

19.
土城坡墓地位于巫山县旧城区北部,是一处依山傍水的高台地。2005年元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巫山县文物管理所对墓地台顶南部大操场及附近地区(Ⅲ区)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3571平方米,清理古代墓葬57座。本文主要报道的是Ⅲ区东汉时期4座墓葬的发掘材料。  相似文献   

20.
<正>2006年10月,在山西省大同市沙岭新农村建设中,经文物钻探发现墓葬26座(图一)。通过形制判断,这是一处北魏时期的墓地,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根据墓葬形制分为竖穴土坑墓、土洞墓和砖室墓三大类(图二)。1.竖穴土坑墓2座(M17、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