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根据口部形态特征,东周时期的铜簠可分为A型折沿和B型无沿两型,根据足部形态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八个次亚型以及不同的式。A型铜簠属于周文化系统,B型铜簠属于楚文化系统,它们时空分布格局的演化历程反映了东周时期周文化和楚文化此消彼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铜■是东周时期数量较多的一种青铜器,以往学者大多将它定为酒器。但是从考古学提供的证据来看,铜的功能应该是水器。在研究青铜器的功能分类时除了根据青铜器自名和文献记载以外,还需要兼顾考古学背景,充分考虑青铜器的组合关系和在墓葬中的放置位置,它们是重建古代器物主位分类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正>铜匜是盥手的注水器物,也是两周时期的重要青铜礼器之一。《说文》载:"匜,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酒。"容庚云:"匜,形似瓢,大概也是由半瓠演化而來的,只是加鋬或加足、加盖而成。其型制有三足、四足、无足、圈足之別,其时代皆在西周后期以后。"《礼记·內则》云:"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这是古人奉水沃盥的方法。匜的用途是盛水的器皿,沃盥时,匜水从上向下浇手,由盘在下承接弃水,故  相似文献   

4.
铜浴缶是东周时期楚系铜礼器组合的基本器种之一,学界以往一般将它初现的年代定在春秋中期。根据形制特征,铜浴缶可分为三型七期,其起源可追溯到两周之际至春秋初期的江淮地区,春秋早期随着楚国东进经略江淮始被引入楚文化系统,成为楚文化的重要因素,这对于准确揭示楚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江淮地区在此过程中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区域出土的双耳铜罍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铜罍的源流和产地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这些铜罍是受中原地区和"边缘"地区影响而产生的,而其产地均应为本地.  相似文献   

6.
浅释洛阳新获战国铜匜上的刻纹图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洛阳市文物交流中心发现一件民间收藏的战国铜匜,其内壁錾刻有一组复杂、精美图案。铜匜内壁为“祭祖图”和“射礼图”,匜底为“冥府图”,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祭祀图画。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夏代晚期和商周时期文化从约公元前1800年一直延续到秦统一,可以分为6个大的发展阶段.南部平原农业文化和北部山区畜牧文化长期共存,多元文化系统的碰撞和融合成为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在此过程中,筒腹鬲、褐陶等地方传统因素得以长久延续,同时来自中原的文化影响不断加强,至战国晚期整个北京地区都基本纳入中原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8.
《东周时期岭南地区青铜礼器的价值和意义》一文考证论述了出土于两广地区(广西、广东)青铜时代晚期大型墓葬的器皿、甬钟等青铜礼器。这些器物,绘出了各种青铜工艺制作的绚丽彩图,它们包括:1.黄河流域周代列国与长江流域尤其是楚国的青铜器物;2.与周室有联系的颇具地方青铜文化特征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诸国的青铜器物;3.东南亚地区青铜时代的器物;4.岭南当地青铜铸造作坊的器物。对出土于广西恭城秧家,广东肇庆松山大墓的一些青铜器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查阅核对了它们的器物图录,揭示了当地青铜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概貌。值得一提的是,在引入的器物与当地铸造的青铜器皿中,挑选了一些与当地陶器在功能意义上相仿,并折射了周代礼仪制度的礼器组合的青铜器物来加以论述。青铜器物和陶器制品的使用惯例与礼仪庆典颇有关联。在文化移入、融合、发展的历史记载中,从周朝皇室中心区输入的青铜礼器,对岭南地区文化的发展,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当地富豪贵族把占有使用青铜礼器视为操纵权势和标榜威望的象征,这一主要特征亦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印证:即当地铸造的青铜甬钟,并非像北方那样用于音乐演奏,而是出于豪门对权势的贪婪,刻意对北方输入器物加以改制,至使其物丧失了原型原貌,曾有专家认为,为了炫耀岭南当地名流富豪的社会地位与权势声望,他们竭力采用与此相应的青铜工艺铸品的改制措施和当地青铜作坊的仿铸技艺。此种探析,窥视了岭南地区在秦汉统一之前的几个世纪中,地方文化历史发展的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9.
方辉 《收藏家》2009,(6):67-72
以晋侯墓地发掘为契机,近年来学者们开始涉及周代青铜器用的男女之别,于青铜器研究中传统的时代和风格的话题之外,更多地关注器物背后的“人”的问题,青铜器研究因此具有了关照古代社会生活史的取向。曹玮探索晋侯墓地中晋侯墓与夫人墓在墓葬形制、随葬制度上的夫妻差别,对于各位晋侯墓葬的位置和年代排序颇有启发性。汪涛主张,解释这些差别的形成,除了需要关注礼制上的原因外,不妨引入西方考古学的“性属考古”(gender archaeology)方法,即强调通过对考古证据中“女性专用品”的关注,来研究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的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创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此以后,中国人民一代接一代,以其勤劳、智慧和坚强的毅力,由短到长,从局部到整体,不断地开凿整修,持续了1000多年的时间,直至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终于  相似文献   

11.
谈《奏谳书》中秦代和东周时期的案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期发表的江陵张家山汉简《奏谳书》释文包含6件案例,其中4件是秦代的,另外2件是春秋时期的。就《奏谳书》全部简文来看,其编排次序大致是年代较早的案例居后,年代较晚的在前,也就是说,西汉时期的案例位于全书的前部,秦代案例位于其  相似文献   

12.
<正>分类是通过划分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要对地方志进行分类,首先要明确地方志所反映的对象究竟有哪些,或者说地方志的基本外延有哪些。就此问题,方志界既有公认的部分,也有分歧的地方。要对地方志分类,就要将各种情况进行梳理,将公认确定,将分歧统一。第一,三级政区志(以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命名  相似文献   

13.
<正>在新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李剑鸣详细探讨了19世纪末以来欧美史学的引入对中国史学传统的挑战,以及由此引发的当代中国史学家的“话语权焦虑”。((1)) 这也促使我们去关注当代其他非西方国家的历史学家们是如何撰写历史,特别是他们自己国家的历史,考察他们是否也和我们的历史学家们一样面临话语权焦虑问题。不过,恰如当代著名印度史学家罗米拉·塔帕尔在一篇纪念《经济和政治周刊》创办人萨钦·乔杜里(Sachin Chaudhuri)的文章中指出的,  相似文献   

14.
一 1968年在咸阳渭河北塬上的韩家湾公社狼家沟出土一件玉印。印作四方形,通体晶莹,螭虎纽,四侧刻云纹。印文篆刻"皇后之玺"四字,高2、宽2.8厘米,重33克(图一、二)。玉玺出土在志乘记载的长陵西南约一公里多的山沟里,与地面泥土混在一起。此沟  相似文献   

15.
寿州窑是唐代的六大名窑之一,其黄釉瓷器独步天下。由于社会、自然、工艺等各种原因使得寿州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窑系,本文正是从各个角度分析寿州窑系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铜圆形器是二里头文化中一类特殊的铜质遗物,数量不多但特征鲜明。依据形制大小及装饰技法等标准,可将它们分为A、B两型。分析表明,二里头文化铜圆形器"铜镜说"目前尚难成立。它们应是一类特殊的礼器,且不同类型在具体使用方式上有所差异。此类器物并非中原地区固有的文化传统,其中A型包含了多种来源不一的文化因素,而B型则可能与我国西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存在比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铜器时代在生产力水平方面与前一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后一时代(铁器时代)最大的不同点是铜工具(主要是青铜工具)的使用,因而铜工具的数量和质量就成为反映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仅就先秦手工工具中铜锥和铜钻的出土情况作概括介绍,并就其形制演变及功用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杨李 《黑龙江史志》2014,(14):31-32
从广西北流市博物馆收藏出土北流型铜鼓概况、基本特征、装饰纹饰、作用以及和铜石岭冶铜遗址的内在联系作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高温铜红釉的烧造出现较晚,发展过程十分曲折。本文以近20多年来出现的实物资料为依据,试图厘正其发生、发展和繁荣的脉络,并从特征上将其作了分类。  相似文献   

20.
龙芳 《黑龙江史志》2013,(19):198-199
本文简单阐述西文图书编目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人从工作实际出发,对西文图书准确分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