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马神话里的农业女神克瑞斯和酒神巴克斯,在清代外销的广东画珐琅中曾作为表现"丰收"主题的图像使用。而清宫工匠在制作此类西洋图像时另辟蹊径,去掉了象征农业女神和酒神的麦穗、葡萄等物品,而以花卉代之。这是对西方文化的排斥,抑或是融入了宫廷审美的创新?作者的独特解读,为我们了解18世纪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文怡希 《沧桑》2014,(6):81-84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酒神精神概念,酒神精神是理解尼采哲学的钥匙。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尼采酒神精神的来龙去脉,从酒神精神的前世与古希腊神话、悲剧艺术所具有的极其深厚的渊源入手,进而探究其今生在与日神精神的对比中显示出的非凡现实意义,以及酒神精神在与尼采的其他哲学思想——强力意志、超人、重估一切价值的联结中实现的重生。  相似文献   

3.
作者深入分析了近年西安经考古发掘出土的3件隋代陶骆驼。悬挂驼囊上有过去传说的"醉拂"艺术图案,生动刻画了两个随从搀扶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形象,符合希腊—罗马酒神传统的艺术造型。整个图案由拱门廊柱、角杯、陶罐、常春藤装饰以及头颅高昂的武士等组成,这是起源于地中海地区的酒神崇拜超越疆界进入中国的又一件确凿的新证据。联系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境内陆续出土的其他希腊罗马—拜占庭艺术物证,不仅再次证明"希腊化"的神话经典标志传入中土被接受的独特轨迹,而且有益于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莫高窟第205窟施宝观音与施甘露观音图像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高窟第205窟是武周时期开凿的一个重要洞窟,壁画题材比较复杂。本文主要对西壁2铺观音图像进行考察,辨识出一些榜题文字,其中"圣历"年号的发现为确定此窟建造年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西壁2铺观音像所表达的内容是观音向世俗信仰者施予财宝、施予甘露,具有观音与信仰者互动的图像特征,可能受到密教观音的影响。在以观音为主尊的佛教造像中,这可能是现存最早的观音与信仰者互动的图像,而后有密教观音中的"甘露施饿鬼、七宝施贫儿"的图像以及产生于中国的引路菩萨、送子观音等大量互动或观音图像,因此205窟这组观音图像是研究观音信仰的一个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故障”的根源是“权力分配不公” 社会系统也跟人的身体一样,你注意到痛就可能忽略痒。多年以来,人们痛心于腐败,社会情绪集中在对腐败的愤恨和焦虑上,而公务员的服务水平,虽然跟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一个人都会有真切感受,嗄而没人提了。如果有人写一篇批评公务员麻木不仁、不负责任的文章,可能因为“没有回应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而上不了台面。  相似文献   

6.
论莫高窟第285窟日天图像的粟特艺术源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元林 《敦煌学辑刊》2007,5(3):161-168
本文结合新收集到的图像资料和研究成果,对莫高窟285窟西壁"日天"形象的图像源流作了探究,认为这一形象的图像来源是祅教的太阳神密特拉神,并认为它的图像很可能是由粟特人带到敦煌的.  相似文献   

7.
《文博》2017,(1)
户县重阳宫内有一块题"唐吴道子戏笔"的明代线刻碑,俗称"钟馗捉鬼图"。本文根据其图像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及碑刻、墓室壁画、传世卷轴画等图像资料,论证该碑刻的原始图本可上溯至北宋年间,可能为现今所见最早之钟馗图像,反映了"钟馗样"在唐宋时期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8.
维摩诘图像实例首见于西秦炳灵寺169窟,半个世纪后,北魏云冈石窟中骤然出现维摩诘"问疾品""佛国品""香积品""观众生品""菩萨行品"等题材内容,并以对框式、同框式、多框式等形式呈现,开创了维摩诘造像的新时代,对北朝诸石窟寺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石窟中故事图像雕刻艺术发生的变化与当时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旨在调查云冈中、晚期洞窟维摩诘图像表现样式、题材内容,进而探讨其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细节的时代     
<正>在全球化时代,如何来研究古代书画?全球化对古书画的研究会有影响吗?当然有,我们面对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姑且不论"艺术品"的概念已经多么不同,单单就经典的"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中指卷轴书画——而言,对象也跟以前很不同了。以前笔者会说在研究画,而现在习惯说在研究图像。研究"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主旨是对唐代佛教美术的图像学解读。通过对七宝台雕刻的七件十一面观音图像的讨论,追溯观音图像的产生与七宝台佛塔的匹配过程,进而发现相同的图像结构可能具有迥然不同的内涵,具体的社会背景尤其是最高统治者的意愿往往在背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雅典,狄奥尼索斯崇拜等宗教活动与城邦政治彼此和谐地交融在一起。狄奥尼索斯崇拜具有消融社会等级界限、增强社会成员凝聚力性的功能,在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过程中弱化了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对塑造雅典民主政治的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梭伦改革前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形象大量地出现在瓶画等艺术作品上。庇西忒拉图时期,建立了城邦共同庆祝的城市酒神节。克里斯提尼改革时,酒神颂歌比赛成为融合各部落团结的重要手段。而在雅典民主政体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城邦对狄奥尼索斯崇拜活动也进行了细致的管理,城市酒神节成为表达城邦意识的主要场合。  相似文献   

12.
青春囧途     
正Part 1开学的第一天,老师领进一位新同学,新同学自报家门跟大家自我介绍说:"我叫伊美艳,美艳如花的美艳。"只说了这一句,就被同学们的笑声打断了,大家哄堂大笑,完全不顾及她的感受,有同学在下边窃窃私语:"长得跟闹着玩儿似的,居然好意思说自己就是美艳如花的美艳。"伊美艳的脸微微有些红了,局促不安地愣怔了片刻,然后说:"我的长相可能有点对不起大家,可是这并不妨碍我美艳如花,以后会有很多时间和大家在一  相似文献   

13.
在张氏、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敦煌石窟中榜题为"守护于阗国"的八位神祇以一种固定的配置方式出现在前室的盝顶甬道两披,并且其样式在长达八十余年的时间段中基本保持不变。八位守护神按照样式可以分为天王形、力士形、以及女性神三类。通过与长安、西域等地图像的比对可以发现:以毗沙门天王为代表的天王形守护神与开元、天宝年间的天王造像非常接近;力士形守护神、女性守护神的身上则杂糅了多地、多种的图像因素,显示出他们在形成过程中对于多种文化要素的借鉴。在他们身上呈现出的汉化倾向,可能与初盛唐时期中原王朝在于阗的经营有关,这一时期汉地文化、佛教被于阗人了解、认知,从而以汉地的造像样式为蓝本创造属于自己的守护神。此类图像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于阗"俗喜鬼神而好佛"的习俗,另一方面则是《牛角山授记》、《于阗教法史》等经典中记载的佛法衰微,是一种护国、护法思想的产物。这或与吐蕃占领于阗前,于阗乃至西域的社会动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陶行知先生哲学思想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陶行知先生哲学思想的评价,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还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有人认为:他的哲学思想是"日益趋向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跟"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邓初民).有人认为:他的哲学思想陷入了"实用主义的认识论的泥坑里",与实用主义的区别"是不很大的"(戴白韬).由于我们平时对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因此我们的意见可能是片面的,甚至可能  相似文献   

15.
水陆画是以图像遗存为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涉及历史、民俗、宗教、艺术等方面丰富的信息,如果以"图像学"研究方法入手,深入发掘水陆画的各种文化内涵,使之不仅成为艺术史、美术史的研究素材,而且更可能成为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史,乃至整个文化史研究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16.
花卉、侍者、四神、墓主人像、神禽瑞兽等四川宋代画像石室墓装饰主流图像题材,在墓葬中的配置存在规律性,形成较为稳定的图像配置模式。在丧葬的世俗化转向下,为了贯彻孝道使祖先永为供养,同时也为了规避厚葬所带来的盗墓风险,宋人选用具有"永固"象征意义的材质为载体表现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像组合,以象征的手法为先人营造延续各种现世享受的死后世界,但这种贯彻孝道的行为也具有"互利"的考量,希望以此获得先人的保佑延福子孙。  相似文献   

17.
赵霞  王美淇 《黑龙江史志》2013,(11):351-352
史上诸多的政治学家都将"价值中立"视作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原则,但是由于政治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它同价值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一切政治研究都不能完全做到"价值中立"。即使标榜"价值中立"的行为主义政治学,也没有做到真正的"价值中立"。总之,在政治学研究中做到"价值中立"是不可能,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汉代画像石中的"荆轲刺秦"图像分布于山东、四川、陕北、浙江等地,在构成要素上具有基本相同的图像格套。古代文献与刻石图像的比较表明,陕北和山东地区汉代画像石上的"荆轲刺秦"图像最为契合《史记·刺客列传》之描述。儒家所倡导的忠义孝勇的道德规范及复仇行为的盛行是其广为流传的社会基础,这一故事成为了汉代中下层官吏及豪强富绅昭彰逝者、训诫子孙及崇丧邀名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9.
正1802年经过跟西山朝10余年激烈交锋,阮福映成功夺回原广南国首都富春,在那里他登基称帝,定年号为"嘉隆",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阮朝。可能是为了区别于前朝,阮福映按照传统向中国皇帝递交国书时,"破天荒"地提出要将国号从"安南"更名为"南越"。面对这一请求,中国时任皇帝嘉庆提笔犹豫了,他想到中国  相似文献   

20.
黄小峰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1):75-90+110-111
本文是对传为北宋王居正《纺车图》的个案研究。作者通过对图像的仔细考察,结合纺织科技史的研究成果,指出画中描绘的是一架有意体现出粗糙和原始色彩的麻苎纺车。画中哺乳的年轻母亲与老妪之间围绕纺车的协同劳作,蕴藏着家族昌盛、"世掌丝纶"的特殊寓意。此外,作者还在文中探讨了《纺车图》与"豳风七月图"、"纺绩图"这两类可能在元代新出现的图像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