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蔺文龙 《沧桑》2014,(3):224-226,233
戴震是清代研治《诗经》的大师,也是乾隆《诗经》考据学趋向繁荣的真正推动者。他主张实事求是,反对恪守汉儒之说;应用文字、音韵、训诂考定诗旨,使研究方法更加科学;他归纳文理,反对缘词生训,对理解诗旨有重要意义。他开创的以字音、转语、名物制度考察诗义的方法论原则,推动乾嘉考据学的良性发展,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宋人陆佃的《埤雅》是一部名物训诂专著。前人对《埤雅》的论述多集中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版本源流;二是训诂成就;三是古籍整理;四是辞书贡献;五是分析不足。这是现有研究取得的成绩,还有些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如《埤雅》通过声符探究名物义的研究;《埤雅》中右文材料的挖掘等。  相似文献   

3.
徐玲英 《安徽史学》2022,(6):146-152
戴震在其《毛诗补传序》中明确的考证名物字义的治经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被不疏园学者奉为圭臬,标志着皖派朴学矩矱的形成。他避仇入都后,通过结交学界名流、宣讲皖派朴学的治学方法和治学精神、推介江永及其著作,皖派朴学逐渐被京都学界所接受。戴震认为文字、音韵、训诂、历算和水地等都是订经的必要资助,故开拓出多元考据对象,并各有独到的建树。经过师友、弟子的笃守与广传,戴震倡导的情感哲学、因声求义的训诂学、勇于改字的校勘学、重视地理沿革的方志学以及西学中源的天算学,皆发展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戴震亦获得“皖派宗师”的尊称。皖派朴学在戴震的引领下终于突破地域限制,成为有清一代显赫的学派。  相似文献   

4.
戴震继承了前代学者的思想,认为只有从字义训诂、名物制度的考释着手,才能读懂圣人大义,以观圣人之道.他认为,经是道的载体,闻道则是治经目的;然语言文字不通,则无从体察圣人之意.因此,戴震注重考证经典的流传、存佚、真伪;重视考订文字,审慎对待经典的校勘;解经知人论世,探求经义则诸说并存,这是他一生的治学心得.本文从治经目的与治经方法两个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传统《诗经》研究,由于局限于材料,往往在名物训诂、义理文意等问题上各持一端,纠缠不清。但随着考古学与古文字学的发展,将新出土材料与传统文献结合,进行整合性研究的条件已经具备。在此基础上,运用“二重证据法”,分别针对《诗·叔于田》的诗序;《诗·大叔于田》的成诗年代;以及《诗·大叔于田》、《诗·小戎》等诗篇中的具体问题,结合历史背景,驳斥前论谬说,梳理诗中名物,还原诗旨文意,以求做到实物与诗互证、诗与史相映。  相似文献   

6.
郑彩凤 《神州》2012,(31):168-168
古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汉字书写符号系统,包括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小篆在内的古代汉字。胡吉宣的《玉篇校释》对古汉字的研究声义兼备,而且考证形体,并对原本《玉篇》及《说文》中的古汉字形体进行考证。近年来,大量古汉字的出土,也为古汉字字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了材料。文章就引证、解字、校勘三方面对《玉篇校释》中古汉字考释工作的训诂价值进行评说。  相似文献   

7.
戴震述评     
戴震(1724.1.19~1777.7.1),字东原、慎修,号杲溪,安徽休宁隆阜(今属黄山市屯溪区)村人.早年由于家境贫寒,没有条件请家庭教师,只好进族里办的“义塾”.戴震读书很用功,记忆力特强,老师授以经籍,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深思好问,每一字必求其义.塾师为其讲解传注训诂,常被他难住,遂取《说文解字》授之,三年尽得其旨.又取《尔雅》、《方言》及汉儒传、注、笺互相参考钻研,一字之义,必本六书,贯穿群经,方才下结论.对所学经籍训释,从不附和他人意见,遇有疑难,便自己用功查考.17岁时,就已精通《十三经注疏》.  相似文献   

8.
《诸子新证》是二十世纪“新证派”的代表人物于省吾先生的训诂专著之一,考释《管子》等十部先秦两汉时期子书中的疑文滞句共1645条。其训诂内容包括考证和校勘两个方面,同时综合运用多种版本、各种材料,对古籍文献加以重新考证,或证成旧说,或发明新义,多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9.
《楚辞章句》重言词训释要例阐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章句》是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重要训诂作,其对《楚辞》中的大量重言词进行解释时注意运用义训法的多种体例随揭示语词的意义,不为前人的注释材料所制约;同时注意运用各种训诂术语,使释义方式日臻完美,成绩卓,为后世训诂学家所仿效。认识其重言词训释的状况,既有利于今人正确理解《楚辞的》语句,也可从中汲取研究和训释重言词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驳章学诚“戴震不解史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道彬 《安徽史学》2012,(2):115-121
戴震与章学诚是清代乾嘉学术的两座高峰,戴氏以典籍考证著名于世,章氏以史学理论自矜于时,二者学术路径不同,旨趣有别。而章氏以"戴君不解史学"攻击考证学派,引出了一个令后人长期争议的话题。通过对戴震著述的全面探讨可以考见,戴氏不惟甚解史学义例,而且在方志、家谱及史料考证方面成就颇多,在清代历史考证学领域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睡虎地秦墓竹简》是出土秦简中的重要文献,对其研究日渐深入。本文运用训诂、文字、音韵等知识,对《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筭、、、播、、索、、、、等训,注中的失误,对一些义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12.
明人汪瑗撰《楚辞集解》,在屈辞训诂、考据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著成就。他在训诂字词、考辨名物时,既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并予以新的阐发,又不囿成见冲决旧说提出新论,对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他还否定了“《九章》俱作于放逐江南时”的旧说,并对《九章》各篇的具体创作背景、写作时代诸问题进行详细考辨,发明新意,推动《九章》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颖 《丝绸之路》2012,(16):78-79
《经传释词》运用声近义通、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注解了许多古汉语虚词。本文通过对其音转情况的考察,旨在探讨其"就古音以求古义"方法在虚词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论证此书在虚词研究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试论《孟子章句》的注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孟子章句》的注释特点黄亚平"章句"是汉人注释经典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体式。它以分章、析句、贯通辞气为主要注释内容,因而与侧重于词义、名物训诂的"词义"注释有一定的差别。两汉时期,"章句"注释作品非常之多。《汉书·艺文志》载有:《易章句》施、孟、梁丘...  相似文献   

15.
朱熹的《诗集传》代表了宋代《诗经》研究的最高成就,是《诗经》研究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它的影响波及元、明、清三代,成为科举制义的标准,举子必读的教科书。至今也仍不失为较好的《诗经》注本。其影响之所以如此大,除了它一扫前人陈说之外,其具有兼收并蓄、简明易学、方便读者的注疏体例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然而从元代迄今,对《诗集传》的研究焦点都集中在其思想内容、文学特点、训诂、名物、音韵等方面,而对与这些密切相关的体例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没有将其在《诗经》研究史乃至整个古籍注疏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揭示出来。本文拟就《诗集传》体例的显著特点及其设置缘由,以及对今天古籍注疏工作的启发借鉴意义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声训是一种很重要的训诂方法,也是探求词源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对于什么是声训,声训的范围、目的,各家看法不完全一致。例如,王力《同源字论》:“声训,是以同音或音近的字作为训诂,这是古人寻求语源的一种方法。”[1]张永言《训治学简论》:“声训又称‘音训’,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声训汉儒已广泛使用,但还缺少科学性;到了清儒,才以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音同(音近)义’的原理来研究训沽(明假借、溯语源、探义根、寻词族),取得很大的成绩。”[2]白兆麟《简明训诂学》:“因声求义,旧称声训或音训…  相似文献   

17.
王翌 《丝绸之路》2011,(12):18-19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监送真身使随负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衣物帐碑》(简称《衣物帐碑》)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在释读该碑文的基础上,对碑文中的名物和量词运用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事物异名,是名物称谓中一个特殊而广泛存在的文化现象。从事古文献整理与研究,对异名的考释构成了训诂注释的重要内容。自秦汉《尔雅》、《说文解字》、《方言》、《独断》,以至明清《本草纲目》、《事物异名》、《事物异名录》、《称谓录》,及当代之《古今人物别名索...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书录文精审,考证严谨,对研究上古史大有裨益。然《系年》、《说命》、《周公之琴舞》诸章犹有可商之处。今针对"悗"字读音、"闵"、"才"、"在"、"原"等字字义、""字的考证以及夏姬身份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戴侗<六书故>一书,在文字学史上是很特殊的一部字典,本文就其对<说文解字>的评价、此书的结构以及此书训义考据之精赅周详、对文字声音的重视、广搜<说文解字>异本等诸方面的特点加以考证和评析,同时也对其缺点如书体,结构、训诂思想各方面都加以评点,以期有助于对<六书故>一书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