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个茶杯,一个茶壶,再加上一壶散发着香气的茶,是父亲的最爱。父亲总喜欢独自一人坐在那儿细细品茶。他常说:“人生喻茶,茶喻人生。从茶道里,可以看出许多做人的道理。”年幼的我始终不能体会父亲的意思,可从那次以后,我深深地感悟到了“茶道”。父亲是一个充满书卷气的人。在古代,应该算个才子。所以受他影响,从小我也喜欢舞文弄墨。父亲开了一个棋社,我也便跟着父亲学起了下棋。刚开始学棋,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了,天天向父亲求教,父亲耐心地教导我。每次和我对弈,爸爸总是夸我进步快。渐渐地,我也能和棋社中的前辈过几招了。于是在大家的夸奖…  相似文献   

2.
<正>认识第一把壶,是从父亲那里开始的。父亲喜欢喝茶,虽然不知茶叶的许多繁冗讲究,但知道哪种茶叶是最适合自己的,也知道用什么样的壶泡茶会有好的味道。手持一把壶,游走在宿舍大院中,这是父亲留给我的一个记忆,也是我对壶的记忆。长大以后,做过六年茶叶生意,也渐渐接触了不少器型的壶,但它们大多数产自宜兴和景德镇。偶然的机会,走进平定,结识了平定的张宏亮,才知道了山西的砂壶。  相似文献   

3.
瓷壶史话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因此便有了盛水的壶。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陶壶是一种圆形深腹、小口的陶制容器。随着瓷壶的出现, 壶的用途开始细化,大致可分为:水壶、酒壶、茶壶、汤壶;器型多样化,有背壶、盘口壶、兽头壶、执壶、提梁壶;质地渐多, 主要有陶、瓷、铜、玉、金、银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质地壶的式样越来越多, 用途越来越广泛。瓷壶的出现与瓷器的产生和发展是分不开的。随着东汉时期瓷器的烧制成功,  相似文献   

4.
《炎黄春秋》去年约我写一点回忆父亲的文字,因公务繁忙我未敢答应,后又将刊载其他同志写我父亲文章的杂志送我,使我和家人很受感动。我的父亲田家英生性活泼、开朗,长期在中央机关严谨有余的氛围里工作,竟一点没有改变他那洒脱不羁的性情。他有一方从地摊上买来的古印章,上刻“活泼泼地”,他特别喜欢,我以为那正是他的本性。父亲喜与人交往,好友来了,或清茶一杯,或茅台一盏,品酌之间,纵论天下。他曾对人说,他视人生两件乐事,一是读好书,一是和志趣相投的人聊天。的确,父亲有许多可以交谈的朋友、书友、挚友。何均伯伯就是…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08,(4):72-72
“文革”后期,大巴山区响应上级号召,举行了一次批判《水浒》大会。要求人人上阵,个个发言。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大爷未能到会,听了家人含含糊糊的传达,把《水浒》听成了水壶。他又急又气,背上50年代退伍时带回的那只旧水壶,就匆匆去找公社书记讨个说法:“听说你们要批水壶,我带来了,不知它犯了哪条法。”说完将水壶摔给了这位公社领导。书记本身就对这种搞法不理解,有抵触情绪,只得很简单地作了一下解释:“老人家,您的水壶没犯错,我们要批的是宋朝的《水浒》,您还是把水壶拿回去吧!”这下老农放心了:“谢天谢地,亏得我家里没藏有那玩意儿。”  相似文献   

6.
三钮壶     
正三钮壶是水壶,因壶身有三个钮而名,是过去农村上坡下地用的水壶。壶身罐形,肩宽足窄,有口有嘴,口大嘴小。三个钮前俩后一,用绳穿起三点着力,提着出门稳妥踏实。壶身通体挂釉,为避免碰损,还特别在嘴、钮和口沿的根部加画一圈绿釉,提醒使用者注意这几个部位。另外,壶身两侧还用蓝釉画几笔兰草,寓意壶内茶水的清香。  相似文献   

7.
<正>(一)1912年中秋那天,我出生在今辽宁省昌图县鴜鹭树村,当时属于科尔沁旗,蒙古一片辽阔的土地。我们曹家曾是草原上的一个大族,我父亲的家业并不大,因为祖父不喜欢他以至他承受很少。曾祖父一死,他就被赶出来,自立门户。曾祖父打过"黄带子"(清皇室宗族),祖父踢过县太爷的供桌,这些都是他引以为荣的家族历史。他喜欢出远门,尤其是南方,这有利于接受维新思想。他同情太平天国,后来接受孙中山的思想。父亲  相似文献   

8.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认识毛泽东了,不仅因为我们都是湖南人,而且因为他与我父亲相熟。我父亲当年是长沙地区的革命人士,与邓中夏、谢觉哉、董必武、蔡和森、蔡畅等这些革命人士熟识,后来毛泽东自然也认识了我父亲。父亲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了很多事情,创办了多所学校(现在的长沙周南女校就是他创办的),所以一些进步青年都喜欢与他交往。  相似文献   

9.
正1948年,为了锻炼自己,年轻的李嘉诚从极受重用的五金厂辞职,来到一家他认为很有前途的塑胶厂,成了一名普通的洒水壶推销员。他和另一名推销员共同负责在香港西郊地区的推销。可两人接连敲开了几家门,都遭到了拒绝。于是,李嘉诚决定另辟蹊径,从一家日用品商店寻找机会。他每天早上赶在商店上班前,用洒水壶帮清洁工洒水,浇灌木丛,他相信商店的员工一定能看到。果然,商店经理很快就注意到他,见他洒过的地面用水不多,还很均匀,不像用塑料盆泼地那样湿一块,干一块。经理主动找到他,两人很快达成了代销  相似文献   

10.
华景杭 《百年潮》2010,(8):21-26
我的父亲华岗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资深革命家、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他的一生充满风险、历尽艰辛,为了革命事业,先后从事过不同的工作,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这些不同的岗位上都建树卓著。现在,我仅撷取父亲华岗革命生涯中的一些片断,希望能为读者勾勒出他所走过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父亲沙飞一生中最珍贵的物品有两件,一是他为鲁迅先生所拍像片的底片;一是白求恩大夫临终时赠送给他的一部柯达照相机。父亲去世后,我们将这部相机捐赠给了中国摄影家协会。 白求恩大夫喜欢摄影,他是带着这部柯达相机和胶卷于1938年6月由延安到晋察冀边区的。开始,白求恩无法冲卷印片。当他结识了我的父亲沙飞——人民军队的第一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一位公主,又美丽,又善良。她的名字叫特里菲纳,是瓦纳地方一位国王的女儿。她父亲特别喜欢她。他宁愿失掉自己的马匹、宫殿和田园,也不愿意看到女儿遭遇不幸。可是,祸不长眼,特里菲纳的父亲终不能扭转女儿遭遇的不幸。当时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在科努伊地方为王,他名叫科莫尔。有一天科莫尔派使者到瓦纳地方去,使者告诉国王,说他们的主子科莫尔大王要求娶特里菲纳公主为妻。人们说科莫尔大王是自古以来世界上最坏不过的人,从幼年起,他就专门喜欢做坏事。当他还小  相似文献   

13.
文坛健将蒋百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百里不仅是著名军事家,而且在文学上颇有建树。聪明绝顶誉为“神童”蒋百里,名方震,晚号澹宁,笔名飞生、余一。浙江海宁人,光绪八年(1882年)农历九月初二出生。祖父蒋光熙(号沐公)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建“别下斋”藏书楼一座,贮书10万册,刻印《别下斋丛书》、《涉闻梓旧》等多种书籍流传于世。父亲蒋学煦(号壶隐),因生下来缺左臂,沐公不喜欢他,送他到寺庙出家做小沙弥。长大还俗学医,悬壶济世,娶浙江海盐秀才、名医杨笛舟的独生女杨镇和为妻。她是贤妻良母,又通文墨,成为蒋百里的启蒙老师。蒋百里13岁时父亲亡故,与母亲相依为命。出家…  相似文献   

14.
杨乃运  薛村平 《旅游》2015,(3):96-101
茗,茶的通称,故有品茗、香茗、茗汤之类的词。也有茗仅指茶的嫩芽或以晚来的茶为茗之说。不管是指一类茶还是所有茶,它都和茶脱不了干系。古人恐怕是只用茗称茶的,现在,在日常生活里,有人热衷于用茗称茶,是茶这个词太大众,太老土,用茗就显得文雅,有知识,有涵养,身份由之也显得高贵一些,挺给撑面子的。壶,茶壶也好,酒壶也好,水壶也好,尿壶也好,计时的壶漏、游艺性的投壶也好,都叫壶,没有粗雅之分,想与众不同的无可奈何,只有随大溜。好在茶有茗之称,茶壶用茗壶冠之,就有了书卷气,玩茶壶的也随之布尔乔雅起来。茶  相似文献   

15.
迈克尔·戴尔是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总裁中最年轻的一位。戴尔的成功,与父亲让他从小就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戴尔还在幼年的时候,就喜欢摆弄各种玩具。父亲为他买回的小汽车、小飞机等,玩不了多久就被拆得七零八落。对此,父亲没有批评指责,而是鼓励他拆散玩具后要弄清构造与机械原理。戴尔稍大一些后,父亲就常把他带到电脑操作室或维修处让他观看和动手  相似文献   

16.
忽必烈(1215-1294年),是成吉思汗之孙(拖雷的第四子,蒙哥的弟弟)。1232年,父亲拖雷逝世,丧父之痛.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早年就走向成熟。史书记载说.忽必烈18岁以后政治上已趋于成熟。他从青年时代就喜欢听别人讲述前代帝王的经历和业绩,在他的王府中,聚集了一批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如窦默、姚枢、刘秉忠、史天泽、董文用等人。这些著名文化人.不但为忽必烈灌输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帮助他了解中原汉地各方面的情况,而且成了忽必烈的重要幕僚.  相似文献   

17.
<正>父亲周翼南离开我们一周年了,但并不觉得他离开得很久。因为有父亲的文与画相伴,我一直以为他只是远行了——在浩瀚的宇宙中,不再有时空的束缚,如他一生潇洒脱俗的性情,如他那枚方印“随心所欲”。父亲远行后,我陆陆续续整理他的文稿画作、笔记书信。古人有云“文人相轻”,父亲却在文艺界有着众多师友,他用他真挚质朴的笔,记录着同时代文学家、艺术家等师友的深情厚谊,虽非生死之交,却可以说肝胆相照。这些文章,收录在他的《画外谈画》《书房画室》《秋菊集》《手相》等散文集中。在父亲的文字里穿行,追随着他的足迹,我读懂了父亲,读懂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情怀。  相似文献   

18.
王贞虎 《南京史志》2011,(11):32-33
十四岁那年,我狂热地爱上了摄影,想将大自然所有美景留作永恒的纪念。可是,一笔不菲的照相机钱,却让我愁眉不展。我的家境并不宽裕,购置一台照相机,得花去卖整整一亩地玉米的钱。但是父亲还是说:"热爱摄影是好事。跟我去狩一次猎吧,如果猎得一只狐狸、野猪什么的,说不定买照相机钱便有了。"虽然,父亲是个农民,但他平时并不喜欢狩猎,我想一定是为了给我买相机才让他做出这个决定。出发那天,父亲特地借  相似文献   

19.
正一、对孩子冷酷父亲有个习惯,喜欢在朋友面前揭露批判自己的孩子。不只是对我,对哥哥姐姐也都这样。他总爱向外人介绍自己孩子的各种毛病,好像要特别表现一下他不溺爱娇惯孩子。在农村老家,大家都呵护我,没挨过打。可在父亲身边却屡屡挨打。母亲1951年5月3日的日记里也记载:说我顽皮粗野,姑姑把我惯得很不像话,于是她和父亲  相似文献   

20.
夜,慢慢渗透天空。一声叹息缭绕大地。我们一家默默地坐着,萤光灯温柔地抚摸房间里的每一样东西。朦胧中,我看不清父亲的眼睛。父亲喜欢电脑,并对电脑技术造诣颇深,他工作的全部也是一台电脑。可是明天他就要调离这个心爱的岗位,这对他是个巨大打击。父亲突然站了起来,领着我和母亲来到家中的电脑桌旁,自我安慰似地喃喃道:“没关系,这几天还有一台。”我和母亲静静站着,看父亲启动了电脑。“主机运作”声似乎要穿透一切。他打开一个又一个程序,向我们演示工作时怎样操作电脑。那些各式各样的画面、表格依次跳出时,父亲总要很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