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编纂的连续性。连续编纂地方志使得我国方志文化蔚为大观。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讲话说:“普遍地延续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历史传统,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新方志承继这一优良文化传统,肯定是要持续不断地编纂下去的”。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李铁映同志讲话强调说:“修志事业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不尽竭的光荣事业。志书是中华民族世代奋斗、兴衰荣辱的史诗画卷。伴民族、随历史,代代相济,永不断章。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他还把方志编修事业比喻为“常青树”。  相似文献   

2.
方志理论研究的现状及改革的思路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宋永平新编地方志已经十五年,目前全国各地的志书编纂工作陆续进入了审查和出版阶段,大批新方志成果相继问世。伴随着这十五年大规模的修志实践,新方志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及时地分析当前方志理论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浙江方志》2002,(4):43-44
方志事业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修志工作“要代代相承,世世相传”(李铁映《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因此,2001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全面启动新一轮修志工作,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要做好续志工作,提高志书质量,就必须认真总结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的经验教训,做到扬长补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此,我们结合洞头修志工作的实际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方志》2005,(4):25-28
新疆编纂新方志工作是从1983年开始的。在1984年12月召开的自治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时任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第一副主任的富文同志及时提出了“修志工作要为现实服务”这一问题。考虑到志书出版周期较长,不能尽快满足社会各界用志的需要等原因,提出要在修志的同时,编撰出版一些短、平、快的地情读物,供社会各界选用。  相似文献   

5.
张丹 《黑龙江史志》2011,(6):11+14-11,14
<正>陈奎元同志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指出:"编纂地方志是一项专门学问,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修志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编纂高质量的志书就更无从谈起。"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方志  相似文献   

6.
修志必须讲求志书质量,因为“质量是志书的价值所在,是志书的生命”(李铁映:《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6年5月)。为此,当代方志界在理论研究和修志实践两个方面,竭尽心智,披肝沥胆,认真探索,开拓创新,取得了很大成绩,在第一轮修志中编纂出版了一大批质量上乘或质量较好的志书。现在,第二轮修志又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如何在第一轮修志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续修方志的质量,这是当前全国志界同仁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的情势下,方志出版社适时出版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的《新方志纠错百例》(以下简称《百例》)一书,是分外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工作会议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福建省副省长王良(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九日)我省开展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自1984年全省建立各级修志机构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年不平凡的历程。今天,在这里召开全省地方志编纂工作会议暨表彰大会,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兴起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工作。进入90年代,有些地方志机构完成首轮修志任务后,启动了地方综合年鉴(简称年鉴)编纂工作。2000年,全国又兴起第二轮修志工作。在第二轮志书编纂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年鉴化倾向,已严重影响志书质量,引起方志界的关注。第二轮志书编纂为何出现年鉴化倾向,其表现有哪些方面,如何避免?笔者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以供方志同仁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疆编纂新方志工作是从1983年开始的。在1984年12月召开的自治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时任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第一副主任的富文同志及时提出了“修志工作要为现实服务”这一问题。考虑到志书出版周期较长,不能尽快满足社会各界用志的需要等原因,提出要在修志的同时,编撰出版一些短、平、快的地情读物,供社会各界选用。这一时期,各地均编写出版了地县“概况”之类的地情资料书,受到好评。在修志工作普遍开展、修志成果不断增多、社会各界对方志资料的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调整了地方志工作思路,1990年…  相似文献   

10.
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指出:“修志事业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息息永不尽竭的光荣事业.方志事业要连绵不断,代代相济.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为了浇灌好方志事业这棵常青树,发展这项文化、学术事业,必须保持修志机构、修志队伍的稳定,这就一定要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落实好李铁映同志的讲话精神,保证方志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地方志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是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认真总结我区改革开放以来修志工作经验,安排布署新时期全区志、鉴编修工作。刚才,吴忠礼同志对我区第一届新方志编纂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宁夏通志》、年鉴、续修志书编纂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我完全同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中国年鉴研究会的领导及启智主席还要就地方志工作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2.
谈续修志书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96]47号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规定:“各级地方志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和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的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了宁政办发[2000]114号《关于开展续修新方志工作意见的通知》,计划2003年完成续修志书的编纂任务。  相似文献   

13.
陈挺 《福建史志》2007,(4):17-19
编纂地方志书.被视为著述大业。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曾指出“志中文字俱关史法”、“全书之命辞措字,亦必有规矩准绳,不可忽也。”可见前人修志已充分认识到行文表述与志书质量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视志书行文.这对编修新方志也有重要的借鉴。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接触了一些新编志书.对地方志特别是新方志的语言表述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本文拟就此做一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981年7月15日中国地方史志协成会立时,胡乔木同志在谈到新地方志编纂工作时指出:“新的地方志要比旧的地方志增加科学性和现代性。”1986年12月24日在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他又指出:“旧的地方志作为一种资料书是有价值的,但它的科学性很差,……新的地方志应该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乔木同志的上述指示,是对他在1980年修志伊始提出的“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继续编好地方志”指示的具体阐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河南省在继续狠抓首届新方志扫尾工作的同时,又正式发动了第二届三级志书的编纂工作,从而将全省的修志工作推向了续修新阶段。一、进展情况河南省第二届新方志工作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993年。当时,鉴于部分进展较快的市地县已经完成首届修志任务,从有利于机构、队伍的稳定考虑,省史志编委会提出已经完成首届志书任务的地方可以编纂出版简志或短期志,并以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发布了文件。之后,一些市地县即开始了新一届志书的编纂工作,其中南阳地区于1996年出版了短期志(1986~1994年),新密市于1997年出版了短期志(1986~19…  相似文献   

16.
20多年来,浙江地方志工作在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下,经省、市、县(市、区)和各部门修志同志的努力,已修纂成功数以千计的各类志书,其数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训练和培养了众多修志专家和方志工作,其中一些志书如《绍兴市志》、《宁波市志》等,出版后获得好评,成绩巨大,值得高兴,为下一届续修方志、为建设化大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委会):现将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全面完成安徽三级志书编纂出版任务的报告》转发给你们。安徽省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大庆前,在全国率先完成三级志书的编纂任务,并全部出版面世。安徽省的修志工作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方针。省委、省政府重视新编方志工作,将全面完成本届修志的编纂任务,纳入省政府的任期目标,加强领导,加大了工作力度。省委、省政府还十分重视各级修志机构和修志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方志编纂的篇目设计出现了“章节体”与“条目体”两种体式。第一届新编地方志工作于2000年基本告一段落,全国已出版近万种志书。纵观所出成果,主要为“章节体”(或“篇章节目体”)。现第二届修志工作陆续又在全国开展,较之第一届修志,又出现了“条目体”。“章节体”与“条目体”两种方志篇目设计,都适用于新方志编纂,但论其优劣利弊,则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首次全文公开发表。这是我国地方志事业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方志事业和方志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对当前修志工作的开展和方志文化的传承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首次全文公开发表。这是我国地方志事业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方志事业和方志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对当前修志工作的开展和方志文化的传承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