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由于温湿度、光能、热能、碳源、营养源等适宜条件的存在,在韩休墓墓室和甬道内的壁画几度发生霉菌滋生现象。本研究通过现场采样,经典霉菌实验技术方法对样品进行霉菌培养、分离和纯化,联合使用扫描电镜技术、显微鉴定技术及分子鉴定技术对霉菌进行分析鉴定,共分离出分属于青霉属、曲霉属、交链孢属和镰刀菌属的霉菌12株,为有针对性地治理墓葬壁画霉菌污染和做好考古现场霉菌早期防治工作提供了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古代书画材质比较脆弱,易受环境影响产生霉变,对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书画修复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修复的古代书画极易受到霉菌侵扰,在此过程中进行霉菌防治,可以有效保护文物,使其免受霉菌侵害。本文通过对霉菌生长环境的研究,采用环境控制法对霉菌进行预防,采用消毒灭菌方法对霉菌进行治理,防止古代书画在保护修复过程中受到霉菌侵害,防止书画修复后将霉菌带入文物库房。  相似文献   

3.
西安曲江翠竹园西汉壁画墓霉菌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凤燕  严淑梅  李华 《文博》2010,(5):82-84
本文对西安翠竹园西汉壁画墓中的霉菌进行样品采集,采用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方法进行霉菌鉴定,结果表明该壁画墓存在的霉菌为园弧青霉、淡紫青霉、桔青霉、内果青霉、新月弯孢菌、茄丝核菌等6种霉菌类种另外,根据霉菌鉴定结果和该壁画墓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杀菌、防霉剂筛选方法和防霉措施。  相似文献   

4.
古旧纸本字画在保存过程中,易于孳生霉菌病害,霉菌会对纸质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作用。为鉴定字画上孳生的霉菌种类,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馆藏的几幅古旧字画上孳生的疑似霉斑进行分离、纯化、培养、鉴定,鉴定结果确定霉菌有肉色曲霉Aspergillus carneus、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花斑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杂色曲霉Aspergullus versicolor、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 Bainier、赤散囊菌Eurotium rubrum、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辐毛小鬼伞Coprinellus radians,此鉴定结果可为进一步的霉斑去除以及防霉技术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字画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稻草、竹子、檀皮、桑皮等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宣纸,历来是我国书写、绘画的重要材料。宣纸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是霉菌的良好营养源。由于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霉菌孢子,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条件下,孢子在宣纸上萌发、生长,形成菌落。霉菌对纤维素有较  相似文献   

6.
长沙走马楼出土饱水竹简的防腐保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防止长沙走马楼出土饱水竹简遭受霉菌侵蚀,用观察不同防毒灭菌剂在不同培养基上杀灭和抑制霉菌效果的方法,筛选出菌毒清、霉敌、新洁尔灭和异噻唑啉酮四种防毒灭菌剂。实验结果表明,它们杀灭、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效果显,有效期长,对物安全,用量少,产品易得,对水中的霉菌和细菌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均可作为饱水竹简和漆木器的杀菌、防毒用剂。  相似文献   

7.
古埃及墓穴中的壁画或直接使用蛋彩画技术在石头表面进行绘制,或后来希腊罗马时期在石膏或石灰制成的石膏层上进行绘制。在已知的研究中,链霉菌可导致壁画出现不同的恶化症状,且由链霉菌在古代壁画和其他艺术品上生长引起的颜色变化的光谱范围很广,同时颜料的化学组成也决定了壁画颜色的改变。但这些研究只是描述了链霉菌会导致古画的变质,而从未详细研究过链霉菌在古埃及墓穴壁画色彩变化中的作用。这里重点研究了在某些古埃及墓穴中壁画上所含的链霉菌菌株的分离和鉴定,展示了孤立的链霉菌菌株如何引起这些壁画中的颜色变化和其他恶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书画文物由于组成多为有机质成分,自身抵抗环境变化能力比较差,容易被霉菌污染而产生霉斑。通过对古代书画文物霉斑上的霉菌进行分离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污染古代书画文物的霉菌的特性。本实验对分离于古代书画文物表面霉斑处的22株真菌进行纯化培养,采用真菌ITS区rDNA序列进行进化分析,并通过形态分析和菌丝的显微观察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的结果,确定了引起古代书画文物污染的霉菌是由多种霉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烟曲霉、棒曲霉、意大利青霉和黑曲霉等。根据这些霉菌的生长和繁殖特性提出了相关的控制措施,以达到抑制霉菌微生物的生长,使书画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相似文献   

9.
对陕西长安南礼王村出土壁画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细菌、霉菌数量几乎各半,放线菌一种。主要微生物类群为霉菌类8个;细菌类群7个,一种链霉菌。  相似文献   

10.
刘亮 《文物春秋》2001,(4):48-49,68
馆藏竹质文物在保管当中,容易遭受霉菌和昆虫的侵袭。霉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和生物内,活动范围广。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超过20℃、湿度高于65%,加上通风不良,竹质文物藏品就容易生霉,形成菌落。由于霉菌孢子有不同形状和色素,所以菌落表面往往呈现出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色泽。有些菌丝还能分泌色素,扩散至文物内,引起竹质文物的变色,留下难以除去的霉斑。更为严重的是,在相应酶的作用下,霉菌会对竹质文物的纤维素进行分解,引起文物质地变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判定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在文物表面霉菌污染检测中应用可行性、科学性及适用性,利用ATP生物发光法对文物表面50种霉菌的生物发光值进行检测;构建了7种常见霉菌及其混合菌的菌落总数值与ATP生物发光值的线性关系函数,并在对应线性关系下分析了预测菌落总数值与实际值的差异;进一步利用ATP生物发光法评价模拟染霉试样在香茅醛熏蒸处理前后的霉菌数量变化。结果显示:50株待测霉菌中90%霉菌均检出了生物发光值(RLU)。在不同培养条件下,青霉、曲霉、木霉、毛壳菌、枝孢菌以及其混合菌的菌落总数对数值(lg^(CFU/mL))与生物发光对数值(lg^(RLU))之间均呈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817;在相应的线性关系下,预测的菌落总数值与实际平板计数的菌落总数值具有一致性(P<0.05),说明ATP生物发光法可以对文物表面霉菌进行准确相对定量。此外,香茅醛熏蒸处理组和对照组文物表面霉菌的生物发光值和菌落总数呈现了相同的差异变化趋势,说明ATP生物发光法可以直接用于熏蒸剂抑菌效力的评价。因此,ATP生物发光法在文物霉变检测中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同时在文物霉变程度分析及霉变文物消杀处理的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为文物微生物病害的防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馆藏文物霉菌综合治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对博物馆有机质地藏品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有效地控制馆藏文物霉菌的危害.应采用“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本文介绍了馆藏文物霉菌的预防及灭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霉菌污染会影响馆藏纸质书画的保存和展示。对书画污染菌进行分离及鉴定,有助于提高文物霉变防治工作的针对性,进而提高防治效果。本研究利用传统的纯培养法从遭受霉菌污染的馆藏纸质书画表面分离得到8株霉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r DNA转录间隔区序列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测序分析。结果表明:8株霉菌分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根霉属(Rhizopu)和木霉属(Trichoderma)。研究结果可为馆藏纸质书画文物防霉剂的研发和文物霉菌的综合防治提供靶标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博物馆建筑的保护下,尽管避除了由于风蚀、雨淋、日晒等有害因素所导致的土遗址裂隙、崩塌等病害现象,但是可溶盐迁移及霉菌滋生导致的表层风化等一系列危害会造成土遗址本体破坏和信息损失 ,所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尤其重要且迫切。本文主要综述了可溶盐、霉菌的破坏作用、产生原因、影响因素、防治措施等,并探讨了遗址博物馆内土遗址防治可溶盐及霉菌危害的可行性保护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魏岳 《丝绸之路》2022,(2):120-123
霉菌是纸质文物保存过程中常见的一类病害。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现存有大量古籍、字画、档案等纸质文物,其在保存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霉变。为了更好地防治这类现象的发生,已有研究从环境因素、霉菌类型及防治方法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彩绘文物表面滋生霉菌会改变文物的颜色与外貌、破坏整体稳定性,对文物造成严重破坏。防止霉菌破坏的重要方法就是使用抑菌剂,但目前缺乏科学评价彩绘文物抑菌剂的方法体系。本研究选择异噻唑啉酮、戊唑醇等12种抑菌剂,以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枝孢菌(Cladosporium sp.)、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和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五种彩绘文物常见霉菌为对象,从抑菌活性、抗药性、颜色变化、抑菌效果及其长效性等方面对抑菌剂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初步构建了用于彩绘文物典型病害菌防治的抑菌剂评价方法体系。实验结果表明:依据所构建的评价方法体系筛选出对上述五种常见霉菌抑菌效果良好的抑菌剂及其质量分数,即0.15%异噻唑啉酮和戊唑醇,2%苯扎氯铵、肉桂精油和克霉唑;同时,苯扎氯铵对五种霉菌抑菌效果的长效性良好;0.2%纳他霉素会引起部分颜料颜色的改变。本研究通过多项指标选择抑菌剂,所构建的霉菌抑菌剂评价体系为彩绘文物的霉菌防治提供依据,对彩绘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宝鸡麟游慈善寺、吉林集安高句丽将军坟、澳门郑家大屋、重庆大足石刻四处露天砖石类文物,对其表面的菌种群落进行了分离、鉴定、抑菌并封护.分离菌种采用混合孢子悬液稀释法.丝状真菌的群体形态即菌落的特征,是鉴别它们的一项重要依据,采用点培养和载玻片培养联合观察鉴定法[1].1.菌类的分离与鉴定分离出的菌种以青霉菌(霉菌)、曲霉菌(霉菌);酵母菌(真菌)、木霉菌(真菌)为主,其中以各种青霉菌、酵母菌最多.四处石材处于不同温度带和气候带,环境差异极大,故鉴定出菌种差别很大(见表一),这一差异可能与所处环境有关,也可能与石材表面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北京故宫文物霉菌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对故宫博物院自然环境库房内空气以及已经生长霉斑的馆藏文物进行采样、分离、培养鉴定,从中了解故宫文物库房的空气以及文物霉菌的种屑。从菌落个数、在空气中的含量以及菌种出现次数等不同角度探讨故宫文物霉菌。这是长霉文物处理时不可缺少的第一步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南通图书馆地处长江下游,东临东海,以温暖潮湿的海洋气候为主,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环境.该馆现有藏书几十万册,其中部分为我国著名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国内第一座博物馆创始人张謇先生生前藏书和报刊,这些资料对研究南通民族工业发展及南通地方史研究有很高的价值,该馆还有部分解放后藏书和报纸.1989年该馆出现大面积霉害,其中大部分是毛霉属和曲霉属菌,菌丝白色,少部分为杂色曲霉.有些霉菌已产生孢子,若不及时采取措施,霉菌将促使纤维素分解和霉烂,严重时杂色霉菌还将分泌色素,污染字迹,造成书籍的污损.1989年,我们在该馆三楼古籍书库进行调查分析.为大面积去霉做准备工作.九月份,该馆室内温度高于28℃,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这一条件对霉菌生长有利,当时书库霉害情况如下:1)古籍书:霉菌主要长生在书的封面及四周,严重的书封面上菌落数在五百个左右.2)现代书:有漆布封面的书,漆布上霉菌生  相似文献   

20.
南唐二陵墓室彩画上滋生大面积的苔藓、藻类、霉菌,使原有精美鲜艳的彩画被严重遮盖腐蚀。为此,对南唐二陵墓室彩画上滋生的藻类、苔藓与霉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菌落形态观察与显微形态观察,对其表面滋生的藻类、苔藓与霉菌进行了初步种类鉴定。鉴定结果表明,确定霉菌为黑根霉(R. nigricans)、亮白曲霉(A.candidus)、青霉 (P.echinulatum Raper)等;苔藓为墙藓属(Totula sp)、毛口藓属(Trichostomum Bruch);藻类为鞘丝藻属(Lyngbya)。鉴定结果可为进一步的防藻、防霉技术研究和墓室彩画的现场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