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空滑绳即飞绳运动,高空滑绳这种技艺当是从溜索发展而来的。溜索原是一种渡河的工具,藏地山川险峻,江河湍急,无法架桥,故以竹、牛皮或藤为索,以藤或牛皮制索横悬在两岸陡峭的崖壁上。索端系短木。另以一绳连接多数竹圈,亦系于两端,溜筒亦缚于绳上,绳动则筒动。渡河之人骑坐在短木上,将筒挟在腋  相似文献   

2.
笮桥,又叫绳桥、索桥、簇桥、吊桥、絙桥、悬笮桥、悬度、悬桥,是在中国横断山新构造地带江流湍急河谷深切岩石壁立,而竹木众多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有的交通设施。虽然在历史上亚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区也有类似的设施,但往往种类单纯,规模较小,时代较晚。中国古代早在秦汉时便有了笮桥的记载,以后历代沿袭,种类繁多,成为现代吊桥雏形,影响着世界悬索桥形式的发展。中国古代索桥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尤  相似文献   

3.
西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荣新江东汉初,班固著《汉书》,始立《西域传》。他给“西域”下的地理定义是:“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表明所指为今新疆南疆地区。但《汉书·西域传...  相似文献   

4.
琉璃古称溜离或云药玻璃,《汉书·西域传》载:“以金银为钱,文为骑马,幕为人面。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珠玑、珊瑚、虎魄、壁琉璃。……”又曰“流离青色如玉”。“魏略云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十种流离。”①可见,在秦汉时期琉璃的使用已很普遍了。琉璃是一种用铅作为助熔剂,以含铁、铜、锰和钴的物质为着色剂,配以石英制成的一种釉陶器。这种琉璃釉陶一般采用二次烧成,即先烧好素胎再施琉璃釉,然后低温烧成。②从考古材料看,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把琉璃作为一种装饰品。如:1975年在…  相似文献   

5.
王轶鸿 《文物世界》2013,(6):40-42,54
中国不产狮子,汉武帝通西域之后,中国和西域诸国开始有了交往,当时西域诸国把狮子作为贡奉的礼品,带到中国。关于狮子明确的文献记载,最早的见于东汉时期的《汉书·西域传》:“乌弋地暑热莽平,其草木、畜产、五谷、果菜、食饮、宫室、市列、钱货、兵器、金珠之属皆与厨宾同,而有桃拔、师子(后改师为狮)、犀牛。”  相似文献   

6.
羊皮筏子是黄河上一种独特的交通运输工具。它比溜索、铁索桥、浮桥更为古老。它历经苍凉,虽被日晒雨淋,风吹雪打,却仍披星戴月,搏击浪涛,渡尽劫波,在悠长的岁月中漂浮起伏。山鹰是寂静天空跃动的魂灵,羊皮筏子是苍茫黄河跃动的魂灵。正如一些诗歌所吟唱:“不用轻帆并短棹,浑脱飞渡只须臾。”“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相似文献   

7.
汉魏史籍中所见安息国,乃指帕提亚朝波斯。“安息”[an—siak]系帕提亚王室Arsaks之音译。这在史学界已成定论。《汉书·西域传》载:“安息国,王治番兜城”。《后汉书·西域传》则称“安息国,居和椟城”。“番兜”,或以为指古波斯铭文所见Parthava,希罗多德所见Parthia;或以为指希腊人Isidor《安息驿程志》(Parthian Staticns)所见Parthau;或以为是Hekatompylos的安息称呼。“和椟”,或以为指Parthau;或以为指斯脱拉波(Strabo)所载Karta;阿里安(Arrian)所载Hyrcania的首府Zadrakarta;或以为指Hekatom  相似文献   

8.
祖国西北边陲宝地伊犁,古往今来一直闻名遐迩。从历史长河中去寻觅“伊犁”这个地名的的语源,既是地名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也是对当前沉渣泛起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罪恶阴谋的有力反击。“伊犁”因河而得名,史称伊列、伊丽、伊里、亦列、益离、帝帝河等。最早见于《汉书·陈汤传》,其中提到西域副校尉陈汤在保西北边疆安宁,在分析当时西域形势时所说的“伊列”,就是与汉室和亲结盟并留下千古佳话的乌孙国属地。到了唐代,“伊犁”更是声名籍甚。《新唐书·地理志》卷40叙述碎叶路时写道“……逾车岭,至弓月城,过思浑川,蜇失密城,渡伊丽水一名帝…  相似文献   

9.
敦煌[2]西域之南山[3]中,从婼羌[4]西至葱领[5]数千里,有月氏余种[6]、葱茈羌[7]、白马[8]、黄牛羌[9],各有酋豪,北与诸国接,不知其道里广狭。[10]传闻黄牛羌各有种类,孕身六月生,南与白马羌邻。[1]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谓“西域”均系广义的“西域”,亦即敦煌以西的广大地区。但按照这一概念编纂“西域传”的除《汉书》和《后汉书》外,仅《魏书》、《南史》和《北史》三史,其余各史的“西域传”,包括后来的《旧唐书》和《新唐书》,均将西域事情并人“西戎传”了。其中,《隋书》和《新唐书》虽有“西域传”之名,描述的范围其实与…  相似文献   

10.
身怀西域“达瓦孜”高空走绳绝技,数百次在国内外成功进行高空表演,并两次刷新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新疆小伙子阿迪力,是一位传奇色彩很浓的人物。 “达瓦孜”第六代传人 新疆(主要在喀什一带)“达瓦孜”高空绝技,古称“走索”、“踏软索”和“高绳伎”,已有2 000多年历史。《汉书》、《史记》记载,汉武帝举行盛大庆典以“百戏”招待贵宾,其中就有西域的“走索”。走索源于西域民间,汉代曾传入中原并盛行一时。有一段神话传说:有个妖怪占领了西域一座城市,把百姓们赶出了城。妖怪封了三个城门,只留一个门让群妖把守。一位叫达瓦孜…  相似文献   

11.
今人多以为中原的葡萄种植系汉代张骞通西域时携回 ,其实这是一个不符合史实的误会。汉武帝建元三年 (公元前 1 38年 )张骞第一次西行时 ,经过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 ,知其地盛产蒲陶(葡萄 ) ,“以蒲陶为酒 ,富人藏酒至万余石。”(《汉书·西域传》)但并没有迹象表明他曾把葡萄种子带回中原。汉武帝太初四年 (公元前 1 0 1年 )李广利率军破大宛返回长安后 ,汉廷又数次遣使抵大宛等国 ,求其奇物 ,“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 ,汉使采蒲陶、苜蓿种归。”(《汉书·西域传》)至于这位采回葡萄、苜蓿种子至中原种植的使者为谁 ,史…  相似文献   

12.
说到塞人(塞种)的由来,许多西域研究论著都认为他们曾是游牧于甘肃敦煌一带的“允姓之戎”,所据史料均采自南朝荀济上梁武帝《论佛教表》中所言;“塞种本允姓之戎,世居敦煌,为月氏所逐,送往葱岭南奔,乃讹转以塞种为释种,其实一也。”又见唐颜师古对《汉书·张骞李广利传》中塞种的诠释:“塞音先得反,西域国名,即佛经所谓释种者,塞、释音相近,本一姓耳。”  相似文献   

13.
新疆,古称西域,早在汉代,当时的中央政权便于此设都护,置官吏,实行管辖。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班固的《汉书·西域传》对此都有详细记录。当然,有关这方面的记述,实际上就是当时新疆地区的历史情况,本身便有“一方之志”之意。后来  相似文献   

14.
关于帕米尔的历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帕米尔的历史问题苏北海一亚欧大陆的心脏——帕米尔帕米尔,远古称舂山,后又称葱岭,颜师古在《汉书·西域传》中注称:“西河旧事云,葱岭其山高大,上悉生葱,故以名焉。”《西域图志》又说:“葱岭,一名极疑山,在天山西南,与南山会合处。连岗叠嶂,数百余里,...  相似文献   

15.
自从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有“江”的记载以后,江今为何水?历来众说纷法。本文认为,从狭义来说,牌河江即今北盘江、盘江,广义指今北盘江起的珠江。一、样可江——北盘江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东汉班固《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皆说:“夜郎者,临样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夜郎所有精兵可得1一余万,,浮船样订江,出其不意,此制粤一奇也。”西汉番阳(今江西部阳)县令唐蒙“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榨关(今四川汉流东南)入,遂见郎候多同”。后来,唐蒙“发巴蜀卒治道,自焚道(今四)I;宜…  相似文献   

16.
《汉书·西域传》记述西域都护府建立后,“于是徙屯田,田于北胥鞬,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北胥鞬屯田是郑吉担任都护后采取的第一个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师古注曰:“胥鞬,地名也。胥音先众反,鞬音居言反。”他把“胥鞬”单独作解,似与原义不符。曾问吾著《中国经营西域史》,对这个问题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只引述《汉书》而不多加一词。近来方英楷著《新疆屯垦史》,称“北胥鞬在哪里,在今莎车东北。”这“东北”方位的指定,没有任何考述,亦难见信于人。故特作新释,以求教家方。  相似文献   

17.
夜郎治所,根据《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夜郎王“兴国且同事”。根据(华阳国志》夜郎郡治夜郎县,夜郎县治且同亭。“夜郎且同亭。根据《史记》“夜郎者。临牌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河江广数里,出番禹城下”。《汉书》“发夜郎兵,下牌柯江,成会番禹”。《华阳国志》“夜郎县,郡治。豚水,通郁林。”《汉志》“夜郎.豚水东至广郁”,“广郁郁水首受夜郎脉水”。《水经注》“豚水,…··绸之碑柯水”。郁林,晋时郡名,今广西贵县;广部,郁林郡的县,在今广西贵县东。番禹城今广州。云南曲靖炎方马雄山,北麓为北盘江…  相似文献   

18.
《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一书,系日本著名东方学家松田寿男先生关于我国古代天山边疆和西域史地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1956年出版,1970年增订再版。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4月出版了根据增订版翻译的中译本。该书由绪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及《补考》增补组成。绪论部分主要论述天山山脉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意义,指出天山山脉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干线“丝绸之路”的母胎,是东西方文化的分水岭。一方面,它起到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之间万里长城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天山山脉成为各种形力犬牙交错的活动“焦点”,尤其是游牧民族活动的舞台。第一部分,论《汉书》中的天山诸国。作者以评论《汉书·西域传》的史料价值为基础,对书中所载  相似文献   

19.
一、驼铃声声传物种 中外正常的进出口贸易,据史考,是从西汉武帝时开始的。武帝在位时期,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雄厚,先后派遣张骞等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原同西域各国的交通大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西域”的概念,是指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狭义的指葱岭以东,广义的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非洲北部在内。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史记》、《汉书》过程中,颇感其记述及注释有可疑之处。今摘取其中七例,以娱同好。分别题为:《史记》关於蒙恬北逐匈奴年代质疑、《史记·秦始皇本纪》“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毒”句句读试析、“刚武侯”诸家注辨疑、吕后之兄吕泽为周吕侯而非建成侯说、《汉书·郦商传》“六月余”句辨疑、越骑校尉所领非越人辨析、《汉书·酷吏·田广明传》颜注之一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