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 ,与一些方志界的同仁们聊天 ,他们竟然对哈密是哈密瓜的故乡表示怀疑 ,甚至说哈密瓜的产地在鄯善。火车上的播音员也竟将流传于全国的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改为“吐鲁番的葡萄 ,鄯善的哈密瓜”。作为哈密的一名方志工作者 ,认为很有必要本着求实的精神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以正是非。一、两种无据之谈关于哈密瓜的产地问题 ,目前有这样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 :鄯善甜瓜做为特产贡品由来已久 ,早在明永乐四年 (1 40 6年 ) ,明王朝在西域东大门的哈密设立哈密卫。哈密卫对过关贡品选验后 ,每每以哈密忠顺王的名义贡给中央。这些贡…  相似文献   

2.
赵绍双先生在《新疆技术监督》2 0 0 1年第 4期上发表的《哈密瓜的历史渊源》一文 ,我拜读后写了《也谈哈密瓜的历史渊源》,发表在《新疆技术监督》2 0 0 1年第 6期上 ,就哈密瓜的原产地问题与赵绍双先生商榷。今又拜读了赵先生发表在《新疆地方志》2 0 0 1年第 3期上的《浅谈哈密瓜的历史渊源》一文 (为叙述方便 ,以下简称为《哈》文 ,请原谅 ) ,并未发现什么新意。因我掌握的哈密瓜的原产地应在吐鲁番地区的所有证据资料都已在《也谈哈密瓜的历史渊源》和《哈密瓜的原产地在吐鲁番地区》(发表在《新疆地方志》2 0 0 1年第 3期 )两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3.
无言的高昌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吐鲁番和哈密往往被看作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就是另一个的影子和参照。说实在的,把吐鲁番和哈密共同视为新疆的东大门可能会更恰当更客观。两兄弟无论从地域共性还是文化共性讲,身影往往相叠。东天山脚下的这两个绿洲这两个盆地在丝路文化上所沉淀的异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车的姑娘一枝花。”传统的新疆民谣把吐鲁番的葡萄列在新疆瓜果与美女的前位。吐鲁番因葡萄而名闻遐迩,葡萄因产自吐鲁番而身价显赫。在历史的演绎中吐鲁番的葡萄产业与葡萄化,经历了数千年的熔炼,凝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鄯善古国位于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其方位东临阳关、玉门关,东南接古之婼羌,西通且末至巴士什里,北边移民也曾到达哈密、辟展,西汉时,国土东西长达七百二十里。汉代以长安为出发点的丝绸之路,即经过河西走廊,出  相似文献   

6.
哈密位于新疆东部,东接甘肃,北与蒙古毗连,南临戈壁,西邻吐鲁番。自古以来,扼守西域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清朝前期,清政府在哈密设置盟旗制度,给予哈密封建主高度的信任。哈密封建主在清政府统一和统治西域的斗争中,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就清代哈密回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作用,以及回王与清政府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疆鄯善洋海墓地出土早期土坯的时代涵盖了苏贝希文化的三个时期,从出现到成规模使用,其上面的符号从出现到消失;然而,这些早期土坯在吐鲁番早期墓葬中并未用于修砌墓室,而部分出现在填土中,部分用于墓葬的地表建筑,少数用于封堵墓门。洋海墓地早期土坯与哈密盆地和焉耆盆地发现的早期土坯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浅谈哈密瓜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密瓜是厚皮甜瓜的一种。《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记载 :“厚皮甜瓜 ,原产非州 ,中亚和西南亚被认为第二起源中心 ,中国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内蒙古干旱地区有分布 ,苏联也广泛栽培 ,属中非生态形 ,适宜高温干燥气候 ,忌湿 ,要求充足的光照和较大的温差。抗病力弱 ,适应范围不广 ,主要变种有 :(1)网纹甜瓜 ,果皮有网状裂纹 ,甜味浓(含糖达 2 0 %左右 ) ,新疆的可口奇、蜜极甘、兰州的醉瓜等为著名品种。 (2 )粗皮甜瓜 ,……。 (3)光皮甜瓜 ,……。”中国生产或种植甜瓜 ,最迟可追溯到汉代。《汉书·地理志》载 :“古瓜州地 ,生美瓜。……其…  相似文献   

9.
本刊 2 0 0 1年第一期刊出张仁干、王林、赵英撰写的《哈密瓜的原产地在哈密》一文后 ,引起了有关方面人士的关注和争鸣。我们认为 ,这是一件好事。理不争不明 ,事不鸣不清。学术争鸣是推动学术进步的有效途径。因此 ,本期又刊出柏晓撰写的《哈密瓜的原产地在吐鲁番地区》和赵绍双撰写的《浅谈哈密瓜历史渊源》两篇文章。今后 ,还将继续刊登这方面的文章 ,欢迎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提起新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其实,那里盛产的良马同样驰名中外。汉武帝曾赐其“天马”的美名;《三国演义》中大将关羽骑的“赤兔”也是伊犁马。6月上旬,作者来到“天马”故乡伊犁进行采访,所见所闻令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1.
小村 《丝绸之路》2011,(7):78-78
新疆的春天开始于吐鲁番,“滨沙之城,楼兰故乡”的鄯善也开启了第三届“沙漠之春”主题旅游文化节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远方的客人快下马,请您尝块哈密瓜,这里的人们最好客,引您走进这绿色的家……”乘着这甜美的歌声,我再一次走访了哈密小南湖卡尔塔勒村的尼亚孜·哈斯木老人。走进老人绿色的庭院,一阵凉风扑面而来。哈斯木是个爽快人,听到我们的声音就赶快从屋里小跑着迎了出来,并吩咐外孙子把凳子搬到了葡萄架下。正说着,他手里的哈密瓜已切好,让我们品尝,啊,真甜。我们边吃瓜边聊。我对同行的小张说:哈斯木是我的老朋友了,他可是塔尔卡勒村教育子女最有名的,四个子女中三个本科毕业,都在外地参加了工作,最小的在读大三,哈斯木可算是最后一代种瓜传人了。  相似文献   

13.
进了哈密城。哈密王似乎无处不在——王陵、博物馆,连啤酒都是“哈密王”牌子的,书店里摆满了关于哈密王的书籍……“哈密王”早已经被尘封进历史.而我要去寻找活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万里行     
说起去新疆 ,我当然也不是第一次 ,但大多是从天上飞过去的 ,而且目的地又多是乌鲁木齐一带 ,工作多与新疆大学、自治区文化厅、兵团政治部等部门打交道。这次为期一个多月的新疆之行既称之为“调研” ,就绝不能再用老办法了。比如交通工具 ,除火车、汽车外 ,若要深入到瀚原牧野 ,则尚需以军马、骆驼代步 ,在天宇浩淼的砾滩漫漠中欣赏那突兀的“孤烟”从沙枣丛中掠过 ,又盘旋着冲上蓝天 ,也确是别有一番情趣哩 !天下闻名的新疆水果 ,如吐鲁番的葡萄 ,鄯善的哈密瓜 ,我自是早已领略 ;近两年又不断品尝库尔勒的香梨 ,这次则吃到了叶城的大籽石…  相似文献   

15.
最近 ,拜读了张仁、王林二位先生发表在《新疆地方志》2 0 0 1年第四期上的文章《再谈哈密瓜的原产地域》,本不想多说 ,因我在《也谈哈密瓜的历史渊源》一文中 ,就“哈密瓜的原产地在吐鲁番地区”的问题已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但因张、王二位先生提出就一些问题想与我商榷 ,只好谈一下自己不十分成熟的看法 ,若有不妥之处 ,恳请二位先生见谅 ,并请二位先生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一、《哈》文关于“哈密瓜移植或输入敦煌”的论述是没有任何历史依据的1 .《中国全史》中未讲“敦煌瓜”是从“哈密移植或输入”的。对历史问题做结论要有历史…  相似文献   

16.
清政府在对准噶尔用兵的过程中,为减轻军粮转输负担,下令在新疆实行兵屯。1715—1755年间的新疆兵屯主要集中在吐鲁番、哈密、巴里坤,且受西北政治局势的影响很大。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奏折可知:雍正三年至雍正七年间(1725—1729),清政府仍在吐鲁番实行兵屯;《清世宗实录》中有关巴里坤屯田的收成记载,存在多处问题;乾隆七年(1742),清政府并未完全裁撤哈密的兵屯。1715—1755年的新疆兵屯,有效地支援了前线官兵,减轻了军粮转输负担,同时也为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实行大规模的屯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疆哈密县(1983年撤县设市)是欧亚大陆中部的一块神秘的宝地。这里东连甘肃河西走廊,西邻火洲吐鲁番盆地,北邻伊吾,南跨沙漠。山川奇峻,民族杂处、人物殷秀,是地之灵境。其独特的地理文化风貌通然卓立,自成风貌。新编《哈密县志》观点正确,纲目清楚,资料丰富,反映了哈密县的地方特点,尤其是突出了改革开放以来给天山脚下带来的春风。今简评如下:一、雪拥天山秀,瀚海古伊州首先,《哈密县志》突出了本县的地理特点。哈密是一个内陆当中封闭式的盆地,面积达8.5万平方公里,天山余脉在境内北部绵延起伏,主峰喀尔里克山终年积…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印象[加拿大] 张伟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梦想,尤其是童年的梦想,一旦能够实现,那份喜悦、兴奋的心情,不是笔墨可以形容的!念初中地理时知道了新疆──那遥远的西域:哈密、吐鲁番、火焰山、迪化、天山、天池、伊犁河,就在我脑海里盘旋不去。战乱和人为的阻...  相似文献   

19.
哈密,地处祖国西陲新疆东部,东接甘肃,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毗连,南临戈壁,西邻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是新疆通往祖国内地的门户,自古被称为“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清朝前期,清政府在哈密设置盟旗制度,对哈密维吾尔封建主高度信任,从额贝都拉受封,历额敏、玉素甫、伯锡尔等,都在清政府统一和统治西域的斗争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  相似文献   

20.
说起库尔勒,人们自然就会想起香梨。在新疆的梨属植物有9个植物种,约50余个品种和80多个从内地引进的优良品种。在众多优良品种中,誉贯华夏大地的莫过于新疆库尔勒香梨。有句俗语说得好,“吐鲁番的葡萄鄯善的瓜,库尔勒的香梨没有渣”。库尔勒的香梨举世无双,无愧于“百果之宗”的声誉。 库尔勒香梨闻名遐迩,是和它独特的气候条件分不开的。这里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光热水资源丰富,为香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今被誉为“塞外梨乡” 的库尔勒,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发挥自然优势,加速香梨生产,香梨已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