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宇  张建学 《神州》2012,(33):31-31
一个地区的文化品牌的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它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培育河北文化品牌和提升冀字牌文化品牌的竞争力,需要从发挥河北文化资源优势着手,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营销及宣传力度,创新文化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做强做大具有河北特色的文化品牌,以带动全省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洋 《旅游纵览》2013,(6):134-137
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昆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基于昆明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现状,围绕建设区域性旅游会展中心、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和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目的地的发展要求,综合生态、文化、旅游三大资源,提出"4567"战略,即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与市场融合四大融合路径,建设五大示范基地,打造六大强势品牌,强化七大重点领域,以全面提升昆明文化旅游业的整体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叶芸 《黑龙江史志》2012,(15):50-51
<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7,(9)
<正>2017年8月18日,"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艺术品行业发展年会暨'上海对话'论坛"在上海浦东陆家嘴隆重举行。"上海对话"是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重要文化品牌,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本次"上海对话"论坛继续秉承开放性、专业性、广泛性和互动性,邀请政府领导、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同对文化产业进行权威解读、广泛交流和深入研判,为文化产业特别是艺术品市场进行趋势把脉,推动中国文化艺术与国际接轨,促  相似文献   

5.
陈俊安 《旅游纵览》2014,(4):139-140
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灵魂,广西江州区是世界"灰姑娘"故乡,发挥文化优势,把灰姑娘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通过打造灰姑娘文化品牌,培育文艺精品和建设灰姑娘文化标志性工程等,多途径做强做大灰姑娘文化产业,提升江州区文化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6.
刘克梁 《旅游纵览》2013,(8):287-28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宜昌文化和旅游业资源丰富,但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够,必须通过培育文化旅游新品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深度融合,使之成为宜昌支柱性产业。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既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此,笔者对宜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7.
卢睿 《旅游纵览》2013,(3):162+165
本文简述了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内涵及设计原则,针对广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置身于地域特色的文化视角、立足于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于旅游品牌的设计推广以及放眼于旅游文化产业品牌未来发展等几方面对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丁婧 《神州》2014,(2):57-57
目前,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提高到了一定的战略高度上,而要怎样真正的实现并且提高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核心因素便是要注重文化艺术管理所发挥的作用。国内在做文化产业过程中不论是在观念还是在实践上均未认识到文化艺术管理的重要作用,而对文化企业任用的管理者同样没有按照职业化经理人的标准进行挑选,对管理人员任用的不规范,致使文化企业的发展很难具备竞争力,不能做大做强。若要大力快速的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要突破以往传统的观念做法。主要方法是通过改变之前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使粗放型的生产运营模式变成集约型,录用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进而使企业能够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各地在发展地方经济,推进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地方文化建设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江苏省也响亮地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文化江苏”建设步伐,积极打造江苏文化品牌,按照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要求,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一方之全史”之美誉的地方志作为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0.
文化都市:形象定位与建设策略--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时代,文化都市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面向新经济时代的南京城市形象定位是:建设文化都市,并发展成为世界文化之都。以"学在南京、成功世界"的底蕴、"博爱之都" "世界第一城垣"的营销形象,创造"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品牌,建设"科技先导、古都特色、滨江人居、大学一流"为一体的世界文化之都。南京文化都市的建设策略是:立足文化产业经营、实施科技先导战略、构建五大特色工程、创新思维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11.
吴勃  张鹏 《满族研究》2016,(2):5-10
辽宁省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为推动辽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对民族文化进行品牌包装以及商业运作模式成为相关企业发展的首选之道。伴随着品牌时代的到来,辽宁省的经济、贸易、制造、文化等相关产业必须要走品牌建设的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发展战略的探析,为探索出一条民族文化品牌建设的发展途径,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为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这里的文化产业指的是大众消费层面的文化,如出版业、娱乐业、电影业、动漫产业等,即可以用大工业化生产方式进行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交换等一系列活动。发展文化产业,并不意味着任何文化产品,都应该搭上"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高春菊 《沧桑》2008,(5):54-55
地方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历史上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充分认识地方文化资源的巨大价值,深入研究、开发优势地方文化资源,发展传统特色文化产业,开发新的地方文化品牌,做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产业,对提高本地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衡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方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衡水市通过各种措施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特色产业,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要取得持久发展,必须要有文化上的支撑;文化产业要想发展强大,一定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和辐射力。从文化视角来分析湖南与江西文化产业,有利于通过挖掘地域文化产业的精神内核与本质元素,搭建两省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更好地融合与推动两省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华丽 《旅游纵览》2022,(17):84-86
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国际旅游岛,海南省着力推动特色乡村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双赢”的必然举措。但实际上,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存在的各类问题,阻碍了海南省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深挖特色文化,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可持续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和拓展文化旅游产品研发与销售方式、渠道等建议,以期为海南省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满族文化资源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满族文化资源是辽宁的特色资源、优势资源,深入开发满族文化资源对于促进辽宁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辽宁要发展文化产业,主要的方法是依托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满族文化产业,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与经济优势.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切实有效、具有可行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黑河历史文化资源丰厚,近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应突出特色加大力度,切实加强软实力建设。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博物馆文化。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资源,大力加强艺术精品生产。依托丰富的文化活动资源,打造黑河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扶持和推出一批有较大影响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和企业。深入挖掘和利用俄罗斯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对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旅游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发展方向,现今的旅游业已经不再是仅追求经济效益。深入探寻旅游文化产业适合怎样的城市发展基础上,分析结合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应该怎样发展,以及如何推动和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各方面的收益,对旅游文化的整体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  相似文献   

19.
李娟  刘晓哲 《沧桑》2011,(1):208-210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文化发展百舸争流、各显神通,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化体制改革仍不到位、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备、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不完善、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差等。为此,必须树立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陈剑 《成都文物》2007,(3):66-76
在一年一度的清明放水节放水大典举办前夕,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又迎喜事。2007年4月2日至3日,由四川省历史学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局、都江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都江堰市社科联承办,都江堰市文物局、都江堰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都江堰渠首石刻与水文化研讨会”在风景优美的都江堰市月亮湾酒店圆满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