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馨予 《神州》2011,(20):157
美是什么呢?这是来自柏拉图的发问。正是这一问,开启了全部美学的历史,它作为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激励着历代美学家、哲学家们进行不懈的努力。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的理解。也许有的人认为容貌上的美才是最重要的,最表象的美;有的人认为心灵上的美是最可爱的,最长久的美。可是你是否注意到还有另一种美呢?其实美的东西是无法用文字或者是用语言来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的、而且对美的理解与感受也根本是不可能够用文字来描绘得出来的,没有人能真正地把握美。因为,我们的认识程度、理解程度、观察问题的角度等等都影响对美的理解。但通俗的理解,美就是一种享受、一种可以给身体与心灵带来震撼的享受,就是一种可以冲击视觉、冲击感觉、冲击心灵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张馨予 《神州》2011,(9):157-157
美是什么呢?这是来自柏拉图的发问。正是这一问,开启了全部美学的历史。它作为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激励着历代美学家、哲学家们进行不懈的努力。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的理解。也许有的人认为容貌上的美才是最重要的,最表象的美;有的人认为心灵上的美是最可爱的,最长久的美。可是你是否注意到还有另一种美呢?其实美的东西是无法用文字或者是用语言采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的、而且对美的理解与感受也根本是不可能够用文字来描绘得出来的,没有人能真正地把握美。因为,我们的认识程度、理解程度、观察问题的角度等等都影响对美的理解。但通俗的理解,美就是一种享受、一种可以给身体与心灵带来震撼的享受。就是一种可以冲击视觉、冲击感觉、冲击心灵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04,(9):F007-F008
气势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气势是一种美,是阳刚之美、博大之美,流动之美、雄劲之美。这正是著名山水尊圣画风的基本特征。他自20世纪90年代初始,就被苍茫、美丽、神秘、神圣的天山所吸引,  相似文献   

4.
闫振强 《世界遗产》2014,(9):120-125
<正>安顺傩面具,又称为"脸子",以地戏表演的需求刻画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无论文将、武将、丑角、小军,在线条、色彩、体面构成的相互关系中,都体现了立体与平面的艺术形象之美,而狰狞的面目中,给人一种神秘、恐怖、勇猛、刚毅的力度美,这种美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同的历史实践,生产生活环境等背景,必然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在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文学、艺术成果也不尽相同。中西美学思想根植于不同的文化、艺术土壤,各有独特的美学思想。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观点中潜存着一个前提,即把美当做一种实体,这是西方实体思维的呈现;中国并没有采用西方的实体思维去探讨美之本质,而是另辟蹊径,从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人与内心、人与外界的关系,将天地万物的内外和谐视为美,这显然是受到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影响。从哲学的影子出发,即从美学出发,我们可以追本溯源,窥见中西思维方式的些许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磊斌  房存 《神州》2013,(14):16-16
汪曾祺是位横跨现当代的作家,地位比较特殊。他接续了自废名,沈从文等人的抒情化小说的传统,在当代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这也使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美,尤其是其代表作《受戒》,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其之文美。本文就以其代表作《受戒》为例,分析汪曾祺先生在这篇作品中所要表现出的在创作手法上运用自如的空白之美和在创作内容思想上竭力突显的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7.
高志其说:"姚君画虎,集物之大成,所谓虎头、狮眼、豹嘴、兰须,亦世之奇绝也。兼夫秦汉瓦当,隋唐壁画,京昆净谱,无不汲取精华也。" 姚少华先生以画虎著称于中外,他笔下的虎有一种气吞山河的凛然之正气,王者之风范,尽显阳刚之美,傲骨雄风, 给人一种强悍的视觉冲击力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之气概,展示出虎的超然内在精神之实质,开创了自己画虎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令人观后耳目一新,心灵为之一振,充分体现出了一种奋然崛起的时代精神和民族之魂魄。  相似文献   

8.
刘世存 《神州》2011,(27):98-100
书法之美是来自自然之美和人的意识形态的情感形象之美。鸟兽的爪印蹄坈,是自然界中原创的具象事物的踪迹特征,它是人找到了能够暗示和标识人的情感意象的形象。客观自然的形象在经过人的想象和改造形成精神化的再造自然,并逐步抽象为书法符号,历经长期的变革与创新又逐步升华到了书法艺术。继承守恒书法艺术的本体、客体及时代性特征。领悟书法艺术的美学原则、存在规律及发展规律,以书法理念探索创造书法艺术。在书法多维空间特征的美学原理中达其抒情写意,不断的从客观事物形态中汲取美的元素进行抽象凝练,至极线条的构架来完美书法的抽象型质。  相似文献   

9.
正春天,冰河解冻,万物复苏。轻风染绿了嫩柳,暖阳催开娇花,看远山含情人欢笑,听莺歌燕喃水叮咚,让心儿在无边的春色中慢慢沉醉。但柳树才是我心目中的"通信员"。柳树,它给了大地温暖,给鸟儿们美丽的家园,也给大自然增添了一种别样的美,更是给我们一种  相似文献   

10.
刘萱 《丝绸之路》2013,(6):38-40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艺术和人生是没有隔阂的,人生就是一种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一个艺术作品,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塑造出上乘之作。本文从人格和艺术的完整性、修辞立其诚、人生的严肃主义、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四个方面对《这些字,那些事》的艺术价值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以此寻找文学的美学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张宝琦  李哲  车希尧 《神州》2013,(9):208-208
中国古典戏剧的审美特质中,由《周易》等哲学典籍衍生出的"太极美"的思想,尤为突出。其中包含太极图形所呈现的含蓄之美,中和之美和程式之美。本文重点分析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太极之美",试发掘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西藏建筑形成于象雄早期,成熟于帕竹晚期,草做边玛墙,木头搭柱网,黑色梯型窗,熠熠生辉的金顶等等代表性的建筑手法和形式,构成了独特和鲜明的建筑艺术风格。如何评价西藏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人们可以用"古朴粗旷之美,浪漫洒脱之美,浑然天成之美"等溢美之词,去称赞它的美;也可以用均衡、主次、对比、韵律等现代美学原则,去评价它的美。不过,这样的赞美和评价,只是停留在美的表象。研究西  相似文献   

13.
正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到:"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在想象过程中,儿童几乎可以达到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界,并且伴随极其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审美力,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会芹  杨振 《文献》1999,(3):282-287
(一) 中国第一位传播、研究康德美学思想的人是王国维.对此学界无甚异议.静安先生自云:"至二十九岁,更反而读汗德之书,则非复前日之窒碍矣!嗣后于汗德之纯理批评外,兼及其伦理及美学."①  相似文献   

15.
<正>1865年英国商人将美国棉种散发给上海农民种植。1876年前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上海《万国公报》报馆内试种美棉,证明美棉"根深叶茂,结苞累累,其棉细而有力,不似中国之棉粗而弱"。为引起中国人对引种美棉的兴趣,该报发布告示,欢迎市民到该馆参观。1882年郑观应令人从美国购买棉种,随附《美国种植棉花法》一书,散发给上海农民种植。光绪中叶上海观察陆春江劝民引种墨核洋棉。士人黄宗坚"历试有年",发现该棉缫棉率高于土棉。  相似文献   

16.
蒋雪林  ;王壁宏 《神州》2013,(36):300-302
初见王宋亭,给人第一感觉他有着军人阳刚气质之美。 认识王宋亭,给人深深烙印他有着顽强拼搏奋斗事业之韧劲。 采写王宋亭,是因为他那刻苦耐劳品质给人留下当代中国青年人创业的激情风采。 他就是广西和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17.
范秀娟 《民俗研究》2008,(4):209-220
在现有的美学体系中,民歌与美学几乎毫无联系。美学是研究美和艺术的,民歌是艺术的一种,而且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中的、起源最早也是最有生命力和历史感的一种,但经典美学的体系里却没有基于民歌的美学思考,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正>对美学和建筑美学很多人感到有些迷茫,到底什么是美?人对美的感觉来自什么?审美又有什么规律可循?这些问题,在许多书籍中也有所解释。但由于美的复杂性,使得即便是读过很多有关方面书  相似文献   

19.
于坤 《黑龙江史志》2008,(16):121-122
日本人崇尚自杀,信奉"武士道"精神,崇尚毁灭之美和寂灭之美,注重"切腹"自杀的痛苦仪式。中国的"仁"是检验一切人际关系的试金石,注重人道,追求道德教育。一郎受到日本人的负恩价值观和中国传统伦理的双重影响,最终在对朱家的"孝"和对天皇的"忠"的不可协调的矛盾中选择自杀。中国的"仁"影响了一郎的日本性格,使他无意识地放弃了"切腹"这种日本武士最高尚的自杀方式。  相似文献   

20.
《赵城金藏》卷首图作为金代的木刻版画插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义。以其卷首图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版画插图的相关书目、中国印刷史的期刊文献,结合同类型题材的图像对比、类比分析及推理等研究方法,探究其审美风格,提出卷首图具有“素朴”之美、“感伤”之美。通过分析卷首图中纯朴的木刻语言、繁简有致的画面构图、写实敦厚的人物造型,论证其具有“素朴”之美;通过探究卷首图中人物状态与画面氛围,并结合史料分析其故事情节,论证其具有“感伤”之美。本文旨在挖掘《赵城金藏》卷首图的美学意蕴,从而推进对此类版画插图的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