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植 《华夏地理》2007,(4):112-113
近年来,“生态”这个词充斥着各种报告、宣传和广告,生态住宅、生态食品、生态酒店、生态公园、生态省,生态市,甚至生态村比比皆是。一时间,中国大概成了使用“生态”这个词最频繁的地方。作为一名生态工作者,看到在短短的20年中“生态”从不被了解、不受重视到成为热门话题,自然是喜不自禁。在这个浪潮中,旅游也不例外。很多西部省份纷纷以生态旅游为发展思路,“打造”生态旅游产品的景区也不一而足。199g年国家旅游局和相关政府部门一起率先发起了“生态旅游年”。力度不可谓不足。  相似文献   

2.
田娟 《旅游纵览》2023,(24):128-130
本文将陕西省特色生态旅游文本的网络英译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学的3个维度,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探讨陕西省特色生态旅游文本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包括英译文本缺失、中英文介绍不匹配以及英文简介中漏译、错译现象严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包括正视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完善特色生态旅游景区介绍及拓宽特色生态旅游资源对外传播渠道,以期为其他学者研究陕西省特色生态旅游文本的译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诸葛仁 《华夏地理》2007,(12):I0006-I0007
1999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助下,通过平武“保护与发展综合项目”,王朗自然保护区开始启动生态旅游。通过国内外生态旅游咨询专家的引导,特别是来自澳大利亚“自然与生态旅游认证项目”的专家帮助,王朗的生态旅游产品从开发到开始接待,逐步发挥出了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对全国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其与国际接轨的实践模式和理念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生态旅游者的一致认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青岛市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生态旅游产业成为青岛城市形象对外宣传的新名片,但是旅游文本翻译质量不高、译文中生态旅游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影响着青岛生态旅游形象的塑造。本文倡导在绿色翻译理念的指导下,将绿色、自然和生态贯穿旅游翻译的全过程,在翻译中最大限度保留其中的绿色意象和生态内涵,打造青岛生态旅游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5.
麦嘉瑞 《旅游纵览》2014,(11):241-242,244
在国家旅游局、海南省人民政府倡导09“中国生态旅游年”传播后,生态旅游开始成为许多旅游景区招揽游客的新噱头。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随着当今国民旅游热情的日益高涨,各省市各类生态旅游区域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借此,我国生态旅游区管理的重心也逐步从对外宣传方面,向生态旅游的现代化管理方面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据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来看,旅游管理对生态区域和人文区域管理的针对性不足、对生态旅游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的不够完善等,均会影响我国生态旅游区旅游管理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在回顾我国生态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区旅游管理的需要,从旅游管理系统的构建角度,探讨管理体制和系统的运行机制、管理对策及管理模式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李庄 《炎黄春秋》2000,(5):16-16
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活的丰富而丰富。 但有时候也出现一些奇特现象。 “今年为群众办了几件实事。”这是成绩。“明年继续努力办成几件实事。”这是决心…… 在我的印象中,旧中国没有“实事”这个词(只说语言),新中国建立初期也没有这个词。这个词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实事”的对立面是“虚事”、“假事”、只说不做或虚言惑众的大话。 从接受教训,改进工作或者纯洁祖国语言角度来说,我建议最好不用这个词。 亩产水稻几万斤,全省多少万人参加公共食堂,几年内建设十来个大庆,几年实现农业机械化……有一般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青岛市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生态旅游产业成为青岛城市形象对外宣传的新名片,但是旅游文本翻译质量不高、译文中生态旅游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影响着青岛生态旅游形象的塑造.本文倡导在绿色翻译理念的指导下,将绿色、自然和生态贯穿旅游翻译的全过程,在翻译中最大限度保留其中的绿色意象和生态内涵,打造青岛生态旅游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8.
说豪横     
刘根勤 《文史天地》2022,(10):72-73
<正>“你有什么可豪横的?”两年来,“豪横”这个词火了。最先是来自电视剧《新世界》,之后在网络快速传播,成了一个网络梗。这个词怎么用?比如,疫情隔离期间,奶茶店推出了5L装奶茶叫“豪横”;叫外卖点了整本菜谱,叫“豪横”;蛮横拒绝防疫检查,也被叫“豪横”——感情色彩既有褒义、也有贬义。在《汉语大词典》中,豪横有三个义项:一,  相似文献   

9.
中外生态旅游者动机与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辉  谢辉 《旅游科学》2008,22(3):18-23
本文基于对当今国内外生态旅游者的动机和行为的调查,分析比较了国内外生态旅游者动机与行为的异同。研究发现:大多数国内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缓解压力”和“欣赏自然”,而在国外生态旅游者中,旅游动机为“寻求新的体验”和“了解自然”的居多;环境纯净、风景优美的自然生态旅游地是现今中外旅游者的首选;影响国外生态旅游者选择何种旅游产品的因素主要与旅游地的情况有关,而旅游产品价格、旅行社服务水平对国内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地选择的影响较大;中外生态旅游者的团队在构成上有比较大的差别;导游讲解和导游手册/景区标识牌是国内生态旅游者增进对景区了解的主要途径,而国外游客对旅行社与导游的需求较少;当环保行为与游客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内游客还是表现出比较强烈的自利思想,而国外游客则表现出比较坚定的环境信念。本文的最后提出了对我国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冯凝  朱波 《旅游纵览》2023,(2):70-72
绿色经济发展背景下,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加凸显“绿色旅游”的特性,全程做好生态保护,用生态保护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助推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应坚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利用好生态旅游元素。本文在明确生态旅游内涵的基础上,探讨生态旅游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四个方面分析论述绿色经济视角下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一是做好生态旅游的规划,二是整合旅游资源,三是提升生态旅游文化内涵,四是多措推动生态旅游转型升级,促进生态旅游长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燕华 《旅游纵览》2023,(24):78-80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其中“两山”理念就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广东省着重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为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文章基于“两山”理论与全域生态旅游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利用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四个方面完成对广东全域生态旅游发展的全方位梳理,进而提出“两山”理论下广东全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从业者与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的探讨,提出树立生态旅游理念,培育生态旅游文化,需要发展生态道德教育。由于环境的多样化,人类文化也是多样化的。环境与文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生态适应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张结海 《世界》2006,(1):31-31
还记得“文革”时期在上海流行的“假领子”吗?年轻人可能听也没听说过。“假 领子”这个词不准确,其实刚好相反,领子倒是真的,其他,是假的。  相似文献   

14.
大健康、地域体育文化与生态旅游在新时代有更丰富内涵,三者融合创新发展形成“体育生态健康旅游”新趋向.依据系统结构模型理论,构建大健康、地域体育文化与生态旅游三者关系模型,形成8种体育生态健康旅游方式,通过分析该旅游方式的系统要素及其关系得出:体育生态健康旅游成因于“体疗养护式”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体育、医疗、保健、心理...  相似文献   

15.
史丹丹 《旅游纵览》2013,(7):178-179
20实际80年代,生态旅游开始在西方发到国家兴起我国是于90年代开始掀起生态旅游热潮,生态旅游的发展一方面给旅游地经济带来了发展,另外同时也给旅游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危机的发生,这都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导致生态旅游经济的异化。  相似文献   

16.
绿色环球21:规范生态旅游的国际标准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诸葛仁 《旅游科学》2005,19(1):63-66,74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既能体验大自然、又能充分关注环境保护和当地发展的特殊旅游形式,得到了普遍的推崇。中国生态旅游也在发展,但亟需加以规范。具有全球权威性的可持续旅游组织“绿色环球21”与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共同制定的《“绿色环球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可供各国生态旅游市场作为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幼时,在外婆家午觉醒来,外婆总会打趣道:“从苏州回来咧。”这其实是一句令人费解的话——睡觉怎么会和苏州扯上关系?不过,外婆也不知道缘由,只知道在她小时候,也是这么听来的。而在奶奶家,总是听奶奶说出一个叫“gang zang”(前字一声,后字四声)的词语,它是聊天的意思。那个时候,总觉得这个词很土,因为这个词和普通话对应不上,以为是“深乡下”里流出来的词汇。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国学”这个名词是梁启超、章太炎、邓实等人从日本引进来的。日本则是从欧洲学得“民族国家”观念之后,针对自己的情况创造这么个词。中国人把这个词引进之后就顺带把“民族国家”观念也引进来了。“民族国家’砚念中的“国家’,和中国原有的“天下’砚念中的“国家”,涵义很不一样。“民族国家”观念中的“国家”核心内容是“土地”、“人口”、“政权”三要素,“天下观念”中的“国家”,除了这些之外,涵义较为广泛,还包括:  相似文献   

19.
一种特殊的联绵词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近代汉语中“嵌1词”的考查,企图探讨这种联绵词的来源,认为它是单音词的扩展,包括两种途径:一是单音词的缓读,即把一个单音词以反切的原理扩展为双音节词,也就是这个双音节词前一个字的声母和这个单音词的声母相同,后一个字的韵母、声调和这个单音词的韵母、声调相同;一是单音词的长言,即在一个单音词之后加上一个与之语音相关的字。“嵌1词”是双音词和联绵词产生的重要途径。它们又常扩展为多音节词。  相似文献   

20.
盖晋 《神州》2020,(5):188-188
意识中,“品学兼优”这个词的含义是品德与学业都达到优秀的程度,是人们对学生的美好期望,是判断作为一名好学生的标准。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常把这样的话“希望你能够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鼓励性的语句写在学生的成长记录册中。时间长了,对这个词也不以为然了。但若仔细的思考一下,“品”为何要放在“学”之前呢?就会引发我们的思考,“品”与“学”二者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