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卷首论坛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杨绛先生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能够像杨绛先生这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相似文献   

2.
刘红玉 《神州》2013,(35):12-13
在三国故事中,他上知天文下通晓地理,善于利用风、雨、雾等自然现象为军事服务。他足智多谋,几乎无所不能,其实这并不是诸葛亮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他在南阳卧龙岗上“宁远楼”里发愤读书、广交朋友、博览群书以及不断潜心实践观察积累而来的。那么诸葛亮又是怎么看待读书呢?诸葛亮的读书方法是“独观其大略”。就是善于抓住要点。掌握了书中的思想精髓和智慧所在,不去寻章摘句、咬文嚼字,就像一个大气的将领和统帅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样。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性掌握和知识领域的开拓。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书本知识观其大略后,就可以省出时间来阅读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做到知识渊博。而知识渊博了,可以如何从“治人”、“举措”、“赏罚”中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对社会现象就能够了如指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增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高层领导人的个人素质修养是组织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诸葛亮正确的读书方法,是值得我们重新学习、思考其中的思想奥妙,这将无疑对我们今后的事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开悟智谋。  相似文献   

3.
《文史博览》2008,(6):35
古人读书是不可能一口气把一篇哪怕是分量极小的文字读完的,在阅读中肯定需要停顿,这就需要自己去断句。句读是古人读书的重要方法。由于句读不当而产生的笑话,自古就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4.
欧湘林 《湖南文史》2011,(12):58-58
我打小就喜欢读书,只要是文学一类的书籍不管古今中外,一抓到手里就读,可以说是“废寝忘食”。  相似文献   

5.
我打小就喜欢读书,只要是文学一类的书籍不管古今中外,一抓到手里就读,可以说是“废寝忘食”。  相似文献   

6.
中华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遗产》2007,(8):12-12
列入读书计划;用心去感受;将“秘档”结集出版;办好中华遗产网站  相似文献   

7.
家·天下     
《世界》2011,(4):206-206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理解.以自我完善为中心出发,有家便心怀天下,与家人在一起,人生的驿站便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涵义,团聚在哪,家就在哪.心也就安定在哪。常年在外工作,读书求学开始到后来工作创业.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与家人,长辈的相聚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8.
心曲姐姐:你好!我现在很苦恼!我已经在家里三天了,不想上学。我今年上初一,到了一个新的学校,离开了我小学时最敬爱的老师,我很舍不得。因为在小学里老师对我很好,经常鼓励我,说我这样的男孩子将来能上一个好大学。新学校的老师不如以前的老师对我好,我就不想上学了。可是家里人都说我这么小,不读书不行!我偏就不想读书,在学校里一点意思都没有。开始时我装病,不去上学,现在我就直接告诉家里人,不去读书了。心曲姐姐,我想问问你,你是不是支持我啊?我想得到你的建议!等待你的来信!  相似文献   

9.
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虽然是一本目录学著作,但却蕴涵着丰富的史学评论特点。本文就《郑堂读书记》淡化皇权专制的色彩、敢于冲破旧的正统观念,史评态度公正客观.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等史学评论的特点进行了探讨,以见其学术价值之一斑,以为学界钩玄索隐。  相似文献   

10.
辛亥年武昌起义时,我正在武昌县(今为鄂城市)寒溪高等小学读书,年龄只有15岁还欠4个月。学校于起义的第二天(农历八月二十日)停课,隔日解散,我于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回到家中。先从兄伯垂,原在日本读书,已加入了同盟会,正值暑假回家,听说起义,就到武昌去了。我这时并不知道什么革命的意义,只是受了伯垂的一点感染。回家后,听说他已去武昌。我也想前去看一看。家中不令前往。我便于八月二十六日秘密地徒步走到武昌,  相似文献   

11.
好读书     
周国平 《神州》2011,(9):44-45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  相似文献   

12.
古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一个人即使从生到死手不释卷,所读书也很有限。何况别人的书你读得再多,如果不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就永远不可能有自己的文章。因此,有人提出的“博览群书不如读破一卷”的口号堪为读书的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13.
刘永芬 《神州》2011,(7S):42-42
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写文章最直接、最简单的目的是让人读,读文章如吃饭一样重要,吃饭可以养活肌体,读书则可以养活精神。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如何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  相似文献   

14.
刘宗迪 《民俗研究》2011,(3):F0002-F0002
当年.顾颉刚以一位北大年轻助教的身份.用一封发表于《读书杂志》、寥寥数语的《与钱玄同论古史书》.无意间发动了一场震撼整个中国学术界的古史辨运动.中国学术的各路高手几乎全被卷进了这一运动之中。这一运动可以说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就像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彻底地改变和重构了中国学术的版图.  相似文献   

15.
《福建史志》2010,(4):58-58
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读书全部之主旨,读出自己性灵来。胆识二字拆不开,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我.是前人非。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  相似文献   

16.
古人有读书读至“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的。我虽还没到达这样的境界,小时候却也是个逮着书就读,被家人和亲朋好友视为书虫、书痴、读书狂,既笑且叹,我自己却甘之如饴。  相似文献   

17.
铿锵玫瑰     
1939年奶奶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入党宣誓在村里一条极其隐密的地道里举行。奶奶告诉爷爷要去相好的姐妹家串门儿。进了地道,奶奶震惊地看到了爷爷  相似文献   

18.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10,(34):18-18
"她念到中考的时候,我说你不要参加中考了,你要考过去你就是傻子,你要考不过去,你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所以我送她去了美国念书。" ——王朔解释为何送女儿出国读书  相似文献   

19.
读书的场所     
伊琪 《世界》2007,(2):66-67
读书是需要好的环境的,虽然任何地方都可以读书,但好的读书环境带给你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享受。比如在茶馆里,清茶一杯,古乐绕梁,一本好书在手便觉此生足已;比如夜深人静,孤灯一盏,窗外雪花静静飘落,窗内温暖的灯光中,手捧一本线装古书,仿佛时光流转,和古人对话。读书不完全是为了做学问,读书有时就是一种消遣,一种人生享受。  相似文献   

20.
陈林 《贵阳文史》2011,(2):27-27
学子们在"春天"抱着美好的希望出发,背井离乡、负笈海外,或是去留学,或是去进修,或是去游历,都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教育理念的延伸和自我实践。几千年来,中国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从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