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试论南蛮文化赵德宇1543年一艘载有葡萄牙人的帆船漂流到日本南部的种子岛,继而,1549年天主教耶稣会来日本传教,正式揭开了日本有史以来与西方文化接触、碰撞的序幕。这一时期以葡萄牙为首的西方人由于是辗转东南亚而来到日本的,因而日本人称其为“南蛮人”,...  相似文献   

2.
清末预备立宪与日本明治宪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预备立宪以日本明治宪政作为模式,本是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谋划。后来的研究者,大多只抽象地认同了这一点,而对于究竟为什么只模仿日本、模仿了些什么、模仿中有哪些保留、  相似文献   

3.
日本民族的特性之一是善于模仿,勇于革新,见西方文化在现实利害方面,远远优于中国文化,所以他们实时西化,毫不迟疑,且速度加快。数十年间,竟赶上西方,创造20世纪日本强国的奇迹。日本离中国近,且文字方面亦尚有易于沟通之处,因此中国觉醒青年纷纷赴日留学,造成清末民初留日的狂潮,对中国的革命与维新(现代化)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开始形成的日本现代历史编纂学是模仿西方实证主义历史学建构的,但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深厚的历史哲学基础,在思维层面对历史编纂学构成重要影响的是各种各样的历史观念。尝试梳理,可见有亚洲主义、东洋史观、皇国史观、现代化论、自由主义历史观等前后贯通,皆对日本历史编纂学产生重要影响,其程度足以提示对日本现代历史学在亚洲各国处于"领先"地位说以及日本实证主义历史学所能实践的客观性程度重新考量。亚洲现代历史编纂学皆在西方殖民主义东来大背景下以对本民族和国家的重新体认与重塑作为核心关照而展开。日本历史编纂学推演中的特殊张力,在于其在发展早期融入建立日本殖民帝国的语境之中,后来又在重述殖民帝国历史与现代化发展关系之间纠结,其对亚洲邻国历史叙述的基调和方式,也应在这一视角下加以透视。  相似文献   

5.
辛亥百年的主航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两种文明碰撞的升华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辛亥革命说到底,实为东西方两种文明的一次大碰撞。中华民族如一羽浴火凤凰,在碰撞的烈焰中涅、升华,终获新生。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工业文明打败了东方农耕文明。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进行西化。此后,中国出现的维新变法、洋务运动、模仿洋教的太平天国等,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他们皆不懂此时东西方文化的差距所在,也不懂如何学习西方文明的真谛,只是引进一些皮毛而已。  相似文献   

6.
齐海娟 《神州》2012,(30):14-14
日本茶道文化根源于中国,但如今却能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性文化符号而存在,其主要原因是日本在吸收中国的饮茶文化之时并不是简单地完全照搬与模仿,而是经历了一个与日本民族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即本土化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模仿复制与反岛、消化的过程是不容忽视的,不经历这一过程,就没有后来独特的日本茶道文化。  相似文献   

7.
清代广彩人物纹饰与西方人物绘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正君 《文博》2009,(5):81-84
广彩是适应外销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外销瓷。为迎合西方人的审美观,广彩一开始就模仿西方的绘画风格。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开始,在吸收西方绘画的过程中,广彩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人物纹饰是广彩的主要纹饰之一。本文探讨了清代广彩人物纹饰与西方人物绘画的关系,并认为独具特色的广彩“长行人物”与广州外销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日本在中国唐三彩的影响下而开始仿造的三彩器,被称之为奈良三彩,并且在吸收唐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造、创新。虽然,奈良三彩是在模仿唐三彩的基础上而制成的,不仅在造型上和唐三彩相似,而且在釉面、色调上也都十分比较接近唐三彩。但是,日本在模仿唐三彩的基础上也注入了许多日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体现了自己的审美品味,对唐三彩加以选择和改造而制成带有日本特色的奈良三彩。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1991年春国际比较文明研究大会在美国宾州期夸堂(Scraton)大学召开,美教授米考(M.Melko)提供如何把人类文化分类时,用东亚一词,包括日本在内。日本明治大学教授腾贵立即指责说,应当用儒家或者中国。米考答辩说:“用东亚一词有如说西方文化拜占庭文化为罗马文化边缘的意思”。腾贵说:“是的,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边缘。”这使我回忆1987年秋在日本京都大学国际形而上学大会上讲阴阳辩证一元观时,日本九州大学松延庆二教授、东京大学今岛从夫教授忽然站起来说:“日本欠中国一千年文化债”。今天的日本人已代美国人为天之骄子,但仍然以日本为儒家文化国度而自豪,是要人猛省的。  相似文献   

10.
小泉八云和张伯伦同样作为明治时期两大西方的日本研究家而知名,然而二者对明治日本的认识却截然不同。小泉八云将“有机的遗传”融入到自己的日本文化论中,认为日本人精神层面的优点来自其“祖先崇拜”,是一种“死者支配”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他的东洋礼赞和西洋批判。与此相对,张伯伦则是文化传播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西方的优势文明必将取代日本落后的文明,是典型的西洋至上主义者。本文从比较文化论的角度,采取实证的方式,解析了明治时期两大日本人研究家——小泉八云和张伯伦的明治时期的日本认识迥异与成因。  相似文献   

11.
正丘成桐教授2010年在清华大学做过一个题为"从明治维新到二战前后中日数学人才培养之比较"的演讲。演讲中,丘教授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中日两国数学学科的发展进行了对比,特别是提到两名日本数学家,一位是菊池大麓,另一位是藤泽利喜太郎。丘教授指出,菊池大麓等人不只是把西方的数学理论带回了日本,西方的学者风气及学术传统也被一同引入日本。丘教授还指出,日本近代数学之所以长足发展,与明治新政府对数学学科及数学人才的重视也是密切相关的。~((4))不  相似文献   

12.
德国大使馆南京留守处的沙尔芬贝格,是39名见证南京大屠杀的西方人之一。1938年6月18日在应邀去日本总领事馆赴宴后,结果第二天即因食物中毒而离奇死亡。对此德国档案馆中存有文字资料记载,但没有材料显示他的死曾引起过德日两国之间的外交纠纷。德国大使馆南京留守处负责人乔治·罗森博士家人口述的历史,有助于揭开沙尔芬贝格之死的...  相似文献   

13.
戴宇 《日本学论坛》2003,41(4):23-28
《今日之日本》是日本明治二十年代国粹主义代表人物志贺重昂在明治19(1886)年的南洋巡航中用英文所写下的一篇向西方世界展示明治维新后日本文明开化状况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志贺重昂期望通过展现明治维新后日本文明开化之状况,向西方世界表明明治维新后日本通过“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已经发展为一个同西方国家一样的近代文明国家、国民国家,以取得西方国家对日本近代文明国家身份之认同,进而谋求在西方列强势力不断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的情况下,维护与追求日本的独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研究了近代日本对中国长江上游的踏察调查历程和影响,认为在清末的19世纪后半期,日本对长江上游的了解落后于西方国家,但从清末的20世纪初开始,日本对长江上游的踏察调查呈现后来居上的趋势。本文以山川早水《巴蜀》、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支那开港场志》、上海日本商人协会《中部支那经济调查》、神田正雄《四川省综览》等主要踏察调查著述为研究中心,认为在20世纪30年代前的30年间,日本人对于长江上游的踏察调查不仅远远强于当时的西方列强,也在许多地方比我们自己对长江上游的调查研究更详明深入,值得我们反思。从抗日战争前半个世纪日本对长江上游的调查来看,与抗日战争间日本的长江上游的踏察资料整理一脉相承,体现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潜在意识的发展脉络。透过近代日本人对长江上游的调查材料我们发现,这些调查绝大多数都是在日本国侵略中国而称雄亚洲背景下进行,了解中国而侵略中国的意识十分明显。透过近代日本对长江上游的调查研究可看出,当时日本比西方列强在对长江上游的影响方面更直接,对社会上层的影响更大,而西方传教士则对长江上游民间社会的影响更深入。从历史研究角度来看,这些踏察调查材料是我们今天研究近代长江上游历史地理和经济文化的重要文献,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1998年7月13日。日本东京。下午3点20分,东京地方法院大门前,数百名日本人自发地聚集在这里。这些或白发、或青丝的日本男人和女人举着用日文、中文、英文三种文字书写的巨幅标语向法院走去。  相似文献   

16.
日本汉诗文,即日本人创作的汉诗和具有文学性的汉文。日本汉诗文是日本文学的一种样式和组成部分,是日本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日本汉诗文兴起于公元七世纪中叶的近江时代,到明治维新时代开始学习西方,汉学走向衰落,约有一千二百年的悠久历史。公元三世纪,《论语》、《千字文》传到日本,其后随着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日本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用汉语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七世纪中期,日本产生了大友皇子、大津皇子等最初的汉诗诗人。八世纪的奈良时代,汉诗写作成风,贵族宴饮,迎接  相似文献   

17.
对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学界一直有文明启蒙和侵略启蒙两种评价。这一状况需要从对福泽思想全盘分析加以统合。在福泽思想的深处,由于接受西方国家条约体系,所以形成了其作为后进国启蒙主义特征的思想体系。为了完成国家“独立”,即日本国家的最高利益,在主张全盘接受西洋文明的同时,蔑视亚洲文化传统并强调模仿西欧的亚洲政策,是其自然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
日本平城京模仿隋唐长安城原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古代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本都城的建制模仿中国都城的建制也是其中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进而言之,倘要深入地研究日本都城的建制,则必须从它所模仿中国都城的原型来入手。所以,研究日本平城京的建制,有必要首先来研究一下它到底模仿了中国哪一座都城的建制。否则,就难以究明它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9.
周幼马 《纵横》2010,(9):4-11
他是唯一一名在红军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西方人;他是唯一一名参加了中国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西方人;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婚姻     
《湖南文史》2013,(8):45-45
【法新社东京八月十日电】日本人认为,婚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他们冷眼看待那些坚持过独身生活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那些大家族都分裂成西方式的小家庭,但是,他们仍然很重视婚姻的门当户对。此外,通过所谓“说媒”而成婚的仍然相当普遍。“媒人”要对新婚夫妻的和睦相亲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