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李成生 《华夏地理》2007,(U02):22-30
1.8亿年前。一群群恐龙漫步在今天楚雄州禄丰、元谋、武定、双柏和牟定各县的大地上。这里水草丰茂,气候宜“龙”。高原还没有形成,恐龙们最多能看到一些矮小的山匠。海洋不远,甚至能听到大海传来的波涛声。高大的银杏、蕨类植物生长在湖边,素食的蜥脚类恐龙住这样的环境中快乐地生活着。它们成群结队地到水边嬉戏,泉边喝水,有时还会跳到浅水中洗个澡。这儿更是年幼恐龙们最钟爱的乐园。  相似文献   

2.
镜头一1.8亿年前。一群群恐龙漫步在今天楚雄州禄丰、元谋、武定、双柏和牟定各县的大地上。这里水草丰茂,气候宜“龙”。高原还没有形成,恐龙们最多能看到一些矮小的山丘。海洋不远,甚至能听到大海传来的波涛声。高大的银杏、蕨类植物生长在湖边,素食的蜥脚类恐龙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地生活着。它们成群结队地到水边嬉戏,泉边喝水,有时还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保尔C·赛雷诺(Paul C.Sereno)博士系美国芝加哥大学有机体生物系与解剖系副教授,发表过不少的论文与专著,是世界知名度颇高的古生物学家。保尔博士曾服务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地质科学系,服务于世界上恐龙收藏最多的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并与世界各国古生物界的学者、教授有着广泛的接触和联系,特别是与中国古生物界交往甚密。他曾多次来到中国进行科学考察、资料收集和学术上的交流。1981年,他曾来到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与该馆从事古生物学的专家、教授进行了实质性的学术探讨。近十多年来,保尔C·赛雷诺博士的古生物生涯旨在重新建立鸟臀类恐龙的演化历史,并通过若干年的艰辛工作,通过对中国、蒙古、美国、前苏联、巴西、加拿大等国大量的化石标本及第一手资料的研究与再研究,在基于传统分类法的基础上发掘出了鸟臀类恐龙的重新分类依据,建立了这一在世界地质古生物界有着深刻影响和具有指导意义的《鸟臀类恐龙的系统演化)(《Phylogeny of the Order Ornithischia》)这一新的分类系统。时逢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为更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同行在学术上的交流和联系而出版这一有着特别意义的专刊—《四川文物·自然版》之际,译者将保尔博士这一论文专辑奉献给从事地质古生物学的同仁们。如果该译文能对此学界的朋友们在研究中国及世界其它国家的恐龙,特别是鸟臀类恐龙时起到一个必要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作用,这便是该论文专辑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将是译者的目的和愿望。有关译文中的恐龙中文译名主要参考了国内发表的一些论文及专著和译本,同时还参考了美国戴卫·蓝博(David Lambert)所著的恐龙科普读物《A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少数新译名按拉丁学名字头的特征给予了中译。本文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馆领导的谒诚支持和本馆从事地质古生物学专家、教授的恳切帮助及指正,译者在此表示深切的谢意。对于译文中存在的不当之处,赐求各界朋友及同行们给予批评校正为感。  相似文献   

4.
“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提出之后,科学家们不断地反复证明和驳斥,最终这一假说证明是正确的。这一假说的提出揭开了科学家研究鸟类的帷幕,鸟类研究开始大幅度的进入世界研究领域。收藏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古生物博物馆中的娇小辽西鸟化石保存完整,羽毛和骨骼都清晰可见,并且腹中还保留有鸟蛋,这将揭开我们所不了解的娇小辽西鸟。  相似文献   

5.
奇异的恐龙     
我们认为单爪龙是一种不会飞行的似鸟龙,于数亿年前生活在当今的蒙古境内,即下图那副安装在金属框架上展示的恐龙骨骼的出土地点。与许多同类恐龙一样,这种恐龙令科学家们迷惑不解:单爪龙每个粗短的前肢上都长有一只单独的巨爪,真不知它们是如何利用这一古怪特征的。  相似文献   

6.
奇迹,再惊寰宇徐明法△神秘的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热潮未退,又发现大量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与骨骼化石共存一地,举世罕见龙骨──沾嘴石──恐龙骨骼化石?西峡盆地发现恐龙蛋化石群,爆出世界第九大奇迹。科学家们主此提出一系列令人感兴趣的科研课题,欲从这里...  相似文献   

7.
姚德荣 《旅游》2006,(1):50-53
6500万年前,河源是恐龙的乐园,也是恐龙的故乡。它们在此繁衍生息,在河源城外的一片山坡上,到处是恐龙留下的 足迹。自1996年发现第一窝恐龙蛋开始,到现在短短的9年时间内,河源共收集10563枚恐龙蛋,博物馆收藏恐龙蛋化 石数量居世界第一,河源因此被誉为“恐龙的产房”。河源还先后发现了具恐龙骨骼化五和168个恐龙脚印化石,成为 世界上罕见的恐龙蛋、恐龙骨骼和恐龙脚印化石“三位一体”的发现地。  相似文献   

8.
奇异的恐龙     
我们认为单爪龙是一种不会飞行的似鸟龙,于数亿年前生活在当今的蒙古境内,即下图那副安装在金属框架上展示的恐龙骨骼的出土地点。与许多同类恐龙一样,这种恐龙令科学家们迷惑不解:单爪龙每个粗短的前肢上都长有一只单独的巨爪,真不知它们是如何利用这一古怪特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华夏地理》2007,(8):30-30
通过研究世界上最大的似乌恐龙——二连巨盗龙,科学家们认为,恐龙向鸟类进化的过程中,出现过体型反常的巨型类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吴欧 《华夏地理》2008,(1):22-23
遍地“莲花”,居然都是恐龙脚印。近日,科学家在重庆发现中国西南最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群。 重庆綦江县境内风景秀丽的老瀛山上有座“莲花保寨”。这座南宋时期利用自然劈开的悬崖裂缝建起来的山寨,曾在战乱年代被山民用作栖身之所,因为地面遍布“莲花”状小坑而得名。近日,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这些遍地“莲花”,竟是恐龙的脚印。  相似文献   

11.
我们正身处一个巨大的群葬坑中,四处布满恐龙的遗骸。“又一副骨架,头骨完好无损!”我冲着我的队友们大喊。内蒙占西部戈壁沙漠四月的一个清晨,阳光渐渐驱散了寒意,我们的化石寻找之旅刚刚进入第十五天,这一天将成为我们这支中美联合恐龙探险队系列征程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新疆奇台县的恐龙沟被专家们誉为“恐龙的故乡”。上世纪20年代末,我国的第一具恐龙化石从这里发掘,恐龙科研也从这里起步,之后这里就不断有惊人的发现。今天恐龙沟再次成为世人最为关注的地方,然而,当人们面对它的未来的时候,对其保护和利用问题又不能不有着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金丽温高速公路建设段丽水白前黄弄岗头,发掘出了浙江省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化石,在同一地点的相近层位,还发现了肉食类恐龙的牙齿等化石。经初步认定,该恐龙应为生活在距今1亿年前的四脚长颈蜥脚类恐龙,与雷龙、梁龙属于同一类种。它的出土,填补了浙江省同生代地质岩层在西南部未发现恐龙化石的空白,丰富了地质等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产地的2号挖掘现场,又发现一类新的恐龙化石足印,揭露面积已由原来的740平方米扩展至2000平方米,清理出10类80组1600多个足印,而原来只有30组470多个。日前在刘家峡进行现场测量、制模研究工作的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博士、中国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特邀顾问东洋一教授在2号点挖掘现场又发现了新的恐龙足印。据悉,此前东洋一教授代表日本有关方面,与甘肃省地堪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古生物研究中心签定了《中国甘肃永靖盐锅峡恐龙足印化石材料合作研究协议书》,从而拉开了中日共同研究保护这一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化石遗迹的序幕。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是1999年8月由甘肃省地质工作者在开展古生物地层调查中发现的。以李大庆博士为主的科研人员经过岩性和岩象分析,追踪挖掘,收获颇丰,从而引起世人关注,本刊也作了全面报道。去年年底,该处遗迹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刘家峡又发现恐龙化石足印  相似文献   

15.
由黑龙江省博物馆和沈阳故宫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黑龙江平头鸭咀恐龙》、《黑龙江蝶类》、《馆藏历代货币》三个展览,于八月一日在沈阳故宫正式展出。恐龙属于中生代的爬行动物,起源于大约二亿多年前的三迭纪,灭绝于七千万年前的白恶纪。这次展出的黑龙江平头鸭咀恐龙,是在我省嘉阴县发掘的两具恐龙化石中较大的一具,身高6米,长12米。据有关专家鉴定,这具恐龙生存在距今七千万年前中  相似文献   

16.
阮虹  Iris 《世界遗产》2014,(12):98-105
位于艾伯塔省荒地心脏地带的省立恐龙公园,被称为"加拿大恶地",放眼望去是连绵起伏的台地、红土岩层和一个个石柱。1979年,加拿大艾伯塔省立恐龙公园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它被认为包含了来自"恐龙时代"最重要的化石标本,其数量和种类是在已知的白垩纪恐龙中最多的,为地球的演变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翼龙是生活在距今约7千万年至1.5亿年间的中生代地史时期爬行类动物中唯一能空中生活的种类,最早出现于中生代侏罗纪,到中生代末期的晚白垩世,和恐龙、鱼龙等一起灭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河南博物院《恐龙世界》专题展览的构思与设计,这一展览不仅对恐龙蛋化石的进一步研究有参考价值,还对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对宇宙防灾、减灾也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9.
《陇右文博》2002,(2):95-95,90
关于恐龙的话题一直是世界范围的一个热点。您想了解甘肃恐龙的情况吗?您想知道甘肃一亿年前的古环境的古气候吗?您想搜集世界有关恐龙的发现及研究信息吗?由甘肃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张行编著、兰州大学书版社出版的《甘肃恐龙》一书,将会全面、科学、准确地满足您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新疆的许多旅游景点,起源于摄影家的首次发现。恐龙谷的这一片雅丹地貌一定能成为新疆的一处旅游重地,我坚信,这将同样起源并得益于摄影师们的不断发现。而这雅丹地貌城中的人迹之谜,就是今天我要给你讲的故事。像新疆许多地方的雅丹地貌城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