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广出土的先秦青铜容器,从现有材料看,其器类大致有鼎、卣、尊、缶、(?)、鉴、(?)等,以下就这些器类中值得讨论的问题逐一分析.鼎.这类器中的越式鼎.学者们均作了深入研究.不再讨论.而对于两广出土的楚式鼎则需再作分析.有学者认为罗定南门垌和恭城秧家各出土一件楚式鼎,对恭城秧家的一件鼎.有说楚器,也有人认为是“仿中原和楚式”的“越式青铜器”.但观此器形与纹饰,属楚式青铜器,是毫无疑问的.罗定南门垌的一件鼎是否为楚式鼎?笔  相似文献   

2.
安徽铜陵地区先秦青铜文化简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铜陵,地处皖南西北部,与江淮地区隔江为邻,先秦时期曾为淮夷和百越人活动地区,依照习惯说法,归属吴越文化范围(图一).铜陵地区迄今已陆续出土上百件先秦青铜器,不仅铸造精美,且品种繁多,文化内涵丰富.近些年来,境内又先后发现古代铜矿采冶遗址数十处,并出土了大量的矿冶生产工具.其中部份遗址的年代,上限可到西周时期,充分反映了铜陵悠久的矿冶历史和它在我国南方青铜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本文试就铜陵地区先秦青铜文化谈一点认识,以期有助于南方青铜文化和皖南古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浙江出土先秦青铜器作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就不同地区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作了考察,发现在不同时期分别运用了浑铸法、分铸法两种成型技术为主的工艺。再结合这些器物的出土情况,明确其相对年代,并对不同期段青铜器的流动情况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另类青铜     
1986年夏天,三星堆两个大型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的各类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735件,金器61件,玉器486件,象牙67根,象牙珠120颗,海贝4600枚。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与众不同的青铜器的出土,包括青铜树、青铜全身像、青铜人面像等,显现出完全不同于代表中原文化的安阳殷商青铜文化的特质。根据1980年5月四川省考古队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从龙山时代  相似文献   

5.
古滇国青铜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是一朵璀灿的奇葩,古滇青铜兵器则是其中之精华.古滇青铜兵器上的立雕动物高度写实,成为世界上最早(春秋时期)发明和使用失蜡法铸件.许多兵器本身就是仿照某些动物的攻击部位雕铸而成,开人类仿生兵器之先河.古滇人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发明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马蹬.出土实物资料证明,位于中原腹地安阳的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及青铜冶铸遗址出土的铜矿,就来自云南永胜金沙矿.古镇文化,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滇池和洱海两个区域.滇池地区青铜文化属滇国范畴,称“滇国文化”.青铜器出土地点记有呈贡、晋宁、昆明、安宁、澄江、江川、新平、陆良、曲靖、富民、禄丰、路南等县市的近40个地点.洱海地区青铜文化属滇西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6.
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中,由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山西省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联合发掘的晋侯墓地,共发掘清理了九组十九座晋侯及其夫人的墓葬,其辉煌的成果,当之无愧地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学古发现之一。在西周早期至春秋初年的历代晋侯及其夫人墓中,出土了大批的珍贵文物,其中青铜器是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不仅具有西周时期青铜文化的共性,也鲜明地表现出晋国青铜文化的特性,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青铜器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近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晋国奇珍——  相似文献   

7.
应国是商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其地望在今豫中平顶山地区.根据目前所刊布的发掘报告,今出土所见有关青铜礼器已达116件之多,其中有铭铜器计46件.此外传世的、收购的和出土于其他地方的应国有铭青铜器还有32件,总计有铭青铜器78件.它们对于研究古应国的兴衰及其历史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70~90年代,建瓯市小桥镇黄窠山、南雅镇丘坑山、小桥镇蜈蚣山陆续出土了10多件商周青铜器,种类有青铜大铙、甬钟、觚、提梁卣等礼器,青铜剑等兵器,青铜凿等工具。尤其是小桥镇黄窠山陆续出土的青铜礼器为全省罕见,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对建瓯出土商周青铜器的种类、年代、性质、产地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对于研究福建青铜文化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湘江流域商周青铜文明研究的重要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湖南湘江流域曾先后出土大批精美商周青铜器而为世人所瞩目,对这些青铜器的来源和性质诸问题,长期都是一个争论不休无法解开的谜团。近年来宁乡黄材盆地炭河里遗址的重大发现,不仅找到了宁乡商周铜器群的考古学文化,而且发现了与铜器群恰相匹配的城址、宫殿基址和贵族墓葬,这无疑是湘江流域商周青铜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也为解开这一谜团提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契机。论文作者向桃初先生多年来一直主持炭河里城址的考古发掘,本文开篇就是在简要介绍炭河里城址的一些重要考古发现基础上,展开对湘江流域商周青铜文明诸多问题的讨论,论文思维缜密,层次清晣,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作者在论证炭河里城址是西周时期的地方青铜文化或方国的中心都邑前提下,进而认定宁乡铜器群同属炭河里考古学文化。湘江流域出土的一批商代晚期青铜重器,是在商末周初时为周人所逼的殷遗民南下带来的。湘江流域和四川广汉、江西新干不同,在商代晚期不存在一个发达的青铜文明或铜器铸造中心,湘江流域的青铜铸造业和青铜文明形成于西周早中期之际,可以早期越式鼎的形成为标志。等等。作者根据炭河里城址的新发现,提出的上述这些问题和思考角度,对于中国南方地区乃至其它非中原地区商周青铜器的深入研究都有一定参考意义。当然,文中的一些观点和结论是否正确,正如作者在结尾中所说的那样,尚有待时间和考古材料的验证。但是,我认为,作者把湘江流域出土商周青铜器群和同一时空内的考古学文化和历史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探索,这应是研究青铜器的正确之途,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较真实地反映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0.
以老龙头墓葬为代表的盐源青铜文化是近年来西南地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老龙头墓在墓葬形制和葬式上都有十分突出的特点,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也具有鲜明的区域性风格。初步分析,这是一种战国至西汉时期主要活动在雅砻江下游的青铜文化,可能是文献记载的西南古代民族之一——笮人的文化遗存。盐源出土的青铜器中还包含有北方鄂尔多斯草原文化、巴蜀文化、滇文化、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的因素,有些器物还带有浓厚的中亚文化风格,充分表现出盐源青铜文化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盐源青铜器的发现为研究横断山区这个南北民族走廊的文化面貌和作用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试论江南吴国青铜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江南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是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通过现今所掌握的资合整理,着重对江南吴国青铜器的分期与各期特征,作一些探讨。 一、吴地青铜器的发现及分布规律 吴国青铜器以往被著录并识别的仅有少数几件带铭铜兵器剑、戈,现在所见几乎全为(?)陆续出土,这其中有许多是经过发掘清理伴同陶,瓷器等遗物出土的铜器群,在对其考订和对吴国青铜器发展序列分期的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己发表的资料择要分 (一) 遗址方面 1.自五十年代以来,在发掘或试掘过的一些湖熟文化遗址文化层中,如南京北阴阳营三层)锁金村、安怀村、窨子山和江宁点将台、句容城头山、丹徒断山墩、镇江马迹山等,发(?)刀、俐斧、铜镞、铜锥、铜鱼钩以及铜鼎耳、足等。  相似文献   

12.
1977年冬、1978年2月,山东省沂水县刘家店子村发现和发掘了两座春秋中期的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出土了包括青铜器在内的大批文物。其中,两件青铜鼎和两件青铜罍的形制、装饰纹饰具有早期青铜器特点,当为"古式"青铜器。车马坑内出土的部分青铜容器,可能与铭文中习见的"旅器"有关,表明这些祭器并非用于宗庙祭祀,而是"外用"之器。墓葬出土的青铜缶及青铜甗形盉为典型的"群舒"风格器物;此外,鲁东南地区出土的双耳兽首鼎形匜、青铜鼎耳装饰"点线纹"的作风也可能与"群舒"文化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广汉县三星堆遗址,是目前四川省境内发现的时代较早、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遗址。遗址内两个祭祀坑出土了众多的青铜器、玉石器、象牙、海贝等文物,为研究古蜀人的历史、冶金技术、宗教和社会性质等提供了丰富的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在两个祭祀坑中发现了很多青铜人面像,但“纵目”的青铜人面像仅见于二号祭祀坑。在发掘简报中,原作者称为A型人面像,其特点是眼睛向外突出。这类造型神奇的青铜人面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不少同志对它作了一些研究考释,基本上都将它和古蜀人传说中的“纵目”称王的蚕丝联系起来。本文也拟对这类“纵目”的青铜人面像的性质谈一些自己的见解,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4.
阎家沟墓地处于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的边界地带,文化因素较为复杂。为探究晚商时期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陕北地区青铜铸造业的发展状况,本研究首次对阎家沟墓葬出土的十二件青铜容器进行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十二件青铜器中有五件为红铜材质、四件为铅砷青铜材质、两件为砷青铜材质及一件铅青铜材质,十二件青铜器均为铸造,部分青铜器铸造后经过了热处理。结合文献分析,阎家沟墓地出土青铜器的"无锡高铅高砷"材质不同于中原地区青铜器和北方地区青铜器。其自身的重食传统比陕北地区其他李家崖文化遗址更为突出,表明阎家沟地区在某些方面其自身文化传统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这种现象具有特异性,其本质上仍是属于李家崖文化遗址中的一员。分析结果可为研究商晚时期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79,(7)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青铜器群的出土,为研究先秦青铜冶铸技术提供了极丰富和珍贵的实物资料。墓中出土楚惠王五十六年(前433年)所铸鎛钟,是可靠的断代依据;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多数有曾侯乙的铭记,铸作年代和墓葬时间相去不远。因此,这一铜器群不仅可以作为鉴别该时期青铜器的标准,也可据以判断该时期青铜冶铸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从冶铸技术的角度看,曾侯乙墓青铜器群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984年,元江县开展文物普查,在洼垤乡洼垤村收集到打篙陡(彝语音译)出土的青铜器。经调查,1959年该地就曾发现过青铜器,历年大雨之后亦常有青铜器出土。1988年云南省文物队曾派人前往调查。1989年9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进一步搞清红河流域青铜文化的内涵,在元江县选择发掘点,对打篙陡进行了勘查。计开探沟4  相似文献   

17.
福建崇安县城村汉代城址于1958年调查确认,次年秋进行了试掘。此后,1980年至今又进行了10年的勘探和发掘工作,先后在城内外的遗址中出土了大批陶、铁、铜器等遗物。本文拟将遗址中先后发掘出土的青铜器作一归纳介绍,并对这些青铜器所反映出的文化面貌、年代和一些历史问题,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弭辉 《文物天地》2023,(8):14-21
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境内分布着一种典型的“北方系青铜器”考古文化遗存。宁夏博物馆藏“北方系青铜器”主要是在宁夏北部地区、宁夏中部地区发现、发掘和清理的青铜文化墓葬中出土的,其文化内涵既展示出了“北方系青铜器”的一般特点,又显现出了一定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9.
晋国为春秋五霸之一,时间延续了108年,历年出土的青铜器极为丰富。晋国铜器多精品,春秋中叶以来晋国青铜艺术由西周青铜艺术风格转变为具有鲜明区域性与地方性的青铜艺术风格,以晋国铸造的青铜器为首构成了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一个类型。特别是1988年在太原金胜村发掘的晋国赵卿墓,出土器物中青铜礼乐器、日常生活用具品种齐全,形式多样,有的器体硕大,有的器形前所未见,可作东周时期晋国青  相似文献   

20.
《江汉考古》2021,(4):126-133,80
黄梅刘岳墓地M1出土楚、越式青铜容器具有不同的材质特征。越式青铜容器包括七件越式鼎及盉,采用了高锡的合金配比,锡含量均高于18%。楚式青铜容器组合完整,锡含量在10~17%之间,显著低于越式器物;其中盒形敦及盘、匜为锻制成型,铅含量较低。越式鼎的铅同位素比值与湖南地区部分东周青铜器较为接近,可能来自长江中游地区。刘岳墓地M1出土楚、越式青铜容器在合金技术上具有清晰差异,而在铅料来源上又具有密切关联,对研究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青铜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