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853年10月1日,在多瑙河上发生了俄国对土耳其的战争;1854年3月28日,英国和法国(后来又有撤丁王国)共同参加土耳其一方对俄国作战;发展成为一场大规模的欧洲战争,这就是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是十九世纪国际关系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是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它对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国际关系、对欧洲、亚洲一系列重要事件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一百多年来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战争与欧洲国家体系的初步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桂银 《史学月刊》2002,2(11):47-53
1494—1559年的意大利战争是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时期发生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直接导致意大利城邦国家体系的覆灭并融入正在形成中的欧洲国家体系。意大利战争的起源、过程和结果表明,战争为正在兴起的欧洲主要大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奥地利等提供了竞技场,进而促成了欧洲国际关系中心由地中海向大西洋的转移,为1648年建立的欧洲国家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1848年巴黎二月革命是一次具有全欧意义的革命。这次革命不仅影响着法国革命发展的进程,而且对欧洲各君主国、对资产阶级英国的对外政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了解巴黎二月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是深入、全面了解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对这个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当奥斯曼帝国的衰弱与欧洲国家的强大形成鲜明对比时,欧洲大国看似掌握着瓜分奥斯曼帝国的主动权,但欧洲国家因利益冲突而不可能一致对付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内忧外患、衰弱不堪,但它依靠一两个强国来抵制其他欧洲强国的侵犯,保持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在英国和法国的帮助下抵制俄国,在俄国帮助下压制埃及行省的分裂行动,依靠德国的帮助抗拒其他欧洲强国,客观上延缓了帝国的衰亡。很显然,奥斯曼帝国的外交虽是“病急乱投医”,但也有一定主动性,并非完全任人宰割;只是帝国内政中的问题削弱了正常外交活动。奥斯曼帝国对欧关系的演变受当时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变动的严重影响.帝国最终被卷入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  相似文献   

5.
一 以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说维也纳会议以后的欧洲历史是“复辟时代”也同样是确切的。五强把持的维也纳会议重建的欧洲政治体系除了一些地方有改变,几乎和拿破仑战争前的均势状态一模一样。” 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格局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以俄国明显的优势为主导的中欧与  相似文献   

6.
克鲁泡特金无政府主义思想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克鲁泡特金(1842——1921)是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期俄国和欧洲思想史上的著名人物,是最后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无政府主义活动家和理论家。他承袭并发展了英国葛德文、德国施蒂纳、法国蒲鲁东,特别是俄国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观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无政府主义理论体系,堪称为无政府主义思想之集大成者。他从  相似文献   

7.
正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是指始于1853年10月20日,奥斯曼帝国和沙皇俄国因争夺多瑙河口的摩尔达维亚(Moldavia)和瓦拉几亚(Wallachia)两公国而爆发的一场战争,此后战火蔓延至黑海其他地区。到了1854年,英国和法国及撒丁王国等加入奥斯曼帝国一方,奥地利也威胁要加入反俄罗斯联  相似文献   

8.
论小皮特政府的对法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皮特是英国第15任首相。他执政的23年正是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和法国革命爆发发展时期,英国对外政策特别是对法政策开始了大调整,这对当时乃至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分3个阶段对这一时期英国的对法政策作较全面的论述。一与法友好政策(1783——1789年)小皮特是在英国国势衰落、外交孤立的情况下走马上任的。这种局面的形成可追溯到七年战争。七年战争后英国攫取了海上殖民霸权,  相似文献   

9.
十七世纪后半期,是欧洲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一步步地成为“一堆正在腐朽和解体的讨厌的东西”,西班牙“政治和社会的衰落表现出可耻的长期的腐化所具有的一切征兆”,曾经盛极一时的哈布斯堡王朝衰落了。法国由于它的世敌哈布斯堡王朝力量的削弱,和它采取一种“较有力而可靠地保存封建制度基础的民族专制君主制度的政治形式”而出现的回光返照,大大提高了它在欧洲的国际地位,增长了它争夺欧洲霸权的贪婪野心。由于这一变化,法国在这时期欧洲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0.
克里米亚战争以及普鲁士先后发动的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战争,使整个欧洲均势处于调整期。欧洲各大国之间实力的变化促成了1870—1907年间三极均势的出现,1890年俾斯麦的辞职将此三极均势格局分成了两个阶段,使之不稳定地维系了三十多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法国宗教战争与欧洲近代政治思想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加丰 《世界历史》2000,2(5):59-66
在欧洲宗教改革的研究中,有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大力肯定宗教改革运动,称之为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推崇加尔主义的资本主义性质;另一方面,忽视或贬低法国宗教改革和法国宗教战争(胡格诺战争),还往往强调其贵族性或反动性。加尔是法国人,他一生中最关心的是法国的宗教改革,他的学说也产自法国的特定环境,这些明显的事实被惊人地忽视  相似文献   

12.
杨翠红 《史学集刊》2023,(1):41-46+31
<正>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17世纪末,尼德兰和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俄国还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为改变俄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彼得大帝广泛吸纳国外先进技术,除派大批人员到英、法、德等国留学之外,还聘请数百名外国工程师来俄工作。此后,俄瑞战争爆发,彼得大帝锐意改革,推动俄国全面发展,由此促进了俄罗斯帝国(简称帝俄)的兴起。18世纪俄国史学受到帝国兴起及社会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792年4月20日法、奥开始战争,7月6日普鲁士参战,外国武装干涉法国大革命的战争揭开序幕。1793年初,法军攻占比利时,2月1日英国、荷兰支持奥、普加入反法战争,接着,西班牙、葡萄牙、皮蒙特、那不勒斯、托斯坎纳、巴尔马、摩德纳和罗马教皇也加入反法战争,从此,欧洲出现了第一次反法联盟,反法联盟从1793年英、荷参战起,到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再度退位止,成了欧洲国际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这个反法联盟,曾一次又一次地被法国打垮,又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组成,经历了七个回合,最后才战胜了法国拿破仑,那么谁是反法联盟的组织者呢?从当时欧洲各国力量对  相似文献   

14.
刘作奎 《世界历史》2006,6(6):130-135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从“欧洲均势”考虑出发,担心德国战败后法国会成为另一个霸权国家,所以对法国采取有限援助政策,希望法德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这种战略构想直接造成了战争初期英法联军由于协调不力而节节败退。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高涨,前线士兵出现严重厌战情绪,国内政局不稳,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务约以走出战争,这极大违背英国的“欧洲均势”原则,故一战后期英国不得不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战争。  相似文献   

15.
20 0 4年 6月 7— 2 0日 ,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教授列·约·鲍罗德金应邀到吉林大学讲学。他 8次精彩的讲座内容非常丰富 ,涉及到 1 9世纪下半期以后俄国经济转型的方方面面 ,包括大改革进程及其影响、农业及其生产方式的变革、工业发展周期和财政资本、全俄统一市场、铁路和贸易等基本问题 ,比较清晰地勾勒出 1 9世纪下半期与 2 0世纪初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限于篇幅 ,本文仅介绍如下几个问题。农业问题鲍罗德金教授指出 ,1 855年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 ,其根本原因是农奴制及其生产方式的落后。 1 86 1年大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但这只…  相似文献   

16.
目前西方学界的国际关系史书写中的"欧洲中心论"元叙事,既包含对非西方世界历史地位的忽视和贬低,同时也遮蔽了人们对欧洲或西方历史的准确认知。它笼罩下的国际关系史叙事主要表现出三种偏好:即偏好于主权国家、偏好于体系、偏好于条约。冷战结束后,西方的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英国学派,为破除"欧洲中心论"所付出的努力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而,其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欧洲中心论"的痕迹。在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关系史叙事实践的问题上,应当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影响与作用;重视非国家行为体的活动;注意国际体系内部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处理好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与宏观把握之间的辩证关系;克服在资料上片面强调条约和政府档案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所见到的一些历史著作中,每当论及沙皇俄国对1848年欧洲革命镇压时,总是引用尼古拉一世在得知法国发生革命时,在宫廷舞会上的喊叫:“先生们,备马吧!法国宣布共和啦!”似乎1848年革命一开始,沙皇俄国便已公开进行武装镇压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巴黎开始的2月革命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使得尼古拉一世措手不及。他根本没有时  相似文献   

18.
1848年革命是继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欧洲的又一次革命大风暴。它已不是在个别国家内爆发的革命,而是在极其短促紧接的时间内,在欧洲许多主要国家爆发的一次震撼着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而,长期以来,一部由我国学者撰写的1848年革命专著尚付阙如。现在韩承文主编的《1848年欧洲革命史》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全书以丰富的史料展示出1848  相似文献   

19.
英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方面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另一方面又策动中东的阿拉伯人反土耳其。英国的目的是确保苏伊士运河和扩大它在中东的利益。它利用法国、美国和俄国对战争的要求,以军事占领巴勒斯坦的办法独霸了中东。 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出了很大的力。他们是被利用的。他们努力的结果,把犹太人绑在了帝国主义的战车上。阿拉伯人虽然在战争中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却套上了英国的羁绊。 筹划这一阴谋的人是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为此而发表的宣言就是臭名昭著的贝尔福宣言。  相似文献   

20.
<正>"威斯特伐利亚"(Westphalia或Westphalian)这一术语,源于欧洲历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1648年5月至10月,为了结束"三十年战争",交战双方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of Westphalia)。斯蒂芬·克拉斯纳曾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学术研究的"图标"(icon)。(1)历经数代国际关系思想家的思考、演绎,"威斯特伐利亚"这一术语构成了多元的话语体系。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