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鸿章的显赫地位,他的大量财富和他的幕府,不过是由第三种和最后的因素决定的,即他的外部气质和性格特征。在李鸿章的多方面特征中,有一方面与其它相比更突出,这就是他对仕途和追逐功名的强烈欲望。这种欲望也是多数中国人所具有的,但是,对李鸿章来说,官场生活本身几乎就是目的。在20岁那年,李鸿章赴京赶考,当时他写了下面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并预言自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与中国铁路贾熟村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洋务派的领袖,铁路则是洋务派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李鸿章对铁路的兴办十分重视,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当然,他也有一个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治二年六月初五日(1863年7月20日),上海英、美商行向江苏巡抚李鸿章递交禀帖...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与日本刘世华李鸿章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考查李鸿章政治生涯与日本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全面地了解李鸿章,公正地评价李鸿章。同时,反思李鸿章与日本竞争失败的原因,可以启迪肩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一代中国人。一李鸿章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是...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自1862年率淮军入沪镇压太平军,旋出任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1870年后又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主持清廷外交长达20多年,他与外国人的联系相比较于其他地方督抚而言更直接而且持久。因此,聚集在他身边的以备遇事顾问的洋员数目也相对较多。本文试图通过对李鸿章身边洋顾问活动、经历的分析,来探讨洋顾问对李鸿章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李鸿章如何处理与这些特殊人员的关系。不揣愚陋,愿以此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主持清末外交近30年,其主导思想是争取和局。就外交实践而言,他彻底失败了,但就思想本身来说,李鸿章的和局思想是他的洋务自强思想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不应随着外交实践的失败而一同抛弃。因为政治外交相为表里,李鸿章外交失败首先是中国内政不修,而后才是他个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中法战争中李鸿章的外交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威 《清史研究》2001,(1):73-79
李鸿章参与了中法战争中的对外交涉。与人们一般看法不同,李鸿章并非始终主和,而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态度和表现。李鸿章的态度及变化与朝廷的态度有密切关系,他不是决策者,而是执行者。  相似文献   

7.
正李经方(1855—1934年),字伯行,号端甫,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同治元年(1862年)过继给李鸿章为嗣。一生跟随李鸿章从事洋务、外交等活动,深得李鸿章喜爱。甲午战争后,因随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谈判,并参与签下《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而遭国人唾骂。他既饱读经书,又习得英文,一生出使多国,深谙当时发达  相似文献   

8.
正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一月十七日,朝廷授李鸿章署两广总督。据说是因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广东人,他们流亡到海外后,组织保皇党,策动勤王运动,慈禧要让李鸿章去康、梁故乡,与洋人交涉,捉拿"逆党"。也有人说,是慈禧准备废立皇帝,知道李鸿章反对,所以把他支开。慈禧交给李鸿章到广东有三大任务:整顿税收,练兵抗英、法,缉捕康有为。但李鸿章故意轻描淡写地说:"他们都是书院经生,市井讼师之流,用不着害怕。"慈禧问:"那何以外人都庇护他,与我为难?"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在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办洋务,在颟顸的清朝大员中,是思想比较开明的一个洋务派官员。他对于西洋各国的洋玩意接触较早, 对喝咖啡、品洋酒也很在行。李鸿章在北洋大臣任上时,有德国舰队停泊大沽口。舰上有德国海军大臣,登岸至天津李鸿章之官邸拜访。他对李鸿章说:"我所乘坐的军舰,对世界各国海军来说,无论在吨位上还是火炮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中堂大人首创贵国的海军,应该对先进的军舰感兴趣吧?我想请您去我的军舰参观,好吗?" 李鸿章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双方约定了参观的日期。等到了那一天,天气骤变,刮起狂风,大雨如注。李鸿章认  相似文献   

10.
宋凤英 《文史天地》2008,(11):14-21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他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几乎从没停止过与洋人打交道。不但清王朝在对外交往中对他十分倚重,就是当时的西方列强在与中国交涉时,也有“只知李鸿章而不知有清朝廷”的说法。1896年,李鸿章对欧美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访问,  相似文献   

11.
《中华遗产》2012,(10):48-55
左页图为1896年8月17日,李鸿章拜会英国前首相格雷斯顿,就中国的税务和铁路问题与之商讨,会谈结束后,格雷斯顿亲自送李鸿章登车离去。下图为李鸿章在最后一站访美时,美国友人赠送的李鸿章与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塑像。李鸿章的环球之行,除了访问“干涉还辽”有功的俄德法三国,为什么还要访问英、美呢?因为他还肩负着一个重大使命,就是提高缴纳中国海关的关税,用以偿付《马关条约》应付日本的赔款。  相似文献   

12.
名丑嘲骂李鸿章马十三晚清权臣李鸿章,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曾获清廷赏穿黄马褂。慈禧六十寿庆时,又赏他戴三眼花翎。他官居直隶总督,又被任命为海军会办大臣。中日甲午之战中,清朝军队惨败,北洋海军几乎全军复没.朝廷任李鸿章为对日交涉全权大臣,与日本侵略者订立...  相似文献   

13.
图志天下     
<正>李鸿章和他的儿孙们1895年左右,晚清重臣李鸿章与儿孙们的合影,具体人名已不可考,摄影师是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的莫里循。如果他再早些拜访李府,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的功过是非世人多有议论,而他的情感世界则窥之不多. 终生在死棋局里博弈的李鸿章,早年参加秀才考试的考题,居然是一则《天台仙子送刘晨阮肇还乡赋》的爱情神话.李鸿章极力描绘了相爱中男女的情状,满纸的卿卿我我缠绵悱恻,却被安徽学政当场录为第一名.更有甚者,李鸿章还写过一组其情也哀,其词也艳的悼亡诗,而悼亡的对象不是他的原配周氏,不是继室赵小莲,甚至不是侧室莫氏,她是李鸿章一个叫冬梅的侍妾.  相似文献   

15.
晚清桐城派代表人物吴汝纶,将自己与李鸿章的关系定位为"不深不浅",实为李鸿章不在幕的幕僚。他既依庇于李鸿章,参与政事,谋求自存与发展,又与其保持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士大夫文人特立独行的姿态。甲午战争前后,吴汝纶为淮军昭忠祠作记,为程学启、张树声等淮军将领撰写墓志铭,肯定淮军平内御外的功绩及其在军队近代化方面所做的贡献。李鸿章去世前后,世人对其多有毁谤,吴汝纶积极为李鸿章编辑文集,撰写神道碑、事略等,对其一生功绩予以表彰。吴汝纶通过古文创作,树立李鸿章及淮军的正面形象,对人们全面评价李鸿章及淮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是清朝末年的重臣,他主持清朝外交超过30年,是清朝晚期外交活动的核心人物。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以及其奉行的对外政策对于清朝晚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所参加的外交活动以及中外交涉构成了清朝晚期外交实践的主体。李鸿章代表清朝和西方列强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对晚清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深入研究李鸿章的外交思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晚清外交,对今天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评价李鸿章不能仅仅以外交活动作为依据,而应以举办洋务事业、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作为其人生主流。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并不存在“将功补过”问题。简单地把李鸿章斥为“卖国贼”,是从痛恨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的情感出发的;掉“卖国贼”的帽子,对李鸿章的外交活动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才是理性的做法。否认李鸿章是卖国贼,主要是说他签订不平等条约不属于“卖国”行为,而不是说他在无可奈何时即可卖国,更不是说“卖国是情有可原的”,也绝不会引导出卖国行为。对外是战是和,应该以是否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为转移,而不应根据对手是谁来决定,李鸿章为“变法”而主张“和戎”的主观动机应该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李鸿章进行专题讨论的会议—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经济学术讨论会,1988年10月6月至10日在李鸿章的家乡合肥举行。会议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合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安徽省历史学会、合肥市历史学会联合主办,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湖北、山东、山西、陕西、吉林、河北和安徽等11个省市的代表共70余人参加。讨论时,大家竞相发言,重点围绕“李鸿章与近代中围经济”问题实事求是地进行了探讨。这次会议明显的特点是,大家对李鸿章的评价与过去不同,比较一致地认为,尽管李鸿章有误国之处,但他对中国近代化有重要贡献,应予充分肯定。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方英 《安徽史学》2004,(2):83-87
李鸿章与刘郇膏同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有"同年"之谊.在江苏省共事五年期间,善于处理传统政务的刘郇膏给予李鸿章较大帮助.尽管李鸿章曾抱怨刘郇膏才识短绌,缺乏洋务、应变之才,但仍委以重用,并称他与自己"一鼻孔出气",为僚属中不可多得之人.  相似文献   

20.
1896年6月,李鸿章率出洋考察团行至德国。因为很多人都称他为"东方俾斯麦",所以他到德国后当然要拜访一下前首相俾斯麦了。 见到俾斯麦后,李鸿章先是大大恭维了一番:"‘铁血宰相’名震世界,真是名不虚传,风采依旧。"俾斯麦回敬说:"您也很伟大,您是一个超级大国的宰相。"李鸿章连忙说道:"我不能与阁下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