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都 《文史月刊》2004,(8):37-39
20世纪初叶,京剧始终以生角行当为主.旦角流派未成气候,梅兰芳则开创了旦角担纲称派的先河.在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梅派”艺术风格。接着,尚小云的“尚派”、程砚秋的“程派”、苟慧生的“苟派”顺应时代潮流和观众欣赏需求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冯都 《文史天地》2004,(11):30-32
20世纪初叶,中国京剧始终以生角行当为主,旦角流派未成气候,梅兰芳则开创了旦角担纲称派的先河,在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梅派”艺术风格。接着尚小云的“尚派”、程砚秋的“程派”、苟慧生的“苟派”顺应时代潮流和观众欣赏需求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被誉为“四大名旦”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相继来到哈尔滨.为边疆省城哈尔滨的观众献上一束束精湛的艺术之花。这里,笔者根据有关史料及其当事人的回忆.将事隔半个世纪的史实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叔楔 《文史博览》2005,(7):43-45
程砚秋鞠躬尽粹 解放后,面对国内戏曲百花园的万紫千红,程砚秋也不甘人后地要为她增色添彩。1952年10月,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上,程砚秋献出了自己的成名作之一《三击掌》,获得了荣誉奖。1956年,他拍摄完成了《荒山泪》一片,充分表现了他艺术追求的决心和毅力。可惜,这是他最后的一次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5.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苟慧生四位京剧青衣名角,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四大名旦同演旦角,风格却迥然不同:梅派端庄华贵,尚派婀娜刚健,程派含蓄深沉,苟派妩媚活泼。这四位大师虽然并列为四大名旦,可在艺术上却是互不相让的对手。上世纪20年代以后,他们在剧目上的竞争就是一例。这一时期,四大名旦争相编演新戏,于是出现了传诵一时的“四红”“四口剑”“四反串”剧目。  相似文献   

6.
程砚秋:鞠躬尽瘁殉艺术 1958年新春伊始,国家把率领中国艺术团到法国参加国际戏剧节的重任交给程砚秋。程砚秋抓紧时间指导安排团员编排剧目,因劳累过度,程砚秋开始感到身体倦乏,当他因病情突然昏倒,被送到北京医院抢救时,才知道他患了严重的心脏病。3月9日早  相似文献   

7.
程砚秋鞠躬尽瘁解放后,面对国内戏曲百花园的万紫千红,程砚秋也不甘人后地要为她增色添彩。1952年10月,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上,程砚秋献出了自己的成名作之一《三击掌》,获得了荣誉奖。1956年,他拍摄完成了《荒山泪》一片,充分表现了他艺术追求的决心和毅力。可惜,这是他最后的一次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8.
“四大名旦”之由来 1927年6月20日,北京《顺天时报》刊登了一则启事:“为鼓吹新剧、奖励艺员,现举行征集五大名伶新剧夺魁投票活动。”该报列出的五位名伶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徐碧云,并在五人所演的新剧中各选出五出供读者遴选.  相似文献   

9.
曹晋杰 《纵横》2010,(3):4-7
(一)享誉国内外的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尚小云,周恩来和他们都有交往。梅兰芳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是在1917年。当时,周恩来还是天津南开学校的学生,一名业余话剧演员,一次到北京演出,梅兰芳曾去看过。  相似文献   

10.
提起梅葆玖,梅兰芳的琴师姜凤山老爷子呵呵直乐:"这个玖少爷啊,他压根就不喜欢学戏。早起吊嗓子,都是我把他从被窝中拽出来。"如果不是为着扛起梅派的大旗,他徒弟张馨月说,"我师傅那  相似文献   

11.
索穷 《中国西藏》2003,(3):62-64
传说在400多年前,西藏有一位叫唐东杰布的大善人,他看到雪域西藏重山阻隔、江河纵横、交通不便,给民众出行带来困难,便立志在西藏每条江河上都架一座坚固的铁桥,以利两岸通行,为雪域民众造福。为了募集建桥资金,多才多艺的唐东杰布自己编剧、谱曲,请来了7位天仙般美丽的姐妹组成了歌舞班子,称“阿吉拉姆”(意为仙女戏班),到各地表演募捐。在修路架桥的同时,为雪域化培育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藏戏。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东北完达山山脉北坡的森林里,有一条穿越崇山峻岭蜿蜒曲折的森林铁路,它的运营单位是桦南林业局,这里保留着中国东北最后的蒸汽小火车。陈旧的站房和保养车间,留存着上世纪60年代的历史痕迹。两台森林蒸汽小火车,停在窄轨铁路上,那情景仿佛一部怀旧电影。向导老王是森林铁路的老员工,他讲  相似文献   

13.
也许梅兰芳并不懂戏。深知他的齐如山就对他讲,"若按技术说,您比我强万倍,若按真懂戏说,您比我可就差得很多。"但他天分太厚,"关于演戏,你同他说一点,他就可以做到,且做得很好",既生在了梨园世家,怎敢自弃?10岁登台,一唱数十年,只因他除了演戏外别无所长。伶  相似文献   

14.
青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马光星副主席送给我一本他和赵清阳、徐秀福二位先生合著的《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一书。书内介绍了他的故乡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在农历七月至九月“纳顿会”上表演的五个傩戏。其中的压轴戏《杀虎将》,使我想起了中国戏剧史上所介绍的两千多年前的“角抵戏”《东海黄公》。这是因为“角抵戏”被戏剧界认为是中国戏剧之源。而民和县三川土族的《杀虎将》近似“角抵戏”,所以笔者将本文题目叫做“戏剧艺术”的活化石——土族傩戏《杀虎将》。”先说啥叫“角抵”。司马迁著的《史记·李斯传》中有这样的记载:“二…  相似文献   

15.
方族文 《江淮文史》2012,(6):142-153
在中国近现代戏曲史上,诞生了众多杰出的戏剧流派,也涌现出不少梨园世家。他们以卓越的才华、精湛的技艺、创新的精神、高深的造诣享誉中外,为弘扬中国戏剧艺术、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建树了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众多书画家中,赵孟頫是极为特殊的一位。作为宋代皇室宗亲,赵孟頫在南宋灭亡后应诏入元廷为官,后人因赵丧失节操仕元而对其艺术成就毁誉参半。赵孟頫历经元朝的五位皇帝,官拜从一品,声名显赫,名满四海,在这富贵尊荣的背后却充满着苦涩,从他四度做官又四度回乡归隐中,足见其内心的煎熬和矛盾。看来命运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17.
闫慧丽 《江淮文史》2016,(5):117-120
正佛天艺海同此风月弘一法师的一生,以出家为界,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出家前,他是名扬四海的风流才子李叔同,书法、篆刻、绘画、音乐、戏剧、诗文皆擅长,在多个领域开中华艺术之先河:他所创作的歌曲,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几乎家喻户晓;他在日本发起话剧社,亲自饰演茶花女,开创了中国话剧事业;他是中国最早画西洋画和教授西洋画的人之一。出家后,他是没有自己寺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