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故宫学是运用历史学、博物馆学、历史文献学、建筑考古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对明清时代北京皇宫之物化和精神遗存,以及以该皇宫为中心展开的后续文博收藏进行综合研究的专门学科。一般意义上的明清史中有大量内容与故宫学中历史类研究重合,故如欲使故宫学的史类研究具有不可替代之特殊意义,需要在方法论意义上凸显故宫作为一个特殊政治文化场域这一视角。由此视角出发,可见故宫作为明清庙堂政治的核心场域,其内大量事物具有符号象征意义,其规制、理念、行为方式和惯性构成独一无二的政治文化语境,与庙堂之外的政治、文化、社会、民生产生差异、关联和互动,若能在具体层面切实推进研究,故宫学的历史类研究即有不可替代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政治的角度将研究目光投向明清御医,探究御医与政治之间微妙的联系。首先,明清御医在医政领域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其次,御医中的佼佼者曾取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最后,御医群体容易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政治斗争中。综上所述,明清御医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明亡后,清政府出兵西南欲统一全国,对桂西土司积极招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桂西土官归顺清廷经历了一个艰难抉择,其过程呈现出复杂性和阶段性。桂西土官如此抉择不仅仅是深受"国恩"的"报恩"行为,也有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因,亦有深层文化认同因素。  相似文献   

4.
绵延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到明清时代达到巅峰,却也从明清时代开始逐渐走向没落。明清时代的整体政治思想在承袭了宋元时代政治思想的前提下而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裂变,本文主要针对明清政治思想的流变及其特点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7月20日至21日,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与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故宫学与明清政治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召开。研讨会的目的是联系故宫学建设,对明代政治文化研究的基础概念、问题、视角、方法等进行一次具体深入的讨  相似文献   

6.
唐长安官、私庙制及庙堂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品官员立庙奉祖历朝历代均有成规 ,唐代仍然如此。这种立庙制度大致可分官立与私立两种。官立庙堂为皇室宗庙 ,如赠皇帝、太子、皇后庙 ;私立者为品官自立。由于长安乃国之首都 ,是皇族及高品官员集中之地 ,故也是官私庙堂集中之地。其制度主要来源于宗庙制度。地理分布上 ,官立庙堂分布规律反映出统治阶级等级、亲疏关系的差别。百官家庙的地理分布上则表现出 :唐前期多分布在近城里坊 ,唐后期多集中街西及城南四坊较荒僻之地。由于长安人口的膨胀 ,唐代官员多于城北近城地段营宅 ,城南偏僻之处立庙 ,导致官员宅、庙分离制度上的变迁 ,有异于汉晋。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陕西民间信仰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历史文化地理的角度,阐释了陕西民间信仰区域差异的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历程,从而揭示出民间信仰与自然环境及地域社会之间的关系。透过陕西民间信仰,我们还清晰地发现,虽然宋代以降随着商品经济的起步,陕西也出现了一些区域性的信仰习俗,如太白山信仰等。但总的来讲,这一时期陕西的民间信仰──无论是凤翔府地区用人祖先崇拜,还是汉中地区的汉君臣崇拜,都带有相当程度的古老性,这与陕西长期处于农耕社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李文玉 《史学集刊》2023,(4):113-124
明清之际有关宦官话题的讨论,既是对明朝灭亡原因的反思,也构成了对明代宦官政治,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宦官制度的集中检讨。在明朝灭亡后,人们虽然指出宦官参政的种种弊病,但“宦官亡国论”并不是当时的唯一声音,甚至难以构成主流观点,更多人并没有将明末宦官视为亡国的全部责任者。将视角扩展至有明一代,时人思考宦官政治的落脚点也不只在于其对国祚久暂之影响,而是更多关注宦官合法、长期、广泛的参政所带来的对于明代士大夫精神意气的摧折,从而使得有明一代难以建立理想的政治生态。在此基础上,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对整个中国古代宦官政治的总体检讨,是将宦官制度视为君主“以一人之疑敌天下”的必然产物,从而最终推演至对君主专制政体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朴乘慧 《神州》2013,(34):10-10
明清以后,许多神或魔出现的小小故事也像其他小伙一样被编成为长篇小说,产生了《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作品到现在还很受欢迎,而且与神魔小说的有关的研究也不少。本稿为了便于参阅,要统计而分析其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土地契约文书越来越被学者所关注,逐渐成为显学,其中以傅衣凌、杨国祯等为代表。当时他们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徽州、福建等地的契约文书上,浙江的契约文书仅被零星提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批浙江地方契约文书的专辑、图录及相关论述纷纷面世,如宁波、绍兴、松阳等地契约整理研究的成果。民间契约文书的整理研究,是相当辛苦的一项工作,但意义重大。浙江省博物馆藏有大量的契约文书,目前正在整理当中。在此,对近年来浙江明清契约文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情况作一梳理回顾,以便为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黑山会的故事:明清宦官政治与民间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明清时期宦官的研究 ,以往史学界多从政治史的角度入手 ,探讨宦官干政及其与皇权的关系。本文从黑山会这样一个宦官的祭祀组织出发 ,探讨他们塑造刚铁这样一个宦官祖神的意义 ,从新的角度理解宦官政治 ,并进而探索宦官与京师民间社会的关系 ,以及他们在宫廷与民间社会之间的中介角色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general political review of recent High Court decisions that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Australian constitutionalism. In examining the Court's judgments on issues such as cross-vesting schemes, immigration and Native Title, it seeks to articulate major themes in the Court's jurisprudence and delineate the important and changing role of the High Court in Australian politics. The article is the first in what this journal intends to be an annual review of the High Court from a political-science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3.
清季保存国粹的朝野努力及其观念异同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庚子后,清季朝野双方在政治上日益走向对立,但在文化方面,却一度均以“保存国粹”为口号,且都不同程度地倾向于中西调和的取向,时“欧化”取容纳而非完全排斥的态度,可见明显的共性。仔细考察分析民间国粹学派与办理存古学堂的官方在保存国粹方面的实际努力和观念异同,可以看到虽然双方从立场、观念到具体取向都确实充满歧异甚至时立,但仍可见当时朝野之间的冲突和紧张程度不像以前认知的那样严重。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的纵欲风气,是人类自然属性的表达,表明理学教化在实践上的松动,士人们对欲望的态度已不再完全受制于理学的价值判断.在与纵欲风气的互动中,无论是笃行"天理"还是溺于"人欲",士人们都承认欲望难以消灭但必须消灭,因为其蕴含着对儒家理想世界秩序的反动因素.在政府层面法律规训几近失效的背景下,恐吓、隔离与惩戒取代儒家的道德礼乐教化,成为了家庭层面规训"人欲"的主要手段,显示出理学家对儒家学说本身的教化能力已经不再自信.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西部虎患考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末清初 ,我国西部地区自山西、陕西经四川到贵州、广西以及云南等省均发生过程度不等的虎患 ,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认为 ,虎患既与人类过分开垦山地导致自然环境恶化有关 ,又与当时战乱动荡导致社会极度破败有关。康熙中叶以后 ,西部地区虎患日渐减少 ,说明人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征服了老虎 ,但也最终破坏了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2014,(1):76-78
8处明清城墙位于中国6省8市,它们完整构建了中国南方与北方、都城与王城、府城与县城的逻辑体系,代表着长达500多年时间范围内的不同城市级别、不同地域范围却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中国城市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地代表了组成该遗产的完整的文化背景、观念及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Tongzhou was not only a riverside port city for transporting grain to the capital, a key site for goods storage, but also witnessed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of commercial goods from southern China changed from water to land, where commercial goods imported to Beijing together with those to be sold in northern China splits. Both the Ministry of Revenue (Gongbu) and Ministry of Works (Hubu) set up their customs in Tongzhou, respectively, and Zhangjiawan was the subsection of the customs; the major commercial goods including grain, liquor, distiller’s yeast, textiles, and groceries, were transferred through the customs of Ministry of Works. Judging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broker house and broker tax, the volume of commodities being transported via Zhangjiawan might be bigger than Tongzhou. Shanxi merchants established guild halls (huiguan) in both Tongzhou and Zhangjiawan. They transported bulk commodities such as textiles and tea to the north of China, while Zhangjiakou and Guihuacheng were their main resale destinations. In other words, both Tongzhou and Zhangjiawan were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ports for the businesses of Shanxi merchants regarding their trades with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as well as the trade at Khyagt between late imperial China and tsarist Russia.  相似文献   

18.
核心价值概述 明清皇家陵寝是指建于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陵寝建筑群,是大型建筑群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创造性杰作,是14-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古代王朝(明、清)文化和建筑传统的独特见证.遗产包括2000年列入的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2003年列入的明孝陵、明十三陵,以及2004年列入的盛京三陵(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  相似文献   

19.
王霞 《中原文物》2005,(5):57-60
宋明清三朝各有不同规模的仿制三代青铜礼器之举,器物质地有铜、瓷、木、竹、漆等.表面上这种仿制活动只是不同时期决策者的个人爱好,深入研究则可以发现其目的是要借此复建以青铜礼器为代表的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并规范社会行为,是对三代青铜文明的渴求与复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