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神奇而美丽的藏北高原有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湖——纳木措,这是藏族人民心中最圣洁的湖。八月,我们怀着梦想向这座美丽而神奇的湖进发。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藏历水羊年,在西藏有朝拜纳木错圣湖之习俗。我们有幸前往纳木错,目睹了无数信徒转湖的盛况。 6月11日晨,我们一行六人,乘丰田车从拉萨出发沿青藏公路北上。不久便进入辽阔的羌塘草原。车子经过当雄县后驶入娜根拉山谷,越过挪根拉山口便隐约可见纳木错。此次活动的大本营是三面临湖的扎西多波且岛。虽然我们提前两天到了这里,岛上还是搭满了帐篷,煞是热闹。我们在一家帐篷旅馆里安顿后,我不顾疲劳迫不及待地来到神往已久的纳木错湖畔。晴天丽日下,纳木错圣湖在伟岸挺拔,银装素裹的念青唐拉神山之衬托下,碧绿的湖水仿佛是天造  相似文献   

3.
从拉萨出发     
在我们自已的地方基于君臣和菩萨们的洞察,佛教从何处进入西藏殊胜之地,由于在印度圣地所有人们无限地虔诚信仰,而我们的学者的智慧的显现,著述编纂、累积资料,以及仪轨等等一切身、口、意的所作,像芝麻油那样印度人都普遍地搀假,甚至在每一部经典里都要在讲述一些书籍时,也都要专门迁涉到印度的山川、河流、花草等等名称。例如比切大山一样显赫之身,像恒河流水纯洁无瑕之语,可以数计的一首好的双关颂,如同像玛积雪山一样显赫之身,宛如黄河一样渊源流水之语。所谓双关词的开端顺口后缀的用法没有不好,  相似文献   

4.
海拔:4718米景区面积:湖面面积192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的班戈县之间Information交通:纳木错在拉萨往北190公里处,坐车的第一站是距拉萨162千米的当雄县,然后到湖区还要40公里,而且要经过海拔5150米的那根山口。拉萨没有长途班车去纳木错,只有租车前往。食宿:纳木错湖边并没有宾馆可供游客住宿,但每到旅游旺季,当地的村民就会在此搭起帐篷,为游客提供富有民族特色的帐篷宾馆住宿。但由于这里海拔较高,如果还没有完全适应西藏的高原反应,建议最好不要在此住宿,可返回拉萨或者选择附近的城镇住宿。吃的方面有酥油茶、油果子、酸奶疙瘩等。  相似文献   

5.
姜岭 《旅游》2015,(2):108-113
四大综合性祖寺之昌珠寺泽当南郊贡布日山南麓,在去雍布拉康的路上,有一座西藏历史上地位十分特殊的寺院,这就是昌珠寺。寺庙坐东朝西,虽是临路,却也并不喧嚷。车窗上一片恢宏的建筑群在眼前一闪,就过去了。为了赶时间,我曾经三过昌珠寺,艳阳下的红墙金顶,寺前巨大的鎏金转经筒,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感觉,就像一起长大的老朋友,多时不见,在路上错马擦身,挥挥手,点点头,甚至只是相互看一眼,就此别过,简单而从容,并不觉得失礼。但那份喝喝茶、叙叙旧的渴望,在心里还是越来越明晰的。  相似文献   

6.
抵达袖珍县城加查混迹在赶去朝湖的信徒们中间,我抵达了加查:一座由丁字街构成的袖珍县城。这种县城总会出现在旅途,让你到此小歇、中转。丁字所指的三个方向,指向旅行者前途里三个以上可能的去处。在地图上,加查这个雅鲁藏布江边的小圆点,是一个被旅行者读作指向东北偏北的小箭头,顺着箭头看过去60多公里,就是那悬  相似文献   

7.
女作家马丽华在西藏工作十八年,跑遍至今许多人仍是道听途说的阿里,那曲等地方,还七进藏北无人区,然后成功地用富有表现力的笔墨,从容地向广大读者讲述那块神奇土地上的方方面面,向人们展示了雪山高原难以穷尽的自然风光,它的不同凡响。《走过西藏》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未必有人如马丽华一样在边疆工作多年,就可奉献如许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8.
西藏是一个你随时可以向她出发,却并不容易抵达的地方。来得越多,距离越远。大昭寺门口永远不缺两种人——磕头的和拍照的,但各是各的圈子,磕头的在里面,拍照的围在外面,看似一种包围,其实却是没有交集的两个圆。来到藏地,不想回家的很多。留下来,开旅店、开酒吧、开网吧、开咖啡馆……小饭  相似文献   

9.
邓辉 《历史地理研究》2023,(1):63-77+161
位于西藏阿里的“神山圣湖”,包括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拉昂错等自然地理单元。分布在其周边的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马泉河,分别是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等世界著名大河的上源。历史上,“神山圣湖”及其周围的四条河流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是构成多种古代神性世界(Cosmological World)中心的重要地理标志。历史时期围绕着西藏阿里“神山圣湖”形成的神性世界中心共有四个:一是西藏阿里象雄文化原始苯教认知的“神山圣湖”;二是佛教认知的南赡部洲阿耨达池(Anavatapta);三是古代华夏文化认知的昆仑山;四是印度教认知的凯拉什山(Kailasa)。其中,华夏文化昆仑山系统与佛教南赡部洲阿耨达池系统之间发生过深刻的交流和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昆仑山-阿耨达山神性世界中心认知系统,进而对古代华夏文明的地理观(Cosmography)产生广泛影响,并最终于康熙五十九年被明确标识在实测《皇舆全览图》上。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爱引用美国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那句话——“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显然,这句鲁莽的断言现在已经被打碎了,它如今只能用来映衬青藏铁路的伟大。的确,这是世界上最美的铁路,这也是比我们想象中更加舒适的一次旅行。  相似文献   

11.
Back at where he started 44 years ago,63-year-old Lobsang Dorje was a bit emotional.In front of the huge grey buildings,he stopped for a long time.He pointed at the towering grey cylindrical building, "Built in 1986,the wet-process kiln production line could produce 100,000 tons annually.It had been in operation until 201 1.Before my retirement,I was the assistant plant manager here."  相似文献   

12.
正拉萨饭店已有34年历史,2020年夏日将至,拉萨饭店的牦牛咖啡馆、蜀香乘、喜马拉雅三个餐厅推出不同风味的菜品,有清鲜、有野性,有传统、有创新,以老店独有的底蕴推出新菜以饷顾客。牦牛咖啡馆是拉萨市最早的咖啡馆之一,曾经的时尚lcon打卡地。今夏,恢复了露天咖啡座,并推出系列牛排套餐。新季亮点黑椒牦牛排,使用那曲草原牦牛外脊肉,用香料精心腌制入味,反复捶打后煎制,肉质细嫩,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牦牛肉的惊艳口感。  相似文献   

13.
在西藏所有的节日中最为隆重的是“洛萨”(新年),“洛萨”为藏历新年初一。由于藏历历算的特殊,每年的新年与阳历相比较,差距较大。但一般来讲,每逢藏历“新年”几乎是在开春之际。哈勒在他的《西藏七年》中写到:“眼看春色满园。三月已经来了,本月四日起便是新年节庆——所有西藏节日中最大的一个,一闹便是三礼拜”。尽管藏历“新年”是最为重要和最为隆重的节日,但是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不同,西藏后藏地区和一些农区和牧区并不会由于新年的到来而重视这  相似文献   

14.
“初三日起,三大寺喇嘛(僧继下山,入拉萨市。自藏历初五至二十六日,为喇嘛传召之期。在此期内,拉萨之行政、司法各权,改由哲蚌寺之铁棒喇嘛负责执行,政府机关一律停止办公,三大寺及拉萨附近各寺僧众,约二万余人,须于初五以前,集中拉萨”(朱少逸《拉萨见闻录》)。新  相似文献   

15.
曲布桑摩崖造像位于拉萨北郊7公里的德母党山南麓的巨石上,西距帕邦喀1公里,东距色拉寺1.5公里。这里曾是五世达赖罗桑嘉措的行宫和沐浴的地方,其西侧有一小溪,晶莹清澈,潺潺流淌,曲布桑地名源出于此。  相似文献   

16.
吴玉叶 《神州》2014,(11):107-107
<正>一踏上工作岗位,我便开始担当班主任,同时也担任所在班级的中队辅导工作。虽然时间还不是很长,但在这段期间,随着我对儿童内心世界不断深入的探讨,我逐渐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这辅导员工作就像导航员一样。对孩子们来说,一旦开始上学,对他们的教育便大半交给了老师和社会。我任教的是低年级,他们刚入校,有待加强养成习惯教育。我利用中小队活动对每位队员进行养成习惯教育。针对他们求知欲旺、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特性,长期以来,我很重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拉萨,距离民主改革仅仅几年,农奴制刚刚落下帷幕,传统的等级制度也消失殆尽。除此之外,拉萨的传统生活在那方天地里继续延续着。拉萨人依旧讲着委婉、动听的敬语,依旧追寻着乐善好施的宗教生活,依然用幽默和信仰化解生活的磨难。  相似文献   

18.
那曲湿地那曲,藏语意为“黑河”、“黑水”,是那曲地区和那曲县驻地,位于西藏北部唐古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怒江上游那曲河北岸。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及黑(那曲)昌(昌都)公路、黑(那曲)阿(阿里)公路在此交汇,交通便利,是藏北草原新兴的重要城镇,距拉萨317公里。  相似文献   

19.
翔子  任春吉 《世界》2012,(10):F0002-F0002,1-6
神山,圣湖,蓝天,碧草,每个行者的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梦:去感受高原的阳光。倾听风中轻吟的箴言,与转山的藏民一起,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这是一次难忘的旅行,我们与音乐人黄征一起,体验视觉的天堂与身体的狱炼。  相似文献   

20.
西藏人口的三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晨,101岁的藏族老阿妈玉珍被太阳照醒后,就带着一小壶酥油茶到村里的佛塔边转经。家住达孜县单多乡拉木材的玉珍是西藏116名百岁老人中的一位,“一辈子没摸过笔,只摸过铁锹,知道什么时候该种地,什么时候该收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