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岩画的文化内涵破译是解读当地历史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我们认识早期民族文化独特性的重要手段。这项工作已经持续半个世纪之久,通过岩画符号的解读,来寻找画面中隐藏的那些早期文明结构的书写方式。从最朴素简单的画面开始,通过不断地增加符号以传达更多的信息与思想内容。符号语言不断递增的过程,反映的正是左江流域古代族群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不断进步的历程,在这个古代族群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身份差别、等级差别、阶级差别有一条不断演进的图像语言发展脉络,背后则是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社会分层不断复杂精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巴彦淖尔在远古时期曾是原始海洋和恐龙称霸的世界。进入人类社会,成为匈奴人的发祥地,并先后有十几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阴山岩画是巴彦淖尔地区最有特色、最丰富、最宝贵的文物古迹。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意义上讲,人们虽然早已把“北大荒”看成了“北大仓”,但在古代文化上,很多人却仍然认为这里是道地的“北大荒”。即使模糊地知道宁安县有一处唐代渤海国的旧城址,但也总以为它和内地的古城遗迹比起来是算不了什么的,以致终于不清楚那里究竟有些什么文物和这些文物的价值。解放后的卅多年来通过地下发掘,在黑龙江省境内居然发现了  相似文献   

4.
人面像岩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岩画,在中国的北方和面向太平洋的东南部有着集中的发现,著名岩画学者宋耀良在考察多个岩画遗址后,提出中国人面岩画的三大分布带都是由将军崖岩画为发源地向外传播的。"宋耀良假说"一经提出,在岩画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将赤峰地区和将军崖人面像岩画进行收集、分类,利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得出了上述两个区域的人面像岩画造型各有特点的研究结论,将军崖和赤峰地区两者间的人面像的联系,尚不能说明人面像岩画的分布是传播的结果,关于中国人面岩画的发展流变以及它的传播路线等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朱靖远 《丝绸之路》2010,(12):47-49
本文以银川贺兰山岩画艺术节为研究对象,在对艺术节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反映了文化节事和文物旅游的趋势和新动向已成为考察和评价地方博物馆和旅游发展实践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北魏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的现代测试分析技术和古代文献记载相结合,探析其制作工艺,为保护修复提供依据,同时为工艺技术史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新疆巴里坤县有两幅古老的双马图岩画,内容是女性骑公马,男性骑母马在奔驰中追逐。他们在追逐中创造了今天的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追姑娘和姑娘追。本文试图通过对两幅双马图岩画的解读,进一步分析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8.
苏轼作为文化巨人,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赋,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有对古代壁画的描写。本文以苏轼诗文中的古代壁画为线索,对这些壁画的年代、属地、内容、作者进行考证,进而深入研究壁画作者的绘画风格及擅长领域,为壁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古代织绣品按用途或款式可分为:织物类、服装类、装饰品、欣赏品等。织物是指成片状、未经裁剪的纺织品,它既可以是匹料,也可以是织成的巾帕之类的物件,还可以是衣物残破之后的残片。服装根据服用部位可分为衣、裙、裤、帽、鞋袜等。织绣作为装饰品种类很多,如用于居室的地毯、壁挂等,用于身上的佩携品,还有书画装裱用的丝织品。欣赏品织绣以缂丝为主,另有欣赏性刺绣、像景织物、唐卡等。北京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艺博)收藏近4千件织绣品,南北朝至元代的藏品主要为出土品,文物多为残片,污渍、褪色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灵感是书法艺术的审关意象思维,有偶然性、进发性、活跃性、创造力。灵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是特殊思维现象。草书是创作灵感的最佳载体。空灵感、虚静美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醉书现象”、“无意与佳乃佳”现象乃是灵感在书法艺术上的特殊表现。康德.黑格尔对灵感的论述。我国儒、释、道及《文心雕龙》等著作对灵感现象的精辟论述。灵感和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两只翅膀。  相似文献   

11.
岩画是古代先民刻绘在岩石表面上的图画,具有"时间跨度长、分布范围广、信息载量大"①的特点.它从多方面揭示了古人的生产生活、社会形态、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审美观念等丰富的内容,是人类用绘画形式记录自己发展历程的生动图解.被史学界喻为"形象的语言、艺术的史诗"②.  相似文献   

12.
古书画损毁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古书画损毁机理加以分析,认为光和热和老化作用,酸性物质的降解作用和霉菌的污染是古书画损毁的主要原因;颜料的老化与变性,明矾在装潢的使用及人为因素损坏是古书画损毁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控制保存环境,改进修复方法对古书画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中国美术史的嬗递演变,基本上经历了两次深刻的断层。第一次在汉魏之交。汉以前的美术是在不断的裂变中每每映射着浓郁的时代精神。仰韶文化彩陶的纹饰美,浸  相似文献   

14.
银根苏木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北部,地处丘陵荒漠地带,是阿拉善地区最低的地方,海拔约 700 米,由沙漠、湖盆、低山、丘陵、戈壁共同组成。岩画区位于该苏木的查干扎德盖嘎查,距苏木西北约 30 公里。这里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残丘残山高度多在5至30米左右。山丘多是石灰岩和红沙岩,两者之间的山峁上多分布着排列“有序”的黑色玄武岩条带,其石质坚硬,不易风化,岩晒层黑褐发亮,被誉为“凝固史诗”的岩画就制做在这些石面上。这里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稀疏,道路崎岖,自然条件异常恶劣,使得岩画能够得以完整的保存,真实可靠的反映了这一…  相似文献   

15.
古旧纸本字画在保存过程中,易于孳生霉菌病害,霉菌会对纸质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作用。为鉴定字画上孳生的霉菌种类,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馆藏的几幅古旧字画上孳生的疑似霉斑进行分离、纯化、培养、鉴定,鉴定结果确定霉菌有肉色曲霉Aspergillus carneus、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花斑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杂色曲霉Aspergullus versicolor、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 Bainier、赤散囊菌Eurotium rubrum、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辐毛小鬼伞Coprinellus radians,此鉴定结果可为进一步的霉斑去除以及防霉技术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年初,驻守在巴彦淖尔市的边防战士在乌拉特中旗巴音杭盖西北部发现多处岩画,随即上报有关部门。内蒙古文化厅接到报告后,于2004年2月11日委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巴彦淖尔市文体局、文物管理所、乌拉特中旗文体局、文物管理所等有关业务人员在驻防部队的协助下,对鬼谷岩画进行了实地调查。鬼谷岩画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巴音杭盖苏木西北部,中蒙边界698号界标南大约3公里处。“鬼谷”,为当地俗称,蒙古语称毛都呼热,实际上是季节性河流冲刷而成的一条较深河谷,地属阴山北部、乌拉山以东的山地丘陵区。该区南向是连绵起伏…  相似文献   

17.
吕成林 《文博》2009,(5):85-88
写在书籍、字面、碑帖等前面的文字叫题,后面的叫跋。对于中国画来说,凡是画上的题字钤印均属题款。绘画在汉时却是一直无作者名款的,有的仅是榜题、画题和画赞,故仅能成为雏形,而不能称题款。中国画题款自宋元以后已逐步成为中国画章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形成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题款到了元风气为之一变,强调诗书画三者结合,此风气自此大盛,一直延续至近现代。书画作品题款中历朝历代均存在避讳,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避讳的字,亦可以判定书画作品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古代绢画补配修复中,面对古今材质与装裱要求不一、病害种类不同的情况,为将现代的绢绫线与文物的经纬线更好地匹配,研制了一种绢绫刮口刀。此刀由八个点形成的一条线或一个面作为刮口工作的状态,可以避免绢画修复中常用工具——马蹄刀、美工刀以点为工作面的刃口所产生的倾斜角度力点小且刀刃的点难以控制易伤及画心等缺点。虽然研制的绢绫刮口刀在修复明代绢本水陆画《七宿星君水陆道场图轴》的补绢刮口步骤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裱技艺如何科学化,还需不断地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透光摄影由常规可见光摄影发展而来,是针对中国古书画等能被可见光穿透的文物开发的一项无损摄影检测技术。通过实践发现透光摄影在古书画的修复与研究领域具有多项作用:观察书画命纸、背纸拼接等装裱情况;发现前人加固、补缀等修复痕迹;获取画面底稿内容;强化伤况视觉效果以便于分析文物伤况病害。透光摄影能够提供直观可靠的深层视觉信息,辅助修复人员了解文物内部状态,在古书画的修复与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古代提花四经绞罗生产工艺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提花四经绞罗工艺技术已失传,但其生产工艺神奇独特。为了复原其工艺,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杯型菱纹罗为复制对象,在四经绞罗地组织的穿综方法、提花四经绞罗纹部组织的穿综方法、提花方式的选择方面,改进了夏鼐和约翰贝克的方法,用两步开口方法成功地复制了织物。其参数为:总经4440根,幅宽:50cm,经密88.8根/cm,纬密18根/cm,经线纤度56D。此方法可供进一步探索四经绞罗的织造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