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厕神源流衍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神话的原始宗教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初民“集体无意识”创造的古神话被神仙、道士们任意编撰为“仙话”;而仙话又和后来的人为宗教(譬如道教)“煎不断,理还乱”。所以,把“仙话”一概称之为“广义神话”,未必正确。①恩格斯曾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②现在,我即对“厕神”进行探讨。种种厕神,自然属于“仙话”的范畴。中国的上古时代,是光游牧而后始进入原始农业的。华夏人们初祖黄帝即“迁徒往来无常处。”《史…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女娲城民间祭歌田野考察,民间女神信仰首先以女娲为代表,起于远古图腾早期的原始宗教,发展为众多的自然神及地方俗神;其次,以西王母为代表,起于远古至青铜时代的氏族图腾中后期信仰,并为后世道教推崇,形成庞大的道教神系;其三,以观音为代表,起于中古异域的中国化的佛教神谱;各宗各教万善归一汇入儒家“宗亲”“仁礼”学说,形成中国民间信仰的多元建构。  相似文献   

3.
坛神考     
坛神是什么神?什么人家一定要供奉坛神?这连许多家里供有坛神的人也不一定明白。有人以为坛神供奉的是“五通”,此说不确。“五通”是一种淫邪神名。在明代,江苏民俗多供奉它。有人也称为”五圣”、“五显灵公”或“五郎神”。民间传说五通神能迷惑妇女,为种种怪异,迷信的人相信这个,所以五通神香火很盛。《聊斋志异》中就有关于五通迷惑妇女的记载。清朝初年,苏州城西边的楞伽山所奉五通特别著名。康熙时汤斌任江苏巡抚,命令将五通神像丢到太湖里去,并连其他地方所建五通神庙和神像,一律毁掉。“五通”这个名字,本来起源于唐宋…  相似文献   

4.
“参拜靖国神社”来龙去脉高兴祖靖国神杜,原是日本神道教专门祭祀历次战争中阵亡者的神社,建于1869年,原名“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称靖国神社。神道教,从明治时期起,日本政府就把它作为国家宗教,以崇拜天皇为中心,以“尽忠报国”为主要教义。相应的,神...  相似文献   

5.
南海神是中国古人出于对海洋的敬畏而创造出来的四海神之一。在上古神话中,南海神祝融,本是火神。湖南衡阳南岳衡山有祝融庙和祝融峰。古人认为“火之本在水”,故祝融合水火为一神,有关祝融的事迹,屡见于古籍。据载他曾经在阪泉之野为炎帝效力攻打黄帝①;又曾奉帝喾之命讨伐“怒触不周山”的共工②;尧帝时奉天帝之命杀戮敢于盗窃息壤堙洪水的鲧于羽山之郊③成汤伐夏时,  相似文献   

6.
天蓬元帅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大足直教石刻中,有二尊天蓬元帅的造像,一见于石门山三星洞,一见于舒成岩紫微大帝龛,它们均为南宋中期的作品。其形像皆狰狞恐怖,令人生畏,一反汉唐以来道教神真面慈颜和的传统风格,让人耳目一新。那么,这位天蓬元帅来自何方?他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如何?本文就其来源、演变及影响做一初探,以求教于方家。一、从身神、护法到主神天蓬之名,首见于六朝道书《上清大洞真经》①卷二。内言存思人体身神法.继“真思”、“默咒”之后,“次思赤气从兆泥丸中,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一神状如天蓬大将,二神侍立,下布…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著名的爱国民主革命家李济深先生诞辰114周年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李济深故居———广西苍梧县料神村揽胜。从苍梧县城出发 ,小车约行驶30分钟便到达了目的地。在一片格木林覆盖下的料神村面前 ,本族人李君指着不远处池塘中间的凉亭对我们说 :“这叫六角亭 ,抗日战争时期 ,李济深回到家里 ,常到这个凉亭去憩息 ,有时还结网、垂钓、以消除工作疲劳。”池塘边有一座相当壮观的四合院 ,院内外修缮一新 ,大门嵌着一块大理石 ,上面刻着胡耀邦题写的“李济深故居”五个闪闪发光的大字。进入院内参观 ,李君在…  相似文献   

8.
唐宋敦煌墓葬神煞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欣 《敦煌学辑刊》2003,3(1):55-68
本重新校录了上博48册《后唐清泰四年(935)八月十九日曹元深等祭神》,并以此为核心史料,结合大量考古材料和传统献,对唐宋时代敦煌的墓葬神煞进行了考辨。试图不仅恢复敦煌万神殿中这些重要神(礻氏)的“席位”,而且揭示民生宗教的神灵信仰体系中这一组成部分的基本特征:墓葬神煞的“历史延续性”远远超出松散型宗教中其他类别的神(礻氏),佛教的“入侵”,道教的确立,改变的只是和地狱、天堂有关的信仰,墓葬领域则几乎没有触动。  相似文献   

9.
子弹库帛书《四时》中的四时神名应释为“青[阳]■”“未〈朱〉明■”“翏黄难”“■(湛)墨■”,与《尔雅·释天》的“青阳”“朱明”“白藏”“玄英”当属同一系统。它们源于天象,在神祇系统中当属“天神”,且已具有明显的阴阳五行色彩。以《吕氏春秋》等为代表的“句芒”“祝融”“蓐收”“玄冥”“后土”本是五行的职司之神(五官),也是“五祀”的祭祀对象,应属“地祇”。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作为“地祇”的“五官”通过五行与四时相配的方式,实现了向四时神性质的转化,并藉由《吕氏春秋》等文献的广为流传,逐渐被认为是四时的正神。因此,目前文献中所见的四时神,究其来源当有“天神”和“地祇”两系之分。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中叶,随着准噶尔叛乱的平定,一部分阿尔克孜人由于裹胁其中而被清朝从阿尔泰山、杭爱山一带发配到东北的嫩江平原,这就是今天生活于黑龙江省富裕县境内的柯尔克孜族。长期以来,他们为适应自然和社会,其文化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一种古老的信仰一直扎根于其民族的心灵深处,那就是,他们一直崇拜蛇神。 蛇神,柯语称为“吉林都斯”,其形状是:中间是一男一女——用布做成的半身小人,蓝眼珠,人两边是用皮条扭成的两根皮绳,象征蛇。蛇神一般供奉在各家西墙北炕的柜子后边。 东北阿尔克孜族共有六个姓氏,即达本、义奇格、嘎博韩、赛音德尔、博勒特尔、格尔格斯,汉姓  相似文献   

11.
任丽新 《民俗研究》2005,(3):245-254
对民间诸神的信仰无疑是我国民间宗教的一种主要形态,按照涂尔干的观点,宗教的基础就在于世俗世界与神圣世界的隔离。涂尔干认为,“人们已经在两者之间划出了一条逻辑界限,所以心灵会断然拒绝将这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混为一谈,甚至不允许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这是因为,两者之间相互混同或直接接触,与人们内心中这两种概念的分离状况是格格不入的。神圣事物总是某种超凡脱俗的东西,凡俗事物不应该也不能够与之接触”。我国民间信仰中的诸神无疑也构成了一个神圣的世界,虽然从本质上来看,这个神圣世界是迥异于凡俗世界的,但是,我国民间信仰的诸神又与凡俗世界有着“割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从与世俗世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我们看到我国民间诸神有着浓厚的世俗特性,这种特性体现出了我国民间宗教信仰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1996年以来,英国一个名为“修丹神信徒团体”的组织不断在新闻媒介指控达赖反对人们信仰修丹神,并对“流亡政府”迫害修丹神信徒的种种行径予以揭露,声称在印度。修丹神的信奉者被革职,僧侣被逐出寺院,信徒的家被搜查、神像被毁。对此,达赖集团由“流亡政府”发表声明,对上述指责予以全盘否认。然而,与此同时,“西藏人民代表大会”又专门通过一项决议,不仅规定“流亡政府”下属单位不许信奉修丹神,还要求人们在达赖与修丹神之间进行选择:信奉达赖就不要再信奉修丹神,信奉修丹神就不得再信奉达赖。而一向标榜自由、民主与人…  相似文献   

13.
朋友,当你走进土族人家,就会看到在堂屋的大红面柜(或供桌)上,供有一支箭杆。箭身约4尺,系满各色绸绫。此箭土族群众称作“达拉戛”,意思是“护法神箭”,又名“五台护法”。大凡逢年过节,家家点灯煨桑,虔心祭祀,祈求神箭护佑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人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倘若兄弟不和,或妯娌之间发生争执,长辈们将双方带到神箭前,语重心长地耐心开导,说服教育,以消除误会,化解怨恨,全家人像往日一样同舟共济,和睦相处。那么,土族缘何供奉神箭?对此人们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这与历史上吐谷浑首领阿柴临终时折箭遗教有关。据史料载,公元424…  相似文献   

14.
无性别的神(长篇小说梗概)央珍著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藏。央吉卓玛是德康家族的二小姐,她活泼、任性、快乐,尽管由于弟弟的不幸天折,她在这个家庭里被众人指责为“不吉利的人”。但是她真正受到众人的指责并被冷落,还是在她从拉萨八廓街外祖母家往了一...  相似文献   

15.
李新华 《民俗研究》2006,(3):171-187
引言村落,是民众春种秋收,生息繁衍的聚居空间。村落中的信仰、禁忌、崇拜是民众思想意识形态的真实体现。走进山东的村落,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积淀形成的古老信仰、禁忌、崇拜,隐性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又以对“神”的敬祀供奉形式,显性地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节日庆典等活动中。“神”作为人们想象幻化出的事物灵魂主宰,是没有具体形象的,而在对神的敬祀供奉活动中,人们又需要一个表示对某种事物神灵敬祀的具体可见的崇拜对象,于是人们将抽象的“神”赋予了具体的形象。这便产生了大量作为神的象征、神的化…  相似文献   

16.
茅山神仙府     
雄踞句容境内东南的茅山,以“江南第一山”而著称于世,是久负盛名的道教圣地,素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誉,被道家尊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  相似文献   

17.
“跳五猖”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神舞,流传很广,安徽郎溪定埠镇尤为盛行.关于“五猖”神的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据《清人笔记》说:朱元璋征陈友谅,梦阵亡士卒请求抚恤,乃命江南百姓家造“尺五小庙”,命阵亡士卒“五人为伍”而受供.其二,“五猖”是“祠山神殿下诸将”.“祠山神”相传是西汉时的张勃(见《广德州志·丛缀卷》).张勃先世佐禹治水,故张勃被派往广德镇守治水,引长兴(浙江)之水,益广德山田(见《广德州志·寺观卷》),开成“圣读河”后,坐化而死.后人感其功德,将其神化造庙祭祀,庙额题赞“禹后一人”,神牌上的全称是:“广德灵佑崇德祠山大帝”,传说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封的.郎溪、广德供奉的“五猖”神,都是设在“祠山神”庙殿两侧.  相似文献   

18.
李震 《南方文物》2023,(1):104-108
美国汉学家普鸣对早期中国的研究在当代西方汉学中自成一格,其最大特点在于人类学视角的引入。在其代表作《成神》中,普鸣对早期中国的人神关系问题作了集中的研究。在普鸣看来,从殷商西周到春秋战国,中国主导性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从主张祭祀神灵到强调个体修身成神的转变,决定此种变化的实质是对人神关系的理解从断裂走向了连续。以人神关系为基础,普鸣为早期中国的思想史和政治史串联起一条内在而连贯的线索。普鸣的研究长于文明比较,擅于借助人类学重新解读思想的主题和寓意,其方法论意识值得给予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真武,即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也是道教所奉之神。据《云麓漫钞》卷九载,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因避讳,始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时(998—1022在位),尊为“镇天真武灵应祐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1]。学界关于广东真武信仰的研究,历来多集中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相似文献   

20.
郭泮溪 《民俗研究》2009,(4):94-104
最早的中国海神是沿海东夷人创造的,其神容为珥两蛇、践两蛇的鸟图腾。随着中国海神信仰演变过程中人化影响的渐次加强,海神角色逐渐人格神化。海神角色人格神化大体分三个阶段,即雏形阶段、确立阶段和普及阶段。中国海神与内陆神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其角色转化,是人化影响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