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洞穴 1962年我生于拉萨。我父亲是汉族,十八军进藏时,他们是一边修路一边进来的。我父亲当时驻守拉萨,与我母亲认识了,她是藏族。六十年代父亲调到山南琼结县工作,母亲也从林周县调去。我的童年在琼结县度过。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40年代末,我作为家中的老大出生在拉萨。记得小时候总是听老人们说,拉萨这个地方是神和龙的殿堂,人和鸟的故乡。我父亲出生在山南曲松"埃"地方,母亲出生在山南扎囊"那若"地方,我出生在拉萨八廓东街小巷里的德庆饶丹大院。那天,听说是我的外婆给接的生。我一出生,母亲就自己动手剪掉了脐带,把我包好放在一边。这时候,外婆抱着一口热气腾腾的大砂锅,口子套在了母亲的头上。听母亲说当时她感觉特别舒服,头上  相似文献   

3.
湖北黄冈是我母亲出生之地,也是故乡。我虽去过武汉好几次,却从来没有到黄冈去过。母亲的故乡现已改为武汉市新洲区,听说是1951年由黄冈县析出,置新洲县,1983年划归武汉市,不过在我家里继续按母亲的叫法。2002年秋,有机会回国,便安排好了,和妹妹为伴,去湖北黄冈故乡走一趟。  相似文献   

4.
50年代初,我曾参加过康藏公路(即今天的川藏公路)的修筑。40多年过去了,这条路早已今非昔比,可是当时修路的许多往事仍时时浮现在心里,直到今天,我仍深深地怀念当年和我们一起筑路的藏族民工们。三双牛皮鞋康藏西线筑路是从1952年开始的,上级要求我们1954年要从拉萨通车到朗嘎,结果我们按时超额完成了任务。1954年年底,我们西线筑路大军把公路从拉萨修到了巴河桥,与后方筑路部队胜利会师,全线贯通了康藏公路。当时参加西线修路的主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155团,军区炮兵营和1万多藏族民工,他们在由西藏工…  相似文献   

5.
如今,“中国最后一片陆地孤岛”已成为陈塘最响亮的口号,很有噱头。查阅了一下,这话最早可能是从新华社的报道中出来的。一些数据与故书能很生动地反映过去陈塘交通之大不便:由定结县日屋镇通往陈塘的公路早在1964年前就已开始动工修筑,并且一直修到了离日屋镇39公里处的孔定玛,当时的日喀则贸易公司还在当地办起了伐木场。但第二年9月,一场雪崩引发的特大泥石流,冲走了当时正在施工的汽车16团、汽车11师以及贸易公司的10辆汽车,战士、工人20人;1975年又发生特大泥石流,这段公路被完全冲垮,牺牲驻军和道班工人28人。在孔定玛,现在都还能找到当时被埋没的汽车零部件,已是锈迹斑驳。  相似文献   

6.
我于1927年生于山西省文水县,自幼人家塾熟读古典文学,后在山西工业学校学习机械电气专科。1948年初,我考入太原钢铁厂当练习员,半年后西北实业公司精简,我们十个练习员都被裁为工人。我成了一号高炉的炉前工。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西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叫斯朗·丹增曲培(以下简称丹增),藏族人,1971年2月出生在拉萨。我的少年时期在雪域高原长大,初中之后在内地的西藏中学读书,已扎根湖北三十余年。我的一家是一个"团结族",我是藏族,我妻子陈娟娟是汉族。我们家也有"团结族"的传统,我爸是汉族,我妈是藏族,在西藏我们把这样的家庭叫"团结族",意为"民  相似文献   

8.
西藏近40年来,特别是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6年来,这里的经济确实发展了,城乡面貌确实改变了,雪域人民的日子正在变得富裕起来。我是一个藏族人,又在拉萨生活和工作了几十年。这些变化都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身经过的,我想把它告诉关心西藏、愿意了解西藏的朋友们!从拉萨的变化讲起拉萨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也是西藏政治、宗教和文化的中心。z始建十吐善赞普松赞干布时期,至今已有1363年的历史。那里有西藏历史和文明的象征布达拉宫、大昭寺,还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和古建筑。但是,我想坦率地说,当1951年我来到拉萨的时候,这座城…  相似文献   

9.
才旦 《中国土族》2004,(1):50-51
因为有了大昭寺才有了八角街,有了八角街浓烈的宗教色彩和商业气氛,反过来,八角街又像一个巨大的环带,将大昭寺紧紧地束裹馅包在了里面。于是,有人称大昭寺是八角街的母亲,这是极其形象而又恰当的。大昭寺始建于647年,相传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法,测出西藏地形,并由此选定大昭寺的位置。寺的位置所在处为拉萨的卧塘湖,被认为是魔女的心脏,在此填湖建寺,能消灾驱魔。至于大昭寺的称谓,是因为文成公主主持填湖施工时,神山羊为之助力驮土,故得名大昭。寺院是拉萨的主要景观,来拉萨的游客大都是奔寺院而来的。若论拉萨的几座有名的寺庙的历史,最…  相似文献   

10.
拉萨没有牧歌黄橙没来西藏时,总把拉萨想象得太荒凉太冷寂。当我真实地踏在拉萨的大道上,看风中飘扬的金色树叶像一枚枚音符,感受无处不在的阳光如母亲的手,心中竟充满了生命的暖意。拉萨是中国唯一的没有现代高楼大厦的都市,然而作为都市应有的所有繁华在这里都一一...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元月,我第一次坐上从黑龙江苇河林场到柳山的蒸汽小火车,它的车厢比内燃机车厢小一半左右,没有电,夜间乘车的旅客就靠蜡烛照明。虽然少了广播中甜美的问候和曼妙的音乐,工人沉沉的鼾声和年轻母亲轻声哼唱着的催眠小曲,却让回忆更感亲切。蒸汽小火车是林区居民与外界沟通的惟一交通工具,我数了数车窗外一晃而过的电线杆,再看了下...  相似文献   

12.
我的前半生 1976年,我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小山村.我的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我8岁时,父亲所在煤矿大爆炸,他有幸躲过了一劫,煤矿关停后被安置去了湖北沙市,我们全家也从农村搬到了城市.由于母亲没有城市户口,在城里我们被称作"半边户",所以我是生在农村,长在城市.我的母亲是一个文盲,没想到若干年后,...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70年代,我的父母投奔亲友来到新疆伊宁,他们在这里相识相恋,组建家庭,我家所在的伊宁县东一区居委会辖区,居住着11个民族、1 000多户各族群众,以维吾尔族居多。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我出生的地方就是父亲工作的医院,母亲原是一名工人,由于我的出生,母亲辞去工作,父母经营了一家小商店,这样既能照顾家又能补贴家用。那时的商店就是在临街的墙  相似文献   

14.
转眼已经4年过去了,母亲坟上的野草长了又烧、烧了又长。在拜祭母亲时,我在想,能不能在她的坟头放个手机?想她的时候,就能拔通它,让母亲听听我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赵旭 《丝绸之路》2012,(23):43-46
我终于又到了拉萨!这是我来到拉萨后的第一句感言.多少个日日夜夜,西藏是我梦牵魂绕的地方,我向往拉萨,向往布达拉宫,因为这里是无数佛教信徒的心灵圣地,是大千世界人们心中爱与善的永久天堂.那天,拉萨湛蓝的天空格外深远,天外有天,我眯着眼睛眺望着九天之外的红晕,望着明明灭灭的宇宙万千.我知道,到了西藏,万物生灵就成了沧海一粟,我寻寻觅觅,想在这碧海蓝天里寻找一丝白云,然而什么都没有,蓝蓝的天宇上只有闪烁的太阳和悠闲的雄鹰.  相似文献   

16.
彩虹     
四西里嘎和南罕亮婚后十分恩爱,对父母尊敬又孝顺。沙铁夫妇也疼爱儿子和媳妇。一家人过得欢欢喜喜。婚后七个月,西里嘎要随父亲出远门做生意,便对南罕亮说:“心爱的妻子啊,为了增加家里的财富,我要跟随父亲去做生意,你留在家里照料母亲吧。”南罕亮回答:“亲爱的丈夫,你和父亲出门找金银,我不阻拦你。我在家里会服侍好母亲,你放心去吧。”出门那天,西里嘎对母亲说:“我的母亲啊,我跟父亲出门后,请你照应好媳妇和那几个汉族姑娘。她们离开昆明到勐藏巴的日子不长,还不熟悉我们傣家的风俗习惯,如  相似文献   

17.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位卓越领导人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从1927年8月至1928年2月,他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在半年时间内,他迅速恢复各地党组织,在农村发动土地革命,在城市领导工人运动,并组建了城市工人的武装——“打狗队”,救援了一大批从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撤退回上海的革命者,为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使江苏党的工作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陈德邻 《炎黄春秋》2010,(10):23-23
<正>1950年下半年,我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六区工作,担任六区区委书记,当时经我之手处理过两次李昌同志的信件。第一封信是1950年土改前夕,我带领七个村寨的贫农与李昌同志的母亲开展减租减息的斗争,并开会斗争了李昌同志的母亲雷田氏。在此之后,雷氏给李昌同志写信告我的状,李昌同志给他母亲写了一封回信,此信虽然是写给他母亲的,但对我们的土改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肯  相似文献   

19.
同行的人 六月三日,天光熹微,我们驱车驶向拉萨西北七十公里开外的楚布寺。这是一次有趣的组合。除我这个藏人和一位汉族女友,另外两个,金发碧眼,身材颀长,一望便知是异国人。女的我不熟,只知来自美国,似是噶  相似文献   

20.
尚小云(1900-1976) 男汉族河北南宫县人京剧旦角演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一家人从香港迁居北京不久,母亲便带我去戏院看戏。记得那是个日场。刚入座,母亲便指着戏单说:“今天的好角儿(梨园行对优秀演员的习称) 是尚小云,他演的是拿手戏《昭君出塞》。”等呀,等呀,终于好角儿上场了。从头至尾, 只见这个叫尚小云的又唱又做,载歌载舞,身披大红斗篷满场飞,手掏翎子(将两根野鸡尾毛插在头盔上的一种美饰)露出雪白的双臂,太美了! 美得像只展翅翱翔的仙鹤,盘旋而来,飘然而去。戏散了。出了剧场,我就高高举起自己两臂, 对母亲说:“小愚(作者小名)什么时候也能有小云那样的胳臂就好了。”母亲笑道:“你的胳臂要像他就糟糕了。”“为什么?”“他是个男的,演的是女人。这叫男旦。”“我喜欢男旦!”我大叫,身边的人转过身看着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