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汶口文化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汶口文化是解放后发现的我国黄河下游新石器晚期文化的一部分。这个文化正处在我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化的社会大变动时期。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是我国最先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毛主席教导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为了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  相似文献   

2.
论中共在1921—1949年建构“人民”话语的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话语是中国革命和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建构这一话语时,一是注重"人民"话语的历史发展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赋予其不同的内涵;二是突出"人民"话语的阶级性,与"国民"等其他话语作了严格的区分;三是赋予"人民"话语以无上的价值向度;四是强调"人民"话语的真实性。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话语的科学建构和准确运用,不仅为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而且也为实现政治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3.
在本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各阶级人民群众的联合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大革命——国民革命。这场革命的目标之一是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建立新的革命政权。当时,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这样一个他们为之奋斗的政权的性质、形式及建立政权的手段等问题如何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党在统一战线和在整个民主革命中的战略、策略。因此,探讨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政权问题的认识过程,有助于我们加深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的发展历史,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阶级分析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政治意义上的阶级是同质、固化、二元对立的,强调冲突和斗争;社会意义上的阶级是异质、流动、多元互动的,强调关联和交融。近代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尚未达到“阶级对立简单化”的程度,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便不得不在两种阶级图景之间艰难地寻找平衡。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中,阶级划分的标准和程序时常与党的阶级政策相偏离,这不能简单视为政策执行中的错误或偏差,而是政策弹性和适应性的体现,从中可以发现革命实践的辩证逻辑。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失败,究其原因是他们自身的阶级局限决定了他们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选择正确的革命道路。这必然导致他们的革命不彻底,即便革命一时成功,但失败却是永远的。为此,对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失败教训以及中国特有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历史和国情,我们必须清醒认识,进一步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革命席卷全球——著名的如俄国、中国、南斯拉夫、朝鲜、越南、古巴以及墨西哥的革命。;可以说,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之一。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作为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大体串起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链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主要部分。理解中共如何使用“阶级”话语分析中国革命性质,划分革命敌友,开展革命实践,构成了我们理解中国革命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阶级政党,通过"朋友"与"敌人"的区分以及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策略的实行,将占据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纳入自己的阵营,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社会基础。抗战时期党的主体力量是农民(主要是贫农和中农)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产业工人),这虽然有违党的组织路线,却恰与近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布的实际状况相同构,从而决定了中共有可能真正贴近中国革命的现实,取得足够的政治潜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失败,究其原因是他们自身的阶级局限决定了他们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选择正确的革命道路。这必然导致他们的革命不彻底,即便革命一时成功,但失败却是永远的。为此,对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失败教训以及中国特有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历史和国情,我们必须清醒认识,进一步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四个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四个自信"源自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在本质上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自信,既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践探索的宝贵经验,也是未来创造更大成就的光辉指引。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探索和开创中国道路的历史。道路问题是根本问题,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一个阶级或政治集团,对另一个阶级或政治集团,采取焚书、禁书的措施,是屡见不鲜的。问题的实质,是革命的阶级或进步的政治集团焚禁反动书籍呢,还是反革命阶级和反动的政治集团破坏进步文化?秦始皇焚禁儒家反动书籍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对于法家秦始皇为巩固新兴的地主阶级专政所采取的这一革命措施,历史上一切儒家和反动派无不恶毒地咒骂攻击;一切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则大加赞扬、肯定。明代的李贽站在尊法反儒的立场,宣称包括诗书在内  相似文献   

11.
卫今 《文物》1976,(11)
历史上每一次革命的大风暴,总是要使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尖锐激烈起来,产生阶级斗争的新形式,在革命阵营内部也会产生一些"假革命的反革命",成为从"内部蛀空"革命事业的"蛀虫"。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革命的阶级能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而对中间势力的争取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一个重要体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中间势力站到革命阵营中来,鼓励了顽固派,壮大了革命阵营,为中国革命的迅速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长期以来,"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利用被他们控制的宣传工具,大造反革命舆论。他们的手段之一就是打着"古为今用"、"评法批儒"等幌子,随心所欲地歪曲历史,借古喻今;也常常借用古典诗词来表达他们反党反人民的阴暗心理和狼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在大革命时期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的推行,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那么,它为什么能够在当时提出并得以推行?原因究竟在哪里?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的分析,以求教于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一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错误分析,特别是对中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错误分析,是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的最深刻的思想根源中国工人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是团结的对象,这是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决定的。但是,陈独秀无视这一客观条件的存在,把  相似文献   

15.
"红色资源",亦可称为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长期革命斗争时期遗留下来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及革命人物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等珍贵历史资源,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留下的革命文物、革命事迹和革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54,(7)
在一百多年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革命斗争中,中国人民创造了伟大的和光荣的历史。早在一九四一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就号召我们研究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研究,和革命理论的研究、当前实际状况的研究并列,作为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说过:"指道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文物试探体脑分工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是阶级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剥削者把它说成与阶级存在同样是自古有之永恒不变的"天经地义"。马克思证明了阶级"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它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通过无产阶级专政而归于消灭。在阶级发生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中长期呈现出尖锐对立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差别,也是这样。它并非"自古有之"。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的中央档案馆里,珍藏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1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这是飘扬在历史苍茫天幕上的理想旗帜!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神州大地,从此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7次全国代表大会。回溯参加中共第五、  相似文献   

19.
濮灵 《史学理论研究》2013,(1):27-35,158
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与学术风格。首先,它在对诸多史学思潮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始终坚持着唯物史观的指导,同时也发展了苏联史学的党性原则;其次,它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革命和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工具,史学工作者皆致力于阐释历史发生的社会根源与阶级根源,并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也倾注了史家个人的情怀;再次,它秉承了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和治史传统,在"论从史出"和"设馆修史"等方面既有继承,也有发展。  相似文献   

20.
霍新宾 《安徽史学》2005,9(5):68-75
广州国民政府时期,不仅是国民革命迅速发展的高潮阶段,也是革命统一战线发生斗争与分化的转折点.以国共党争为主线,此阶段的工商关系因党派政治的渗入而愈趋复杂,并呈现出"对抗与合作"的双重态势.这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工人代表会与商界的阶级对垒,而广东总工会等国民党右派工会则与商界取合作姿态.尽管此时工商间的阶级分野取得明显实效,但也毕竟有限,这与国民党"阶级协调"的政治统治逻辑及广州"劳资混合"的行会传统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