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河下游在北宋时期就曾有引黄河水沙淤灌农田之举,但由于黄河下游两岸大堤汛期决口频繁,人们对黄河谈虎色变,唯恐不能把黄河水安全地送走,破堤饮水则是万万不敢尝试的。因此,黄河水不能在下游兴利几乎已成为了千古的戒律,引黄灌溉济卫工程结束了千百年  相似文献   

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但是,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腐败,黄河长期得不到治理,致使中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洪水泛滥。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国民党扒开花园口,在2540年间,黄河共计溃决了1590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每三年就有两次决口,一百年就有一次大的改道。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对治理黄河极为重视。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离京,就亲临河南,到兰考、开封、郑州、新乡等地实地考察黄河的治理情况。  相似文献   

3.
宁夏平原是我国古老灌区之一,"天下黄河富宁夏"是古人对宁夏平原富庶景象的赞誉。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始于秦代,历代移民或军屯、或民屯、或商屯,开发不绝于史。虽然魏晋、唐末战乱造成严重影响,但都随着社会的安定而恢复。即使西夏、蒙元时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同样积极经营宁夏平原的农业生产。明清以后,宁夏平原呈现的是阡陌纵横,水乡腴田的景观。新中国建立后,利用古老干渠的同时开挖新支渠,宁夏平原灌溉渠道网络形成。两千多年间,黄河既滋润宁夏平原农业文明,也孕育了黄河文化。  相似文献   

4.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 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从此, 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前期论证的大幕。195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上,再次提出引江、引汉济黄和引黄济卫问题。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通过并发出的《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 “除了各地区进行的规划工作外,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 (主要指长江水系)北调为主要目的,即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规  相似文献   

5.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当初,淮河本是"四渎"之一,槽深流清,颇富通航之利.然而从1128年杜充决黄河开始,因为掺杂了诸多人为因素的700多年的黄河夺淮,因为明清时代蓄清刷黄、济运保漕的国家大政,因为截淮的高家堰与汇淮的洪泽湖,淮河失去了河形、失去了下游、失去了入海水道.这样的自然与人力综合作用、"黄侵"与"运逼"交相折磨的淮河,又引发我们广泛的文学拟喻与深沉的哲学关怀.以言文学拟喻,传统帝制时代的黄河可称"父亲河"、运河可称"富贵子"、长江可称"母亲河",淮河则是值得同情的"隐忍子";以言哲学关怀,淮河与黄河、运河、长江之间的"恩怨情仇",既反映了人地关系的复杂性,也展示了政治权力对自然变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瞿定国 《百年潮》2024,(1):60-66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毛泽东始终对于黄河怀有特殊情感。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他都十分关注黄河,发出的“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号召,成为动员和激励几代人治理黄河的响亮口号。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多次提出要骑马考察黄河,虽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未能实现,但为后人留下的“把黄河治理为益河”的伟大念想,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7.
黄河以千古不废之流哺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又以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而为害人间 ,黄河流域灾害绵延不断 ,成为历史上“中国之忧患”。从远古传说中的夏禹开始 ,中国人民同黄河水患进行了几千年不屈不挠的斗争 ,但黄河始终没有改变其肆虐的特性 ,丰富的水资源也得不到开发利用。新中国成立之后 ,亘古黄河展新颜。半个世纪以来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中央领导为黄河治理开发耗费了无数的心血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是三代伟人共同的心愿和目标。一1 94 7年 ,毛泽东在陕北佳县神泉堡 ,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后 ,心潮起…  相似文献   

8.
耀庭  玉纯 《文史博览》2009,(8):48-49
1952年的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我军在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人数最多、任务最艰巨的工程。三十万施工大军中,解放军有十万。  相似文献   

9.
唐徕渠,又称唐梁渠、唐槐渠,俗称唐渠。是银川平原河西垦区的古渠,也是宁夏引黄灌区最大的一条灌溉干渠。原古渠口开于青铜峡出口“一百零八塔”下。民国时期,渠长212公里,渠口最大进水量65.6立方米/秒,灌溉农田46.7万亩。新中国成立后,对渠道进行过多次大规模整治,特别是1960年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以后,将唐徕渠引水段扩建为河西总干渠,给河西灌区的几条主要干渠统一供水,结束了银川平原干渠无坝引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一个个被提上议事日程.兴修水利、治理江河,也是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为了治理长江,1952年国家在长江中游的湖北省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接着又考虑治理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经过周密计划,决定修建“汉江下游杜家台分洪工程”(简称汉江分洪工程).这个工程被列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之一.工程的准备工作在1955年下半年开始.《湖北日报》很重视对这项工程的宣传报道,派我为常驻工地的记者.在正式开工前,我就到工地采访了,经常住在工地指挥部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农田水利建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共云南省委依靠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大规模地兴建了灌溉和防洪除涝工程,还大力发展城乡供水工程和民族地区的治水工作,进行水力发电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改善生态环境等,各项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为云南工农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先秦文献都提到了泛滥成灾的洪水,提到大禹治理洪水并划分九州,讲长江、黄河的各处险要为大禹开凿水道留下的遗迹。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本文认为,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大禹是不可能治理黄河、长江的,所谓大禹治水不过是把济、濮流域的洪涝排泄出去而已,大禹治水的活动范围不出今天的豫东、鲁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10月9日,是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先生去世一周年的忌日,本刊特转载杜润生先生1998年8月27日在山西引黄工程指挥部的讲话,来缅怀老先生。接受挑战山西省水资源奇缺,已经出现水资源危机,而且这个危机逐渐走向严重化。解决这个危机,除了向黄河调水,别无选择。我们不能指望老天爷大气环流的变化,也不能指望从其它地方调水,但是黄河年年断流,有变成内陆河的可能性,没有多少水可调。引黄济晋不搞不行,如果  相似文献   

14.
南京国民政府在1933年9月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以前已经在治理黄河问题上有所谋划和举措。国民政府介入治黄的背景与其导淮政策密不可分。国民政府在黄河与淮河治理次序上先后经历了"淮黄同治"与"先淮后黄",而后迫于各方压力又不得不对"先淮后黄"的政策做出修正。国民政府介入治黄是宣示其对于孙中山政治遗愿的继承,也是彰显其政权合法性的一种标志,一定意义上还是整合黄河流域各军阀势力的一个恰当借口。黄河对淮河的影响关系也使得国民政府在导淮的同时不得不顾及治黄。国民政府各部会介入治黄,则怀有政治企图或有所束缚。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国民政府在治黄问题上表现目标不一,政令多变,协调乏力,效果不彰。国民政府初步介入治黄的表现与特点,预示日后黄河水利委员会亦难有作为。  相似文献   

15.
正小浪底水利枢纽是国家第八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工程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黄河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92.3%,是黄河干流三门峡水利枢纽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实施调水调沙运用,抑制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对黄河治理以及促进黄河下游两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藏的和平解放,如何治理西藏成为成为党中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对西藏政策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正产业布局作为政府调控的重要手段,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防战备、改革开放之后的东部率先发展、20世纪末以来的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通过实施"156项工程"与三线建设,促进了产业空间的均衡化;改革开放后,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促进了产业在东部地区的大幅聚集;  相似文献   

18.
周馥与山东黄河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晚清封疆大吏的周馥,对山东黄河的治理尤为重视。在治理前,他非常重视考察黄河水性,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水方案。治理黄河本身体现了周馥重视农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丁宏伟  薛华 《中原文物》2016,(4):123-126
郑工合龙处碑是清代后期黄河堵口工程的历史见证,该碑现存于黄河博物馆,它是黄河特大堵口工程的重要见证,真实反映了清代后期黄河治理的艰辛及黄河由南流向北流格局的转变,以吴大澂为首的堵决成功,使得黄河北东流成为惯常,使黄河南流成为历史。该碑对于研究河防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58年7月,黄河花园口发生了223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大洪水,也是黄河有史以来实测到的最大洪水。当时郑州铁路桥被冲,南北交通中断,下游堤坝漫顶,形势极为严峻。靠着党中央的正确决策,靠着沿黄军民的殊死拚搏,靠着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