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勇 《文史博览》2013,(11):22-22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中国杰出的核研究科学家。有人曾经问他:“您研究原子弹成功之后,得到了多少奖金?”邓稼先总是笑而不答。直到1985年6月他病危,杨振宁到医院看望他时,又提起了这件事,他才回答说:“一张,人民币10元。不对,是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有些不信,说:“您不是在开玩笑吧?”邓稼先解释说:“是事实,不是玩笑。1985年颁发原子弹特等奖的奖金是10000元,单位里人人有份儿。  相似文献   

2.
正对一般读者而言,知道秦元勋的并不多,但他是我国首颗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的大功臣。因此,在198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集体成果奖中,秦元勋与邓稼先、周光召等9人并列。这样的民族脊梁,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少年哈佛求学去1923年2月13日,秦元勋出生在贵州省省会——贵阳一个商贾之家。  相似文献   

3.
正一、氢弹试爆成功创"中国速度"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罗布泊上空同时升起了两颗"太阳",其中一颗"太阳"迸发出比一千个太阳还要亮的光芒。当天深夜,这条消息从北京传出。一时间,举国沸腾,举世震惊,各国争相报道、评论。共同社东京十八日电北京广播电台17日深夜广播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到18日零时半的时候,北京市内就已经出动了大批的敲锣打鼓的游行队伍,天安门前的长  相似文献   

4.
1960年秋天,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苏联完成了超巨型氢弹的研制工作,该氢弹的爆炸当量为亿万吨级。”  相似文献   

5.
林晓清 《江淮文史》2022,(2):105-114
<正>面对组织重托,他毅然挑起重担,一脚踏入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实验之门,一次次深入现场,最终抛洒热血、以身许国。28年间,他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报国的初心和使命,他就是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立志报国安徽省怀宁县白麟坂,风景秀丽,群山环抱,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农村,这里坐落着一座名为“铁砚山房”的宅院,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便诞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1958年后,金银滩这个地名在中国地图上悄然消失了,几百户牧民也突然离开了那里。不久,青海金银滩成立了西北核武器研究设计院,九院的总部也设到了那里,因保密需要,对外称"221厂"。那里诞生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因而被誉为"原子城"。作者196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二机部第九研究院,从青海金银滩到新疆罗布泊再到绵阳九院,他亲历了中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再到1996年7月30日中国政府暂停核试验的全过程,隐姓埋名从事核试验分析工作30余年。如今,距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已过去半个多世纪,金银滩昔日的辉煌连同老一代九院人远去的青春岁月,早已凝固在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人们的永久记忆。  相似文献   

7.
张蕴钰 《百年潮》2007,(4):17-21
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罗布泊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大气层全当量氢弹试验,使中国成为第四个掌握氢弹武器的国家。这次氢弹试验的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个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次成功进行氢弹试验,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样的速度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8.
顾迈男 《百年潮》2009,(12):60-65
1986年,在邓稼先去世前的数月里,我作为第一个进入核武器研究"禁区"采访的记者,曾多次和邓稼先接触,对他进行访谈,并专程去他工作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采访他的事迹,从而知道了关于邓稼先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感人至深,至今仍清晰如昨,现整理如下,以表达我对邓稼先的怀念.  相似文献   

9.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两弹试验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提高了我国的国威军威。  相似文献   

10.
正1967年11月,我被师里任命为独立飞行大队政委,并领受了一项光荣任务——与独立飞行大队长申广顺一起,带领大队用当时中国最先进的"轰—5"战机进行氢弹空投试验。在给空军汇报任务准备情况时,当时的空军王辉球政委要求我们:用"轰—5"飞机空投氢弹是第一次,任务很光荣,但有一定的危险性,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在空投技  相似文献   

11.
1972年1月7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在全世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举国上下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但在投掷实战氢弹时,却出现了种种令人难以预料的险情。被誉为“彝族之鹰”的空军飞行员杨国祥;置生死于度外,沉着镇定,以高超的技艺顺利完成了任务,为中华民族赢得了骄傲。  相似文献   

12.
1967年6月17日,中央专委主任周总理亲自安排下,聂荣臻元帅亲临现场指挥,成功地进行了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提前实现了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6月关于"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的预言. 中国氢弹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国际公认中国核技术已进入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因为,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到第一颗氢弹试验,美国用了7年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半,而我国只用了2年半,发展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3.
1972年1月7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在全世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举国上下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但在投掷实战氢弹时,却出现了种种令人难以预料的险情。被誉为“彝族之鹰”的空军飞行员杨国祥,置生死于度外,沉着镇定,以高超的技艺顺利完成了任务,并为中华民族赢得了骄傲。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在西北大漠深处,原子弹、氢弹爆炸的两声巨响震惊了世界。无数疑惑、质询的目光投向“蘑菇云”升起的地方:中国何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研制成功“两弹”“?两弹”诞生地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作者深入“中国原子城”,将那一段被大漠尘土掩埋的可歌可泣的历史重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5.
爆炸拉完第9车煤的时候,9号井矿工李忠海觉得心情有些不好,对妻哥梁春平说:不干了,上去吧。梁春平还想再拉一车——毕竟离下班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多拉一车每个人可以挣25块钱,但看到妹夫的态度,他没再说什么。  相似文献   

16.
佚名 《神州》2008,(10):88-90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1950年8月,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祖国参加建设。 1953年,许鹿希与邓稼先结婚,婚后5年生子,生活无比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苏峰 《百年潮》2022,(7):71-77
<正>“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这是国防科技事业领导人张爱萍将军1986年为邓稼先写的悼词,概括了邓稼先忠诚的品质、无私的精神、伟大的贡献,成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生的写照。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邓稼先终生践行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  相似文献   

19.
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女儿伊雷娜·居里继承了她创建的居里实验室后,和丈夫约里奥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清华学子钱三强师从小居里夫妇,与妻子何泽慧同进居里实验室工作,因夫妇俩发现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回国后,他俩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特别是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立下了不世之功。  相似文献   

20.
宋炳寰 《百年潮》2015,(1):53-57
1967年,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今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开始进行体积与重量都较小、比威力(即威力与重量的比值)较大的核武器探索研究,是为研制核潜艇用的潜地导弹的氢弹头而开展的预先研究。1970年,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九院)提出了较小型的氢弹引爆弹(即"扳机",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为了检验设计的正确性,探索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