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斌 《古籍研究》2002,(4):18-20,46
《老子》第六章中一二两句“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在整个《老子》注释中可能是争论比较集中的要点之一,各家对于句子意思的不同解释,虽然有不少值得思考之处,但从总体上说在过去的《老子》注释中对于这句话的解释还是不能够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老子》甲简2:“少私寡欲”,释文作“须”,注释认为“须”为“寡”字的误写。又(老子)甲简24:“居以寡复也。”释文作“须”,注释云:“各奉作‘观’。”按,以上两字均当释为“寡”字。《鲁穆公问子思》简4:“寡人惑焉”,《尊德义》简15:“民吁以寡信”,  相似文献   

3.
“无为”作为《老子》一书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而这一时期特定的思想学术文化对“无为”的释义有着深层次的影响。主要原因为两点:首先是宋代三教合流的大环境中,儒学占据思想文化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对道家著作《老子》的注释有着积极的影响,其次就是宋代道教的繁荣以及统治阶层出于巩固政治的需要,促进了对《老子》中“无为”思想的解读。宋代这一特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使不少注家把书中的“无为”思想作为治国之术加以阐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通过《吕氏春秋》可证实老子的性学思想已成为先秦精英阶层的共识,《老子》对性文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老子想尔注》是道教创使人对《老子》性文化的整理、继承与发展,《老子》和《老子想尔注》构成了华夏性文化史上的两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乃华 《神州》2007,(10)
豫人王殿举先生,出生于老子故里,自幼对老子由衷崇敬,参加工作后,又曾主编过《鹿邑县志》,搜集到不少关于老子的史料。1986年以来,他认真研读了王弼本的《老子》,并参阅了今人陈鼓应先生的《老子校订文》、马叙伦先生的《老子校诂》、高亨先生的《老子正诂》、严灵峰先生的《老子章句新编》、张默生先生的《老子章句新释》等专著,积多年研究之心得,对通行本中的讹错,进行了校诂订正,末深厚绘事之功力,信手挥毫,撰绘成《画说老子》一书。书中以故事证哲理,以丹青现史实,全面阐发了《老子》精义,可谓图文并茂,堪称创举。  相似文献   

6.
《文物》编辑部: 1974年第11期《文物》刊载了高亨、池曦朝两位同志的《试谈马王堆汉墓中的帛书〈老子〉》一文。作者指出:"《老子》在战国时代,已经流传很广。《墨子》引《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有弗盈’(《太平御览》五百十三引)。"又指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战国时代,不仅道家引用《老子》,而且墨家、法家也引用《老子》,只有儒家未引用《老子》……"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我是根据这一提示,因而阅读《老子》,试图认识老子的。本文粗疏肤浅固不待言,更不涉及《老子》一书外其它领域,敬请垂注。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敦煌本《老子道德经》诸方面的研究,多从道教入手,本文从《老子》自675年起,直至796年中,绝大多数时间里是作为进士、明经两科必修必考的内容,它是作为一种“官方指定必考书”而被唐代的人们应用,因而提供了从政治制度、社会时风的角度去考虑敦煌本《老子道德经》及其注疏本存留较多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尹振环 《文献》2002,(2):30-44
王弼本《老子》在中国学术史上发挥的作用不小,但帛书《老子》出土,人们发现王本《老子》讹误不少;后来楚简《老子》出土,人们又发现传抄至秦汉时的帛书《老子》,也已经有不少讹误了.  相似文献   

10.
《老子》第一章辨疑聂中庆《老子》一书虽只有五千言,然其间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从古至今,众多方家学子都怀着极大的热情对之进行研读和诠释。但由于时代的久远,文字的古奥,思想的幽深及版本的变异等原因,人们对《老子》的解释颇多歧义,可谓见仁见智。而对...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生态意识,对《周易》、老庄、孔孟、管子、荀子等的生态观进行初步提炼、分析,寻求古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原则、立场与观点,正确认识和评价先秦时期生态观将对现代社会的生态实践活动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曾子作为一代儒学大师,身后留下著作并传诸于世.西汉戴德将<曾子>书整理成至少十篇后编入<大戴礼记>;刘向将<曾子>书整理为"十八篇",并记入<别录>,亦即<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曾子>十八篇"."<曾子>十八篇"至迟在南朝、隋之际就亡佚了.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曾子十篇"具有非常宝贵的学术价值,是曾子研究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字诂义府合按》中华书局点校本的文字差错和句读失误 , 采取分类例析的方式,提出勘正意见。  相似文献   

14.
汉画像石所见周礼遗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具体考释了汉代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胡汉战争"、"投壶"等画像,认为这些画像所反映的献挚礼、献俘礼、投壶礼皆为周代遗俗.  相似文献   

15.
《孔子家语》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伪书。1973年河北定县西汉中山王墓出土了《儒家者言》一篇,内容与《家语》相关,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也出土了与《家语》有关的简牍。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家语》不伪。本文校勘了《家语》与《礼记》中相同的篇章,检视了《家语》与《礼记》的三种可能性,《礼记》与《家语》在文本上存在极大差异,绝不是王肃伪作了《家语》,也绝不会是《礼记》抄袭了《家语》,二者都是流传有本的。儒家文献都来自于原始的弟子笔记,对这些原始材料的编撰,形成单篇的儒家文献,这些单篇的文献分合不定,不同的人据以编订不同的集子,从而形成《礼记》《大戴礼记》。《家语》编撰者所据以编订《家语》的材料同《礼记》相同,而不是抄袭《礼记》。二者出现相同的部分也正是缘于此。《家语》是众多伪书中久成铁案的一部,对它的正名应当警醒我们对伪书的理解,反思什么是“伪”,怎样定义“伪”。  相似文献   

1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以来,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考释、编联和复原方面。接下来的研究,应是对其内容的深入考察,以明其精神实质及学术价值,同时以检验和印证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本文结合《诗经》原文及《诗序》对上博简《诗论》第二章进行详细解读,拟有助于有关问题之解决。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chapter 35 serves as a bridge between mainly Proto- and Deutero-Isaiah, but partly also to Trito-Isaiah. Its method is to compare intertextually phraseology in chapter 35 with similarities in the other parts of the Book of Isaiah. Outlook is all the way from chapter 35, backwards to Proto- and forwards to Deutero- and Trito-Isaiah. In summary, there are a series of intertextual relations to particular parts of Proto-Isaiah, especially to those parts were blessings predominate over curses, while the intertextual relations to Deutero-Isaiah are closer to the essence of its message, in particular to chapters 40-48. Intertextual relations between chapter 35 and Trito-Isaiah are more sparse. Intertextually these relations are mainly from the “canon-before-canon” stage (cf. Fishbane) of the text, rather than “author intended intertextuality” (cf. Nielsen). But there is also an aspect of “editor intended intertextuality” (cf. Nielsen). The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es how central this chapter is in the Book of Isaiah, but it is intertextually closest related to Deutero-Isaiah.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传世文献中关于子游的各种记载,总结了子游氏之儒的思想学术特色,并通过对《礼记 · 礼运》篇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认为《礼运》篇为子游氏之儒所作。其内容反映了战国时期孔门后学中向外发展探求、关注社会人生的弘道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诗》、史互证是研究上古历史的重要途径,上博简为此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上博简《诗论》“人之怨子”是对于《人之》一诗的评论。《左传》相关记载表明,此诗应当是为春秋后期人们比较熟知的齐国子尾、高强父子之事而作。在流传的过程中,此诗的大部分混入《瞻Mao》篇,小部分混入《小宛》篇。我们将这些内容析出整理后,可以基本看出《人之》一诗的原貌。《诗》中所佚篇章有些是其内容误入他诗因而失名的结果,上博简《诗论》所提到的《仲氏》、《人之》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黄人二 《考古》2012,(5):53-58
1972~1974年间发掘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是震惊中外的一次考古发现,此后相关单位陆续将出土的文物与文献系统发表[1],其中最为重要的文献,应该属帛书。本文因为主要在探讨帛书《老子》乙本卷前的四篇古佚书中《经法》篇《君正》章的性质,连同四篇古佚书的性质,尤其是历来研究已有1972~1974年间发掘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是震惊中外的一次考古发现,此后相关单位陆续将出土的文物与文献系统发表[1],其中最为重要的文献,应该属帛书。本文因为主要在探讨帛书《老子》乙本卷前的四篇古佚书中《经法》篇《君正》章的性质,连同四篇古佚书的性质,尤其是历来研究已有之相关成说,做一简单的检讨。而帛书《老子》甲本卷后的古佚书,必要时一并简述,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首先,先将释文列出,以利讨论。释文一般采宽式隶定,需要说明的个别文字和词汇则加注解说明,否则于文字之后出以括号,径将所应通假之字写出,诸多文字之读法与拟补的文字,有部份并不同于以前的著作,〔〕表示拟补,【】表示错字误摹,整章的性质与其他问题则在说明中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