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九五○年秋,在洛阳西宫发现了战国至宋代的墓葬多座,在这些墓中发现了大批的文物,计有铜、金、陶、石等多类。一九五○年十月,这批文物在武汉展览,后来有一部分调拨北京故宫博物院。现选择其中四  相似文献   

2.
略谈大同市南郊出土的几件银器和铜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1970年,大同市博物馆在大同市南郊工农路北侧清理了一座北魏建筑遗址,遗址中发现八曲银洗一件,刻花银碗一件,鎏金高足铜杯三件,还有石雕方砚一件。1972年《文物》第1期对这座建筑遗址和六件器物作了简单介绍。同年冬出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第一辑将这六件器物全部著录。所附《说明》对每件器物都有扼要描述。这次出土的几件银器和铜器,其形制和纹饰具有传世萨珊金银器的特征,显然都是从西域传入的。尤其因为出土地点是在大同  相似文献   

3.
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出土的几件战国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6,(3)
1974年冬至1975年4月,三门峡市上村岭大队第三生产队在岭西修建蓄水池工程中,发现了八座古墓(墓1至墓8),获得铜器百余件和陶器五十余件。社员群众将出土文物按照墓坑分别放置。河南省博物馆和三门峡市文化馆派人赴现场进行了了解,并将出土文物运至省博物馆保存。现将五号墓中出土的四件铜器介绍如下。其它墓内出土物待整理后再予报导。  相似文献   

4.
浙江长兴县出土的两件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60,(7)
1959年10月在从长兴到广德牛头山的筑路工程中,曾经出土过零星的石器和铜器,其中以嘉兴专区公安局筑路大队发现的一件铜钟和一件铜簋最为重要.这两件铜器在长兴县西北七公里上草楼村附近的地里(现已改为水田)发现.钟平放在地下,口朝东;簋倒置在钟内,出土时离地面80厘米左右.钟:两范合簋,甬中空与内腔通,弧于,无铭.甬长18.3厘米,口径(两铣间)40.3厘米,通高51.4厘米.甬上有幹无旋,幹饰云雷纹和凸起的三角形钩纹.甬上端两面各有兽目状的乳钉一对.钟体两面都有圆枚,枚饰圆涡纹.鼓、篆、舞、甬各部均饰云雷纹,布局严谨稳重.簋:圆愎圈足,口径18.1厘米,通高10厘米.口沿宽平,上饰"C"形云纹一道.肩上有四个凸目兽面形的穿鼻.足饰云雷纹,腹饰云雷纹和凸起的  相似文献   

5.
1992年10月,迁安县夏官营镇马哨村农民在村南小山子商代遣址西侧取土时,于地下0.5米处发现铜鼎、簋各1件。同时出土还有陶鬲、罍。鬲为夹砂褐陶,方唇,侈口,袋足。通体绳纹;罍为夹砂灰褐陶,折肩,斜直腹,平底。可能是一座小型墓葬的随葬品。现将两件铜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陕西长武县文化大革命以来出土的几件西周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县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加强了对文物工作的领导,认真宣传贯彻党的文物政策,依靠群众,征集了出土文物一百多件,其中有西周早期铜器十余件,现选择其中几件介绍于后: 1.方鼎(图一一:1)通高23、足高9.5、耳高3.8、器宽17.8厘米。直耳,四足。器身以云雷纹为地,上饰饕餮纹、夔龙纹,四  相似文献   

7.
迁安市博物馆现藏一件直銎铜斧和一件竹节形铜灯台,均系征集而来,分别为西周初期和辽代晚期遗物。直銎斧为研究燕山南北地区青铜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竹节形灯台则填补了辽金时期随葬实用灯具的实物资料空白。  相似文献   

8.
近读郭沫若、陈梦家两先生考释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三件铜器铭文,引起我对铭文研究的兴趣,在籀读过程中也试考释如下:一、鐘铭: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博物馆新发现的几件铜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来,湖南省博物馆陆续发现了一些商周铜器。已在《考古》1963年12期上介绍了几件,现在再选择几件加以介绍,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出土的几件西周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年冬,我们在陕西省扶风、岐山一带作考古调查时,看到一批周代铜器。岐山县文化馆存有9件,扶风县文化馆存有150  相似文献   

11.
1993年4月湖南汨罗市高泉山墓地M1出土的盥盘铭文"(?)"当释为"罗",该墓是罗子国国君之墓。辰溪县出土的越式矛铭文为楚国文字。  相似文献   

12.
2008年西安发现一些青铜器,有的造型优美,纹饰精致,有的铭文重要,对于研究上古史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就其中重要者介绍如下. 1.长子方鼎:西周早期之物,通高23、口横18.2、口纵14.4、腹深9.8厘米.长方体,直口深腹,窄沿方唇,四壁向下渐有收分,口沿上有一对立耳,底部近平,四条柱足.四角及四壁中部各有一道扉棱.四壁上部饰夔龙纹,下部饰兽面纹,均以云雷纹填地.  相似文献   

13.
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办事处屈家村发掘一批秦墓,其中一座编号M75的墓葬出土一套两件铜漆木器箍件,均为片状圆形,下沿内折。其中一件外口径11、内口径8.40、高2.20厘米,底箍底面及侧面各阴刻有一处铭文。  相似文献   

14.
郭军涛  张丽华  李媛 《文物》2014,(2):77-79
<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川博物院入藏了一批商周铜器,由于资料零散,至今尚未对外公布。现将其中5件有铭铜器介绍如下。守乙爵1件。敞口,尖唇,流尾上扬,深腹,圜底,三棱锥状足。双菌状柱立于流折处,兽首鋬。腹饰三周凸弦纹,双菌状柱顶饰云纹。鋬下铸有铭文"守乙"2字。高18.8厘米(图一)。  相似文献   

15.
1979年4月宝鸡县上王公社强家庄大队一竖穴土圹墓中,出土西周时期铜器三件。墓葬形制已破坏。三件器物介绍如下: 爵(图一) 通高19.5、腹深9.3、流至尾长8.1厘米。锥足稍向外侈,突底,伞状柱在流折内,柱上饰圆涡纹,宽流,尾部上翘,内侧有鋬。腹部饰饕餮纹,间以云雷纹衬地。鋬内有铭文三字"凤父丁"(图二)。觶(图三) 通高13.9、腹深11.7厘米,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二年六月,武陟县城北二公里龙睡村群众在村北岗地耕地时,犁出商代晚期铜爵一件。铜爵通高21、口径8.2、腹深10.5厘米(图一)。口沿对称立两个菌状柱。(一残),柱上饰以水涡纹。腹底圆鼓下为三棱形足,足尖外撇。腹部饰饕餮纹,腹  相似文献   

17.
1971年12月,四川省郫县新胜公社第一大队四生产队社员在大坟堆的东南角取土时,发现古代残墓一座,出土随葬物铜器多件,除铜豆外,余器均为碎片,后经修补复原。现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18.
辽阳博物馆收藏有两件1988年出土于辽阳市太子河区东京陵乡石嘴山汉墓中的西汉刻铭铜器,其中的铜魁应为铜承盘,与同墓出土的铜熏炉是一组器物。两件铜器所刻铭文为研究汉代计量提供了实物资料,也反映了汉代辽阳地区与内地的经济交往。  相似文献   

19.
曹斌  王晓妮 《文物》2020,(2):76-82+90
<正>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中北部,自1896年在归城东南鲁家沟发现一批西周早期铜器以来[1],不断有周代铜器发现和出土。这些铜器除少部分是经科学发掘出土外,相当一部分为破土所得。其中,1982年秋蓬莱黄家发现顾龙纹甗1件,1983年黄县乡城公社大王家(今龙口市徐福街道大王村)发现弦纹鼎1件(以上两件于2014年入藏),1994年烟台市芝罘区焕新路烟台二中建筑工地出土己爵1件(当年入藏)。另外,1958年10月烟台市博物馆征集双龙纹甗和窃曲纹各1件。现将这5件周代铜器介绍  相似文献   

20.
大竹出土明代铜器余和平,邓章泉1987年1月19日,大竹县川主乡梯子村六组村民在承包地内小山丘上挖砖瓦窑时,出土一批窖藏铜器。县文化部门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证实是一处明代窖藏,并将全部文物收回。出土地点位于县城东南隅8.5公里处,酉距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