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翻译家校阅大师法成及其校经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松赞干布(srong btsan sgam po弃宗弄赞617-650年)时期正式传入吐蕃,赤松德赞(khri srong lde btsan,娑悉笼腊赞,755-797年)执政后,兴佛是吐蕃王朝的国策;佛教成为吐蕃的全民宗教.带着弘法、译经的远大抱负,吐蕃僧人管·法成,不畏艰险,长途跋涉来到敦煌.敦煌浓厚的宗教氛围和东西方佛教传播中理想的交通位置,深深地吸引了他,使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敦煌的佛教事业.藏经洞出土的古藏文文献,向我们展示了这位藏汉文化的使者、大翻译家、大校阅师的卓越功绩.本文将对法成身世作一简单论述,并列出甘肃藏敦煌吐蕃文献中法成校经目录. 相似文献
3.
语补。“医王、大医王” ,佛经里常见 ,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八有云 :“大医王应病与药 ,菩萨随宜演化。”《大智度论》卷二十三又说 :“佛如医王 ,法如良药 ,僧如瞻病人 ,戒如服药禁忌。”(2 3)□ :原字残去半边 ,仅剩右半部“易” ,究竟为何字 ,难以确定。(2 4 )该行残损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S.202〈伤寒论〉写本校证》一文的基础上,对S.202与P.3287《伤寒论》写本进行整理与校正,复得札记12条。 相似文献
5.
《文子》一书,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该书篡改错讹之处颇多,所以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唐代抄写本《文子》对于该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敦煌写本《文子》进行了简要辨证,以正今本之讹误,考异文之成因. 相似文献
6.
《敦煌愿文集》中收有多篇《儿郎伟》作品,经后来的研究者补充、校勘,已改正了不少缺失,但仍有校补的必要。在继承前辈时贤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对其中的《儿郎伟》作品,再次进行部分校补,以匡正舛误。 相似文献
7.
黄征、吴伟先生合著的《敦煌愿文集》用力甚勤,集数年之心血和功力,弥补了敦煌愿文研究的空白,给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本文在吸收黄、吴二位先生成果的基础上,对《敦煌愿文集》中的《儿郎伟》进行部分校补。 相似文献
8.
《敦煌秘笈》最新刊布的日本杏雨书屋藏敦煌羽037R《算经》残卷与S.19及Дх.03903为一卷之裂,与P.3349/S.5859《算经》写卷同为一书。两《算经》写卷有多处完全相同的错误,至少可以判定二者师出同门,甚至有可能其中的一卷就是另一卷所据之底本。 相似文献
9.
本篇通过传世文献与敦煌本宅经的结合研究 ,试图对唐宋相宅术中以阴阳为基本分类方式的相宅宗派作一探讨。认为在这一分类方式下 ,建筑住宅被分为阴宅与阳宅两大类。同时对敦煌本宅经、传世本宅经有关阴阳二宅的若干规定进行了对比与组合 ,以便探究阴阳相宅宗的理论内涵与特点 相似文献
10.
唐宋阴阳相宅宗初探--以敦煌写本宅经为考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篇通过传世献与敦煌本宅经的结合研究,试图对唐宋相宅术中以阴阳为基本分类方式的相宅宗派作一探讨,认为在这一分类方式下,建筑住宅被分为阴宅与阳宅两大类,同时对敦煌本经,传世本宅经有关阴阳二宅的若干规定进行了对比与组合,以便探究阳相宅宗的理论内涵与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编写体例说明 (一)本编目体例参照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编目体例,详列如下: 1、编号项 1.1编号项 1.2分类项 1.3题名项 为文献的标准题名,敦煌遗书原件上的题名在第4项著录. 相似文献
12.
2018年11月,藏医药浴法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这一消息,藏医药浴走进公众视野,被国内外所熟知。在西藏范围内,藏医药浴认知度、普及度颇高,但是对于它的前世脉络,人们却知之甚少。刘英华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特聘专家、副研究员,通晓古藏文,研究藏医药学已有20年,2007年至2017年10次赴印度、6次赴尼泊尔学习梵文和梵文医典《八支心要集》。 相似文献
13.
西土沟遗址位于敦煌市南湖林场东南约3公里处西土沟的西岸沿线地带,呈西北一东南向分布。西土沟为河水冲刷侵蚀而成,宽近100米,深约10米。沟底水流不大,宽约8米。水流两侧植被比较茂盛,距离水流越远、地势越高处植被就逐渐减少、稀疏,从水草、芦苇等类变化为桎柳 相似文献
14.
敦煌藏文密宗经典《白伞盖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伞盖经>是藏传佛教中十分重视的密宗经典,最早译自于吐蕃时代.目前,发现敦煌藏文佛教文献中<白伞盖经>有两种译本;后弘期编纂的藏文<大藏经>中有四种译本,本文重点对<甘珠尔>中的各译本之间及与敦煌本之间进行了比对,分析相互之间的关联.同时,通过解读<白伞盖经>的内容,探讨<白伞盖经>之所以受到吐蕃社会重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北朝时期敦煌地区的写经活动是当时民众奉佛的一种重要方式。约在北魏宣武帝年间,该地佛事发展兴盛,社会写经需求大量增加,并有了商业化的倾向。其写经的主要用途是为了读诵受持和流通供养。整个北朝民众写经题记和发愿文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的不同形式与内容,反映着民众相应的奉佛心理的不同变化,这些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敦煌发愿文文献作为敦煌文献大类之一,因其在众多领域的研究价值,愈来愈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目前学界并未就“发愿文”的名称达成一致意见。本文结合汉、藏文发愿文的题名,认为发愿文、愿文、祈愿文这三种称呼在唐宋之际的河西地区是可以混用的,且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发愿文。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年之际 ,甘肃人民出版社对甘肃境内收藏的敦煌汉文文献进行普查、鉴定、整理、拍摄 ,结集出版了《甘肃藏敦煌文献》一书。本文对书中文献来源及特点 ,与混其中的疑伪品未收入此书的赝品作了述论。 相似文献
18.
吐蕃占领时期的敦煌宗教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李唐王朝处于平定安史之乱时期 ,吐蕃乘机占领了河西北广大地区达七十多年。在此期间 ,敦煌呈现出佛教、景教、摩尼教、苯教、祆教多种宗教共存的局面。本文援引大量文献资料 ,对上述宗教的基本状况及相互关系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金光明祈愿文》在吐蕃时代单独流通,受到信徒重视,是当时流传较广的佛教祈愿文之一。敦煌本《金光明祈愿文》与现存藏译本《金光明经》的《梦见金鼓忏悔品》之间差异较大,不属于法成和益西德所译《金光明经》的组成部分,而是自成体系。从渊源上看,其名称中有《金光明》,应源自于《金光明经》,但应属于《金光明经梦见金鼓忏悔品》的异本。《金光明祈愿文》在吐蕃时代单独流通,受到信徒重视,是当时流传较广的佛教祈愿文之一。敦煌本《金光明祈愿文》与现存藏译本《金光明经》的《梦见金鼓忏悔品》之间差异较大,不属于法成和益西德所译《金光明经》的组成部分,而是自成体系。从渊源上看,其名称中有《金光明》,应源自于《金光明经》,但应属于《金光明经梦见金鼓忏悔品》的异本。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回顾国内藏敦煌藏文文献出版、解题目录的基础上,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和21世纪初国内有关藏敦煌藏文文献的研究文章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对国内藏敦煌藏文文献再次加以统计。此外,文章指出,西藏发现的前弘期藏文文献中有不少可以归入敦煌藏文文献中,提醒研究者关注两者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