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晓东 《历史研究》2013,(1):68-83,191
《虔台倭纂》是基于对嘉靖 "倭患"的深刻记忆,面对万历时期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现实危机,编纂而成的一部以 "防倭御倭"为主要目的的私人著述。通过对该书编撰群体及成书过程的分析,不难发现早在 "壬辰之役"之前,江西地区就已形成了较为深厚的关于 "日本"与 "倭寇"的地方知识储备。这部分来源于嘉靖年间曾任职于 "倭患"猖獗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量江西籍官员,对"倭寇"相关问题的介绍与传播。江西籍官员对东南沿海地区平倭御寇斗争的参与,极大强化了两个地域间的内在精神联系,也成为其塑造、强化自身地方荣誉的一种重要方式。于是,本为 "倭患"地区自身的历史经验,也日渐成为某些"非倭患"地区予以认可、接受的一种共有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2.
民国九年(1920年)九月初一,山寇海盗洗劫合浦县永安区海安乡英罗屯(今山口英罗),焚毁下低坡村沈仙舫宅,屠杀无辜村民2000余人,为合浦县历史上罕见的惨案。  相似文献   

3.
坟堰湾与谭家河遗址是长江西陵峡区隔江相望的两处古遗址,坟堰湾遗址位于秭归洩滩乡八斗柑桔场,在西陵峡的左岸;谭家河遗址位于秭归沙镇溪镇范家坪村二组,在西陵峡的右岸(图一)。两处遗址濒临长江边,均在设计中的三峡库区淹没水位线下。为配合三峡大坝二期工程建设,抢救库区内将被淹没的文物,我所迅速组织一支考古发掘队,于1998年10-12月对上述两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5×5米探方33个,面积825平方米,及时地抢救了一批文物。 一、坟堰湾遗址 坟堰湾遗址海拔70-90米,处在西陵峡左岸的二级台地上,现存面积约5000…  相似文献   

4.
水踏子     
南通称得上典型的水乡,密布的河网串起了江海平原上的村村落落。农家人沿河而居,水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连接河水与人的台阶通道,就是南通方言所称的“水踏子”。水踏子沿着河坡,从河岸一直延伸到水面。以前,农家人从浇灌菜园到洗衣做饭,用的都是河水。为了上下取水方便,农家人在临近的河边总要修个水踏子。  相似文献   

5.
在鸭绿江和浑江流域的集安和桓仁地区,分布着壁画坟。集安地区确认有一万数千座古坟,壁画坟则为21座。如按古坟群和墓区分别列举,则如下述。  相似文献   

6.
“天下”原指中国领域,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肇端於五胡建国华北,逐渐形成了将四夷也包含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之内的新“天下”意识。这种新天下意识随着当时规模巨大的人口移动,被传播到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等国,并影响到古代朝鲜、日本的国家建设。正是在这样一种国际动向中,倭国王从倭王武时代既向中国皇帝称臣,同时又自称“治天下”之王,到隋炀帝时代倭王自称“天子”,倭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天下”意识。伴随着新天下意识在东亚的形成和传播,魏晋南朝的世界秩序最终被北朝隋唐的世界秩序所取代,东亚各地区也进入新的中华、天下纷然丛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1931年~1933年受邀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任教,并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文章。1957年~1960年间,他与山东大学后来的考古专业创建人刘敦愿频繁通信,对其负责筹建的文物资料室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并为之捐献和联系购买丝绸、纸张等数百件文物,其中最珍贵的就是沈从文亲笔题跋的清倭缎。2020年,以文物资料室为基础的山东大学博物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沈从文捐购的这批文物成为了博物馆的珍贵藏品,被永久保存。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远东博伊斯曼文化与倭肯哈达、亚布力遗址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远东南端的博伊斯曼文化与黑龙江省的倭肯哈达、亚布力遗址出土品比较 ,在陶器和石器方面有很多相似性 ,表现出密切的文化联系 ,构成亲族文化。亚布力遗址出土品有独特性 ,可以正式定名为亚布力文化 ,其年代与博伊斯曼文化的年代相当。  相似文献   

9.
《倭名类聚抄》所引《兼名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交流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其中遣唐使的贡献巨大。他们将中国书籍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社会、文化、语言诸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书籍中有一部分是在中国问世后不久便传入日本,而在中国却渐渐失传。《兼名苑》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考证《倭名类聚抄》对其的引文部分,对其成书过程、内容及在日本的传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闫素芬 《沧桑》2012,(1):51-52
箕子与箕子朝鲜在中国商周古史、中国东北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箕子以一个哲学家、政治家、殷商思想文化的代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出现在中国历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本文将对箕子及其一生作一个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古代大陆移民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与文化在日本列岛内创造了许多重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这些文明成果又为倭王权所利用,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并促进了倭王权走向成熟。难波津工程的建造与难波津之歌的产生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在倭王权的统治下,古代大陆移民在创造了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难波津工程的同时,还在劳动过程中创作了“难波津之歌”这首著名的和歌。伴随着古代日本律令国家的形成与倭王权的强大,难波津之歌便成为倭王权用来宣扬其对内外统治的精神工具。  相似文献   

12.
李婉霞 《神州》2013,(33):241-243
南音属广东民间歌谣体之一,约产生于清道光年间,清末民初在珠三角十分流行,在省港澳等地备受欢迎。象其他广东民歌一样,南音有一个产生、传承和发展的过程,民国年间经历了较大的变异,并在"地水南音"的基础上派生出"粤曲南音"和"戏台南音"。  相似文献   

13.
为了配合浙江省平湖市博物馆展陈需要,本文对出自庄桥坟遗址M131的墓主人头骨进行了科学的修复、三维环境下的形态测量学分析以及三维颅像复原工作。通过三维扫描和形变校正,得到了相对完整的头骨模型,并将其作为体质特征分析和颅像复原工作的依据。M131个体是一位30~35岁的男性,其犬齿窝较弱、颧面部转角处欠圆钝、鼻根凹较小,属于蒙古人种(蒙古类群)。从头骨测量值形态分型的结果看,该个体头骨的主要特征为圆颅型、高颅型伴中颅型,典型的狭额型伴偏狭的中上面型,偏中等的高眶型伴典型的阔鼻型,中等腭型伴长颌型,面部扁平度中等,颌部为偏特突的突颌型。总体来看,其头骨特征主要是古华南类型的,但部分特征则可能受到古中原类型的影响,具有古华南类型和古中原类型混合的特征,与广富林遗址古人类的头骨形态特征较为一致。依据格拉西莫夫“从颅骨复原容貌”的理论,对M131个体头骨进行全面观察,总结出其头骨所对应的五官及容貌等细节特征,最后应用计算机虚拟技术重建其生前容貌。  相似文献   

14.
满谦子先生1903年生,广西荔浦县人。1935年7月毕业于我国当时最名的音乐学府国立上海音专。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名艺术教育家,现代音乐家和男中音歌唱家,是广西现代艺术教育的创始人和奠基。他以一生的执着追求,殷殷赤子之心,几十年如一日,献身于艺术教育和现代音乐创作,对艺术教育和现代音乐作出过诸多的贡献。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他以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为唤起民众,宣传抗战,竭尽了全力,是一位忠贞的爱国。  相似文献   

15.
16.
旧时,陇东人在娶新娘途中,凡居住在娶新娘途经路边且和新娘婆娘有亲友关系的人家,都要在大门前路上打一道彩子,即简易彩门,形似今日的横幅。在彩子附近支起一张桌子,放几条凳椅。待娶新娘的人马到来,一一通过彩子后,主人便热情招待。先请所有娶亲送女者入座。接着,端几碟炒菜,提出烧好的黄酒,除新娘外,每个人都要喝酒吃菜,也有以米汤代酒者。吃喝罢,娶亲者对主人表示感谢,主人则说些恭喜话和吉利话,然后,在欢乐的唢呐声中告别。打彩子是亲朋挚友对娶新娘人家的祝贺和接风洗尘,是古代障车习俗的传承演变。据《唐会要》记载…  相似文献   

17.
高言弘   《广西文史》2005,(3):67-70
中国的对外贸易,很早就开始了,有史可考,当自汉代始,以后唐宋元各朝代均有规模不同的发展。当时主要的商路,有陆海两路,陆路即名的丝绸之路通往欧洲,据史料记载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就与希腊发生了商业关系,当时占主要地位的商品,是中国所产的丝,这条商路延续历史悠久。元明时代海上交通发展起来之后,才逐渐失去它的重要性。至于海路,  相似文献   

18.
与谢野晶子的战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谢野晶子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充满传奇又广受争议的女作家。在青年和中年时代,她走在时代前列,勇于追求艺术的进步与人性的解放,成为近代著名浪漫女歌人和提倡女性解放的社会评论家。但就是这样一个曾经与时代进步同步的文学家,在晚年思想意识却发生蜕变,成为“极端国家主义者”,战后受到批判和指责。与谢野晶子一生所处的时代基本上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近代侵略战争史同步。本文梳理她战争认识的思想变化轨迹及晚年思想产生蜕变的成因。与谢野晶子晚年蜕变折射的,既是一个文学家的悲哀,也是作为侵略者的帝国主义日本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9.
2004年3月,江苏省徐州市的民间收藏家张继超先生将其收藏的一套西汉时期的七子奁盒无偿地捐赠给南京博物院,并当场将1万元奖金捐给了江苏民间收藏研究会。当时,全国许多媒体都对这次捐赠做了报道。在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中,专家对这套罕见的漆奁盒最后估价是500万人民币,轰动一时。这件七子奁盒也一度成为最著名的漆器。《鉴宝》节目固然有其娱乐性,但这件七子奁盒确实是罕见的汉代漆器珍品。  相似文献   

20.
李予新 《神州》2014,(5):17-18
玛蒂尔德是莫泊桑小说《项链》里的主人公,子君是鲁迅小说《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她们都是为了追求美好生活和爱情的美丽女子,各有各的幸与不幸,但最终的结果是玛蒂尔德由追梦少女变为了现实、平淡的家庭主妇,也获得了爱情和家庭;而子君却悲哀地失去了爱情和家庭,走向了坟墓,笔者认为两者的结果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本文通过对《项链》和《伤逝》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玛蒂尔德和子君有以下异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