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传佛教是大多数泰国人的宗教信仰。然而,由于南传佛教比丘尼戒传体系早已断传,长期以来,泰国佛教出家女性地位低微,她们不能受比丘尼具足戒,不具备正式僧人的身份,无法享受僧人应有的权益,得不到社会的尊重。从20世纪20年代起,泰国佛教出家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先后发起了三波复兴比丘尼运动,其主要目标是在泰国重建比丘尼戒传体系和比丘尼僧团。泰国三波复兴比丘尼运动反映了现代化对南传佛教传统的冲击以及佛教所做出的回应。泰国比丘尼复兴运动与泰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妇女解放运动、佛教改革运动密切相关,其参与者不仅积极争取和维护出家女性的权益,而且积极投身社会公共事务,致力于改造社会,使这一运动成为泰国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与佛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北朝时期,随着佛法的广泛流播,造像活动大量开展,比丘尼作为职业信徒,对造像活动多有参与。她们或者独自造像,或者与他人合作,通过出资雕凿释迦、弥勒、观音等佛、菩萨的尊像,为自身、家人、国主、守令乃至众生祈福。在个体造像中,表现出对本生家庭成员的强烈关注,显示了北朝佛教的世俗化特征;在团体造像中,她们承担起各种职事,主要起到劝化和指导的作用,对信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锻炼了自己的才干。  相似文献   

3.
释宝唱是南朝梁代高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的佛教目录学家和佛教人物传记作家.除撰述了中国最早的一部记载古代中土比丘尼事迹的佛教典籍《比丘尼传》外,还有大量的著述.释宝唱著述勤奋刻苦,他对佛教在中土的发展功绩卓越.  相似文献   

4.
张颖 《敦煌学辑刊》2012,(2):111-117
佛律“羯磨”在有关佛教的词典中均意译为“业”,但我们发现它更多的表示佛教教团所依据的仪轨,是一种“羯磨”法,对佛教具有重要作用.且其对比丘和比丘尼要求有很多不同,甚至是偏重.本文主要对其含义、作用及其对僧尼不同要求的表现和原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孔望山摩崖造像中,除了唐代前后的佛教造像外,有少数为道教与世俗内容者,其雕造时代与佛教遗像有别。本文所要提出讨论的是摩崖中三尊最大的石刻造像。 这三尊大型大刻,曾有数文进行过论证,但由于考察方法不同,对其内容尚未统一认识。《文物》一九八一年第七期《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调查报告》只是笼统地将其与周围佛教造像混为一淡;同期发表的《孔望山摩崖造像年代考察》一文,俞伟超、信力祥同志根据《东海庙碑》认为是道教造像;步连生同志在《文物》第九期《孔望山东汉摩崖佛教造像初探》中又认为是佛教造像;同期上,李洪甫问志在《孔望山造像中部分题材的考订》中,则论为世俗内容,并进而考证为“西王母”等。  相似文献   

6.
正官寺是政府封赐食禄,并加以管理之寺院。唐代佛教官寺是唐代通过皇帝诏敕在两京天下诸州同时设立的制度整齐划一、承担若干特殊功能的佛教寺院,是唐代国家宗教政策和宗教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唐代全国佛教寺院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佛教官寺制度研究是佛教制度研究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聂顺新《唐代佛教官寺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唐代佛教官寺制度研究"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爬梳史料,对墓主慈庆尼的家世背景、出家原因、出家后的主要活动,与皇室的关系等进行了详细释读。墓主从一位罪没入宫的下层官奴婢,成为一位深受元魏皇室信任和礼重宫廷的比丘尼,其一生命运走向和皇室内部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虽然她最终以比丘尼身份去世,并被赠以佛教教团体系最高职务,但在表面的宗教身份之外,她更多地被当时主流社会认为是皇室利益的维护者,受到了最高统治者和官员阶层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郝晓亮 《文物世界》2012,(4):56-57,62
太原龙山姑姑洞,亦称皇姑洞,创建年代无记载,曾为童子寺的别院,是比丘尼修行住宿之所。位于明仙沟之北坡、童子寺的南侧阳坡上。是龙山景区佛教建筑遗址中的一处重要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9.
释赞宁《宋高僧传》承继梁代释慧皎《高僧传》、唐代释道宣《续高僧传》而作,是记载唐初至北宋初三百多年间佛教僧人精英的总传。要了解佛教在中国的生存发展情况离不开佛教史籍,同时佛教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宋传》成为研究唐代至宋初中国佛教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历史学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内供奉僧滥觞于唐玄宗设置翰林院,从此始有僧人入内谓之翰林待诏,供奉朝廷。在唐代,把侍从皇帝左右的高僧大德习惯上称为"内供奉僧",似与把侍从皇帝左右的近臣称作"内供奉官"如出一辙。内供奉僧是佛教与唐朝政治结缘的产物,深刻反映了唐代皇权政治对佛教的某种需要。唐代内供奉僧出入禁省,或亲承顾问,或讲经化导,或斋戒诵经,或论难儒、道。他们还长期积极活动于宫禁之外,临坛度人,传扬经典,弘扬佛法。内供奉僧借助其特殊身份,为佛教在唐代的繁荣发展赢得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并为佛教在唐代的发扬光大做出了积极贡献。内供奉僧还在唐代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唐代政治领域到处留下了内供奉僧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武安市沿平村石塔为方形密檐式塔,塔座、塔身及塔心室有精美的佛教题材雕饰和造像,其造型结构、雕刻内容和艺术风格均具有典型的唐代特征,当属唐代佛教鼎盛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释迦牟尼佛学思想的组成之一是平等观念。他憎恨印度教中的种姓等级制度,他创立的佛教是每个生灵在尊严、人格、价值、生存方式上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男女都一样。因此,皈依佛门、出家为僧的比丘尼和比丘同样受到佛祖和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是中外闻名的佛教圣地,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千百年来,五台山的佛寺中居住过众多的僧人,他们在这一佛教世界里宜读佛法,修身养性,创造出一个不同见响的清凉世界。僧人中的女性,在印度佛教梵语中被称作比丘尼,我国俗称尼姑。她们与比丘(和尚)一起,构成了佛教世界中的僧众。 从古至今,五台山上的僧众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影响上,均在中国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禁杀受到两方面的推行。一是佛教的传播,二是朝廷推行。前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信众与佛教之间形成互动。民众在接受禁杀思想过程中不断改造佛教教义,将其世俗化、实用化。后者则因朝廷运用行政权威自上而下强令推行,严重影响了民众生活,其中屠夫渔夫首当其冲。朝廷的政策引起部分儒家官员的不满,要求停废禁屠断捕令,将国事转移至民生之上。  相似文献   

15.
四川汶川县出土的唐代造像碑与经幢,以及佛教石刻造像数件,为研究四川地区南朝以来佛教造像样式、题材内容、传播路线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西安碑林博物馆新入藏<唐万善寺尼那罗延墓志>一方,志主曾是一名宫人,后嫁与德宗朝的著名宦官王希迁,在宪宗元和末迎奉佛骨的气氛中寡居多年的志主出家为比丘尼.这方墓志对于研究唐代宦官的婚姻结构、宗教信仰等内容更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是一则值得重视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张萌萌 《丝绸之路》2009,(14):69-71
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在唐代达到极盛,是大唐王朝政治局势稳定、经济繁荣的反映,更是无数艺术家辛勤创造的成果。生动逼真的佛教塑像是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部分。这些内容丰富的塑像代表中国雕塑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宗教雕塑发展阶段。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主要以佛像、菩萨、供养天、罗汉、天王、力士等造像为主,在形象和塑造风格上,显示了民族性和独创性,在前代塑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的艺术样式,逐渐创造了中国佛教塑像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风峪石经』初探──兼谈武则天时期佛典翻译中的译场组织王鸿宾,胡春英引言唐代佛教是在隋代大兴佛法的基础上,经过与道教势力的激烈消长,进入持续发展的鼎盛时期,而武则天时期又是唐代佛教发展的高峰。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佛典翻译及其保存、流通方面达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洛阳出土了两方唐代比丘尼墓志,一是《大唐故韩氏刘夫人墓志》,青石质,60厘米见方,楷书30行,满行29字,由进士庄若讷撰,墓主法名会如,号金刚。一是《大唐皇再从祖姑故宁刹寺比丘尼志弘墓志》,青石质,72厘米见方,楷书28行,满行27字,由其夫君光禄卿王谅撰,墓主出身皇族,赐封号“陇西郡夫人”,名声地位显。两位志主为仕宦家庭主妇,生活相对优裕,然而皆于晚年出家为尼,  相似文献   

20.
唐代《道僧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法律制度十分完备 ,律、令、格、式四种形式也包含了关于道教、佛教方面的法律规定。目前这四种法律形式仅存《唐律疏议》一种 ,使人们对唐代的宗教立法很难有清楚的认识。值得庆幸的是 ,在日本《令集解·僧尼令》篇的注释中 ,零星记载了唐代《道僧格》的部分内容 ,为研究唐代《道僧格》提供了重要线索。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 ,对唐代的《道僧格》成立作以简单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道僧格》的部分条文进行复原 ,或可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