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墓室建筑装饰与随葬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墓室建筑装饰,有着丰富的内容。但汉代人在使用这些题材内容时,是有选择的,与墓葬随葬品也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本分析了汉代人墓室建筑装饰题材内容的倾向性选择,认为墓室建筑装饰丰富了墓室的内容,同时也替代了部分随葬  相似文献   

2.
程旭 《文博》2011,(3):73-79
唐代在墓室中绘制壁画,不但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而且反映着当代人们的宗教取向。唐代佛教昌盛,华夏民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也深受影响,在表现形式上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随葬明器大量减少,代之以墓室壁画和隐藏其中的佛教因素为主,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3.
本报讯 :由河南博物院编著的《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一书 ,2 0 0 2年 1 0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该书约 2 0万字 ,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的定名与分类研究 ;第二部分为河南汉代建筑明器类型学与年代学研究 ;第三部分主要是围绕明器的起源。演化及建筑明器在汉代流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所反映的技术与装饰艺术成就问题进行了极有意义的探索 ;第五部分为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日用品类型分期表。由于建筑明器以往仅有个别研究文章 ,或散见于…  相似文献   

4.
考古发掘报告中,对南京地区东晋南朝墓出土的明器榻的命名经常不一。通过对"榻"的概念的辨析、出土遗物的认定以及榻与墓中砖砌祭台的比较,可以发现墓中随葬的明器榻与墓主的身份等级相关,它在祭奠活动中与凭几一起象征的是墓主人的灵魂所在。作为墓主生前家居的象征,墓中榻及一系列家具的布置,使墓主生前的家居生活以及应享有的礼遇在其死后所处的墓室空间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5.
塔作为一种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的"窣堵坡",是佛教高僧埋藏舍利、遗骨、遗物的建筑。中国古代和东亚地区的佛塔与佛教的传入有关,是印度"窣堵坡"与中国木构重楼结合的产物。由于年代久远,早期的楼阁或木塔已没有实物保存,人们仅能在考古出土的汉代明器陶楼与墓室和石刻壁画资料中对其面貌有所了解,此外是对考古发掘的佛塔遗址的复原研究。本文通过对5-6世纪北魏平城思远寺、龙城思燕寺、洛阳城永宁寺和东魏北齐邺城赵彭城佛寺塔基的比较研究,探讨了这个时期佛寺木塔建筑形制结构的异同特点和发展变化,为研究这个时期佛教建筑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黄佩贤 《文博》2011,(3):9-14
笔者数年前曾经以汉代墓室壁画为题进行研究,采用的是考古学的角度与方法,研究重点是墓室壁画作为随葬文物的一个类别,在汉代丧葬文化中的角色。近年,各地区的汉代壁画墓陆续有新的发现,考古标本数量的增加、个别壁画墓的精美图像与相对良好保存状况。都为汉代及以后墓室壁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清晰的线索。陕西榆林及西安地区出土的几个汉代壁画墓的发掘资料与图版近年陆续公开,笔者重新研读和思考汉代墓室画像的资料与相关问题,对汉代壁画墓的源头地区以及汉代墓葬画像的历史作用等问题有些新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傅举有 《收藏家》2009,(10):41-49
木俑作为艺术品,也许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但是,它作为随葬的明器,并且大量出现,是在战国和汉代。  相似文献   

8.
李菲  刘斌 《四川文物》2009,(4):59-61,96,F0003
摇钱树是我国汉代、三国时期墓葬中常见的随葬明器,大多出土于四川盆地.位于鄂西北的房县为首次发现摇钱树,对于研究摇钱树的分布范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代彩绘陶器是一类专为随葬绘制的明器。本文尝试探讨汉代彩绘陶器的研究方法,并对汉代彩绘陶器反映的社会信仰、汉代人的思维方式及艺术理念进行思考,略论及这种思维方式和艺术理念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古文献、考古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文章对汉代建筑明器的渊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认为建筑明器的出理是西汉初期社会墓葬思想急剧变化的产物,是早期墓葬绘画所描绘建筑的物化表现,代表了墓主的部分建筑财富。并认为建筑明器在汉代墓葬中重新出现的年代应在西汉初期。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北京大兴区康庄村工程施工中出土了一座辽代壁画墓。墓葬结构保存基本完好,墓门影作无缺损,墓室圆形,穹隆顶,内设棺床、壁画,随葬一组陶质日用明器。壁画以绘制的建筑结构分区,各区画幅虽剥蚀严重,但仍可辨别宴饮图、假门等内容。陶质明器成组配套,无遗失,器形完整。根据墓葬形制和陶器,可将该墓的年代判定在辽代早期,墓主人当属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汉人。墓葬规模、结构和陶器组合是重要的分期排队资料,影作和彩绘的建筑结构为研究当时建筑的等级制度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2.
明器是古人下葬时的随葬器物,一般用陶瓷木石制作,也有金属或纸制的。出土明器是考察历代社会风貌、葬俗文化和雕塑艺术的实物标本,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济南闵子骞墓苑东汉墓、奥体中路东汉墓和药山东汉墓均出土了大量随葬明器,种类十分丰富。这些陶制明器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贵族、地主阶层的日常生活,也全面展示了建筑形式、饮食文化和畜牧业水平。同时,了解东汉陶制明器的制作工艺对研究后期瓷器的生产工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汉代至明代墓葬出土堆塑瓶(罐)类明器为研究对象,它们在制作技术与基本功用上的一致性是能够进行研究的基础。堆塑瓶(罐)类明器在墓葬中的基本功用为储存物品随葬,在此基础上逐渐显现出引魂升天、保佑后人、镇墓护魂等多元功用,并体现出与当时社会的丧葬习俗、民间信仰紧密结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物》2016,(3)
目前汉墓中发现的屏风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生器"屏风,有漆木和玉两种质料,皆放在离尸体较近的地方,指涉死者过去的存在。其次是明器屏风,有漆木和石两种质料,其性质与所处位置有关。如果与象征座位的明器或生活用品在一起,多是指称死者神座之所在;与象征日常器具的明器在一起时,则可能只象征一般家具。第三种是墓室建筑装饰中的屏风图像,在壁画中通常有着强调墓主身份地位的作用,也用于烘托大的场景。  相似文献   

15.
汉代建筑作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虽然地面建筑实物毁灭殆尽,但通过幸存的汉代崖墓、石阙、石室等少数地面建筑石造遗例,以及大量遗存的汉代建筑明器、画像砖、画像石等建筑图像,犹如看到汉代建筑实物。住宅是建筑体系中最基本的建筑类型,是一切建筑的原型,对研究汉代建筑艺术具有较为全面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出土汉晋时期铜马材料的收集和分析,发现汉晋时期出土铜马的地区集中在甘肃和西南地区,一般是一匹铜马或一匹铜马拉车,但这些地区的铸造工艺差别较大。以铜车马随葬的习俗源于战国王室和秦朝廷;在墓葬中随葬车马明器是汉代的普遍习俗。至于铜车马集中在甘肃和西南地区出现,可能与当地出产铜和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重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明代墓葬随葬的模型明器主要有木俑、木家具、铜锡器三类,其中帝陵、藩王、公侯等墓葬的明器由官方提供,基本与文献记载相符合,等级差异显著。民间随葬明器则多依宋代以来传统。从总的趋势来看,明代墓葬中明器渐趋粗糙,使用率下降,已接近其发展尾声。  相似文献   

18.
《文物》2010,(9)
2009年10~1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清理了一座北朝墓葬。墓葬地处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高望堆村,方向坐北朝南,为长斜坡墓道带两个天井的双室土洞墓,甬道和墓室绘有表现木构建筑的简单壁画。墓中出土随葬器物130件(组),主要是陶俑、模型明器以及日用陶器等,基中骑马鼓吹仪仗俑出土31件,是目前北朝墓出土此类俑最多的一例。根据陶俑的造型特点,初步判定此墓的时代应为西魏初年,介于大统元年至大统六年(535~540年)之间。  相似文献   

19.
桃花山是岳阳地区古墓葬的密集分布区。1994年发掘的唐墓(M4)为带甬道的长方形砖室墓,平面为“凸”字形,墓室后部砌有棺台,在甬道两壁及墓室两侧壁设有12个壁龛,壁龛附近发现十二生肖俑。墓葬虽早年被盗,但仍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器物,计106件,其中绝大部分为瓷器,包括镇墓兽、武士俑、骑俑、胡人俑、女舞俑、各类侍俑及模型明器、日常生活用器等。器物制作虽不特别精致,但地方特征明显。根据墓葬形制和器物特征判断,墓葬的时代为唐代初年,而随葬瓷器应为岳州窑产品。  相似文献   

20.
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河南出土的汉代陶建筑明器,并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同时对建筑明器的起源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